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攀枝花市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11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11-03-02 來源:系統管理員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2011年2月21日在攀枝花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覃發樹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報告攀枝花市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11年計劃草案,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各位列席代表提出意見。
一、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0年是“十一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環境,在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執行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牢牢把握“提速增效、加快發展”的工作基調,縱深推進“四個傾力打造”,保持了經濟持續增長、效益穩步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和社會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完成了市八屆人大五次會議和“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
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23.99億元,同比(下同)增長15.1%,高于計劃1.6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49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386.63億元,增長17.5%;第三產業增加值115.86億元,增長9%。完成地方財政收入56.49億元,同口徑增長16%,高于計劃目標4個百分點,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8.8億元,同口徑增長19.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82元,增長12.8%,高于計劃目標2.8個百分點;農民人均純收入6293元,增加818元,增長14.9%,比計劃目標高3.9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210.38億元,增長19.6%,民營經濟占GDP比重40.1%,比上年提高3.1個百分點。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累計比去年同期上漲3.3%。
(一)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勢頭良好
農業生產穩步增長。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36.52億元,增長4.5%。糧食、蔬菜、水果總產量分別增長0.2%、4.1%、9.8%;新種植核桃5.3萬畝;煙葉完成種植面積11.43萬畝,收購煙葉32萬擔;肉類總產量7萬噸,增長3.4%;水產品產量2.65萬噸,增長13.2%。
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以現代農業發展、新村聚居點建設等為重點,強化了米易、鹽邊兩個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建設工作。米易縣和鹽邊縣累計整合投入示范片建設各類資金共計64193萬元。推進了仁和區、東區、西區的市級新農村示范片建設。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新(改)建農村公路、縣、鄉、村道324公里,農村公路建設完成投資2.16億元;新建沼氣池4000口,解決了4.7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農村小型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灌區設施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順利啟動實施。
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新發展市級重點龍頭企業9家、農民專合組織77個。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正式啟動。支農惠農政策全面落實,發放糧食直補、農資綜合直補、農機具購置補貼、退耕還林補貼、家電和汽車摩托車下鄉補貼等各類財政直補資金13897萬元。“農超對接”取得突破,與沃爾瑪等大型超市實現對接與直銷。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繼續穩步提高,蔬菜、水果、畜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分別達到94.7%、100%、100%。農村勞務開發力度加大,轉移和輸出農村勞動力9.85萬人次,實現勞務收入8.28億元。
(二)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工業生產全面提速。全市共完成工業增加值364.63億元,增長1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348.59億元,增長20.5%。主要產品產量增長。鐵礦石、高釩鐵、鈦精礦、鈦白粉、高鈦渣、黃磷、焦炭分別增長21.8%、30%、41.6%、26.5%、53%、16.2%、1%;釩鈦、鋼鐵、能源、化工支柱產業累計完成產值832.2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總量的85.9%。企業效益明顯提高。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的利潤總額38.26億元;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96%,同比上升34.1個百分點。民營工業發展迅速。民營工業增加值達131.63億元,增長23.9%。
園區建設步伐加快。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已得到國家發改委批復,釩鈦資源綜合利用被納入國家《“十二五”釩鈦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基地規劃》;釩鈦產業園區擴區規劃也得到四川省發改委批復同意。全年共爭取上級園區發展資金4355萬元,園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得到加強,項目承載能力大大提高。釩鈦園區經濟實現較快增長,完成工業總產值107.38億元(含安寧工業園區),園區本部工業總產值82.38億元,增長62.8%;工業增加值25.15億元,增長35.1%;銷售收入完成72.14億元,增長65.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5億元,增長43.3%;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4.37億元,增長22.7%;出口創匯7266萬美元。縣區產業園區發展迅速,工業產值均邁上50億元臺階。
生產要素基本得到保障。加大組織生產力度,加快煤礦資源整合進度,強化與周邊市州的調運協調,保證煤炭生產供應。生產原煤累計1129萬噸,增長16%。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累計發電236.54億千瓦時,增長8.4%。成品油供應、鐵路運輸等得到保障。
(三)服務業穩步發展
消費市場繁榮活躍。節慶、假日經濟亮點初現。在歡樂購物節、“金芒果”節以及“五一”、國慶等節慶、假日活動帶動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0.17億元,增長17.7%,高于計劃目標2.7個百分點。住房、汽車等大宗消費品市場表現活躍,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53.9%,汽車消費累計銷售15679輛,增長13%。農村消費市場增長加快,“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家電和汽車、摩托車下鄉、家電以舊換新等擴大消費政策成效顯著。
旅游經濟持續增長。實現旅游總收入42億元,增長21%;接待游客705萬人次,增長4%。“陽光花城”旅游形象進一步提升,冬季陽光旅游、鄉村旅游積極推進。成功舉辦“攀西第一燈”-米易·迷昜燈會花會、2010格薩拉索瑪花節、攀枝花歡樂陽光節等旅游節慶活動。旅游項目加快推進,格薩拉生態旅游區、二灘森林公園4A級景區通過省級復核,金海開元名都五星級酒店建設全面推進。
金融保險平穩運行。全社會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達到571.69億元,比年初增加78.73億元,增長16%;金融機構社會信用投放總量598.12億元,比年初增加189.54億元,增長46.4%。保險行業實現保費收入16.4億元,增長31.2%。
(四)投資促進成效明顯
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30.7億元,增長24.9%。積極爭取到位國家和省基本建設項目資金5.59億元,其中,重大民生和社會事業項目爭資額3.4億元,占爭資總額的60.8%;順利完成6億元地方企業債券的發行,爭取到2.8億元地方政府債券轉貸資金。
重大項目穩步推進。2010年全市納入省政府考核的18個省重大項目完成投資51.68億元,完成省下達計劃任務的175.4%。列入市級重點建設和考核的“四個一批”重大項目共100個,完成投資154.67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03.3%。其中,竣工投產項目、加快建設項目、爭取開工項目分別完成34.19億元、108.74億元、10.32億元。列入市級重大工業產業化項目51個,完成投資74.79億元。攀鋼18萬噸/年鈦渣二期工程、攀煤100萬噸焦炭及煤氣綜合利用工程、煙葉倉儲中心、迤資火車站改擴建和馬店河鐵路貨場一期工程、渡口橋南立交系統、鋼城集團5000噸海綿鈦等項目已竣工投入使用或開始試生產。麗-攀高速公路攀枝花段建設迅速推進,成昆鐵路新線攀枝花段建設已獲國家鐵道部立項批復,麗-攀-遵鐵路攀遵段完成預可研審查,攀-宜沿江高速公路正抓緊開展前期工作。大竹河水利工程、1.5萬噸/年海綿鈦生產線、白馬鐵礦二期工程等項目進展迅速;新密地大橋、糧食物流中心、觀音巖水電站、桐子林水電站、棚戶區改造工程等項目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綜合服務帶、新農村示范片建設、二灘水淹區連片扶貧開發、梅塞爾制氧生產線改擴建等項目已開工建設。
(五)改革開放深入推進
各項改革繼續深化。積極推進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穩步開展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試點。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展順利,完成確權面積384.8萬畝,發放林權證46649本。加快財政體制改革,規范公務卡支付流程,建立轉移支付預通知制度。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積極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改革試點,正式啟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參合農民47.89萬人,參合率93.8%。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兩集中、兩到位”全年辦理249萬件審批事項,按時辦結率100%;投資項目并聯審批全年辦理基本建設項目39個、技術改造投資項目47個。資源性產品價格和要素市場改革積極推進。社會事業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積極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各項改革。就業服務體系不斷完善,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障改革不斷深化。
開放合作成效顯著。密切與周邊地區的協作,加強了與各方的互訪與交流,成功舉辦川滇黔十地市州合作與發展峰會,組織參加“第十一屆西博會”等招商引資活動。在第十一屆西部博覽會上,簽約項目64個,投資總額203億元。招商引資成績斐然,全市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301.39億元,增長33.5%,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外貿進出口穩步增長,海綿鈦實現了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出口。全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49億美元,增長66%,其中,出口總額1.83億美元,增長116.9%。
(六)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建設成績顯著
節能減排工作取得突破。圍繞重點產業、重點耗能企業、重點節能技改項目,推廣應用節能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產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完成了7戶企業關停和落后設備淘汰工作。預計全年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8%,全面完成“十一五”節能目標。積極推進工程減排、結構減排、管理減排“三大減排”措施,實施了攀鋼新2號燒結機、鋼企白馬球團廠煙氣脫硫等新建項目,強化了攀鋼6號燒結機、攀鋼新1號燒結機、攀鋼發電廠以及清香坪、大渡口污水處理廠等項目整改落實,淘汰關停了攀鋼5號燒結機等項目。全年實施二氧化硫減排項目19個,預計新增削減量4萬噸;實施化學需氧量減排項目10個,預計新增削減量1500噸。
生態環境保護得到加強。按照《攀枝花生態市建設規劃》要求,強化農村環保工作,加大生態細胞建設,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等生態工程深入推進,努力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森林城市創建工作有序推進。全年完成營造林25.65萬畝,繼續鞏固退耕還林成果27.5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34.5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58.97%。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扎實開展。城市環境保護和治理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75%和88.6%。地表水環境質量優良,各監測斷面均達到或優于Ⅲ類水域水質標準,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89%。
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扎實推進。開展了集中治理“五亂”、城鄉風貌塑造、“陽光花城”打造以及“除陋習、樹新風”等專項活動,精心組織“七進”活動和文明勸導活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成效顯著。新建、改建污水處理廠3個、垃圾填埋場17座、垃圾處理設施263處,新增、改造綠化景觀5.6萬平方米。
(七)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科技興攀深入推進。實施產業化推進、統籌城鄉發展、服務民生三大科技行動,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釩鈦磁鐵礦冶煉新工藝、特色農產品品種選育、特色生物資源開發等關鍵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攀鋼集團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積極推進,“攀枝花市院士后備人才培養計劃”全面實施,編制了全省首個技術路線圖即《攀枝花釩鈦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產業技術路線圖》;獲省級科技進步獎19項,國家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新材料實現產值180億元,專利申請量達811件,同比增長51.3%。
教育事業得到加強。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按計劃推進,全年完成17.78萬平方米,完成投資1.65億元;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職教攻堅計劃順利實施,基礎能力建設明顯加強,藏區“9+3”免費職業教育進展順利;深入推進素質教育,教育質量穩步提高,4882人被高校錄取,錄取率高于全省平均錄取率3個百分點;深入實施教育民生工程,義務教育階段免除學雜費學生14.79萬人,免費提供教科書9.41萬人,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2.15萬人;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民族教育、成人和高等教育全面加強。
文體事業加快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書屋工程建設全面推進,啟動了全市重大公共文化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文化遺產保護得到加強,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點1568處,其中新發現1514處,申報“國家保護文物”24處;四川省第十三屆民族運動會在我市成功召開,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救治體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重點專科建設成效明顯,重點疾病和重大傳染病得到有效防治;認真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市中心醫院第二住院大樓、市三醫院重性精神病監管病房等項目建設得到推進;健康城市啟動前的準備工作開展順利。
其他各項社會事業有序發展。廣播電視“村村通”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進展順利,廣播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5.5%和96.4%。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繼續加強,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以內,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順利進行。檔案、防震減災、人民防空、婦女兒童、民政福利、地方志和殘疾人工作等各項社會事業扎實推進。
(八)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
民生工程深入推進。2010年,全市投入民生工程資金22.4億元,共組織實施了10個大項、85個小項民生工程建設。省列45個,市列40個項目全部完成或超額完成年度任務。保障性住房建設有力實施。新(改)建廉租住房1288套;經濟適用房4500套全部完工;棚戶區改造完成2907戶、采煤沉陷區治理1089戶;公共租賃住房建設、300套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正式啟動。全市農房、城鎮住房重建工作全面完成。共完成12553戶永久性農房、158戶城鎮住房重建以及4094戶城鎮住房和49397戶農房維修加固工作。
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新增城鎮就業1.45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7895人,其中"4045"等就業困難對象再就業168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社會保障水平提高,養老、失業、醫療、工傷和生育五項社會保險擴面進展順利,養老保險覆蓋人數達41.4萬人,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19.97萬人、20.99萬人和20.43萬人,城鄉困難群眾最低生活保障和醫療救助水平不斷提高,城鎮職工和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39.8萬人和21.76萬人。
各位代表,雖然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應看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突出表現為:經濟總量不大、產業結構不優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交通等基礎設施和城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滯后,發展基礎需進一步增強;資源環境趨緊,節能減排形勢嚴峻,生態環境建設任重道遠;城鄉居民增收渠道不多;維穩工作任務繁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認真研究,在發展中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
二、2011年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環境和主要預期目標
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對于保持“十一五”以來的良好發展勢頭,在全省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至關重要。總的看來,雖然發展的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但宏觀經濟發展環境總體趨好。從國際看,世界經濟有望繼續恢復增長,但經濟復蘇的道路依然曲折和復雜。從國內看,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態勢,但轉變發展方式任務艱巨,結構調整壓力大。2011年國家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更加積極穩妥地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從全省看,將抓住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機遇,堅持實施“一主、三化、三加強”的發展思路,加快建成一批重大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和民生項目,改善發展條件,增強經濟發展后勁。
當前,我市正處于爬坡上坎、蓄勢突破的關鍵時期,加快發展既面臨嚴峻的挑戰,也面臨難得的機遇。從面臨的機遇和有利條件看:一是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在產業體系上突出“特色優勢”,特別提出要形成包括攀枝花在內的幾個西部鋼鐵基地,對西部地區將實行差別化的土地政策和產業政策,在資金投入上突出“傾斜化”,同時推進資源稅改革,這都有利于我市在政策、項目、資金方面得到國家和省上更多的支持;二是我市釩鈦資源綜合利用被納入國家《“十二五”釩鈦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基地規劃》,鋼鐵(釩鈦)產業被列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釩鈦資源開發上升為國家戰略;三是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調結構、保民生,加強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建設,有利于我市交通狀況的改善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四是我市被確定為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的次級綜合交通樞紐、全省著力培育的幾個百萬人口大城市之一,在全省發展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五是“十一五”期間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為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從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看:一是從我市發展現狀看,產業政策及環境約束日益突出,國家對鋼鐵過剩產能的調控將直接制約我市釩鈦、化工等相關配套產業的發展,全市環境容量控制和節能減排的任務更加艱巨,對產業發展、產能擴張形成了巨大壓力;二是產業發展的外部競爭更加激烈,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尚未實現根本性突破,主導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還不夠強,新興產業培育發展不足,優勢資源未能得到有效開發利用;三是要素制約問題進一步突出,一方面攀鋼西昌基地預計今年投產將對成昆線的運力造成更大的壓力,另一方面我市今年電力供應更為緊張,對企業生產將產生影響;四是投資持續增長有一定難度,重大產業化項目儲備不足,發展支撐不強。
綜合分析各種因素,我們必須搶抓機遇,迎難而上,繼續推動經濟較快發展。2011年全市經濟工作總的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設立“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的戰略機遇,以“打造中國釩鈦之都,建設特色經濟強市”為戰略目標,強力推進“四個傾力打造”,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強化投資消費雙輪驅動,加強項目工作,全面提升綜合經濟實力,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和諧進步,為實現“十二五”時期跨越式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2011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
——經濟發展指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以上,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5%,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0%;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同口徑完成37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以上。
——社會發展指標。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4%;城鎮新增就業1.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控制在4%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3%;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等四個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下達的指標以內;森林覆蓋率達到59%。
三、2011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和措施
圍繞今年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我們將著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夯實農民增收基礎
全面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扶持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合組織,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2011年力爭新增省級龍頭企業2家;加快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工作;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利用率;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建立健全農產品檢驗檢疫體系,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推進大竹河水庫建設,完成觀音巖供水工程等骨干水源工程的前期工作;積極推進勝大灌區等中型灌區工程的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加快發展小型水利建設,實現新增和改善有效灌面3.68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萬畝。繼續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縣域公路網,解決通村公路通達深度,完成通村通鄉公路120公里,提高油路和水泥路比重。繼續推進農村戶用沼氣工程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中低產田改造,實現中低產田改造4萬畝,測土配方施肥25萬畝。
繼續推進新農村建設。積極推進米易縣灣丘-埡口示范片、鹽邊縣紅格示范片兩個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內的特色產業發展,發揮縣(區)及農民的建設主體作用,重點抓好省級示范片內的農牧業基礎設施和新村聚居點等建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深入推進仁和區、東區、西區的市級新農村示范片建設。
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落實農業補貼、農業政策性保險、糧食最低收購價等優惠政策,積極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減輕農民在醫療、教育等方面的負擔,增加農民政策性收入;大力發展林業產業,重點發展核桃3.63萬畝,促進農民就業增收;加強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引導富余勞動力有序轉移,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提高農民勞務收入水平。全年轉移輸出勞動力9萬人,培訓技能人才2萬人,實現勞務收入8億元。繼續做好“農超對接”工作,帶動農民持續增收。
(二)加快工業結構調整,提升工業發展水平
促進工業結構調整。加快四大支柱產業向"6+2"特色產業的結構調整。充分發揮攀鋼等大企業的帶動作用,支持大企業做大做強。努力推進釩鈦、鋼鐵產業延伸產業鏈、優化產品結構,提高市場占有率。積極推進攀昆公司2萬噸鈦錠項目、金江鈦業15萬噸/年鈦渣等項目加快建設。大力發展機械制造業,充分利用含釩鈦的鋼鐵資源優勢,重點發展含釩鈦鑄鍛件、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配件等產品。強力推進四川柯世達集團有限公司300萬套/年汽車零部件、大西南實業有限公司10萬噸/年釩鈦蠕墨鑄鐵汽車耐磨鑄件、圣達富邦1000萬件剎車轂、藍天鍛造有限公司20萬噸機械裝備制造用鍛鑄件技術改造等項目建設進度。有序開發礦產資源,加快礦業經濟發展,做大礦業產業集群。加快紅格釩鈦磁鐵礦北礦區采選擴能、攀昆公司年處理800萬噸釩鈦磁鐵礦選礦廠等項目建設。著力培育新興產業,大力推動太陽能光伏產業發展。
加強工業發展平臺建設。積極配合上級相關部門做好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和《“十二五”釩鈦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基地規劃》編制的各項工作,爭取相關優惠政策的落實。抓住省上加大園區建設的有利時機,加快園區服務平臺建設,積極打造信息、物流、技術、融資等服務平臺,建設優質高效的管理服務體系,增強園區的服務功能。加快釩鈦產業園區擴區工作進度,完善相關手續,及早通過省政府審批,并積極探索創新園區管理的體制和機制。搞好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發展環境,提高承載能力。加快攀枝花市工業(中小企業)信息化系統平臺建設,提高對全市工業企業的運行監測和綜合服務能力,促進企業信息化建設,推動工業化、信息化“兩化融合”,提升攀枝花工業企業和優勢產業總體競爭力。
強化工業生產要素保障。加快煤礦資源整合進度,加強與周邊市州的煤炭調運協調,確保煤炭供應。推進米易一枝山、馬上坪220千伏,迤資、東風等110千伏變電站建成投運,盡快啟動米易、攀枝花Ⅱ500千伏、棗子坪220千伏等輸變電工程建設,提高電網供電能力。積極與鐵路部門聯系協調,加強鐵路運輸的計劃性,提高貨物流通能力。進一步完善成品油應急保障機制,積極探索建立成品油戰略儲備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三)積極發展服務業,進一步擴大消費需求
加快發展以物流業為龍頭的生產性服務業。按照省二級物流節點城市要求,加快現代物流體系硬件基礎設施和軟件系統建設,加快推進煙草物流中心、密地商貿物流中心、格里坪工業物流園區、攀枝花物流信息平臺等設施建設。切實加強現代物流信息系統建設,重點抓好與成都、昆明兩個一級物流節點城市的物流信息和物流聯運搭接工作,進一步加強區域物流合作;培育發展物流龍頭企業,培植壯大第三方物流市場;重視金融保險、科技信息服務、專業中介、文化創意等產業的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與現代服務業有機融合、互動發展。
大力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消費性服務業。按照“傾力打造陽光生態旅游度假區”的要求,深化“陽光花城”形象,突出“冬春陽光度假”、“體育運動休閑”、“獨特裂谷風貌”等旅游產品特點,著力構建集運動休閑、觀光度假為一體的現代化旅游體系,搞好貿易旅游綜合開發工程。重點推動紅格溫泉運動旅游度假區開發建設,大力推動仁和陽光康養旅游區和米易陽光運動旅游區等重點精品旅游區和沿江休閑經濟帶、格薩拉生態旅游區等特色項目加快建設,同時推動旅游集散服務中心、星級賓館建設等旅游配套設施建設,提升旅游業發展水平,力爭旅游總收入實現45億元。提升發展商貿流通業,結合舊城改造和新城擴展,加快各類城市商業綜合體、批發零售市場、專業市場的建設和改造,促進金甌購物廣場、曼哈頓廣場等商業設施全面投入使用,加快建設三森美居、同樂家居世界、天駿汽車城(二期)等專業市場建設;重點推進商務房地產,有序開發普通商品房,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
努力擴大城鄉消費。培育消費熱點,鞏固住房、汽車、旅游、商貿等傳統消費重點,引導信息、中介服務、金融服務等新的消費熱點;繼續舉辦“汽車節”、“啤酒節”等各類節假日主題消費和慶典活動,發展城市會展經濟;促進服務消費,支持和鼓勵信息、旅游、文化、體育健身、教育培訓、家政、養老等服務消費;落實刺激消費政策,繼續實施社區“雙進”、“萬村千鄉”和“雙百”市場工程,抓好“家電和摩托車下鄉”、“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家電以舊換新”等工作;優化消費環境,鼓勵消費信貸,加強商貿流通體系等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推進整頓和規范市場價格秩序,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
(四)強化項目支撐作用,推動投資持續增長
加強項目儲備。緊緊抓住國家制定《“十二五”釩鈦資源利用產業基地規劃》、推進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的重大機遇,以釩鈦磁鐵礦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為重點,結合產業結構調整,加強項目前期工作,優先儲備節能減排、新興產業和重大產業化項目,利用市場機制搭建項目交易平臺,動員社會力量加快項目儲備,增強發展后勁。
抓好項目開工建設。加強對新開工重大項目的組織領導、協調溝通和信息反饋,解決好項目建設中面臨的項目報批、用地、環保、資金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切實做好移民、征地、拆遷等工作。積極指導項目業主按規范要求完善項目前期各項手續的報批資料,為項目盡快審批創造條件。加快推進桐子林電站、翰通100萬噸搗固焦等項目建設;進一步加強與上級相關部門溝通,有序推進觀音巖水電站、緬氣入攀等重大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完善項目要件,為項目開工創造良好條件。
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加強項目包裝、申報,努力爭取中央和省更多的項目資金投入。進一步挖掘現有融資平臺的貸款潛力,積極與各商業銀行對接,盡力爭取銀行支持;積極利用外資,爭取外國政府和世界銀行貸款。盤活政府資產,開發土地資源,通過土地出讓、抵押貸款、資本化融資等方式籌集資金。深入探索和嘗試直接融資方式,包括發行政府債券、企業債券。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統籌使用好政府的各類資金,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保續建、保民生、保重點工程建設資金。
(五)推進交通建設,構建交通樞紐
積極打造對外通道。全面加強以“兩高兩鐵”為重點的對外大通道建設,加快麗-攀高速公路攀枝花段、國道108線平地至挖斷路改建工程等項目建設,全力爭取開工建設成昆鐵路新線攀枝花段,積極做好攀-宜沿江高速公路、繞城高速公路和麗-攀-遵鐵路等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力爭開工建設省道214線總發-平地段、省道310線倮果-渡口段改建工程和省道216線漁門-烏龜井段、省道310線仁和溝橋-新莊橋段路面中修工程。加快攀枝花市機場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工程,完善攀枝花機場安全設施建設,不斷新增航線和航班。
不斷完善城市路網。加快推進沿江快速通道西區段、新密地大橋、龍箐大橋至密地大橋連接線、臨江路與濱江大道連接立交系統等項目建設,確保炳仁路“五一”前建成通車;力爭開工建設雪青松橋、洛布舊橋、渡口立交1號橋整治工程;加快巴關河大橋、荷花池大橋、納拉河橋、灰老溝橋、小河橋整治工程前期工作。高標準完成通鄉水泥路(油路)建設和通村公路硬化工作。加強客貨站場等配套建設,強化公路、鐵路、航空等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逐步完善多式聯運節點布局。
(六)加快城市建設,優化城市管理
堅持規劃引領。高水平完成《城市新區建設規劃》等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進一步完善炳三區、炳四區及干壩塘片區詳細性規劃。科學確定城市片區功能定位和新區拓展優先方向,規劃建設集行政文化中心、高端服務業和高品質居住區于一體的現代化的城市新區。
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推進炳二區、炳三區建設,積極穩妥實施舊城改造。做好停車場(點)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有效緩解中心城區道路擁堵問題。抓好污水處理廠、煤氣儲運設施設備更新改造等項目建設,確保城市氣化率和用水普及率均不低于9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71%。繼續深入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深入推進“四化”工程和“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全力打造“花城景觀”,加快攀枝花大道東段、清烏復線、隆慶路綠化改造步伐,力爭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低于8.5平方米。推行規范化、精細化、網格化管理模式,鞏固城市建設成果。
(七)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做大做強縣區經濟
擴大民營經濟總量,強化經濟發展后勁。在資源配置、土地利用、要素保障、項目審批等方面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力度,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強化產業導向,避免低層次重復建設和惡性競爭;進一步創新政、銀、企對接平臺、中小企業融資擔保平臺建設,為中小民營企業提供快捷、方便的貸款融資服務,積極推動具有自主創新能力、成長性高的企業通過證券市場直接融資,切實緩解融資難問題。全面落實國家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新政策,引導民間投資進入新領域,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發揮縣區優勢,鼓勵差別化發展。從發展定位、政策扶持和體制機制上,繼續為縣域經濟加快發展拓寬思路、提供動力、優化環境,發揮好縣區經濟的發展潛力,提升縣區經濟整體實力;完善促進縣區經濟發展的激勵機制,鼓勵和支持各縣區依托各自的資源優勢、區位條件、產業基礎和增長潛力,加快形成各具特色的縣域支柱產業,壯大經濟實力和財政實力。
(八)繼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繼續深化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全面推進林權制度改革后的配套改革;繼續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完善公共保障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鞏固和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進一步減少和規范行政審批,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兩集中、兩到位”改革,逐步推行政府重大投資項目公示制;深入推進電子化招標;繼續抓好土地、資本、人力資源、技術、信息等要素市場的改革和發展,完善現代市場體系;深化資源價格體制改革;搞好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積極推進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體制改革。
深入實施充分開放合作戰略。深化與毗鄰市、州的傳統友好合作關系,建立開放合作協調機制,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產業優勢,多方搭建交流合作平臺,積極開拓東盟市場,構建全方位開放合作的新格局;積極建立以企業為主體政府為主導的招商引資工作新機制,切實提高西博會等重大活動簽約項目的履約率、開工率和資金到位率;突出產業招商,注重產業配套,積極招大引強,加強簽約項目跟蹤落實工作,力爭全年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完成360億元;大力發展對外工程承包,支持優勢企業“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積極拓展和擴大外貿出口。
(九)切實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抓好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
加強節能減排。嚴格落實固定資產投資節能評估審查制度,狠抓重點企業節能,繼續淘汰落后產能,重點推進鋼鐵及化工行業余熱余壓利用、燃煤工業鍋爐改造、電機系統節能、太陽能資源開發利用、節能監測和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等一批重大節能工程建設;統籌加快推進其它領域重大節能工程,推進建筑節能、交通運輸節能,實施城市公共照明節能改造,強化機關節能,繼續開展全民節能減排行動;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治理,重點抓好農村污染源頭防治工作。加快污染治理,推動主要污染物排放的進一步削減和有效控制。
發展綠色環保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積極推進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建立起有利于低投入、高產出、少排放、可循環的發展機制,優化資源利用方式,提高資源利用率;繼續抓好二次資源的開發利用,鼓勵產生廢棄物的企業和利用企業關聯布局,發展產業內部和產業之間的循環經濟,推廣和應用廢水、廢氣和廢渣綜合利用技術,開發高附加值的循環經濟產品;大力發展太陽能、水能、生物質能、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綠色產業,積極培育以低碳為特征的綠色經濟增長點。
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大力推進生態市建設,做好環境優美鄉(鎮)、生態縣(區)創建工作,加快重建礦山生態系統,繼續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工程,加強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區建設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啟動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全面實施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抓好天保和退耕還林工程,繼續鞏固27.5萬畝退耕還林成果;進一步加強建設項目管理和服務,有效控制源頭污染,加強執法監管,規范企業行為,著力提高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城鄉人居環境。
(十)加快發展民生及社會事業,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繼續深入實施民生工程。加大扶貧解困、教育助學、醫療衛生、百姓安居、道路通暢、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工程的力度,切實保障改善民生、公共服務和重點項目的投入,逐步健全和完善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制度體系,著力解決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加快推進棚戶區改造、公租房建設等工程項目。新增廉租房500套、經濟適用房2000套。
穩定和擴大城鄉就業。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健全就業服務體系;加強創業促進就業工作,深入推進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大力開展就業援助工作,加大對高校畢業生、"4045"人員、城鎮低收入家庭、被征地農民、返鄉農民工等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確保“戶戶有就業”的目標;以創業培訓、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培訓、勞動預備制培訓為重點,繼續深入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劃,提升城鄉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加強勞動用工監管,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建立農民工維權聯動機制和長效機制,促進農民充分就業;積極引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完善企業職工工資支付保障機制和正常增長機制,千方百計穩定就業。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做好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和待遇支付工作,積極落實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政策,扎實開展新農保試點工作,力爭在2011年內實現新農保制度的全覆蓋;繼續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工作,不斷完善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進一步完善失業保險制度,發揮失業保險基金“保生活、促就業、防失業”的作用;積極完善工傷保險、生育保險政策;強化社會保險基金的監督管理;加強社會福利設施建設,完善城鄉社會救助制度,做好困難群眾救助工作,加大扶貧開發力度。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繼續推進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建設,確保完成校安工程建設計劃,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以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重點,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落實“兩免一補”及各項資助政策,保障教育公平。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切實做好包括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內的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的入學工作,繼續推動特殊教育發展,鞏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成果,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加快發展衛生事業。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大公共衛生投入,優化衛生資源配置;加快市中心醫院第二住院大樓、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改擴建以及仁和區人民醫院項目建設,不斷改善醫療條件;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強衛生應急能力建設,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抓好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精神衛生和職業病防治工作,努力提高防控和救治水平;提高基層衛生服務能力,提高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擴大門診統籌試點,擴大參合群眾受益面;整頓規范醫療服務市場和藥品市場秩序,降低醫療成本和保障醫療安全。
積極發展其他各項社會事業。加強區域創新體系建設,重點推動省釩鈦產學研技術創新聯盟升級為國家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加快促進國家釩鈦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和攀鋼集團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工作,積極創造條件申報國家工程技術中心,新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家,省級創新型企業4家。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形成一批有影響的公共文化服務品牌項目;加快重大公共文化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步伐;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創作演出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文化產業發展力爭取得新突破;加強文物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強化文化和新聞出版的市場監管。改善體育活動設施條件,積極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繼續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和健康城市創建工作。繼續大力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等重點工程,進一步擴大市、縣廣播電視節目覆蓋,促進公益電影進社區、進校園。推進市廣播電臺、市電視臺數字化網絡化建設;基本建成全市城市公共應急廣播系統的播控中心及管理平臺;全面推進農村廣播站建設。著力穩定適度低生育水平,認真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扶助“三項制度”,實施人口文化工程和“攀枝花市人口宏觀管理與決策交互系統”二期項目,啟動“世代人口服務中心”建設。同時積極推進婦女兒童、民政福利、防震減災、檔案、地方志等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保持市場物價基本穩定。繼續鞏固和落實各種支農、惠農、扶農的政策,不斷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增加糧、油、肉、菜、蛋、水產品等與群眾生活關系密切物品的市場有效供給。嚴肅查處串通漲價、操縱價格以及囤積居奇、造謠惑眾、哄抬價格、牟取暴利等不正當價格違法行為,加強社會監管,努力維護正常的市場價格秩序。高度關注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對城鄉低收入群眾生活的影響,安定群眾生活。
切實維護社會穩定。抓好大中型工程移民搬遷和后期扶持工作,妥善安置失地無業農民,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加快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建設,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加強安全生產管理,改善安全生產條件,健全安全生產機制。加強城鄉防災減災能力建設,提高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強化應急體系建設,提高處置突發公共事件能力。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將在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的工作監督、法律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下,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認真研判一系列發展機遇和挑戰,按照本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以及“十二五”規劃描繪的藍圖,振奮精神,開拓創新,頑強拼搏、狠抓落實,為實現我市的跨越式發展,開創經濟社會和諧統一的新局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