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在攀枝花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11-03-08     來源:市政府辦公室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2011年2月21日在攀枝花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市長 劉曉華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查,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10年及“十一五”時期工作回顧

  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一年來,市政府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提速增效、加快發展”的工作基調,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縱深推進“四個傾力打造”,努力促進社會和諧進步,圓滿完成了市八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全年實現地方生產總值523.99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5.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49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386.63億元,增長17.5%,第三產業增加值115.86億元,增長9%;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30.7億元,增長24.9%;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0.17億元,增長17.7%;完成地方財政收入56.49億元,同口徑增長16%;實現民營經濟增加值210.38億元,增長19.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82元,增長12.8%,農民人均純收入6293元,增長14.9%;城鎮登記失業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3.5%和4%。以內;預計單位GDP能耗下降4.8%。

  一年來,我們重點做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抓項目帶全局,推動經濟提速增效

  ——投資拉動成效顯著。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充分顯現,投資拉動GDP增長9.1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投資結構不斷優化,三次產業投資分別占投資總額的2.2%、55.1%、42.7%。突出抓好總投資1490億元的100個重點項目,其中51個重大產業化項目完成投資74.79億元。重大基礎設施、民生工程及產業化項目加快推進,攀鋼18萬噸鈦渣二期、鋼城集團5000噸海綿鈦、攀煤100萬噸焦炭等項目全面竣工,福川機械球墨鑄件汽車后橋殼等項目基本建成,白馬鐵礦二期、觀音巖水電站等項目按計劃推進,桐子林水電站、云鈦公司2萬噸鈦錠、省道310紅格過境線、二灘水淹區連片扶貧開發、紅格溫泉度假酒店二期、金海五星級酒店等項目開工建設,富邦1000萬件剎車制動轂、潤瑩300萬件汽車齒輪技術改造擴能等機械制造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

  ——三次產業健康發展。工業強市戰略深入實施,釩鈦、鋼鐵、能源、化工四大支柱產業不斷壯大,礦業和機械加工產業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培育取得新進展,成功躋身國家首批62個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全市共完成工業增加值364.63億元,增長18%,其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增加值348.59億元,增長20.5%。農村經濟平穩增長,糧食、水果、蔬菜、肉類總產量分別增長0.2%、9.8%、4.1%、3.4%,收購煙葉32萬擔,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6.52億元,增長4.5%;新農村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米易、鹽邊新農村示范片建設通過省級驗收,東區、西區、仁和區市級新農村示范片建設正式啟動,米易縣被確定為首批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強縣,鹽邊臺灣農民創業園掛牌并啟動建設;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新增節水灌面2萬畝,整治病險水庫17座,大竹河引水工程等水利建設加快推進。以旅游業和現代物流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蓬勃發展,歡樂陽光節、金芒果節等活動精彩紛呈,中國陽光生態旅游度假區打造有力推進,“陽光花城”旅游形象進一步提升,實現旅游總收入42億元,增長21%;煙葉倉儲中心、密地現代糧食物流中心一期糧庫主體工程順利完工,沃爾瑪等知名企業入駐我市,汽車、住房等大宗消費品市場表現活躍,城鄉現代市場體系不斷完善。

  ——要素制約有所緩解。總量減排任務全面完成,實施二氧化硫減排項目19個,預計新增削減量4萬噸,實施化學需氧量減排項目10個,預計新增削減量1500噸,為加快發展騰出了環境容量。土地整理工作有效開展,農用地征轉報批5530畝,供應建設用地4515畝。金融穩健運行,全社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達571.69億元,增長16%;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達387.76億元,增長16%;中小企業貸款余額達165.6億元,增長25.56%,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進一步緩解;攀枝花商業銀行成都分行順利開業,農村商業銀行正式獲批組建。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釩鈦磁鐵礦直接還原新流程、機械加工制造、高鈦型高爐渣綜合利用等技術攻關取得重要進展,高新技術產品及技術性收入達105億元。煤、電、油、運等要素供應保持穩定。

  ——財稅支撐作用明顯。收入規模進一步擴大,實現全口徑地方財政收入107.1億元,同口徑增長7.22%,其中,國稅系統組織收入44.87億元,增長11.1%,地稅系統組織收入37.66億元,增長16.9%。支出結構繼續優化,實現地方財政支出94.46億元,同口徑增長12.6%。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全力促發展、惠民生、保投資,產業發展投入力度加大,民生投入大幅增長,重點項目建設資金得到保障。

  ——縣域和園區經濟活力提升。東區、西區、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地區生產總值分別增長12%、18%、23.8%、18.7%、14.8%,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增長16.2%、9.1%、15.6%、22.2%、30.4%。釩鈦產業園區、縣(區)工業集中區承載能力不斷增強,聚集效應進一步凸顯,其中釩鈦產業園區(本部)完成工業總產值82.38億元,增長62.8%,新簽入園協議項目24個。

  ——國企民企競相發展。引導國有企業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形勢,努力克服原材料漲價等困難,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力度,強化供產運銷銜接,各國有企業生產規模和經濟效益等指標均邁上新臺階。其中,攀鋼集團在攀實現總收入412.6億元,攀煤集團煤炭產能達500萬噸,十九冶集團新簽合同額93億元。民營經濟不斷壯大,新增私營企業1291戶、個體工商戶8111戶,鋼城集團營業總收入突破130億元并入選全省重點培育的100戶大企業大集團,安寧鐵鈦等5戶企業上市工作順利推進。

  (二)抓建設上臺階,改善城鄉發展條件

  ——交通樞紐建設提速。對外大通道建設有力推進,成昆鐵路新線攀枝花段、麗-攀-遵鐵路、攀-宜沿江高速公路等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麗-攀高速公路攀枝花段13個工程標段已開工11個,攀-大(理)高速公路、繞城高速公路納入《四川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08~2030年)》。區域內路網進一步完善,炳二區主干道、龍密路開工建設,渡口橋南立交系統DEF匝道建成通車,新密地大橋、沿江快速通道西區段、臨江路立交系統等項目建設有力推進,建成通鄉油路(水泥路)120公里、通村公路320公里。

  ——城鄉建設步伐加快。組織開展了《城鎮化發展“十二五”規劃》、《城鄉風貌塑造專項規劃》等編制工作,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基本實現控制性詳細規劃全覆蓋,規劃引領作用進一步發揮。炳三區等城市新區及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舊城改造穩步推進,城市空間不斷拓展。“8·30”地震災后住房重建工作全面完成,建成永久性農房12553戶、城鎮住房158戶。緬氣入攀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水廠、電網、煤氣管網等公用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公共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

  ——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環保模范城市創建工作取得積極進展,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環保模范城市,米易、鹽邊被命名為省級環保模范縣。生態市建設穩步推進,生態縣(區)創建工作全面展開,米易縣順利通過生態縣建設省級技術核查,全市建成生態鄉(鎮)3個、生態村13個、生態小區5個。全面加強生態保護,切實做好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工作,促進區域生態環境持續好轉。森林城市創建有序推進,生態修復積極開展,完成義務植樹231萬株,營造林25.65萬畝,綜合治理水土流失134.5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58.97%。

  ——城市管理明顯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推進,“五十百千示范工程”深入實施,“雙創”成果進一步鞏固。全面啟動市區主要街道、花園的生態景觀打造,建設了一批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花卉景觀,新增、改造綠化景觀5.6萬平方米,初步形成了四季有花、花團錦簇的特色花城景觀效果。數字化城管穩步推進,基本實現市容市貌實時監控。

  (三)抓改革促開放,增添發展內生動力

  ——體制機制不斷創新。市級政府機構改革有序推進,市政府部門由37個精簡到33個,機構設置進一步優化。農村綜合配套改革繼續深化,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穩步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深入推進,林權流轉市場進一步規范。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啟動,基本藥物制度順利實施。科技、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體制改革加快實施。

  ——對外開放取得突破。成功舉辦川滇黔十市地州合作與發展峰會,與涼山、麗江、楚雄等毗鄰市州建立互訪交流機制,對外合作領域不斷拓寬。依托長江沿岸中心城市信息合作聯盟,大力宣傳我市投資優惠政策,廣泛發布區域合作信息,主動融入長江沿岸中心城市和重慶經濟協作區等區域經濟圈。外經外資外貿工作成效顯著,實現外貿出口1.83億美元,增長116.9%,實際利用外資2.08億美元,增長16%,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營業額達到1059萬美元,增長201%。

  ——招商引資再創佳績。加強項目包裝,突出產業招商,認真組織小分隊招商活動,第十一屆西博會簽約項目和投資總額創歷史新高,全年新簽約履約項目160個,實際到位資金301.39億元,增長33.5%,其中國內省外到位資金198.62億元。招商引資項目結構進一步優化,投資額超過5000萬元的落地重大項目達140個,協議資金在1億元以上項目達141個。

  (四)抓民生重和諧,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民生工程利民惠民。統籌安排資金22.4億元,“十大民生工程”共85小項全面完成。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國家級創業型試點城市建設加快推進,城鎮新增就業1.45萬人,新增創業675人。扶貧解困成效顯著,實施城鄉醫療救助4.2萬人次,兌現計劃生育獎勵扶助資金376.34萬元,扶持農村貧困人口改善生產生活條件5625人,提供法律援助15841人次。教育助學工作積極推進,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學生14.79萬人,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2.15萬人,新建和改造中小學校舍5814平方米。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基本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扎實推進,城鎮勞動者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發放社保卡20.09萬張,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受益面不斷擴大,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率達到55%。醫療衛生工程深入實施,15歲以下人群乙肝疫苗補種率達95.16%。群眾住房困難問題逐步緩解,改造農村殘疾人危房416戶,建成廉租房1288套,完成棚戶區改造2907戶、采煤沉陷區治理1089戶,“陽光馨園”3672套經濟適用房如期竣工,首批958套公共租賃住房建設正式啟動,我市被批準為全國首批利用住房公積金貸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試點城市并已正式啟動貸款工作。道路通暢、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地質災害防治、文化體育等其他民生工程成效顯著。

  ——各項事業全面進步。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城鄉居民文明素質進一步提高。教育“兩基”迎國檢工作全面啟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有力推進,中小學辦學條件有效改善;兩類高中教育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職普招生比例達到4.9∶5.1;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健康發展,逐步成為學習型城市建設的重要平臺。文化事業進一步繁榮,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重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前期工作有序推進,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成效明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不斷健全。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市中心醫院第二住院大樓、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改擴建等項目加快推進,建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6個,啟動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3.8%;大力開展健康教育,健康城市創建前期工作進展順利。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成功舉辦四川省第十三屆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組團參加第十一屆省運會并獲得團體總分第七名,我市培養、輸送的運動員在第十六屆亞運會和第七屆亞殘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廣播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5.5%和96.4%,“村村通”用戶達到3.1萬戶。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和企業“一套表”網上直報改革工作順利推進。國防建設扎實開展,榮膺“全國人民防空先進城市”稱號,第五次被評為全省“雙擁模范城”,連續四十年實現無責任退兵。哲學社會科學進一步繁榮。全市第二輪修志工作全面完成。審計、氣象、檔案、外事、防震減災、臺務、僑務、保密、老齡、婦女兒童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社會政治保持穩定。不斷深化平安創建,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社會治安形勢總體平穩,人民群眾安全感持續增強。積極構建矛盾糾紛“大調解”工作體系,建立健全“三聯兩進”工作機制,切實抓好社會管理創新,未發生重大涉穩事件。加強重大安全隱患治理,不斷提高安全生產保障和公共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能力,無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打擊私挖盜采行動深入開展,私挖盜采行為得到有效遏制。民族宗教政策進一步落實,民族地區和宗教領域保持和諧穩定。

  一年來,在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十分注重政府自身建設。扎實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兌現公開承諾事項4965項,“掛包幫”活動成效明顯。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及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按時辦結人大代表建議111件、政協委員提案263件,從反饋情況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辦理結果均表示滿意或基本滿意。政府決策規范化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創建活動深入開展。扎實推進行政審批服務“兩集中、兩到位”,成功召開全省政務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工作現場會,我市經驗在全省推廣,市縣(區)兩級政務服務中心按時辦結率均達100%。集中開展機關作風整頓,制定了《攀枝花市機關效能責任追究辦法》,對170人實施了效能問責。加大政務信息公開力度,市政府門戶網站第五次獲評中國特色政府網站。深入實施政府采購陽光工程,采購資金節約率達14%。進一步加大廉政工作力度,在2個縣(區)和6個市級部門開展了廉政風險防范管理試點工作。

  各位代表,2010年,全市上下同舟共濟、攻堅克難、奮發有為,各項目標任務勝利完成,這標志著“十一五”規劃的圓滿實現。五年來,在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指引下,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立足科學發展,致力社會和諧,有效應對“8·30”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等各種嚴峻挑戰,加快構建實力、魅力、活力、和諧攀枝花,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過去五年,是經濟實力躍上新臺階的五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億元大關,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地方財政收入突破50億元,是“十五”末的2.75倍;固定資產投資總量突破千億,是“十五”期間的3.3倍;預計單位GDP能耗下降22%。工業結構繼續優化,“6+2”特色產業加快發展,釩鈦產業集群入選“中國產業集群50強”,榮膺“中國釩鈦之都”,實現了從鋼鐵經濟向釩鈦鋼鐵經濟的戰略性轉變;現代特色農業初具規模,五大特色農業基地初步建成;第三產業蓬勃發展,旅游業加速轉型,現代服務業規模不斷擴大、檔次持續提升;民營經濟和縣(區)屬經濟占全市GDP比重分別提高到40.1%和66%,支柱產業多元發展、多種經濟競相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經濟發展方式逐步轉變。

  ——過去五年,是人民生活取得新改善的五年。“惠民行動”和民生工程深入開展,堅持每年為群眾辦成一批實事、解決一批問題,民生工作實現了從彌補欠帳到系統推進的重大轉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較“十五”末分別增加了7758元和2830元,年均增長13.1%和12.7%。就業工作進一步加強,累計新增就業6.81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持續控制在4.1%以內。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保障層次和水平穩步提高。人居環境切實改善,成功創建為國家衛生城市和全省首個環保模范城市群,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由“十五”末的53%提高到89%。

  ——過去五年,是發展活力得到新展現的五年。市屬國有企業、經營性事業單位和集體企業改制任務全面完成,企業辦社會職能順利移交,新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基本建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政府機構改革等各項改革深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對發展的促進作用日益彰顯。自主創新能力逐步增強,區域創新體系不斷完善,釩鈦資源綜合利用等科技攻關取得重大突破,科技投入是“十五”期間的3.6倍。對外開放步伐加快,招商引資成效顯著,累計到位資金989億元,是“十五”期間的6.34倍,實際利用外資5.92億美元,是“十五”期間的39倍;外貿出口較快增長,完成出口8.7億美元,是“十五”期間的1.36倍。

  ——過去五年,是城鄉建設邁出新步伐的五年。全面加強城鄉規劃建設,規劃引領約束作用明顯增強,區域定位漸趨合理,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污水處理廠等一大批公共基礎設施投入使用,城市新區建設加快推進,建成區面積由“十五”末的41.9平方公里提高到60.7平方公里,工礦城市配套滯后的格局有了顯著改觀,區域性中心城市的發展構架初步形成。全力打造區域性交通樞紐,高速公路實現零的突破,集航空、鐵路、高速公路于一體、貫通南北、連接東西的交通大網絡加速形成。深入實施新農村建設,新村規劃、小城鎮建設、風貌打造等工作有序推進,農村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8·30”地震災后重建取得重大勝利。

  ——過去五年,是社會發展呈現新局面的五年。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中小學校布局更加合理,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公共衛生體系進一步完善,中心城區“15分鐘社區衛生服務圈”初步形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制度全覆蓋,區域性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加快構建。城市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特色文化資源有效整合,在全省率先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覆蓋到村。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體育設施建設成績斐然,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較“十五”末增長了182.9%。平安創建工作全面推進,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成績令人鼓舞,經驗彌足珍貴。回顧五年的發展歷程,我們深刻體會到:攀枝花精神是我們必須傳承的寶貴財富。“艱苦創業、無私奉獻、開拓進取、團結協作、科學求實”的攀枝花精神作為發展之魂、勝利之本,在繼承中發揚,在實踐中豐富,成為凝心聚力、攻堅克難的強大精神力量。科學發展是我們必須堅持的第一要務。牢固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正確處理速度、質量、效益關系,協調解決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改革開放是我們必須永續的動力源泉。將解放思想、銳意創新貫穿于政府工作全過程,開放開明,敢闖敢試,以包容的心態博采眾長,用改革的辦法破解難題,大膽突破資源依賴、區域限制和既有模式的局限,為發展注入不竭動力和強大活力。統籌兼顧是我們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把統籌兼顧作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關系的基本方略,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加快發展與維護穩定相協調,切實做到統籌安排、兼顧各方,促進社會總體和諧穩定。讓攀枝花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是我們必須追求的最終目標。把造福人民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做到重大決策依民而定、工作措施應民而出、安危冷暖唯民而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切實提高廣大市民的幸福指數。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我們在克服多種困難中增強了后勁,在應對嚴峻挑戰中實現了目標,在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又好又快發展的道路上取得了豐碩成果。這些可喜的成績,是市委總攬全局、掌舵把關、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寓支持于依法監督之中、積極開展有效工作監督的結果,是市政協寓支持于民主監督之中、積極參政議政的結果,是駐攀部隊攜手共建、無私奉獻的結果,是社會各界朋友竭誠盡智、獻策獻力的結果,是各級各部門和全市人民齊心合力、眾志成城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在各條戰線和各個崗位上辛勤工作的全體勞動者,向駐攀部隊、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為攀枝花發展殫精竭慮的老領導、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在我市創業發展的境內外投資者、建設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發展不足、經濟總量偏小、產業結構不盡合理仍然是我市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基礎條件較差、生產要素偏緊仍然是制約我市發展的主要瓶頸,思想觀念解放不夠、體制機制創新不足仍然是影響我市發展的主導內因。面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有決心、有信心、更有責任,通過務實的工作、有效的舉措,逐步加以解決,力爭在“十二五”時期有明顯改變。

  二、“十二五”時期奮斗目標及發展思路

  根據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市政府在廣泛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起草了《攀枝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已提交本次大會審議。

  “十二五”期間,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緊緊圍繞“打造中國釩鈦之都,建設特色經濟強市”戰略目標和“四個傾力打造”戰略重點,著力推進產業升級、城市轉型和環境優化,統籌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全面提升綜合經濟實力,加速改善城鄉居民生活,努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在全省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主要目標。

  “十二五”期間,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投資規模、地方財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四項指標實現翻番,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量五年累計突破200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突破11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3.3萬元和1.2萬元以上,人均GDP繼續在全省保持領先地位;城鎮化率達到68.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內;社會基本保險覆蓋率達到100%,新農合參保率達到9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森林覆蓋率達到60%,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0%,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在90%左右,單位GDP能耗下降完成省政府下達任務。

  各位代表,未來五年,是我市應當迎難而上、主動作為的嚴峻挑戰期,也是我市可以乘勢而上、奮力突破的戰略機遇期,更是我市必須跳起摸高、求進圖強的跨越發展期。抓住這五年,就能贏得主動、迅速崛起;錯過這五年,將會喪失機遇、步步被動。我們必須搶抓一切可用機遇,利用一切有利條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敢于超越,奮勇爭先,朝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闊步前進!

  “十二五”時期,我們將按照《綱要》要求,組織實施好有關工作,并重點在以下五個方面抓好落實:

  一是把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主攻方向,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斷壯大總量、提升實力。按照做強工業、做大三產、做精農業的思路,逐步優化產業結構,有效提升國民經濟整體實力。以工業強市為主導,以建設鋼鐵(釩鈦)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國家級釩鈦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為抓手,堅持“6+2”特色產業發展導向,全力以赴推進工業結構調整,推動釩鈦、鋼鐵、機械制造、礦產采選、能源開發等產業實現新突破,初步構建起綜合配套能力強、產業關聯度高的特色優勢產業體系。以現代物流業和旅游業為龍頭,加快發展第三產業,著力打造省際商貿中心,在全省率先建成二級物流節點城市和次級區域物流中心,努力建成面向大香格里拉的重要旅游集散地和全國著名的冬季陽光度假目的地。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加快城鄉統籌步伐,大力發展特色水果、早春蔬菜、優質烤煙、畜牧水產等農業優勢產業,著力抓好現代農業基地建設,大幅提升農業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和農業發展組織化程度。

  二是把重大項目建設作為主要抓手,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充分發揮投資在跨越發展中的推動作用。堅持擴大規模與優化結構并重,立足做大總量上項目,圍繞調整結構上項目,瞄準市場需求上項目,加快推進在建項目,努力保持投資的連續性與穩定性,使投資成為跨越發展的重要推手。全面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確保項目引得進、留得住、建得好。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導向作用,引導投資向社會民生、生態環境等領域傾斜。鼓勵擴大民間投資,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

  三是把建設文明美好家園作為工作重點,大力推進城鄉統籌,努力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全面推行城鄉規劃一體化,實現規劃對鄉(鎮)、村(社)全覆蓋。加快推進城市新區建設,穩步推進舊城改造,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全力打造區域交通樞紐,努力建設百萬人口宜居宜業大城市和區域性中心城市。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基本實現生態市建設目標,建成四川省森林城市。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速新型城鎮化進程,建立完善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逐步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力爭使統籌城鄉發展走在全省前列。

  四是把增強自我發展能力作為戰略支撐,加快推進改革創新,積極創造區域競爭新優勢。進一步完善區域創新體系,深入實施七大科技工程,切實做好人才工作,力爭綜合科技競爭力進入全省前三位。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除城鄉二元結構、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創新為主要任務,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有利于攀枝花跨越發展的體制機制。全面加強對外區域合作,大力引進外商投資,努力擴大外貿出口規模。

  五是把人民幸福、社會和諧作為不懈追求,全面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切實提高發展成果普惠度。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實施民生工程,積極推進社會建設,協調發展社會事業,不斷優化公共服務,持續增加居民收入,讓人民群眾分享更多發展成果、體驗更多和諧幸福。加強安全監管,初步建成本質安全型城市。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進一步加強新時期群眾工作,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三、2011年的主要任務

  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市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重要一年。我們既要順應控制通脹、穩定增長的宏觀形勢,又要搶抓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機遇;既要應對經濟周期性調整和產業結構性調整的雙重壓力,又要體現新時期速度和質量的雙重要求。

  根據新的形勢需要,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九屆八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牢牢把握科學發展主題,奮力搶抓發展機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調整經濟結構,積極推進城鄉統籌,縱深推進“四個傾力打造”,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促進社會和諧,確保實現“十二五”發展“開門紅”。

  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建議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以上,其中第一產業增長5%,第二產業增長15%,第三產業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同口徑完成37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以上;單位GDP能耗下降3.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4%;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以內。

  圍繞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速轉型升級,發展創新經濟

  ——堅持做強工業,強勢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加快建設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牢牢把握“6+2”特色產業發展導向,努力推動鋼鐵產業延伸發展、釩鈦產業加快發展、礦業經濟規模擴大、機械制造產業加速壯大,著力培育太陽能等新興產業,確保工業增加值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確保白馬鐵礦二期、攀鋼1.5萬噸海綿鈦、龍蟒礦冶300萬噸二期選礦、安寧鐵鈦潘家田鐵礦采選改擴建等35個重點項目全面竣工,扎實推進金江鈦業15萬噸鈦渣、云鈦公司2萬噸鈦錠、富邦1000萬件剎車制動轂、梅塞爾制氧生產線改擴建、桐子林和觀音巖水電站等項目,開工建設白馬鐵礦選鈦工程、德勝400萬噸球團生產線等項目,繼續做好太陽能產業相關項目的跟蹤落實工作。加快釩鈦產業園區擴區進度,啟動國家級產業園區申報工作,切實抓好縣(區)工業集中區升級為省級園區工作,促進產業集群、集約、集中發展。大力促進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引導民間投資進入新領域。

  ——立足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加快推進密地商貿物流園區、格里坪省際工業物流園區等項目建設,確保現代煙草物流中心如期竣工,加強與成都、昆明等城市的區域物流合作,培育發展鋼城集團漢風物流公司等一批物流龍頭企業,培植壯大第三方物流市場,推動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圍繞“一心一軸兩翼”旅游發展格局,著力構建集運動、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現代旅游體系,精心打造紅格溫泉、巖神山-蓮花村陽光康養、米易南部新城三大旅游度假區,推動旅游產業由觀光型向休閑度假綜合型轉變,實現旅游總收入45億元。加強引導和調控,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完善并落實商業網點布局規劃,加快炳草崗中央商務區建設。深入實施“萬村千鄉”和“雙百”市場工程,支持引導連鎖經營企業到社區、農村建立營銷網絡,繼續抓好家電和摩托車下鄉、家電以舊換新等工作,積極開拓農村消費市場,努力擴大城鄉消費。

  ——依靠科技支撐,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實施統籌城鄉發展科技行動,推廣普及新型農機具、優良新品種和先進種植模式,健全農業科技服務網絡,加快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加強特色水果、早春蔬菜、優質烤煙、畜牧水產、林業生物等優勢產業的標準化基地建設,著力打造米易縣灣丘-埡口、鹽邊縣紅格兩個省級新農村示范片,扎實推進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市級新農村示范片、新村聚居點和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加快實施二灘水淹區連片扶貧開發項目,進一步發展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繼續培育壯大一批骨干龍頭企業,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堅持精品農業發展方向,科學整合農產品品牌,繼續抓好優勢農產品原產地和特色農產品地理標志申報工作,爭創更多的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品牌,不斷開拓農產品高端市場。切實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成通鄉油路(水泥路)30公里,硬化通村公路80公里,新增和改善有效灌面3.68萬畝,整治病險水庫5座,加快大竹河水庫等水利建設,完成觀音巖城鄉供水工程的前期工作,推進沼氣池建設和中低產田改造,努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落實村級公益事業財政獎補等支農惠農政策,建立完善農村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加強農民實用技術、就業創業培訓,繼續做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集聚創新資源,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以建設創新型城市為目標,圍繞支柱產業,聚集創新要素,推動省釩鈦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升級為國家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快國家釩鈦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設,支持相關企業和科研單位申報國家釩鈦工程技術中心,完成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創建工作。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和政策的導向性作用,合理配置創新資源,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群體,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級創新型企業4家。加快構筑區域人才高地,切實加大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啟動實施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盡快在釩鈦產業園區、鋼城集團和縣(區)工業園區創建院士專家工作站,支持攀枝花學院建立博士后工作站。

  ——強化要素保障,助推經濟跨越發展。加強財源建設,依法強化稅收征管,充分挖掘非稅收入增長潛力,促進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增長。有效發揮財政職能,促進財政資金在項目、行業和區域間優化配置,推動重點產業和工業園區加快發展。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強預算管理,堅決壓縮會務費、接待費等一般性支出,切實保障民生領域、公共服務和重點項目的資金需求,不斷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準確把握國家貨幣政策新變化,繼續規范政府融資平臺,提高政府投融資能力和市場化資本運作能力;進一步改善金融服務,引導各類金融機構繼續合理增加信貸投入,為加快發展提供強力資金支持。強化工業生產要素保障,加快煤炭資源整合進度,盡快開工建設攀Ⅱ500千伏和米易500千伏輸變電工程,推進鐵路戰略裝車點建設,爭取啟動緬氣入攀、成品油入攀等項目建設,積極探索建立成品油戰略儲備機制。

  (二)圍繞品質提升,建設宜居城市

  ——打造區域交通樞紐。全面加強以高速公路和鐵路為重點的對外大通道建設,加快麗-攀高速公路攀枝花段等項目進度,力爭開工建設成昆鐵路新線攀枝花段、省道310線倮果至渡口段改建等項目,積極做好攀-宜沿江高速公路、繞城高速公路和麗-攀-遵鐵路等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繼續抓好暢通城市工程,加快推進沿江快速通道西區段、新密地大橋、龍密路、臨江路立交系統等項目建設,確保炳仁路“五一”前建成通車;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推進綜合客運樞紐中心建設,做好停車場(點)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有效緩解中心城區道路擁堵問題。加強客貨站場等配套建設,強化公路、鐵路、航空等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逐步完善多式聯運節點布局。

  ——強化城市功能配套。堅持規劃引領,高水平完成《城市新區建設規劃》等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調整完善炳三區、炳四區及干壩塘片區詳細性規劃,科學確定城市片區功能定位和新區拓展優先方向。逐步擴大城市規模,規劃建設集行政文化中心、高端商務區和高品質居住區于一體的現代化城市新區,積極穩妥實施舊城改造。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推動城市功能逐步向鄉村延伸,促進小城鎮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不斷完善城鄉基礎設施,抓好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排污管網、煤氣儲運設施更新改造等項目建設,確保城市氣化率和用水普及率均不低于9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71%。深入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扎實推進“四化”工程和“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全力打造花城景觀,加快攀枝花大道東段、格薩拉大道、隆慶路綠化改造步伐,力爭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低于8.5平方米。不斷優化城市管理,完善責任體系,推行規范化、精細化、網格化管理模式,鞏固城市建設成果。

  ——建設生態宜居環境。嚴格執行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總量控制制度,加快污染全防全控體系建設,突出抓好鋼鐵、球團、焦化等重點行業的污染治理,大力推動主要污染物削減,持續改善空氣和水環境質量。加大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積極發展農業循環經濟,不斷改善農村環境質量。大力推進生態市建設,認真做好生態縣(區)、鄉(鎮)創建工作,加快重建礦山生態系統,切實保護生物資源多樣性。扎實開展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全面實施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繼續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持續推進天然林資源保護二期工程,有效管護705萬畝森林資源。

  ——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宣傳教育,大力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進一步提高居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科學整合“三線”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資源,逐步造就海納百川、開放包容、具有攀枝花特色的城市文化。大力推動公共文化發展,加強廣播、電視等宣傳陣地建設,爭創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積極開展“全民讀書節”、“攀枝花講壇”等群眾文化活動,組織開展好慶祝建黨90周年等主題宣傳活動,以文化氛圍凝聚人心,增強全市人民的自豪感、榮譽感和歸屬感。加快發展文化產業,繼續打造仁和區苴卻硯產業園區,重點扶持文化創意、影視傳媒等文化產業。

  (三)順應人民期待,促進普惠民生

  ——切實抓好民生工程。不斷調整和豐富民生工作內容,有針對性的安排項目和資金,集中財力物力辦好社會發展急需、人民群眾熱盼的大事實事,確保民生工程按時、保質、全面完成。加強住房保障工作,新增廉租房500套、經濟適用房2000套、公共租賃住房1000套,啟動棚戶區改造6000戶。深入實施農村安居工程,加快改造農村危舊房,不斷改善農村困難群眾住房條件。加大對低收入人群的幫扶救助力度,逐步提高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加強商品供應和監管,依法打擊惡意囤積、哄抬物價等違法行為,認真抓好“菜籃子”一把手工程,加強糧食產銷銜接,適時動用價格調節基金,保持市場物價基本穩定。

  ——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以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為抓手,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做好高校畢業生、城鎮低收入家庭和被征地農民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工作,扎實開展創業示范基地和孵化基地建設,建立創業促就業長效機制,努力實現充分就業。加大勞動監察和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調解仲裁力度,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加快建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發放社保卡30萬張,全面落實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險政策,力爭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

  ——協調發展社會事業。啟動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大力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扎實推進職教攻堅,全面提高兩類高中教育質量,支持攀枝花學院加強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建設,支持四川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創建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快城鄉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抓好西區、仁和區新農合門診統籌試點工作,大力發展中醫藥事業。加強和改進人口計生工作,穩定適度低生育水平。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爭取承辦高規格高水平體育賽事,辦好第六屆市運會。加快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加強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全面落實新時期民族宗教政策,促進各民族團結進步和宗教和睦。積極推進婦女兒童、檔案、人防、地方志編修等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四)堅持改革開放,增強發展活力

  ——加快推進改革攻堅。建立健全更為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更具活力的創業創新體制、更重民生的社會管理體制,使我市體制機制更加適應搶抓機遇的新需要和加快發展的新要求。加大市屬國有企業資產(資本)整合力度,提升市屬國有企業競爭力。加快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在東區、西區啟動破除城鄉二元結構試點。全面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現代林權制度。深入開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繼續做好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穩步實施資源價格體制改革。積極推進科技、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體制改革。

  ——強力推進招商引資。以優勢資源為依托,以特色產業為重點,全面加強招商引資工作,確保實際到位資金達360億元。圍繞“6+2”產業發展方向,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題招商和延鏈、補鏈招商,重點引進釩鈦低(微)合金鋼、工程機械配件、釩鈦深加工和新能源等項目,繼續抓好與大企業的項目對接,爭取大型工程機械制造和汽車改裝企業來攀投資。強化項目跟蹤服務,切實提高西博會等重大活動簽約項目的履約率、開工率和資金到位率。

  ——大力推進區域合作。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對外開放戰略,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優化資源配置,加快打造四川南向開放的“橋頭堡”。借助川滇黔十市地州合作與發展峰會勝利召開之勢,加速推進跨地區、跨省際的重大項目建設,不斷深化與各地在產業、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加強與友好城市的互訪互往,將友好關系進一步延伸到項目合作、人才培養、文化交流等領域。

  ——積極推進“三外”工作。大力扶持外貿龍頭企業,優化出口產品結構,擴大外貿出口規模,實現外貿出口2.28億美元。組織企業參加外貿洽談會、博覽會,鼓勵企業開展境外貿易,參與經貿合作,實現對外承包工程及勞務合作營業額1000萬美元。加大外資項目引進力度,承接國際國內產業轉移,確保外商投資實際到位資金1.5億美元。

  (五)落實維穩重任,構建平安社會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加強綜治基層基礎工作,加快“天網”二期和“1221”工程建設,全面提升社會治安防控能力,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確保社會治安大局平穩。完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和社會矛盾化解機制,深入開展“大調解”工作,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充分發揮信訪維穩作用,加大積案化解力度,妥善處理涉穩問題,確保不發生影響穩定的重大群體性事件。

  ——加強民主法治建設。堅持向人大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工作制度,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做好第八屆村(居)委會換屆選舉工作,推進城鄉社區建設,有效擴大基層民主。全面實施《攀枝花市依法行政第二個五年規劃》,切實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強化行政監督問責,加快推進依法治市進程。啟動“六五”普法,深入開展法治宣傳,加強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不斷提高全民法律意識和全社會法治管理水平。

  ——強化公共安全管理。以創建本質安全型城市為目標,加強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建立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深入開展煤礦、危化、非煤礦山等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嚴厲打擊私挖盜采礦產資源等違法行為,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進一步整治規范食品藥品市場,確保食品藥品安全。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和工作機制,提高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各位代表,要抓好上述工作,完成既定目標,促進經濟大跨越、社會大發展,離不開政府自身建設的加強和改進。2011年,我們將以人民滿意為標尺,以加快發展為己任,不斷推動政府自身建設。一是堅持創新為先,謀跨越之業。大興學習之風,推進思想解放,前無先例敢于探索,先行先試善于創新,放眼全國勇于超越,在不斷探索、不斷創新、不斷超越中推動工作、促進發展。全面審視我市跨越發展的困難和問題,對總量、結構、效益等事關經濟發展的問題,突破定勢、大膽作為,對自然災害、社會治安等事關和諧穩定的問題,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在破解難題中尋求突破,在突破發展中實現跨越。二是堅持民生為本,辦為民之事。把執政為民理念融入進感情里、體現在工作中、落實到行動上,在推進發展中更多地關注民計民生,在加快建設時更多地考慮為民利民,在強化管理上更多地體現人文關懷,實實在在為群眾辦實事、謀福祉。更加注重富民優先,把發展經濟與造福百姓統一起來,把促進經濟增長與提高居民收入協調起來,把改善群眾物質生活與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結合起來,盡快讓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生活富起來。三是堅持監督為重,興誠信之德。牢固樹立法治意識,不斷推進政務公開,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做到陽光行政。加強政府誠信建設,強化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定并實施《攀枝花市行政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對既定的目標、部署的工作和確定的事項,實行責任到人、事事追蹤、件件落實,以言必行、行必果的作風取信于民。四是堅持廉政為要,樹清廉之風。全面開展廉政風險防范管理,強化教育,注重預防,健全機制,從源頭上預防和遏制腐敗。深入開展政風行風民主評議活動,切實糾正行業和部門不正之風。加大對行政審批、工程建設、土地出讓、政府采購等重點領域的監管力度,著力解決教育、衛生、涉農、涉企等民生方面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真正以清廉務實的作風、干凈做事的正氣、改革發展的實績,回報全市人民的殷切期望。

  各位代表,今天的攀枝花,正在煥發著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機,正在聚集著加快發展的巨大能量。讓我們在中共攀枝花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繼往開來,銳意進取,攻堅克難,乘勢而上,為推進攀枝花發展新跨越、開創攀枝花發展新局面而努力奮斗!

審核: 何強   責任編輯: 王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