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路上 攀枝花持續彌合城鄉“數字鴻溝”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24-10-26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空氣溫度18.9℃、空氣濕度85.3%……”10月16日上午9點,米易縣丙谷鎮雷窩村村民冷興瑤打開手機,通過物聯云平臺察看蔬菜大棚里的情況,調整棚內光照、水肥等環境。冷興瑤感慨:“過去種菜,是和土地打交道,現在是和數據打交道。”

  作為四川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試驗區,攀枝花一直在努力縮小城鄉差距。去年,攀枝花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長3.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縮小至1.97。如何在城鄉收入差距不斷縮小的同時縮小城鄉數字差距,讓城鄉在奔富路上更好地共享數字紅利,成為攀枝花共同富裕試驗區建設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產業要振興,數字來賦能

  在雷窩村的綠怡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蔬菜大棚內,一床床新育的西紅柿苗綠意盎然。冷興瑤就是這個合作社的負責人。她介紹,合作社擁有1萬平方米工廠化育苗區、5000平方米觀光采摘體驗區、5萬平方米新品種示范區、2500平方米無土栽培示范溫室,全部建有水肥一體化、物聯網控制等裝置,“可實現線上自動監測,并根據監測結果進行自動灌溉、施肥、噴藥、降溫、補光等控制。”

  從視頻畫面,到土壤濕度溫度、空氣濕度溫度、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等環境信息,這些蔬菜大棚的數據被實時傳送到幾公里外的米易縣現代農業大數據中心。據介紹,該中心建成投用以來,已實現農業生產環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預警、智能決策、智能分析、大數據決策、蟲害預測、專家在線指導等功能,推動園區高效節水灌溉、綠色防控普及率達98%以上,年可節約33%的人工成本、節省30%用水量、減少20%施肥量。

  數字技術的應用不僅僅在農業生產環節。近年來,攀枝花為加快特色水果產業發展,搭建起以芒果等特色水果為服務重點的產業化大數據平臺——“陌農幫”,以提供農業產業前端、中端、后端全產業鏈服務為目的,已開發線上農資商城、物聯網智能識別及災害監測預警、農業信息資訊、農業技術知識庫、農藥復配、供銷信息、質量安全追溯等功能板塊。

  “不僅可以線上賣貨,遇到復雜的種植問題,我們還可以預約專家線下指導。”注冊農戶陳偉說。據悉,“陌農幫”目前已在攀枝花布局11個線下技術服務中心,覆蓋40余個行政村,組建2支專業農技服務團隊,開展線下技術培訓服務220余次,服務超5800人次。

  政務數字化,治理現代化

  在攀枝花,鄉村的數字化建設帶來的不光是生產上的便利和經濟上的增長。

  日前,攀枝花首個數字鄉村平臺在仁和區福田鎮建成投入使用。福田鎮地處川滇交界,轄區面積大、人口多,之前,防詐反詐普及、防火防汛宣傳、極端天氣提醒等信息,只能通過微信群、電話通知甚至是入戶宣傳的方式開展,工作量大且效率相對低下。

  去年,福田鎮啟動了數字鄉村平臺建設,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實現了鎮村兩級應急廣播、重要路段監控、服務信息推送、數字黨建、綜合治理和惠民服務等智能化管理。“一方面可以將各項政策信息高效地傳遞到每戶人家,另一方面也能夠將群眾的意見和需求及時收集回來。”福田鎮相關負責人說,這實現了“鄉村治理一屏知全域、一網管全局”。

  在“數字+稅務”方面,緊盯縣域偏遠農村辦稅繳費難題,攀枝花市稅務局打造了“花城稅服·村村達”服務品牌,把便民辦稅繳費舉措落實到戶。該服務品牌以村便民服務中心為載體,依托駐村第一書記及工作隊,協助開展社保繳費輔導、代開發票輔導、稅費政策咨詢等服務,切實降低村民辦稅繳費的時間成本。

  “我們村番茄、芒果種得比較多,近幾年還發展了椪柑、藍莓、牛油果這些水果種植,銷售開發票是個大問題。以前要到縣城辦稅大廳開發票,現在在手機上就能開具,隨時隨地,很方便!”米易縣撒蓮鎮灣崍村黨總支書記周飛伍感嘆。

  “數字工具在促進優質公共服務普惠化方面至關重要。”攀枝花市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地還在積極推動“數字+教育”“數字+醫療”等公共服務模式不斷向農村地區延伸覆蓋。

  數字惠民生,幸福感更強

  近日,米易縣草場鎮仙山村新架設的5G基站已經開始進行最后的調試工作。該基站建成后可實現超4平方公里的5G網絡深度覆蓋。“之前村里網絡信號不是很穩定,這個基站用起來就好了。”在一旁圍觀的仙山村村民吳先生高興地說。

  攀枝花市通信發展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全市所有鄉鎮已實現光纖通鎮率100%,所有行政村已實現光纜通達率100%、4G/5G網絡覆蓋率100%。全市無線通信基站總數超過1.3萬個,其中5G基站總數3952個,4G基站7485個。

  依托基礎設施水平提升,村民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難題也有了數字化的解決思路和方法。

  仁和區仁和鎮原來的大竹河水廠建成于2012年,由于設施設備及管網老化、村民用水量增加,水廠的水質、水量已不能完全滿足村民用水需求。為了讓更多的村民喝上“放心水”,當地組織實施了大竹河水廠及管網改造工程,將其改造為“智慧水廠”。

  仁和區水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改造后的大竹河水廠采用智控技術,實現了凈水處理設備及水廠安全運行自動化遠程控制,實現無人值守;新裝設的水表均可遠程抄表,節省人工成本;村民也可通過手機APP或電腦端口進行水費充值,更加方便快捷。

  不僅如此,中國電信攀枝花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還針對農村“一老一小”群體推出了數字化AI應用服務。通過智能手環、智能血壓計、智能魔盒等設備,家人可以便捷了解到佩戴人員的健康狀況,還能通過實時定位和電子圍欄功能快速掌握異常情況,“近期,平臺還上線了醫療問診、掛號服務等功能,為村民節省就醫時間和成本。”

  從田間到灶頭,從衣食住行到教育醫療,數字技術正潛移默化地改變攀枝花的鄉村面貌。(原載10月23日《四川日報》)(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蘭楠)

審核: 孫昕   責任編輯: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