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多美一位從輪椅上站起來的老人表達真情——一封漂洋過海的感謝信 一場持續6年的愛心接力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25-01-09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李念醫生(右一)正在指導當地醫生為患者針灸。 (市衛健委供圖)

  “來這里之前,我對自己能站起來已經不抱希望了。是你們,我的中國針灸醫生朋友,用中國神針拯救了我……”2024年12月23日,非洲島國圣普首都圣多美,一位老人走進第19批援非中國醫療隊針灸診室,向李念醫生念出自己的感謝信,并懇請李念把感謝信寄回中國,向另外4名中國針灸醫生表達自己及家人的感激之情。

  這位老人是69歲的Orlando,6年前,因突發中風導致身體右側偏癱,右手失能,只能坐輪椅。有朋友向他推薦了中國針灸,他和家人抱著試一試的心情走進了駐扎當地多年的中國援非醫療隊,就此拉開了5名中國針灸醫生持續6年的愛心接力,其中3名參與接力者是來自攀枝花學院附屬醫院、攀鋼集團總醫院、攀枝花市中心醫院的楊春光、盧憶和李念,他們分別是援圣普的第16批、18批、19批中國醫療隊隊員。

  “Orlando跟我握了一下手,他右手能抓住東西了。”李念第一時間把這個好消息分享給了遠在攀枝花的楊春光和盧憶。

  “我離開的時候,他已經嘗試不坐輪椅了,但走路還不太穩。”對這個特殊的病人,楊春光記憶猶新。“當時他的右肩內組織有粘連,做了小針刀治療一周后,他的右臂就能抬起來了。”作為Orlando的上一任針灸醫生,盧憶結合當地濕熱的氣候和病人的狀況,與現任醫生李念商量了下一步的康復方案:每周在2次針灸的基礎上再適當加上拔罐,除濕通絡效果更好。

  中醫針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中醫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近年來在維護和促進公眾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就攀枝花而言,針灸在先后建成的11個省級名中醫工作室、中醫特色專家工作站以及全覆蓋的縣、鄉“兩專科一中心”和“中醫館”里獨當一面,推動基層中醫藥服務量占比達到50.8%。

  如今,針灸跟著中國醫療隊走向了世界。

  作為非洲最小國家之一的圣普,包括Orlando在內的近萬名患者享受到了中國針灸的普惠,3名攀枝花醫生更是把中醫針灸的文化之花開到了圣普——“小針刀技術治療頑固性軀體疼痛”療法,受到圣普國家電視臺專題報道;《針灸輔助鎮痛在拔牙術中的有效性研究報告》在圣普醫療機構推廣;兩名當地針灸醫生開始獨立承擔簡單的治療工作,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正在成長……(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梁波 熊為新)

審核: 丁傑   責任編輯: 楊正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