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流超735萬尾魚苗——我市水生生物多樣性恢復顯成效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24-11-02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近日,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近年來,我市以科技賦能增殖放流工作,水生物多樣性恢復顯成效。截至今年9月,全市共放流巖原鯉、白甲魚、長薄鰍、圓口銅魚等珍稀魚類超735萬尾。

  作為我市水生物多樣性恢復成效顯著的觀音巖片區魚類增殖站,該站點還開展了前鰭高原鰍、前臀鮡、裸體異鰾鰍鮀等魚類的相關科研工作,涉及野生親魚的采集與馴養、人工繁殖、魚苗培育、放流技術研究相關工作。

  同時,科研技術人員在充分調查漁業資源量、分布情況、生存環境、基礎生物學等方面情況的基礎上,開展了魚類科研相關的階段性工作,并取得成效。2019年成功采集到前鰭高原鰍野生親魚,2020年成功繁育大量魚苗并開展首次實驗性放流;2021年成功采集裸體異鰾鰍鮀野生親魚并成功繁殖魚苗,2022年開展首次實驗性放流;2022年開展前臀鮡的親魚采集與馴養繁殖工作。

  親魚馴養與培育期間,魚類科研面臨諸多挑戰。由于科研魚類對新的水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容易感染疾病,造成了親魚與魚苗不斷死亡。通過不斷改進,觀音巖采取全封閉循環水系統養殖并對進水采取超濾過濾的模式,大大提升了養殖魚類的成活率,達到9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賦能增殖放流工作中,觀音巖片區魚類增殖站成功突破前鰭高原鰍、前臀鮡、裸體異鰾鰍鮀3種魚類的人工繁殖及魚苗培育等工作瓶頸,形成相關魚類科研專題報告,并通過業內專家審核,得到了高度評價;成功開展了前鰭高原鰍、裸體異鰾鰍鮀2種魚類的實驗性放流工作,其中,前鰭高原鰍獲得一種前鰭高原鰍苗種的培育方法國家發明專利。(王蕭 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媛)

審核: 丁傑   責任編輯: 李欣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