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職責“小支點” 撬動群眾“大幸福”

——西區人大用心書寫高質量發展履職答卷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25-01-03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一條思路,推進民生福祉更加殷實;一個平臺,化解人民群眾困難;一份責任,凝聚眾志成城強大合力……

  近年來,西區人大在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踐行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積極發揮人大常委會激勵引領、代表聯絡站平臺助推和人大代表示范帶動作用,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展現責任在肩、人民在心、使命與擔當并重的精神風貌,用心用情用力書寫高質量發展履職答卷。

  全領域推進 助推高質量發展“全方位”

  2022年底,四川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支持攀枝花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的意見》,明確攀枝花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積極探索共同富裕實現路徑。

  戰鼓催征馬蹄疾,揚帆奮進正當時。西區人大常委會牢牢把握攀枝花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的重大機遇,在參與重點工作中主動擔當作為。認真落實區委《關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扎實推進共同富裕高質量建設現代化西區的實施意見》《關于堅定不移推進“攀西工業強區”加快建設以新型工業化為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意見》,區人大常委會班子成員牽頭組成工作專班,對區政府打好“六大硬仗”的工作推進情況進行跟蹤調研,助力推動產業發展、人居環境、綠色發展、對外開放、民生福祉、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在推動共同富裕試驗區建設中創新舉措助力共富。做好“山”文章。區人大常委會成立工作專班,聚焦西區建設“一區一城”的戰略目標,圍繞“山”文章課題,采取實地調研、召開研討會、公開征求意見等方式,廣泛聽取意見,形成《山水靈秀新城——山篇專題研究報告》,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西區匯聚智慧和力量。念好“實”字經。2022年,區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攀枝花市西區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實施辦法(試行)》,全面啟動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工作。經過區人民代表大會審議,以無記名投票表決的方式票決產生區人民政府2022年度民生實事項目16個、2023年度民生實事項目15個、2024年度民生實事項目13個。把準“民”脈搏。2023年,區人大常委會開展“聽民聲 察民情聚民智”推進共同富裕試驗區建設走訪調研,深入格里坪鎮6個村,實地查看村集體經濟項目發展情況,與45名區鎮兩級農村人大代表進行座談,收回269份調查問卷,形成了《關于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路徑研究》調研報告,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獻計出力。

  全覆蓋打造 實現聯系群眾“全鏈條”

  走進西區清香坪街道楊家坪社區,映入眼簾的是干凈整潔的小區環境,抬眼望去“楊家坪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的標牌格外引人注目。墻上公示著進站代表的信息、履職承諾和聯絡站組織機構、工作職責、接待流程等等。在這里,人大代表“進站坐診”面對面聽取選民訴求、“集中會診”實打實解決群眾問題、“現場出診”點對點精準服務民生。而每一次坐診、會診、出診背后,都蘊藏著為民服務、為民代言的動人故事。

  “自從這里打造好后,居民休閑的空間就多了,到處鳥語花香,空氣清新,像個天然‘大氧吧’,大家都特別滿意。”近日,社區居民賴順彬在家門口的“口袋公園”散步時連連稱贊。在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有群眾向人大代表反映社區活動中心后方邊角地帶存在臟亂差現象,夏季蚊蟲也較多,影響大家的生活環境,希望得到改善提升。2024年5月,西區依托清香坪攀鋼家屬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將老舊小區改造與周邊風貌整治、環境提升、文化打造同步規劃、同步建設,投資150萬元,聚焦“健身步道、休閑桌椅、綠化鋪設、高大樹木修枝”等內容,打造了位于清雅小區、清竹小區的兩個“口袋公園”,總面積共6000平方米。不僅為群眾提供了休閑娛樂場所,也美化了城市景觀,提升了城市品質,增強了周邊小區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

  在西區,像這樣的人大代表聯絡站已經“遍地開花”,成為實現代表履職常態化的有效載體、助推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依托。西區人大常委會全面打造和統一規范人大代表“家、站”17個,實現6個街道(鄉鎮)人大代表聯絡站全覆蓋建立人大代表履職檔案和“六簿二冊”臺賬。全區232名各級人大代表進駐17個“家、站”開展履職活動,不斷強化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面對面”“零距離”聯系。2024年以來,人大代表走訪聯系選民群眾1602人次,走訪幫助企業321個,收集群眾問題588個,幫助解決問題529個,提出意見建議132件。

  全身心投入 確保發展成果“全受益”

  西區河門口街道是典型的老工業區、低收入群體聚居區和采空沉陷居民安置區,是西區推進共同富裕的重點區域。“我們始終堅持把服務群眾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搭建平臺、依法履職、夯實短板、助力共富為重點,充分挖掘人大代表參與社會治理的潛能和優勢,推動街道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河門口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谷偉說,“不能因為這些問題就卡住了‘共富’的脖子,我們因地制宜,將劣勢轉化為優勢,創新探索出適合河門口的7條‘共富微路徑’,有效綜合運用轄區資源,推動政府、企業、群眾多方互動、抱團發展,全力拓展產業增值、群眾增收、治理增效空間,積極探索共同富裕的基層實現方式。”

  “共富微路徑”,就是組建一個共富觀察團、開設一個共富微講堂、深耕一個共富產業鏈、打造一個共富薪空間、成立一個慈善共富基金、搭建一個共富大舞臺、建立一個共富大聯盟,圍繞“專家團隊+理論探索+實踐操作+精神助力”,打好組合拳,搭建好共富橋梁,七步并作一步走,聚力捐贈多樣化、工作項目化、管理規范化,多維度多方位推進共同富裕,助力共同富裕在基層落地落實。“開發家門口就業崗位80余個,帶動20余名困難群眾就業增收;累計籌集款物45萬余元,幫扶困難群眾50余戶……”2024年以來,河門口街道探索“共富微路徑”的一系列紅利正在釋放。

  2024年,西區人大常委會持續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人大代表在行動”和“共同富裕 建功有我——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緊盯勞動就業保障,推動開展就業困難人員摸底調查和免費職業培訓,為2200余名就業困難人員建立臺賬,免費進行職業培訓1200人次;堅持“議近不議遠、議小不議大、議實不議虛”,引導居民參與民主議事,提出意見建議46件,協調解決民生問題50余個,化解矛盾糾紛30余件;積極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推動新增停車位383個。因勢利導,確立由“輸血式”到“造血式”的新思路;乘勢而上,打造由“作用型”到“作為型”的新平臺;順勢而為,構建由“抽象化”到“具體化”的新視角,助推西區經濟社會發展躍上新臺階。

  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西區人大常委會將繼續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西區實踐,為西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共同富裕試驗區建設貢獻更多人大智慧和力量。(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程禮攀 肖憶)

審核: 孫昕   責任編輯: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