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炫“5G” 礦工開機甲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24-12-18     來源:幸福東區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12月13日,記者走進距離朱蘭鐵礦3公里左右的一棟辦公樓內,這里設立著攀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朱蘭鐵礦分公司智慧管控中心。記者在寬敞明亮的控制室里看到,礦工們在智控座艙上手握操縱桿,通過國產化率100%的5G網絡,遠程操控大型礦山機械,鉆孔、鏟裝、運輸、卸料……一系列動作在高清攝像頭、5G專網的配合下,熟練且精準地完成。

  攀枝花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礦產資源,被國家列為三線建設的重中之重,創造了在2.5平方公里坡地上布局成套大型鋼鐵聯合企業、攻克用普通高爐冶煉釩鈦磁鐵礦的世界性難題等奇跡。全市已發現礦產76種,鈦、釩資源儲量分別居世界第一和第三,被全域納入攀西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形成了從鈦礦到鈦材的鈦金屬全產業鏈和全系列冶金用釩制品產業鏈,是世界第一的釩制品生產基地和國內最大、全球重要的全流程鈦工業基地。

  朱蘭鐵礦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隨著1971年5月21日獅子山萬噸級大爆破成功引爆,朱家包包鐵礦和蘭尖鐵礦打開了攀枝花綜合開發利用“世界級”釩鈦磁鐵礦資源的“工業糧倉”。隨著歲月的更迭,這兩座鐵礦整合成了如今的朱蘭鐵礦。“過去的礦山工人們,工作環境十分艱苦,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吹不完的東南風,曬不完的紅太陽,如今這樣的作業場景已經退下歷史舞臺。”朱蘭鐵礦綜合管理室宣傳業務主管蒲勇對記者說。

  截至目前,朱蘭鐵礦已開采五十余載,采礦方式從最初肩挑背馱的1.0版本,到機械化連片開采的2.0版本,再到如今的數字化、智能化開采的3.0版本,隨著礦山新質生產力的飛速發展,AI場景應用下的朱蘭鐵礦已不見昔日忙碌的礦工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臺臺無人鏟車、無人鉆機通過5G網絡實現遠程控制和自動作業。“鉆頭打多深,裝車要裝多少,卸料往哪里卸,礦車在什么線路上行駛,在智控大屏上一目了然,并且‘人工+AI’的操作模式,優化了人力資源配置,也方便了采礦現場的管理。”朱蘭鐵礦項目組骨干古良兵對記者說。

  據古良兵介紹,朱蘭鐵礦現已實現了采場穿孔遠程半自主無人化作業、鏟裝遠程操控混裝作業、運輸自動駕駛混跑作業,不僅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還在“雙碳”背景下帶來了5%以上的能耗節約。

  目前,朱蘭鐵礦已形成了長約4公里、寬約1.2公里、深約550米的礦區規模,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成為影響礦區生產本質安全的重要因素,而5G技術的應用不僅改變了朱蘭鐵礦的采礦作業模式,也極大地改善了礦山作業的工作環境,技術工人們不再需要忍受高溫、噪聲和灰塵的困擾,而是在舒適的遠程操控中心進行作業,在優化人員配置、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也保障了作業工人的人身安全。

  隨著5G技術應用的不斷深入,攀鋼集團礦業有限公司朱蘭鐵礦分公司正深入推進5G遠程采礦技術研究,探索無人機應用、鉆孔自動取樣及快速分析、AI智能鏟裝等技術為支撐的3.0“升級包”,構建以智能采礦系統為底座、以礦山三維地質模型為核心、以生產執行系統為“中樞”的5G全連接智能采礦模式,全力打造礦山新質生產力。

 

審核: 銀柏蒿   責任編輯: 李婧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