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與集合的共生力量
——西區依托三線文旅資源促進共同富裕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24-08-28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圖為火紅年華三線時光·里一角。
8月24日清晨,西區河門口,掩映在紅花綠樹下的初心園、習風園熱鬧非凡,前來參觀、晨練的人們絡繹不絕。
“周末有時間,我會帶孩子來這里參觀學習,接受紅色文化的熏陶。”
“綠化搞好了,廣場也打造好了,很適合我們老年人來這里晨練。”
“現在出門看到街道干干凈凈的,心情很好。”
……
大家所說的這些變化,得益于河門口街道持續實施的以三線文旅資源促共富工程。
西區河門口街道是三線建設時期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典型的老工業區。近年來,街道發揮三線文旅資源豐富的比較優勢,有效整合運用轄區資源,成立四川省首家社區公司,通過培育新產業、布局新場景、開設新崗位,全力拓展產業增值、群眾增收空間,積極探索共同富裕基層實現方式。
變廢為寶,“紅磚房”長出新產業
在初心園,一群孩子正在參加紅色研學活動。現場講解員聲情并茂,為大家講述著一段段紅色歷史。“這里曾是革命先輩們奮斗過的地方……”隨著講解的深入,人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孩子們睜大眼睛,聚精會神地聆聽,偶爾發出驚嘆聲。
河門口街道用好三線建設遺存資源,打出保護利用“組合拳”,聚焦三線文旅產業,夯實共同富裕產業支撐。
保護三線文化遺存。全面摸排梳理轄區三線工業遺存、歷史建筑、“紅磚房”、“蘇式房”,對26棟棚改騰空紅磚房、5處工業遺跡進行搶救性保護和恢復,收集三線建設時期老物件5000余件,渡口水泥廠防空洞、渡口水泥廠俱樂部、河門口商場等13處三線文化遺存申報為市級歷史建筑。
打造三線文旅項目。以高家坪作為《火紅年華》主要拍攝取景地為契機,落地總投資1.5億元的火紅年華三線時光·里項目,建設三線研學、特色街區、親子休閑功能區,目前,項目二期已竣工投入試運營。同時,整合歷史建筑保護利用項目等各類資金2100余萬元,建設廉潔文化教育基地,完成沿街三線懷舊場景打造、歷史建筑維修加固以及地標建筑亮化。
壯大三線文旅產業。以火紅年華三線時光·里項目為核心,串聯初心園、習風園、背水小道等文旅點位,推出“吃、住、行、游、購、娛”文旅融合線路,打造紅色主題、三線風貌的沉浸式體驗研學文旅品牌。2021年以來,共接待黨員培訓、紅色研學、三線文化旅游7萬余人次。
地企聯動,“大食堂”布出新場景
在共富直播間里,燈光柔和而明亮。直播間的背景墻上,“共富直播間”幾個大字格外醒目。鏡頭前,主播為大家講述三線建設的故事,時不時穿插相關文創產品的講解,從產品的特點、優勢到背后的故事,娓娓道來。網友們積極留言互動,直播間的互動率高達30%。
“自從‘共富直播間’開設以來,‘共富工坊’開發金沙石畫等文創產品10余種,我們已經上線200余小時,銷售額達10余萬元。這不僅增加了我們的收入,還豐富了我的業余生活。”直播間的白萍對記者說。
河門口街道依托社區公司,盤活利用轄區改制企業閑置資產,將原502電廠職工食堂裝修改造,打造“一間一坊一基地”多功能“共富薪空間”,聚力實現群眾增收。
開設“共富直播間”。講好三線故事、共富故事,傳播三線文化,弘揚三線精神,推介“好耍還是河門口”。帶動直播網絡銷售,推廣蘇鐵娃娃、西區有禮等三線文化手辦,蘇鐵山藥、金絲皇菊等土特產品和鈦杯、鈦茶具等“鈦制品”,直播間累計開播150余場,銷售額15萬余元。
興辦“共富工坊”。招募社區居民傳承旗袍縫制、金沙石畫、針織毛絨玩具等手工藝,開發三線建設特色擺件、火紅年華文化衫等文創產品10余種;制作“野壩子茶”“火燒粑”“柴火雞”等三線主題特色飲食;與農產品倉儲物流中心等企業合作,開發包裝生產、芒果裝箱等工作崗位。
建設“共富就業實訓基地”。鏈接群眾就業愿望和市場需求,聯系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組織家政服務、嬰幼兒照料、養老護理、初級面點師、挖掘機操作等各類“訂單式”培訓24期800余人次。同時,為有創業意愿的轄區居民提供政策上門、證照代辦等“一站式”創業服務保障,成功創業27人。
串珠成線,“家門口”拓出新崗位
在河門口社區,保安趙斌正與店主親切交談,了解周邊的情況。趙斌曾是下崗失業人員,如今身著保安制服,精神抖擻地執行著街道的執勤任務。他臉上洋溢著自信的笑容,曾經的迷茫已被這份新的工作帶來的充實感所取代。
趙斌告訴記者:“現在,我在家門口就業,為社區貢獻自己的力量,既能找到自己的價值,還能照顧到家里身體不好的父母,非常開心。”
河門口街道精準定位社區公司反哺服務基層治理,發展壯大社區經濟,積極開發“家門口”就業崗位,以就業促增收。
服務文旅項目。配合實施文旅項目,主動承接火紅年華三線時光·里項目物業服務、初心園三線建設微博物館等場館管理,組織研學教培活動。
拓展業務板塊。在火紅年華三線時光·里項目經營廠辦商店,植入年代換裝秀、手工陶藝體驗等項目;在八角亭打造“共富夜市”;在習風園、河門口北街等區域投放共富巴士3臺,探索餐飲經營、文創開發、文化活動等領域的業務板塊。
延伸服務功能。圍繞社區慈善共富基金、智慧養老服務等平臺,打造公益性愛心餐廳“媽媽廚房”、慈善共富餐廳,為轄區老人提供用餐服務。匯聚轄區4個社會組織力量,累計承接中央、省、市、區項目12個,項目資金達200余萬元,服務3萬余人次。目前累計開發“家門口”就業崗位158個,帶動81名困難群眾就業,促進低收入群體人均月增收2000余元。(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周越 特約通訊員 楊邦春 田金艷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