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老化社區”托起幸福“夕陽紅”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24-11-19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我爸爸喜歡呆在曾經工作生活過的地方,但是我不住在這邊,一直擔心沒人照顧他。現在社區建設得這么好了,非常適合養老,有了你們的幫助,我就沒那么擔心了。”近日,市民李建回到西區河門口街道看望父親,高興地說道。
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這是河門口街道近年來探索解決老工業區改制后的老舊小區養老問題的著力方向。
河門口街道屬于典型的老工業區,下轄河門口社區、蘇鐵社區兩個社區。近年來,轄區老年人逐漸呈現出高齡、失能、獨居等特征,對養老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以來,針對轄區公共設施建設滯后、常住人口老齡化趨勢凸顯等問題,街道以“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公司+基金會”為主體,設計推出“一個核心、兩個保障、三個服務”的養老服務模式,著力破解轄區養老問題,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提供助力。
據街道黨工委書記谷偉介紹,經過各方努力,河門口社區已于去年創成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正在著力打造共富背景下的“適老化社區”樣本。
打造“一個核心”
“這里的書種類很多,還有關于老年人如何享受多彩人生的,我看完感觸很深,能給我們提供這樣一個集中看書學習的地方,我感覺街道、社區做得很好。”在社區書吧看書的老人胡進連連稱贊。
據悉,河門口街道堅持黨建引領,以“政府項目+地企共建”方式推動打造轄區養老“核心”,通過聯動轄區電廠黨支部,對地處轄區中心的企業閑置資產進行改造升級,建成總面積800余平方米、室外面積達200余平方米的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全覆蓋輻射轄區老年群體。堅持功能覆蓋,不僅打造了短期照料功能室,還設置康復器械租賃中心、康復器械體驗中心、老年活動中心、智慧養老服務中心和長者餐廳等功能區,滿足不同年齡、不同身體狀況的個性化養老服務需求。堅持統籌兼顧,依托養老服務綜合體建設老年文化站,配有書吧、資源共享服務室、圖書借閱室、多功能活動廳、文化培訓室、電子設備借用室等,提供10000余冊圖書,供老年人閱覽,助力老年群體精神共富。
落實“兩個保障”
“這個菜只收我4元,還有兩葷兩素一湯,比我自己做的品種豐富多了,還辛苦你們每天中午都送到我家,減輕我的負擔,謝謝你們。”因視力殘疾行動不便的老人楊森林感激地對社工說。
河門口街道所轄的兩個社區,聯合社會組織建立綜合型服務平臺和“河美頤家”智慧養老服務平臺,組建轄區專業社工隊伍,幫助老年人通過線上服務平臺進行日間照料床位預約和長者餐廳就餐預約等,實現“老年人提述—中心接單—分配工作—開展實施—完工評議”的全流程工作模式。
“不僅如此,我們還注重為老年居民提供基礎性保障。”河門口街道辦事處主任田佳艷說,立足為轄區老年人“住得安心”“吃得安心”提供保障,街道大力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為轄區居民做好屋頂防水、管線入地和公共設施適老化改造等100余件民生實事;升級改造“時光·里”、初心園、習風園等轄區活動場所;多點位布置“口袋公園”;實施電梯加裝項目;為60余名獨居老人安裝紅外設備、床位護欄,實時監測其身體狀況,并提供緊急就醫等個性化服務,構建無障礙、智慧化、人性化的全生活場景硬件體系。依托成立的全市首批社區慈善基金,助力“提低”工作流程整體優化,重點實施長者餐廳助餐項目,創新探索上門送餐服務,并提供每餐7-9元的用餐補貼,幫助緩解老年人生活壓力,解決轄區100余名老年人做飯難、就餐難問題。
聚力“三個服務”
老年居民宋代華現在找到了一項既能鍛煉身體又很舒心的健身運動:“我太喜歡這個‘煩惱拍拍操’了,老師的課非常有意思,幫我們排解了心中的郁結。”
田佳艷說,切實提升老年人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是街道開展為老服務的落腳點。
街道推出健康關愛服務,依托轄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套護理站、康復訓練室等設施,定期為轄區1500余名高齡、失能、獨居等老年人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基礎護理服務、康復護理、醫生簽約服務、健康狀況評估、健康指導、電話隨訪等服務,實現“關愛到家、健康養老”。
推出文化提升服務,做實老人群體精神共富,打造轄區“共富大舞臺”,針對性地開展30余次春節游園、重陽節、“逢九生日會”等文體活動和社會活動;組織有手工、繪畫等基礎的老年人參與轄區“共富薪空間”石頭畫、手工玩偶編織等活動,并進行義賣。“沒想到我都是60多歲的人了,還能在社區學習畫石頭,感謝老師的熱心教學,讓我找到了老年生活的快樂。”轄區繪畫愛好者湯瓊芳開心地說,街道積極豐富老年人晚年生活,讓“空巢”老人不“空心”。
推出心理疏導服務,針對老年人退休后角色轉換、大病康復患者家庭再適應等情況開展“一路同行”品牌心理疏導50余次,保障老年群體身心健康。
街道還通過拓寬老年人參與社會生活渠道,組建老年志愿服務隊伍,幫助老年人發揮余熱,積極參與社區建設。截至目前,已組織開展水電維修、心愿幫扶等志愿服務活動500余次。(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