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攀枝花市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04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06-10-29     來源:市政府辦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2004年2月2日

  在攀枝花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市發展計劃委員會主任 李章忠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會作《關于攀枝花市200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04年計劃草案的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參加會議的政協委員和各位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關于2003年計劃執行情況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統一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切實推進“三個轉變”,按照市第七次黨代會關于加快經濟發展、努力實現五年經濟總量翻番的戰略部署和七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預期目標,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非典防治,取得了經濟發展和抗擊非典的雙勝利。據初步核算,全年共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63.82億元,比上年增長13.2%,比年初計劃提高3.2個百分點,超額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任務,為五年翻番目標的實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農村經濟繼續發展,農民實現增產增收。全年完成農業增加值9.23億元,增長5.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53元,增長5.8%。農業基礎設施不斷改善,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糧食作物實現恢復性增長,全年糧食產量達到20.62萬噸,增長11.3%;蔬菜產量39.16萬噸,增長3%,外銷量達80%以上;完成烤煙定植面積3.8萬畝,烤煙產量8.2萬擔;肉類總產量5.38萬噸,增長7.3%;農村人口轉移和外出務工人員4.2萬人。 

  2、工業經濟增長較快,經濟效益明顯改善。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98.31億元,增長11.9%。其中規模以上完成增加值84.73億元,增長11.9%;規模以下完成13.58億元,增長11.3%。輕、重工業,國有、集體和股份制工業經濟均實現了全面增長。大中型企業仍然在工業經濟中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全年實現產值188.06億元(現價),占規模以上總產值的88%,增長12.9%。 工業經濟效益明顯改善。工業經濟效益指數達到109.96,同比提高17.82個百分點;產銷銜接較好,產銷率達到100.65%,上升0.88個百分點。虧損企業虧損額下降78.6%,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9.66 億元,增長144.7%。

  3、固定資產投資高速增長,對經濟拉動作用明顯。2003年,我市在道路交通、城市基礎設施、攀鋼三期工程和房地產開發等項目的帶動下,投資總規模繼續擴大,保持了對經濟發展的強勁拉動。全年完成全社會投資70.49億元,增長50.3 %,對經濟增長的直接貢獻達到3個多百分點。其中更新改造完成投資27.96億元,超過基本建設投資,增長69.3%,成為推動全社會投資增長的主體。

  4、財稅實現增收,金融運行平穩。隨著經濟加快發展,特別是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提高,促進了財稅收入的快速增長。全年實現地方財政收入9.83億元,增長19%;實現稅收收入26.08億元,增長7.5%。12月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到172.76億元,增長16.8% ;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06.82億元,增長13.4%;金融機構信用投放總量達到135.19億元,增長13.3%。

  5、居民消費穩中有升,外貿出口大幅增長。2003年,在住房、交通通訊、教育等的帶動下,市場保持了穩定增長。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95億元,增長12.5%。市、縣零售額基本保持了同步增長。受國際需求和國家出口退稅政策的刺激,外貿出口大幅度增長,全年出口總額達到1.29 億美元(海關統計),增長62.1%。

  6、招商引資成效突出,到位資金再創新高。從去年一開始,市委、市政府就明確招商引資是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相繼在改善投資環境、提高行政效能、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和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招商引資活動上加大了工作力度,取得了明顯效果。全年共簽約項目364個,其中履約項目349個,實際到位資金33.42億元,占全年計劃的111%。引進1000萬元以上的大項目141個,到位資金29.78億元,占全部到位資金的89%。水電、礦產資源開發、房地產等成為客商投資的重點。

  7、基礎設施建設成效明顯,經營城市邁出實質性步伐。2003年是我市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的一年。一是對外大通道建設取得突破,全市人民盼望已久的攀枝花民用機場建成通航,西攀高速公路(攀枝花段)建設順利,攀昆高速公路(攀枝花段)奠基,格福路改造按期完工,稻攀路(漁門——大坪子)開工建設。二是市內干道建設加快,渡金線、機場路、大河路、鋼花路等項目按期完工,甸渡路、新渡口大橋等項目按計劃向前推進,攀密路改造、環城路清烏段建設順利開工。三是經營城市邁出實質性步伐,城市規劃、管理和建設不斷加強。全年土地出讓合同價款5.57億元,土地收益2.8億元;市政公用設施經營收入1.3億元、權益收入257.66萬元、捐建收入55萬元。泰隆國際商務大廈、世貿中心、南山花園、臨亞家園、上海花園等一批商業設施及房地產開發項目進展順利,綠化、美化、亮化工程進一步實施,城市形象不斷得到提升。

  8、就業崗位明顯增加,城鎮居民收入提高。2003年,按照國家和省上的要求,我市首次把增加就業崗位納入了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通過采取各種措施拓寬就業渠道,全市新增就業崗位8825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05%,全面完成了年初計劃。培訓下崗失業人員4757人次,新建就業實體108個,安置下崗失業人員5982人。社會保障工作全面落實,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經濟快速發展和就業崗位的增加,促進了居民收入的較快增長。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698元,增長13.1 %。

  9、科教興攀戰略穩步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地方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和科技推廣計劃順利實施,釩鈦新材料基地和高新技術圓區建設取得新的進展。教育發展穩健,學校設施建設加快,攀枝花學院三期工程建設接近尾聲,米易縣中學、大河中學、鹽邊中學擴招工程順利實施,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按計劃推進;教育質量穩步提高,全市普通高考上線率56.3%,萬人上線率18.75%,居全省前列。攀枝花市藝術大廈開工建設,市廣播電視大樓主體竣工。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全面展開,米易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竣工投入使用。成功舉辦了第四次運動會,米易國家級皮劃艇回流激旋競訓基地開工,國家棒壘球和射擊射箭訓練基地奠基,體育場一期改造完成。

  人口自然增長率6.03‰,控制在計劃指標以內。全市礦業秩序整治和城市環境整治取得積極成果。環境保護進一步加強。各項生態建設工程繼續實施,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

  2003年是攀枝花發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經濟社會發展中涌現了很多亮點:一是全市經濟增長達到13.2%,是“九五”計劃以來發展最快的速度,表示我市經濟已進入新一輪快速增長期。二是攀枝花機場通航在攀枝花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對攀枝花未來發展影響深遠。三是市委、市政府掀起了交通大會戰和城市建設的新高潮,揭開了攀枝花建設新的一頁。四是在經歷了抗擊“非典”的洗禮后,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共識,公共衛生、教育、文化、體育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五是區(縣)加快了工業區建設步伐,經濟步入健康快速發展軌道。六是三大體育訓練基地、紅格溫泉旅游度假區、二灘森林公園、格沙拉生態旅游區和市場建設等一批項目蓄勢待發,對攀枝花產業結構優化具有積極的作用。七是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全年預計完成增加值32.18億元,增長22.5%。這樣的成績,是全市各族人民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精神,奮力推進“三個轉變”,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結果;是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不斷化解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的結果;是全市認真實施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努力擴大投資規模,進一步啟動消費需求,不斷推動經濟增長的結果。

  2003年全市雖然出現了近年來少有的加快發展的新景象,但經濟社會生活中還是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和不利因素。主要表現在:能源供應和運輸較為緊張;農業產業化進程緩慢,農民增收難度大;改革攻堅任務重,體制性障礙仍然突出;新增勞動力和下崗人員較多,就業壓力加大。這些問題,既制約著經濟加快發展,也影響著社會的穩定。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二、2004年經濟社會發展調控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關于2004年的經濟環境和形勢

  2004年世界經濟繼續走向復蘇。國家將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適時適度調整政策的力度和重點,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全省上下已形成加快發展的良好氛圍,“三個轉變”奮力推進,經濟發展的體制不斷完善,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不斷加強,全省經濟已進入新一輪增長周期。

  我市經濟呈現出良好發展態勢,一是經過近幾年連續加大投入,電力、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得到了較大改善,農業結構調整取得一定成效,農村稅費改革順利實施,為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創造了條件。二是攀鋼的連鑄、熱軋、冷軋和部份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相繼完工,工業新區電解鋁、金屬硅、黃磷等項目陸續投產,各區(縣)一批中小型項目建成發揮效益,將為工業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三是攀鋼三期工程項目繼續實施,西攀高速公路和攀昆高速公路按計劃推進,市內交通、城建、房地產、能源、農田水利等項目加快建設,將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四是攀枝花民用機場順利通航,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將直接帶動旅游及航空業的較快發展;房地產業、交通運輸業繼續加快發展;金融保險業、教育、衛生等其它社會事業平穩增長。

  但是,制約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一是全國性的能源特別是電力的供應繼續緊張,對我市工業生產能力的充分發揮及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培育將造成嚴重制約;二是全市水庫蓄水量不到正常年份的60%,抗旱任務十分艱巨;三是全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設施建設資金不足,資金需求與供給矛盾突出。

  (二)2004年經濟社會發展調控目標和主要任務 

  2004年是實施“十五”計劃的第四年,是實施五年翻番規劃的第二年,所以做好全年的經濟工作,無論是從全面完成“十五”計劃,或者是為實現五年經濟總量翻番打好基礎,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2004年計劃安排總的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發展這個第一要務,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持“五個統籌”,推進“三個轉變”,大力實施科教興攀、可持續發展、大開放和城鎮化戰略,加快基礎設施和城市建設,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宏觀調控預期目標為:

  ——經濟增長率11%;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8億元以上;

  ——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3.2%;

  ——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60元;

  ——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

  ——新增城鎮就業崗位8500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以內。

  11%的經濟增長速度,是經過深入調研和反復測算并在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確定的,也是積極可靠和留有一定余地的。由于全省各地經濟發展速度都很快,為了自加壓力,乘勢而進,體現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的要求,特別是考慮翻番目標的實現,在實際工作中,按13%的奮斗目標進行分解落實。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是:

  1、努力擴大投資規模,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計劃安排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8億元以上,基本建設的重點是加快道路交通和城市建設。要創造條件,搞好協調,加快西攀高速公路(攀枝花段)和攀昆高速公路(攀枝花段)建設進度;力爭新渡口大橋、稻攀路(漁門—長坪子)、甸渡路改造年底通車;加快新雅江大橋、縣鄉公路建設。環城路清烏段建設、攀密路和臨江路下段改造年內相繼竣工投入使用;開工建設炳仁路后段、濱江大道上段,開工改造長壽路、平江路;完善密地橋南廣場,加快炳三區行政大樓和基礎設施建設。搞好縣城電網改造。

  做好2004年的投資工作,首先是搞好資金的籌措,要繼續抓住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西部大開發的機遇,努力爭取國債和各種專項資金,加快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的建設;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質量,積極使用外國政府貸款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加快投融資體制改革步伐,放寬市場準入,加強政府引導,進一步啟動民間投資;以五個籌融資公司為載體,廣泛籌集建設資金。二是加強施工組織和協調,做好移民安置、拆遷等相關工作,大力整治周邊環境,為項目建設創造良好環境。三是加大對政府投資項目的稽查力度,堅決查處投資項目中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提高投資效益。四是加強領導,分工協作,同心協力推進項目實施。

  2、加快結構調整步伐,促進工業穩定增長。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2004年工業增加值計劃增長12%。 

  加快新的增長點培育,推進工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一是推進以軌梁萬能軋制線、冷軋二號鍍鋅鋁線為重點的攀鋼三期工程項目實施,全面建設白馬鐵礦。二是加快工業新區建設,電解鋁項目在5萬噸建成投產的基礎上,要盡快形成10萬噸生產能力; 6萬噸黃磷、2萬噸金屬硅項目全面建成;加快18萬噸高鈦渣項目建設。三是加快區(縣)工業發展,進一步整合資源,促進礦產資源規模、規范開發。加強工業開發區建設,發展產業群體。仁和區圣達公司的陶瓷磚、米易縣川投公司的三聚磷酸鈉及其它區(縣)的項目等都要按時竣工投產。

  加強能源建設和管理協調工作。一是攀枝花發電公司2×13.5萬KW煤矸石電廠建成投入使用; 加快米易2×1.6萬KW灣灘電站工程進度;開工建設攀煤(集團)公司的2×13.5萬KW煤矸石電廠和三維坑口電站。積極支持配合業主做好觀音巖電站和桐子林電站的前期工作。二是積極與省經貿委、省電業局等部門加強協調,多爭取用電指標,盡量減少對我市的限電,加強對我市火電機組的維護與監測,保證電力的平穩供應。積極組織好煤炭生產、運輸和銷售,確保攀鋼、發電企業的用煤需求。

  抓好安全生產。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的管理,建立健全領導和管理人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實施監督保障措施,把安全生產的責任落實到基層、落實到每個崗位人員和每項具體工作。

  3、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不斷增加農民收入。2004年農業增加值計劃增長5%、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60元。首先要把農業結構調整擺在事關農村發展的重要位置上來,擴大有市場需求的優質農產品生產。增加特色農產品比重,大力發展優質、高效、無公害農業,繼續擴大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大力發展畜牧業。加快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引導企業和農戶按標準組織生產,加強動植物防疫和檢驗,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第二,加快農田水利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高堰溝水庫改擴建完成主體工程,開工建設大竹河水庫;完成病險水庫整治;加快安寧河和大河河堤整治。第三,扶持和引進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把農業產業化發展與招商引資工作結合起來,做大做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第四,推進區域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認真抓好農產品流通,提高農產品經濟效益。第五,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促進農村第三產業發展,全年力爭實現農村人口和勞動力轉移5.5萬人。第六,以扶持二灘移民和少數民族地區為重點,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第七,強化農村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對農民的培訓。

  4、不斷擴大消費需求,促進第三產業穩定發展。2004年第三產業計劃增長11%。一是以攀枝花機場通航為契機,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旅游景點開發,促進旅游業加快發展。加快稻攀路建設,全力打造格沙拉生態旅游區,努力推進陽光旅游休閑度假區建設,使其成為我市旅游業新的增長點。二是加快世貿大廈、華龍廣場、新東方天地等商業設施建設,改善購物環境,增加消費業態,促進商貿流通業進一步發展。三是加快鳳凰二期、仁和春天、上海花園、四季花城、南山花園等商品房建設及西區經濟適用房建設,推動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四是抓住社區建設的機遇,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業,增加就業崗位,方便群眾生活。五是抓好教育收費、醫療收費和藥品價格的監督檢查,改善消費環境。

  5、繼續深化各項改革,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大力推進企業改革。積極推進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和企業辦社會職能分離工作,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按照“三個百分之百”的要求,年底前全部完成市屬企業和區(縣)屬企業改制任務。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穩定黨在農村的各項基本政策,積極探索土地流轉制度,加強對基本農田等土地資源的管理,嚴禁非法占有耕地;完善農村稅費改革,防止農民負擔反彈;按計劃推進農村衛生、教育和鄉鎮事業單位等配套改革,切實維護農民利益。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確保全市糧食安全。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范政府行政行為,完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職能,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以區(縣)為主體,繼續開展礦業秩序整治。采取果斷措施,對各種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清理與整治,促使全市礦業秩序明顯好轉,地質環境明顯改善。嚴格規劃,加強執法,鞏固城市環境整治成果,提升現代城市形象。嚴厲打擊各種制假售假及偷稅騙稅行為,積極打造誠信攀枝花,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6、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努力利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斷拓展發展空間。切實加強對外交流與合作,樹立攀枝花對外開放新形象。實施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招商引資,2004年招商引資要達到43億元。招商引資的重點要由房地產向工業、旅游和農業產業化領域轉變,要結合我市資源的深度開發和資源的綜合利用及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引進大項目,在引進項目時要注意煤炭、電力等能源的綜合平衡,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充分調動部門和區(縣)的積極性,加強項目庫建設,做好項目儲備。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完善各項政策。加強對投資者的服務協調工作,促進其不斷發展壯大。進一步落實招商引資工作責任制,實行目標管理,加強考核。

  7、努力搞好城市經營,加快建設現代化大城市步伐。一是加快建立土地市場化配置機制和土地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嚴格界定公益性和經營性建設用地,科學規劃、規范運作、集中供應、統一管理。二是建立經營城市的良性融資機制,由單一的政府投資逐步向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和方式轉變,積極拓寬經營城市領域。三是加快把城市的有形和無形資產推向市場,通過市場化運作把政府掌握的資源變為資本。加快城市公用事業體制改革,推動城市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的市場化經營。四是抓好城市公益設施建設,搭建好經營城市的載體。積極實施金沙江攀枝花城區沿江整治工程,提升城市整體形象;炳草崗污水處理廠、濱江大道煤氣管道工程和攀枝花市醫療廢物垃圾處置場建成投入使用,完成仁和污水處理廠土建和部分管網工程建設。

  8、放寬市場準入,加快民營經濟發展。2004年民營經濟增加值計劃增長26%。一是要放寬市場準入和經營范圍。除國家和省規定須辦理經營許可證或資格審查以及專項審批外,其他部門和地方性的規定一律不再作為登記發證的前置條件。凡是國家法律、法規未明確禁入的領域,凡是國有經濟退出的領域,凡是外商投資可進入的領域,都允許民營經濟進入。二是改善發展環境。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法制環境、政務環境和輿論環境。三是抓好“四個體系建設”,即建立健全投融資體系,加快民間資金轉變為民間資本步伐;建立健全信用體系,積極營造誠實守信、平等競爭的市場環境;建立健全社會中介服務體系,提高整合各種資源的能力;建立健全人才支撐體系,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可靠的智力人才支撐。四是健全領導機制,把民營經濟發展納入市區(縣)國民經濟發展整體規劃,確定分階段發展目標,有計劃地向前推進。

  9、采取積極措施,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縣域經濟是富民升位的基礎,攀枝花要實現五年翻番目標,縣域經濟首先要翻番。加快縣域經濟發展要按照三次產業互動、城鄉經濟相融的要求,堅持工業強縣,以工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各區(縣)每年至少應該培育1個以上投資或銷售收入都上億元的大項目。市里將把一些重大項目布局到兩縣,并在兩縣的交通干線,特別是高速公路沿線布局新的產業園區,推動農業向規模經濟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農民居住向城鎮集中。加快縣域經濟發展要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把民營經濟作為縣域經濟的主體來抓,以民營經濟大發展帶動縣域經濟大發展。

  10、努力增加就業崗位,做好社會保障工作。要以增加就業崗位為目標,以落實再就業政策為主線,以強化再就業服務為手段,以加大資金投入為保障,以幫助困難人員就業為重點,繼續把再就業工作抓緊抓實。一是大力開發就業崗位。要大力發展吸納勞動力容量大的產業和企業,鼓勵勞動者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就業崗位增加的目標。二是全面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更多地吸納下崗失業人員。三是增加再就業資金投入。充分運用財政、稅收、信貸等手段,加大再就業資金投入,增強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援助。四是強化再就業技能培訓。推動培訓模式和工作機制的創新,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再就業培訓。五是進一步搞好再就業服務,逐步實現再就業服務體系的制度化、專業化和社會化。六是落實下崗失業人員的社會保障。繼續做好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和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按時足額發放。

  11、樹立科學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按照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要求,堅持協調發展、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把給人民提供更多受教育機會、增進人民福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安定放到重要位置,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促進全民文化素質進一步提高;繼續實施農村中小學D級危房改造,加快農村縣(區)普通高中建設。加快建設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推進科技基礎條件建設,以新材料基地、高新技術園區、農業科技園區和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為載體,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進人力資源整體性開發,培養引進各級各類建設和管理人才。

  進一步提高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2004年,市疾控中心、鹽邊縣疾控中心、仁和疾控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啟動市緊急救援中心和傳染病醫院(病區)建設;加強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創造條件,搞好協調,加快攀枝花國家級射擊射箭訓練基地、攀枝花泰隆國家級棒壘球訓練基地和米易國家級皮劃艇回流激旋競訓基地建設,促進全市體育事業進一步發展。

  按照“防治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對老污染源的治理,嚴格控制新污染源的產生。加快建設天保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和市區視野區造林綠化工程,不斷改善全市生態環境。

  全面實施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加強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穩定低生育水平。進一步發展文化、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各項社會事業,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12、謀劃長遠,做好“十一五”規劃編制工作。按照全國全省“十一五”規劃編制的總體安排和部署,2004年我市“十一五”規劃主要開展以下工作。一是以新的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組織開展重大問題研究,理清發展思路,明確發展重點;二是搞好規劃指標體系的研究、重要指標測算和重大工程的篩選論證,發揮規劃對經濟社會發展和重大項目建設的指導作用;三是組織開展區域規劃和專項規劃編制,為“十一五”規劃綱要提供有力支撐

  各位代表,2004年經濟社會發展宏觀調控目標和各項任務已經明確,我們要在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自加壓力,乘勢而進,為促進我市經濟持速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而努力奮斗。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