書寫“和諧+共富”勞動關系新篇章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25-01-14     來源:中國勞動保障報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書寫“和諧+共富”勞動關系新篇章
——四川攀枝花建成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室

“你們的方法真管用,一出手就解決問題了,這下吃了定心丸,心里踏實了。”近日,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室,勞動者魏某拿到調解書后高興地說。另一位勞動者隆某也頗為激動:“讓我們找法律援助是對的,律師很快就幫我們拿到了證據,如果靠我們自己,不曉得還要等多久。”

這是一起工資爭議案件,依托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室,攀枝花市總工會、仲裁院調解中心和法律援助服務工作站三方聯動協作,使得爭議得到快速、妥善解決。

近年來,攀枝花市以高質量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為引領,錨定“和諧+共富”勞動關系治理目標,出實招、下實功、見實效。攀枝花市人社局與市總工會聯合成立了攀枝花市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室,探索“仲裁+工會+司法”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機制,建成制度健全、隊伍專業、調解有力、銜接高效的“一站式”勞動爭議多元化解組織,為全市勞動爭議預防和化解工作質效提升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多元共建 提質增效解紛爭

攀枝花市在打造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室過程中,將總工會調解工作室、仲裁院調解中心和法律援助服務工作站三個機構進行一體化建設,在充分發揮工會調解組織和仲裁機構調解功能的同時,為勞動者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法律支持和糾紛調處服務,實現了調解組織在形式上和功能上的有機整合,提升了爭議化解成效。

各部門建立健全制度機制,確保工作室充分發揮作用。工作室嚴格按照“六規范、五上墻”的要求,將調解工作程序、調解組織工作職責、調解員行為規范等內容在辦公地點醒目位置上墻公布。同時,統一制定調解組織管理制度、會議學習、檔案裝訂、調解回訪、矛盾排查、預防預警等工作制度,確保調解工作于法有據、有章可循、規范運行。

“目前,工作室共有成員11人,其中,專職調解員1人、兼職調解員10人,包含市總工會維權律師團律師,主要為勞動者提供法律咨詢、法律宣傳、勞動爭議調解等全方位的法律服務。”攀枝花市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室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工作室累計提供法律服務2300余人次,調解案件零投訴。

“一調三聯” 創新模式促和諧

攀枝花市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室在工作中堅持和完善新時代“楓橋經驗”,找準勞動爭議“矛盾點”,認準化解爭議“關鍵點”,增加雙方當事人“滿意點”,實現“應調盡調、能調盡調”的目標。

在具體實踐中,工作室打造了“一調三聯”新模式。“一調”是指以調解為核心,促進勞動爭議糾紛訴前化解;“三聯”即仲裁院與工會、司法依托聯席會議、聯動制度、聯合行動等方式加強協作,整合資源,暢通渠道,實現勞動爭議調處多元化和協同化。工作室運行至今,成功調解勞動爭議案件264起,為勞動者挽回經濟損失607余萬元。

攀枝花市仲裁院還與市總工會通過“一調三聯”模式,共同發起人民調解員參與勞動關系矛盾糾紛化解行動。多部門凝聚工作合力,共同打造“案結事了人和”的調解工作室,為企業和勞動者創造更加和諧的勞動關系環境。

“六和”理念 暖心服務解民憂

攀枝花市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室將為民服務理念貫穿調解工作全過程,秉持“心和、言和、事和、和氣、和事、和諧”的“六和理念”,在依法調解的同時,傳遞人社服務溫度。

在調解過程中,調解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雙方當事人急躁的心情得到放松,在理智的狀態下大家各退一步,盡量達成和解。目前,通過工作室處理的264起案件均在20天內結案,平均縮短辦案周期10天以上,極大地減輕了當事人訴累。

除提供高效的調解服務外,工作室還開展豐富多樣的法律法規宣傳,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例如,設置法律法規宣傳角,陳列《民法典》《勞動法》等宣傳資料;定期開展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科普宣傳,舉辦“有獎競猜”活動;通過市總工會微信公眾號“E”起學法欄目連載普法漫畫向勞動者普及法律知識等。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強多部門協同聯動,聚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共同做好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攜手書寫和諧勞動關系新篇章。”攀枝花市勞動爭議多元化解工作室負責人表示。

審核: 中國勞動保障報   責任編輯: 中國勞動保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