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攀枝花市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06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06-10-29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2006年2月15日
在攀枝花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李章忠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現將攀枝花市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06年計劃草案提請市七屆人大 四次會議審議,并請參加會議的政協委員和各位列席代表提出意見。
一、200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05年,在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堅持以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工業強市、旅游推動年兩個工作重點,扎實推進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城鄉社會統籌等各項工作,著力整頓礦產資源開發和土地開發市場,規范經濟秩序,成功地舉辦了冬旅會和攀西會議,被國家命名為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全面提升了城市形象,保持了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超額完成了市七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
(一)國民經濟快速增長,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按照年初提出的發展目標,加強經濟運行的預警預測,努力化解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保持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全年完成生產總值248.01億元,同比增長14.2%,超年計劃目標2.2個百分點。隨著企業經濟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和財稅部門加強征管,全市財政收入增勢強勁,全年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0.52億元,比上年增長54.4%。
(二)工業強市戰略扎實推進,支柱產業不斷壯大。加強統籌協調,著力解決工業運行中的煤、電、油、運等突出矛盾,克服了4月以來鋼材市場價格持續下降、工業初級產品過剩等不利因素,采取積極措施,狠抓重點企業的增產增效和扭虧增盈,努力拓展產品市場,全年工業經濟繼續保持了高位運行的勢頭。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攀鋼新3號高爐、百米重軌、發電公司2×13.5萬千瓦火電機組、灣灘水電站2×1.6萬千瓦機組、興中鈦業1.2萬噸鈦白粉等一批重點工業項目相繼建成投產,白馬、新九礦區建設按計劃推進,觀音巖、桐子林水電站前期工程進展順利,鋼鐵、釩鈦、能源、電冶化工業快速增長,鈦產業集群化基礎進一步夯實,支柱產業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工業園區建設步伐加快,產業集聚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58.43億元,比上年增長18.8%,超年計劃目標4.3個百分點。工業對經濟增長的主體作用更加突出。
(三)投資規模繼續擴大,城市形象全面提升。在冬旅會項目等一批重點建設的帶動下,全市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繼續擴大。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4.73億元,比上年增長19.7%,超年計劃目標13.7個百分點,投資規模為建市以來最大的一年。西攀高速公路建設順利推進,攀昆高速公路正式開工,省道214、216和310干線公路改造基本完成,縣鄉公路、通村公路按計劃建設,新渡口大橋、法拉大橋、新雅江大橋等跨金沙江、雅礱江大橋建成通車。完成了格薩拉大道、江南三路一、二期改造、蘇鐵大道、長壽路、冶金路、炳草崗中心廣場、陽光大梯道、攀枝花公園等城市改造工程,繼續實施了以城市綠化、亮化、美化、凈化 “四化工程”為主要內容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市政公用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紅格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工業廢水外排達標率提高到97%,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40%。隨著一批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的相繼建成,我市提前5年實現了城市建設目標,城市形象全面提升。
(四)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農村經濟穩步發展。緊緊圍繞農民增收這一核心任務,克服了自然災害嚴重、農資持續漲價、農產品價格回落等帶來的負面影響,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狠抓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高效農業、優質農業,確保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平穩增長。全年實現農業增加值11.63億元,比上年增長6%。糧食總產量22萬噸,增長3.3%;蔬菜41.87萬噸,增長4.7%;水果6.84萬噸,增長14.6%;烤煙種植面積達到7.2萬畝,產量20.4萬擔。畜牧業保持穩定增長態勢,水產養殖快速增長。
(五)消費環境不斷改善,服務業發展空間拓寬。以全省首屆冬季旅游發展大會為契機,建設完善了紅格溫泉度假區、歐方營地等一批景區景點旅游設施,完成了炳草崗商業步行街改造,新建了世貿大樓、東方新天地、東方巴黎、華龍廣場、天宇鋼材批發市場等一批商貿服務設施,城鄉市場健康發展,消費環境進一步改善,第三產業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全年旅游業增勢強勁,餐飲、住宿、批發零售等各項服務業加快發展。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01億元,比上年增長10.2%;旅游業總收入達10.45億元,比上年增長38.3%;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64.26億元,比上年增長8.1%。
(六)縣區經濟發展加快,民營經濟活力增強。各縣區結合自身實際,進一步改善環境,完善政策,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不斷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著力推進工業強縣戰略,促進了經濟快速發展。特別是鹽邊、米易兩縣實現了速度和效益雙高增長,地方財政收入雙雙突破億元大關。各縣區工業結構調整取得實效,工業聚集區建設步伐明顯加快,米易的白馬、埡口、柳溪河,鹽邊的新九、安寧,東區的銀江,西區的格里坪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入駐企業不斷增加,逐漸成為全市工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通過繼續貫徹落實《關于加快攀枝花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定》,全市民營經濟活力增強,發展加快,成為推動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民營經濟全年完成增加值66.06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6.6%,比上年提高4.8個百分點。
(七)國企改革取得新突破,招商引資再上臺階。為了減輕企業負擔,創造更好發展環境,市委、市政府顧全大局,克服困難,認真貫徹執行中央關于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的政策,完成了攀鋼、攀煤等大企業50所中小學、5360名在職和離退休教職工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的工作。積極支持地方國有大中型企業改制和中小型企業民營化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投融資體制、政府機構改革以及其他各項改革繼續深化,進一步整頓和規范經濟秩序,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強。繼續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改善投資環境,提高服務水平,圍繞資源深度開發和綜合利用以及產業結構調整,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招商引資活動,全市招商引資工作又邁上新的臺階。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56.69億元,比上年增長30.5%。
(八)生態環境建設力度加大,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生態建設穩步推進,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草)、市區視野區荒山綠化、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態工程按計劃實施,加強對森林管護和病蟲害防治,開展全民綠化造林活動,森林覆蓋率達到58.97%。環境保護力度加大,建設項目“三同時”執行率達到98.9%,大力推進老污染源治理,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限期治理企業和掛牌督辦企業的治污任務,督促實施了攀鋼新鋼釩3號高爐煙塵等29個重點污染治理項目。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環境質量監測和環境執法監督進一步強化。全年共實施環境整治項目180個,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53%,超額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目標。整頓規范礦業開采秩序和土地開發秩序取得階段性成果,資源可持續利用能力增強。人口增長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52‰,控制在計劃目標以內。
(九)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繼續改善。加快科教文衛體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促進了經濟社會的和諧進步。國家級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建立完善,優質特色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初見成效,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繼續提高。“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不斷完善,“兩免一補”政策全面落實,全市129652人次享受“兩免”、27561人次享受“一補”,執行“兩免一補”資金2728萬元;積極發展職業教育,在校生1萬余人;高等教育進一步發展,在校生突破2萬人。文化、廣電事業健康發展,全市廣播電視混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3.7 %和94.8%。公共衛生體系進一步健全,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醫院改造、緊急救援中心建設全面完成,各有關縣區的疾病預防控制、醫療救治體系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能力增強。社區衛生服務實現城區全覆蓋,農村醫療衛生狀況有所改善。米易國家級皮劃艇激流回旋競訓基地主體竣工,市體育場和體育館改造等一批體育基礎設施建成,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運動取得新成績。
圍繞城鄉居民增收,切實抓好就業、社會保障等工作,促進了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把新增就業崗位、落實再就業政策、強化再就業服務、加大再就業投入和幫助困難群體就業等作為重點,全市就業和再就業工作邁上新的臺階,新增就業11458人,幫助困難對象再就業138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5%。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養老、失業、醫療、工傷保險擴面和征繳工作順利推進,生育保險正式啟動。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308元,達到3463元,增長9.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24元,增長11.4%。
總的來看,去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良好,但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技術、交通、能源、體制仍然是制約我市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經濟結構不合理和低水平、粗放型的增長方式還未根本轉變,資源、環境、就業的壓力較大,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不夠協調,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不少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解決。
二、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認真貫徹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的重要一年。做好2006年的各項工作,對圓滿完成“十一五”規劃,構建和諧攀枝花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必須加強經濟形勢的分析和預測,明確目標任務,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促進經濟社會協調持續發展。
(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和預期目標
2006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著力解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加快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現代化大城市建設,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實現經濟社會既快又好的發展,為實施“十一五”規劃開好頭、起好步。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
——全市生產總值增速確保14%,力爭達到15.5%。這樣安排主要基于以下考慮:一是從需要看,“十一五”期間要實現全市經濟總量翻番的目標,要求年均增速必須達到14.9%。考慮今年是“十一五”的開局年,保持略高于平均的經濟增長速度,有利于振奮人心,為后幾年的又快又好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二是從可能看,一方面,國家將在繼續保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性、穩定性的同時,更加強調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我市作為西部工業重鎮和四川區域經濟的重要增長極,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另一方面,分析我市各類生產要素供求關系,實現快速發展具備支撐條件和能力。三是考慮經濟運行中客觀存在的許多不確定因素,特別是鋼材價格可能繼續下跌,將在一定程度上放緩經濟增長速度,在計劃安排上需要適當留有余地。
——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這樣安排主要基于以下考慮:一是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建設節約型社會,要求我們必須降低能源消耗。二是從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看,到2010年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2%以上,要求年均能耗下降水平必須達到5%以上。三是從我市產業結構看,目前經濟增長對能源的依賴程度還比較高,而產業結構調整是一個長期過程,因此能耗下降指標不宜定得過高。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達到105億元。這樣安排主要基于以下考慮:一是保持固定資產投資的適度增加,有利于促進經濟的持續增長。二是綜合考慮宏觀調控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今年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適當低于去年,是比較符合實際的。三是推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在投資上就是不單純追求投資增長速度,更加注重投資結構的優化和投資效益的提高。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達到69億元。這樣安排主要基于以下考慮:一是消費需求是最終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更為直接和相對穩定,消費的較快增長有利于支撐經濟的健康發展。二是當前消費結構處于升級換代時期,隨著我市旅游產業的不斷升溫,將帶動形成新的消費熱點,促進消費持續增長。三是隨著城鄉居民收入逐步提高,消費能力進一步增強,以及消費環境不斷改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速度是可以達到的。
——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11%,達到1013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達到3850元。這樣安排主要基于以下考慮:一是城鄉居民收入問題關系人民切身利益,是黨和政府關心的大事。市委已經提出到2010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6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100元的目標,這就要求“十一五”期間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速分別達到11.7%和12.3%。二是隨著經濟發展速度加快,以及市里將采取分配政策調整等各種措施,城鄉居民收入有條件實現較快增長。
——新增城鎮就業崗位9000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這樣安排主要基于以下考慮:一是通過繼續落實就業和再就業優惠扶持政策,鼓勵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強化就業服務,控制企業規模性裁員,將有效促進就業。二是今年全市城鎮需要就業和再就業的人員將繼續增加,而隨著技術進步和經濟結構調整,經濟增長對增加就業的拉動作用持續減弱,就業形勢依然嚴峻,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三是隨著市政府關于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我市服務業面臨大發展的機遇,特別是旅游業快速發展,將有效增加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這樣安排主要基于:通過近幾年的努力,嚴格執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特別是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我市人口增長率已逐步下降。為保持人口穩定增長,實現優生優育,全市人口自然增長率有必要調低。
(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和措施
實現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要著力抓好以下工作:
1、全面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按照加強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思路和要求,保持農業和農村發展的良好勢頭。全年農業增加值預期增長7%。
繼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產業化。大力發展特色水果,實施品牌化戰略,不斷擴大晚熟芒果、軟籽石榴、早春枇杷的種植面積;按照“精細、無公害和設施栽培”的思路,大力發展鮮食豌胡豆、鮮食玉米等菜用優質糧;加強煙水、煙路配套設施建設,烤煙大田移栽面積達到12萬畝;穩定生豬產量,加快良種繁育場建設,大力發展肉牛、肉羊等草食性牲畜;以二灘庫區水面養殖為重點,壯大名特優水產養殖業。加快麻瘋樹種植基地建設,開展麻瘋樹制取生物柴油項目前期工作,培育生物能源產業;發展森林旅游、特色農產品基地旅游以及“農家樂”等,構建特色農業生態觀光之旅。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改造中低產田為重點,以水利建設為中心,全面實施山水田林氣路綜合治理,改善農業生產基本條件,增強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抓好高堰溝水庫渠系配套建設,完成紙房水庫病險整治,爭取開工建設大竹河水庫主體工程。繼續實施農村節水灌溉、人畜飲水、農村能源、農村水電、村社道路、草場建設等“六小工程”,加強水土流失治理。完成全市氣象自動預報監測體系和動物疾病預防體系建設。實施以工代賑扶貧工程,完成易地扶貧搬遷1000人。加大移民后期扶持力度,基本解決二灘庫區移民的“五難”問題(行路難、吃水難、用電難、看病難、上學難)。
積極發展農村公共事業。繼續貫徹落實“兩免一補”政策,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加強人畜交叉感染疾病的應急、防控、救治體系建設。繼續加快橫板房改造。搞好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加大農業技術培訓和市場需求職能培訓,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全年力爭培訓5萬人次,轉移農村勞動力6萬人。
深化農村改革。切實推進農村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建立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推進農村土地使用權合理流轉。推進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構建農村合作醫療服務、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體系。
2、加快結構調整步伐,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按照立足資源、依靠科技、深度開發、綜合利用的總體思路,培育壯大優勢產業和優勢企業,著力提高工業核心競爭力。全年工業增加值預期增長18%,力爭20%。
加大結構調整力度。繼續培育壯大鋼鐵、釩鈦、能源、電冶化工等支柱產業。確保攀鋼(集團)公司新增100萬噸鋼、白馬鐵礦、攀鋼18萬噸高鈦渣、3000-5000噸海綿鈦、四川卓越公司3萬噸鈦白粉、米易120萬噸球團等一批重點項目按時投產;加強協調服務,促進鋼城企業公司、德勝煤化公司、川投黃磷廠、德銘化工、興中鈦業等企業達產增效。抓好能源建設,完成攀煤2×13.5萬千瓦煤矸石電廠、攀鋼余熱發電1號5.5萬千瓦機組、米易小三峽電站建設;積極配合業主做好觀音巖水電站、發電公司2×60萬千瓦矸石電廠的前期工作,盡快開工建設桐子林、米易烏龜石電站;完成寶鼎礦區深部勘探工作;爭取開工建成二石線500KV第二回輸變電工程,優化電網結構,確保供電安全。
加強工業集聚區建設。加大投入,搞好攀枝花釩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及西區民營經濟示范區、白馬、新九工礦區、銀江工業園等一批工業集聚區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工業園區發展環境。按照合理布局的要求,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把園區建成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切實轉變工業經濟增長方式。提倡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按照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的要求,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節約型社會。鼓勵發展冶金爐渣、粉煤灰、煤矸石、高爐余熱發電等綜合利用項目,推進以重點企業為代表的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淘汰關閉一批技術含量低、資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大的企業。
繼續加強工業運行調節。針對工業運行中面臨的突出問題,搞好綜合協調,確保工業生產正常運行。在擴大煤炭企業產能的同時,加強與周邊煤炭產區的協調,積極增加煤炭供給;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落實有序供電、合理用電方案,促進節約用電;加強成品油市場管理,保障市場供應;合理安排運力,確保重要物資運輸暢通。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形成“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群眾參與監督、社會廣泛支持”的安全生產工作新局面。
3、大力發展旅游業,促進第三產業繁榮。按照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的發展方向,以擴大就業、富民增收為目的,以旅游業為重點,拓展服務業發展空間,不斷提升產業層次。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預期增長11%。
大力發展旅游業。著眼發展大旅游、開發大市場、建設大產業,實施旅游精品建設,優化旅游環境,確保旅游收入增長35%以上,為把旅游業培育成我市支柱產業奠定基礎。繼續加強以紅格溫泉、二灘國家森林公園、格薩拉生態旅游區為重點的旅游景區景點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旅游服務功能。加快工業探秘、長漂基地、民族風情度假區等重點旅游項目建設,打造旅游拳頭產品。積極發展陽光休閑、體育探險、商務會展、農業觀光等專項旅游產品,狠抓旅游策劃和創意,不斷推出新型旅游方式。加強旅游市場管理,提升旅游整體形象。
積極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立足市場需求,爭取攀西煙草物流中心、沃爾瑪物流園區在攀建設,打造貨運樞紐型和配送中心型物流園區。積極培育五十四金福小商品批發市場、華山批發城等有區域性影響、專業化經營的大型批發市場,提升泰隆國際商城、東方新天地、德銘陽光等骨干商場的規模優勢,積極推進川云西路國家級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專業市場建設,引導發展連鎖經營、配送中心、代理制等流通方式,打造大流通、大商貿新格局。加快金甌廣場、東風錦繡、臺州商廈、南山花園三期、仁和春天二期等項目建設,促進房地產業快速發展。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科技、審計、會計、法律咨詢服務等中介機構上規模、上檔次,大力發展社區服務、農村社會化服務等新興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業的整體水平和質量。
4、強化項目工作責任制,確保投資較快增長。著力優化投資結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加強社會投資引導,保持投資適度快速增長。全年固定資產投資預期增長11%,完成105億元。
加強重點項目建設,把今年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項目推動年”,加強項目研究、儲備、申報工作,按照“四個一批”的原則,落實重點項目目標責任制,搞好征地、搬遷、安置等協調服務,確保重點項目建設順利進行。著力優化投資結構,進一步加強農林水利、生態環境、科技、教育、衛生、文化等薄弱環節建設,支持有利于緩解煤電油運緊張狀況、促進資源節約和循環經濟發展的項目建設,控制消耗高、污染重、技術落后的項目建設。著力改善投資環境,積極籌措建設資金,爭取國債資金和項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放寬社會投資準入領域,鼓勵和支持社會資金參與全市建設;加強銀政、銀企合作,建立完善與金融機構的協調和信息通報制度;加大貸款貼息力度,廣泛推行BOT、企業債券等多種融資方式。積極推進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旅游、廣電等行業的投融資體制改革,形成多元化投資結構。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監管,推行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重點抓好招投標、工程監理、資金使用和質量管理等環節,嚴格執行檢查、稽察和審計等制度,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帶動作用,切實提高投資效益。
5、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功能。以建設現代化大城市為目標,繼續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合理城鎮體系,推進城市化進程。
加快交通網絡建設,搞好協調服務,推進西攀高速公路、攀昆高速公路按計劃建設,開展麗攀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二級路網建設,完成國道108線迤沙拉至平地改造、省道310線李家溝至和愛改造、紅格復線等工程,優化路網結構;抓好農村公路建設,完成縣通鄉公路58.2公里、鄉通村公路102公里,逐步解決群眾出行難問題;加強工礦區專用道路建設,加快攀煤片區道路改造工程的建設步伐,完成小大路改造工程,力爭開工建設格楊路、法埡路。加快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拓展城市發展空間,推進炳三區、炳二區的開發建設,加快炳仁路后段、金沙江沿江整治和城市公用設施建設,完善清烏復線連接線;加快經濟適用房建設,擴大廉租房貨幣補貼享受范圍,制定鼓勵政策促進房地產業發展,不斷提高居民住房保障水平。加大城市棚戶區改造力度。搞好城市規劃與管理,統籌做好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的銜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完善城市管理規章制度,落實“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目標責任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6、全面發展社會事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加強科教文衛體等各項社會事業建設,促進和諧社會建設進程。
繼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重點抓好四氯化鈦、海綿鈦、直接還原新流程、早春枇杷、晚熟芒果、波爾山羊、麻風樹、煙草等項目的科技攻關,推進釩鈦磁鐵礦采選新流程、紅格鐵精礦提取釩鈦鉻新流程、氯化法鈦白、優質特色農產品等項目的產業化,提升高鈦型高爐渣開發利用工程中心和釩鈦工程中心層次,培育技術創新人才,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以發展農村義務教育為重點,健全完善農村貧困家庭學生資助體系,抓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程;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機制,合理調整和配置教育資源,加快市七中(原攀鋼一中)擴建、鳳凰小學新建、經貿旅游學校改建及攀枝花學院工程實訓中心建設等,鼓勵興辦職業技術教育和民辦教育,促進各類教育協調發展。加強以鄉鎮和城市社區文化站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及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探索綜合利用現有設施開展基層文化活動的方式,建成市文化藝術大廈和影城二期等工程,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完成檔案館二號庫建設,推進檔案信息化建設。完成市疾控中心續建工程,加強公共衛生監督執法體系建設,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加強農村鄉鎮衛生院改擴建工程,建立健全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逐步擴大覆蓋面。以建設國家級體育競訓基地為龍頭,建設好群眾性體育運動設施,促進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的健康發展。加強基層公安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發展社會福利事業,搞好社會福利院收養所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切實維護社會穩定。貫徹落實婦女兒童發展綱要,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7、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決貫徹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大力推進生態建設,努力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加大環境保護工作力度,繼續整治工業污染源、城市污染源和農村污染源,嚴格控制新污染源產生,搞好城市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處理和再生利用等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清潔生產,減少廢氣、廢水和固體廢棄物排放量,堅持環境容量許可條件下的重點污染物的總量控制,建設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荒山綠化、安寧河堤整治、干熱河谷區治理和植被恢復等生態建設工程,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區建設。加強地質災害防治,搞好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嚴厲打擊亂采濫伐等破壞生態的違法犯罪行為。加大金沙江、安寧河等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確保群眾飲水安全。結合以工代賑搬遷扶貧工作,對部分交通不便、人畜飲水困難、生存環境惡劣地區的群眾實施生態移民,實現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生態保護的雙贏目標。
8、深化各項改革,提高對內對外開放實效。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圍繞建設責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務政府,加快政府職能和管理方式轉變,提高政府效能。推進國有企業改革,著眼于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國有經濟的發展壯大,按照產權多元化方向加快國有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建立和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與國有企業之間的權責利關系。推進事業單位改革,遵循政事分開、分類改革的原則,堅持事業單位社會化的改革方向,逐步理順政企事關系,歸位政企事職能,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在改革中加快發展。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搞好地方糧食儲備,確保全市糧食安全。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完善對縣鄉財政的轉移支付制度和規范轉移支付辦法,完善政府采購制度,完善財政激勵和約束機制。規范政府投資范圍和投資行為,加強政府投資項目的招投標管理,營造有利于各類投資主體公平、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
增強招商引資實效,全年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80億元。把招商引資與調整產業結構、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結合起來,通過內引外聯,擴大規模,提高質量。進一步加強區域交流與合作,密切與內陸地區特別是周邊地區的交流與合作,加強與長江沿岸中心城市、川滇五市地州、成都經濟協作區等3個重點區域的交流,做好泛珠三角區域經貿合作,在重大基礎設施、旅游等方面加強溝通與協作,努力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
9、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把就業作為政府施政的重要目標,健全全市統一的就業服務平臺,積極開展對勞動力的培訓,大力支持社區服務、現代物流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崗位,拓寬就業渠道。建立勞動就業監測預警體系,增加各級財政支持再就業的資金投入,統籌做好城鎮下崗失業人員新增勞動力、高校畢業生就業、農村人口和勞動力的轉移工作。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加快金保工程建設,推動社會保障服務社會化,推動農村基本保障體系建設,加強社會救助和救濟,提高弱勢群體福利和保障水平。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經濟發展,拓寬增收渠道,完善分配機制,促進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建立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最低工資制度,全面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讓廣大群眾切實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加強市場監管力度,繼續改善消費環境,整頓規范教育、醫療服務等領域的收費和價格秩序,實施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提倡綠色消費,切實維護消費者權益。
各位代表!2006年我市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還相當艱巨和繁重,我們要繼續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深入推進“三個轉變”,在市委的領導下,自覺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改革開放為動力,開拓創新,扎實工作,為建設和諧攀枝花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