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最南 石榴花開

——記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中共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委員會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24-11-22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共育紅色“石榴籽”,共繪民族團結“同心圓”。

  9月27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共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委員會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榮譽稱號,成為本次大會上全國4個獲此殊榮的縣區級黨委之一,也是四川省唯一獲得此項榮譽的縣區級黨委。

  四川最南端的仁和區,28萬常住人口中,少數民族5萬余人,占全區總人口的18.2%,漢族、彝族、傈僳族等39個民族聚居于此。近年來,仁和區委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融入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民族融合的“石榴花”,在四川最南端悄然盛放。

  抓實產業賦能各民族攜手邁向共同富裕

  2024年仁和區火把節,迤沙拉村“非遺小院”著實熱鬧了好幾天,市內外游客饒有興致地在這里觀看由村民排演的情景演出《迤啊·迤沙拉》。談經古樂、羊皮鼓舞、彝族刺繡……沉浸式表演讓游客們感受到非遺的獨特內涵。

  近年來,仁和區委積極搶抓攀枝花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的重大機遇,以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促進各民族共同富裕。以迤沙拉村為例,在仁和區委的帶領下,當地積極推動農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進一步挖掘“起、毛、納、張”四大家族特色文化,培養談經古樂、羊皮鼓舞等非遺傳承隊伍,助力非遺傳承人專業化發展,打造迤沙拉村民族文化“金字招牌”,全面提高迤沙拉村文化旅游吸引力。僅火把節期間,迤沙拉村累計接待游客8.6萬人。視角南移向大龍潭彝族鄉混撒拉村。近年來,在深耕芒果產業過程中,混撒拉村陸續建成投用芒果分揀中心、光伏發電等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項目,打造“水光公園”基礎設施,推動“產區變景區”,多渠道為群眾增收。“芒果在成長過程中曬足了太陽,這獨特的陽光滋味為村里帶來了人流量,我們民宿年收入能達30萬元。”混撒拉村民宿椰香居負責人納世國滿意地說。

  特色文化名片擦得更亮,主導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仁和區委以民族團結為抓手,推行“民族團結+共同富裕”發展模式,精耕特色富民產業,有效縮小區域差距、城鄉差距。2023年,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連續三年位居四川省16個享受少數民族待遇縣區第一,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下的“薄弱村”全部清零,為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一幅幅民族團結進步、美麗鄉村建設的和美畫卷在仁和區徐徐展開。

  創新基層治理推動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

  “雨季咱們得關注一下村里的老房子別漏了水,還有村里的道路得及時組織人手清淤……”深秋的仁和區啊喇彝族鄉滿目青翠,數名“老倌”帶著村干部、村民圍坐于樹下,你一言、我一語,主動為鄉上的發展建言獻策。

  近年來,仁和區委積極推進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工作,聚焦老百姓“急難愁盼”的要事難事,探索“老倌說事”鄉村治理新模式,從機關退休職工、企業退休職工、老村干部中挖掘十余名黨員“老倌”,說好人好事、說矛盾調解、說政策法規、說產業發展、說公開監督、說民情民意,以“小切口”引領“大變化”,推動鄉村治理提質增效。

  “關注基層黨建、解決鄰里矛盾一直是村上的重點、難點工作,通過‘老倌說事’,既能第一時間化解矛盾,也能及時了解村民真實訴求,很多事在會上一溝通,當即就拍板解決了。”啊喇鄉啊喇村黨支部書記盛其光說。

  從“說事”到“辦事”,極大地提升了解決問題的效率。在仁和區委創新的“五心工作法”和“老倌說事”等工作模式下,各族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增。目前,全區已創建省級“六無”平安村(社區)12個、市級基層治理示范點36個,先后獲評四川省平安建設先進區、全國信訪工作“三無”縣(區)。

  賡續紅色血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仁和區大田鎮榴園村17號,青瓦丹柱,灰磚白墻,二層磚木結構的小樓古樸大方。時光荏苒,匾額上“大田會議舊址”六字,在正午的陽光下,愈加燦爛。

  在大田會議舊址,講解員正帶著西部計劃志愿者們重溫三線建設的崢嶸歲月,“1964年9月9日,‘大田會議’召開,會議制定了攀枝花開發建設規劃等一系列重大決策,為攀枝花工業區的發展描繪了宏偉藍圖。所以,大田會議會址被稱為‘攀枝花建設第一址’。”志愿者肖萍邊聽邊記,感慨道,“我并非攀枝花本地人,但是通過這次參觀,我深刻體會到前輩們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的精神。”

  賡續紅色血脈,全面建設各民族文化融合發展的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近年來,仁和區委發揮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成昆鐵路仁和段等紅色教育陣地作用,打造“大田星火、鐵血成昆、三線忠魂、苴卻密碼、鏗鏘大河”一線五點現場教學點,在傳承弘揚紅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

  同時,仁和區委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程化實體化具體化,在有形有感有效上下功夫,在全區機關、村(社區)、學校廣泛開展“同奏一支樂、同跳一支舞、同唱一首歌”,推動實現一村一文化廣場、一文藝隊伍、一村史館全覆蓋,推動民族文化“走出國門”,舞獅隊把中國獅“舞”到英國倫敦,各族學生同跳羊皮鼓舞課間操獲得國內外媒體關注。

  回顧仁和區民族團結工作,2017年,仁和區委在攀枝花市率先啟動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2018年,在區委帶領下,仁和區成功創建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2021年,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2023年,仁和區委制定并印發《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爭當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工作的實施方案》,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向前推進……

  “石榴花”開在四川最南端,朵朵不同。

  仁和區委以“民族團結+鄉村振興”的融合發展模式為統攬,實施“五百工程”,開展“五個百分之百”行動等多項工作,確保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持續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仁和區已獲評國家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2個、省級15個,全區機關單位、鄉鎮(街道)、村(社區)、學校、宗教場所均100%創建為各級示范區示范單位,形成以點串線、以線連片、以片帶面的示范創建格局,各民族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民族團結進步美麗畫卷徐徐展開。(陽佳朋 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媛)

審核: 孫昕   責任編輯: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