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發展“引擎”裝上“綠芯”

“花開有聲”——中國式現代化的攀枝花故事系列報道(七)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24-12-31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攀枝花市全景。 (石磊 攝)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必須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2024年1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12月22日晚,銀江水電站蓄水至海拔高程998.5米的正常蓄水位,“高峽平湖”從此成為攀枝花的城市景觀。

  人類樂享電站蓄水之后帶來的親水之趣,大自然的生靈也能繼續在自由天地間繁衍生息。

  銀江水電站大壩懷攬一灣清水,北側一條長1003米的特殊通道蜿蜒而出,翻越大壩連通上下。這條生態廊道,就是金沙江的魚兒們暢游無阻的“專屬通道”。

  銀江水電站下閘蓄水之日,長江造林局集團有限公司攀枝花分公司米易森林管護站楠木河管護隊的護林員們,正穿梭在山林間,巡護森林。13年來,在管護隊的悉心呵護下,森林從“稀稀松松”變成了“郁郁蔥蔥”,管護面積達18.8萬畝。

  護魚之道與護林之舉,遙相呼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智慧,貫穿于攀枝花的大山大水間。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攀枝花以實際行動踐行對綠色發展的承諾,給發展的“引擎”裝上了更持久、更有力的“綠芯”。

  企業的綠色秘訣

  冬日,站在攀鋼釩煉鐵廠新1號燒結機前,向上仰望,朵朵白云飄蕩于湛藍的天空,空氣清新,陽光明亮。

  燒結煙氣脫硫被稱為“世界性難題”,攀枝花釩鈦鐵精礦的硫含量高達0.7%,國內其他鋼鐵企業使用的國內普通礦硫含量大約在0.1%左右,從澳大利亞、巴西等國而來的進口礦硫含量則在0.03%左右。

  在治污減排方面,攀鋼不遺余力,曾先后投入5億多元。

  2015年,一種被稱為“BOO”的治理新模式為攀鋼減排工作所采用。該模式下,由第三方環保公司投入資金,對攀鋼釩燒結機實行全煙氣脫硫,并對電除塵系統同步實行改造,而攀鋼按照治理效果分年度支付脫硫費用。隨后,攀鋼又陸續投入近3億元,對燒結煙氣實施超低排放改造,進一步提高脫硫效率。

  現在,攀鋼釩燒結煙氣脫硫效率超過99%。

  不僅僅是攀鋼,不僅僅是煙氣。目前,攀枝花利用表外礦、粉煤灰、硫酸亞鐵、煤矸石、高爐渣、焦爐高爐轉爐煤氣等“三廢”資源創造的工業產值已超100億元,以釩鈦、鋼鐵、能源、化工、礦業、機械制造和生物、太陽能為主導的產業格局,正在攀枝花逐漸形成。

  綠色,已是裝點攀枝花的鮮明底色。

  今年,我市印發《攀枝花市友好生態環境建設2024年度方案》,提出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堅決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綠色本底。印發實施《攀枝花市碳達峰實施方案》以及12個《攀枝花市能源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攀枝花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等相關行動方案及保障方案,“1+N”政策體系已基本建立。

  步步相連,一以貫之,筑牢綠色發展生命線,攀枝花責無旁貸,勇往直前。

  小鎮的綠色轉型

  12月16日,格里坪特色產業園區,攀枝花市泓巖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上的一臺臺設備高速運轉,成品庫房內存貨卻寥寥無幾。

  細細打聽后得知:產品剛生產出來,就被買家拉走,成品庫房幾乎是“零庫存”。這家企業以高爐除塵灰為主要原料,生產次氧化鋅和還原鐵粉,實現“變廢為寶”。

  泓巖科技是西區格里坪鎮在“淘汰落后產能,鎮內所有煤礦、洗煤企業全部關停”后,長出的一株綠色“新芽”。

  今年,格里坪康復輔具特色小鎮的攀枝花市午躍科技有限公司同樣產銷兩旺。公司生產廠長李強介紹,午躍科技把攀枝花豐富的鈦及鈦合金應用到康復輔具行業,目前,義肢年產能5萬套,主要銷往海外市場,輪椅年產能8萬臺,主要銷往云貴川市場。

  格里坪康復輔具特色小鎮是攀枝花國家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綜合創新試點的主要承接地,項目總投資93.39億元,涉及各類子項目56個,著力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產業集聚特色小鎮。

  不僅是格里坪鎮,攀枝花堅決關閉淘汰落后產能,銳意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快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綠色生產力全面涌動。

  科技創新,綠色生產力蓄勢待發。

  把發展的基點放到創新上來,2023年,全市科技創新綜合水平指數62.44%,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突破700億元。

  布局產業,綠色生產力蓬勃興起。

  氫能產業、儲能產業從無到有,釩電池、氫能、動力電池、新型顯示、果露酒、預制菜六大新賽道產業產值2023年增長64%,制造業占GDP比重比全省高6.2個百分點。

  節能降耗,綠色生產力活力無限。

  推進綠色低碳生產方式,2023年,全市單位GDP能耗增速-7.7%,無“兩高一低”項目;3個省級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建設中的31個支撐項目已完成21個、10個項目正在加快推進,資源產出、消耗等35項改造指標已完成約70%。

  能源轉換,綠色生產力勢如破竹。

  加快清潔能源開發,構建新型能源結構體系,截至目前,全市電力總裝機938.79萬千瓦,其中,水電裝機660.77萬千瓦、風電裝機51.65萬千瓦、光伏裝機147.02萬千瓦,清潔能源占比達92%。

  融入生活,綠色生產力處處彰顯。

  今年,全市年辦理建筑節能竣工的綠色建筑項目29個,其中星級綠色建筑占68.67%;全市公交車、城區巡游出租車、網約車、中短途客運車、營運貨車中,新能源占比分別達58.98%、34.43%、78.80%、12.7%、1.5%。

  村莊的綠色生活

  “一本舊書,就能換一份新鮮蔬菜。”今年8月,鹽邊縣紅格鎮聯合村因為一場別開生面的“以書換蔬”文創活動而悄然走紅。游客們紛紛走進村里的民宿、茶廬,漫步在果蔬采摘園,探訪三味“蔬”屋等特色旅游休閑空間,體驗著鄉村生活的樂趣,打卡留念,消費享樂。

  此時,如果用無人機為聯合村拍上一張全景圖,你會驚奇的發現:這個入選“2023四川十大城鄉融合案例”的網紅村、生態村,竟與鹽邊縣釩鈦產業園“近在咫尺”。

  工業園區邊“長出”旅游新村、網紅打卡村,在攀枝花早已不是新鮮事。

  幾年前,與聯合村相鄰的昔格達村,因優美的環境成為遠近聞名的“畫”村。

  而今,昔格達村又成為“零碳村”,并入選中國能源研究會編發的《百縣千項清潔能源示范項目典型案例目錄2023》:建成智慧能源站、智慧光伏停車場、光伏休閑廣場、零碳智慧立體植物工廠、零碳陸基循環漁業應用、田園彩虹光伏觀景長廊等多個項目,全方位展示“光伏+農業”應用場景,每年發電量約344萬度,實現全村100%零碳供能,帶來約138萬元的收益。

  工業與自然和諧共存,現代與傳統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背后,是攀枝花對工業發展與環境保護間的深刻理解與獨特抉擇:寧可發展速度慢一點,也不要帶污染的GDP;寧可稅收少一點,也不要污染環境的企業。

  將這一理念付諸實踐,攀枝花果斷出手,關停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企業100多家,完成了600多個工業污染源的治理工作,削減二氧化硫、煙粉塵近10萬噸。

  給發展“引擎”裝上“綠芯”,攀枝花并未一味地踩下關停的“急剎車”,而是如同舵手駕馭一艘巨輪,以改革為破浪前行的關鍵動力,提升生態文明治理能力,推動美麗攀枝花這艘航船從愿景的彼岸穩健駛向現實的港灣。

  打好“藍天”保衛戰。今年1-11月,攀枝花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率96.1%,全省排名第6位,PM2.5濃度為23.63微克/立方米,無重污染天。

  打好“碧水”保衛戰,攀枝花8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為100%,前三季度水環境質量排名全國第23位,水環境治理典型經驗做法作為全省唯一市(州)獲生態環境部激勵表揚。

  打好“凈土”保衛戰,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4.12%;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安全利用率為100%。

  “綠芯”驅動前行,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場景成為攀枝花人生活中的日常:在銀江湖畔,市民近水、親水,享受碧波蕩漾的湖面帶來的清涼與愜意;在攀枝花公園,“豹警官”“耐克熊”憨態可掬惹人愛,“小松鼠”或跳躍在枝頭,或穿梭在草叢,與人親密互動,共享這片綠色天地……(陳帆 江瀟 晏潔)

審核: 孫昕   責任編輯: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