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和區:農業“量增質升”亮點多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24-08-24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綠油油的旱稻為大地“披”上了綠裝。 

  立秋剛過,沐浴著燦爛陽光,仁和區的田野間田成方、路成行、渠相連、綠意濃、生產旺……目之所及,大好“豐”景隨處可見。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仁和區全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3.6億元,同比增長3.6%。小春糧食產量0.37萬噸,增長3.3%;水果產量1.21萬噸,增長22.75%;蔬菜及食用菌產量17.5萬噸,增長5.1%。

  一組組遞增的數據,體現著仁和區農業發展動能持續增強,整體發展勢頭蓬勃。其中,糧食生產呈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態勢,農業科技和先進裝備持續為農業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特色產業朝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邁進。

  守好底線——糧食生產穩中有進

  在同德鎮新民村,4月初播下的旱稻種子,如今已是生機盎然,茁壯生長,微風吹過,激起層層綠色“浪花”,預示著豐收的喜人景象。

  新民村于今年4月完成土地整治后,曾經狹小零散的田地一去不返,種植面積大幅增加了,而在生產用水量不變的情況下,該如何平衡農作物種植結構和用水量的關系,便成了新民村思考的新問題。

  新民村經過考察,引進旱稻進行種植,目前種植面積達400余畝,相較于以前栽種的水稻,旱稻全生育期不需要建立水層,能節約一半以上的用水量,且單價較高,經濟價值高于水稻3倍,不僅保障糧食生產,還為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上半年,仁和區通過推進高標準農田改造、優化糧食品種、推廣糧經輪作種植模式、強化防災減災、落實相關惠農政策等,確保糧食生產穩定增長。

  科技支撐——新質生產力持續涌現

  無人機盤旋高空輕松完成噴灑作業,手持遙控為無人機定速、定高、定量,航線精準規劃,實現“靶向”防治……近日,在仁和區平地鎮白拉古村萬畝板栗園區,三架滿載藥液的植保無人機在機手操控下凌空而起,按計劃航線飛往板栗病蟲害統防統治區域,飛防作業效率是傳統人工的60多倍。

  板栗產業,是仁和區建設“天府森林糧庫”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板栗樹體高大,人工植保作業存在難度大、耗時長、藥液噴灑不均勻等問題。

  通過飛防作業,無人機可以實現精準導航飛行,只用一臺電腦即可完成航線、噴灑量和噴灑區域的參數設定,相較傳統噴灑作業,具有節省人力、節省時間、高效使用藥劑等優勢,極大提升了病蟲害防治效果。

  今年,仁和區啟動板栗林無人機病蟲害防治示范項目,通過無人機植保防治,組織第三方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對平地鎮白拉古村舊村小吳壩組、糯巴溝組5000畝板栗林進行病蟲害統防統治。隨著無人機在林間輕舞,“科技范兒”實打實轉化成了農業新質生產力。

  特色產業——農業發展空間不斷拓展

  “今年牛油果掛果數量比去年翻了一倍!”8月14日,仁和區大龍潭彝族鄉裕民村牛油果種植基地,村民羅興國望著樹上繁密的果實,笑容始終掛在臉上。

  2019年,牛油果在裕民村落地生根。哈斯,桂墾大2號,桂研4號、5號……隨著村上不斷引進優良品種,拓展種植面積,如今已發展到800畝。

  5年來,牛油果陸續在仁和區扎根結果,仁和鎮、前進鎮、金江鎮、福田鎮等地相繼引進牛油果種植,全區總面積達2000余畝,目前已陸續掛果,未來豐產后每年可收獲果實1000余噸,增收2000萬元。

  而在福田鎮塘壩村,藍莓基地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中,一個個大型挖機穿梭在平整完的土地上,按距離打下孔洞,為后續大棚安裝打下基礎;水肥一體化裝置系統也陸續進場,開始安裝。

  2023年,福田鎮金龜村率先落地藍莓種植基地,面積1000余畝,今年初,基地內藍莓迎來第一批大規模成熟上市,預計年產值超過6000萬元。

  如今,福田鎮金臺子村、塘壩村等村也陸續開始引進藍莓種植,建立“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村民”聯結機制,發展出了一條帶有福田特色的共富“藍莓模式”。

  透過上半年農業發展成績單,我們可以看到,當前的仁和區,農業綜合產能愈發穩固,經營體系加速變革,“天府第二糧倉”仁和基地地基更牢。(蒲茂源 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媛)

審核: 孫昕   責任編輯: 伍家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