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大局善作為 履職盡責為人民

——仁和區人大常委會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助力高質量發展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25-01-04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傾聽群眾呼聲,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發揮人大代表作用,辦實事、促發展,帶領群眾共同富裕……

  近年來,仁和區人大常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著力完善民主民意表達平臺和載體,健全吸納民意、匯集民智的工作機制,不斷豐富和拓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層實踐,奮力推進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

  奮楫新程展擔當 民主之花結碩果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仁和區人大常委會緊扣時代發展脈搏,在重大事項決定權行使上,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浪潮。近年來,累計依法作出193項決議決定,為憲法及上位法在本區的施行筑牢根基。2023年,通過制定重大事項討論決定辦法,進一步提升了仁和區重大決策的科學性與民主性,為區域發展校準方向。

  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方面,精準聚焦民主政治核心要義,構建起廣納民意、匯聚民智的有效機制。自2018年啟動代表“家、站”建設工程,如今25個代表“家、站”已成為民意的匯聚點,900余名代表入駐其中,使得民意能夠迅速、精準地通過代表建議得以呈現。

  發揮人大代表作用 激發經濟發展活力

  “帶頭致富、帶動群眾致富、推進共同富裕,是各級人大代表的職責所在。現在汽車城產業逐漸集聚起來,商戶有什么需要幫助的盡管和我說,我來溝通協調。”近日上午9點,位于仁和區大河中路街道渡口社區的巨龍汽車城準時開門營業,現場一片繁忙景象,成為區域經濟活力躍動的生動縮影。區人大代表賈國強也開始忙碌起來,走街串巷、入戶宣傳、一刻不停。他熱心收集汽車城商戶的意見,優化營商環境,讓商戶們消除后顧之憂,不斷提升消費者的體驗度。

  “我們從村民變股民,今年僅村集體經濟分紅我就有3000多元,這錢拿在手里,心里特別踏實,感覺生活有奔頭了。”居民羅小群滿心歡喜地告訴記者。2020年5月,渡口社區從農村蝶變為城市社區,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萬多居民在短短4年時間里不僅扎下根,還收獲了滿滿的幸福感與成就感。回想過去,起初只有少數村民嘗試二手車銷售,沒想到業務日益興旺,從業者不斷增加。社區抓住機遇,憑借獨特區位優勢,錨定汽車服務產業,大膽創新“集體引領、干部先行、群眾參與、自主改造、共同發展”的共富模式。人大代表充分發揮橋梁紐帶和帶頭引領作用,為當地居民叩開了產業致富的大門。著眼全局,科學規劃發展空間,將超1000畝荒山荒坡等閑置資源重新整合利用,使其煥發活力,為產業發展奠定基礎、拓寬邊界。“在經營模式上大膽探索,采取‘集體土地+社會融資+村民入股’多元模式,傾力打造巨龍汽車城等項目,并通過集體統一運營,成功激發市場潛能,實現資源、資金、村民身份的華麗轉變,讓資源轉化為資產、資金變為股金、村民當上股民,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賈國強說。

  產業發展活力四射,未來可期。2022年,仁和區大河中路街道渡口社區成績亮眼。居民收入方面,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遠超全區均值,農村達3.6萬元、城鎮5.1萬元。住房保障上,3個安置項目564套房屋惠及全體,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全覆蓋,還設立了慈善共富基金完善兜底保障。

  “大河中路街道人大工委以共同富裕為目標,借助轄區14名人大代表深入基層收集意見,全年共收集13條相關建議,重點助力渡口社區城市共富單元打造,并為第二個單元建設精準發力。”仁和區人大常委會大河中路街道工作委員會主任李兵表示,下一步,大河中路街道人大工委將加強代表工作能力建設,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職,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繼續在共富路上穩步邁進,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眾。

  基層“小單元”搭建民主“大舞臺”

  基層民主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體現,仁和鎮人大主席團積極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以“家、站”為介,以點帶面,通過一系列有力舉措,讓“一會一堂一巴士”——基層民主三聯動、服務群眾全閉環成為基層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主陣地,切實為群眾解難題、謀福祉。

  “社區巴士開通了,現在辦事少跑路,真是方便又快捷!”居民李仁燕在銀華便民服務直通車辦理業務時,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

  在仁和鎮銀華社區,傳統辦公場所是“社區巴士總站”,而遍布各生活小區的駐點服務站則是社區服務“招呼站”,用“招手即停、服務到家”的理念,打造“家門口服務中心”品牌和駐點服務模式,把社區服務送進每個小區,把上門服務送給每戶居民,全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同時,還邀請銀華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的駐站代表擔任“社區巴士”義務顧問,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夠享受到人大代表的服務。“接到群眾反映的問題后,我們充分發揮橋梁作用,依據各單位的職能職責,將問題及時傳遞至相關部門,全力推動問題的解決,切實化解群眾急難愁盼之事,不斷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與滿意度。”區人大代表、仁和鎮人大代表黃華強說。

  “代表議事會”:凝聚共識推動基層治理

  與銀華“社區巴士”相呼應的“代表議事會”,則為居民提供了一個更加直接、高效的民主議事平臺。此前,華芝小區車位問題一直都是居民十分關切,也是滋生鄰里之間、居民與物業之間矛盾的“病灶”。代表們在深入群眾了解情況的基礎上,以代表議事會為載體,召集物業公司、群眾代表進行座談。會上,代表以解決問題的態度,引導各方表達合理訴求,并最終形成解決問題的共識,確保各方利益不受損害。“在這里,圍繞群眾關心關注的民生實事,代表們以及廣大群眾都積極參與其中,共同出謀劃策,針對性地解決困擾群眾的問題。”仁和鎮人大代表謝仙蘭說。

  講堂分享 展現代表履職“新風采”

  “身為社區工作人員要用心聽、仔細看、主動問,解決好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守護居民‘日常的幸福’”。近日,第三期人大代表大講堂在仁和鎮人大代表之家熱烈開講,市人大代表唐應萍以社區服務有溫度,居民幸福“新高度”為題,結合實際案例,為轄區基層工作者分享了諸多提升社區服務溫度的經驗和做法。

  “依托人大代表‘大講堂’,我們系統學習新思想、進一步提升自身素質,努力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加優質、高效、有溫度的服務,共同推動社區建設和發展,讓居民的幸福感不斷邁向新高度。”仁和鎮仁和街社區黨委書記冉麗說。

  民主實踐促發展 民生實事暖人心

  隨著一件件群眾關心、關注、關切的身邊微小實事的有效落地,贏得了群眾的贊譽。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仁和區人大常委會積極探索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經廣泛征集與民主定項,已成功票決產生20個區級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切實將群眾的需求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惠民舉措。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共同富裕·建功有我——人大代表在行動”等主題活動,激發了代表履職活力,催生了眾多先進典型,引領仁和區各項事業穩步邁向新征程,書寫新時代的民生華章與民主新篇。(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肖憶 張珊珊)

審核: 孫昕   責任編輯: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