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政府工作報告——在攀枝花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06-10-27 來源:市政府辦公室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2003年3月26日在攀枝花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市長秦宜智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本屆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市改革開放取得顯著成果、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取得突出成就、各項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的五年。五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與支持下,市政府組織動員全市各族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圍繞經濟發展這一主題,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全面完成了市六屆人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經濟持續穩定增長。2002年與1997年相比,國內生產總值增加39.54億元,年均遞增7%;第一產業增加值增加0.9億元,年均增長1.9%;第二產業增加值增加28.65億元,年均增長6.7%;第三產業增加值增加9.99億元,年均增長9.6%。五年累計完成財政收入41.02億元;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20.73億元。二灘電站、川投化工、晃橋水庫、勝利水庫渠系配套工程、密地國家專儲糧庫、紅格溫泉改擴建工程等一批工農業生產項目和商貿流通、旅游服務設施相繼建成投入使用,新的經濟增長點逐步形成,經濟實力和發展后勁不斷增強。城鄉建設成就顯著。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全面完成并正式實施。各項重點建設順利進行。五年共完成交通建設投資10.36億元,新建、改擴建公路327.78公里,新建特大橋4座,實現了鄉鄉通公路和90%以上的行政村通公路目標,全市公路網絡初步形成,路網等級明顯提高;攀枝花機場、法拉大橋、新渡口大橋、渡金線、炳仁路、格福路按計劃推進,攀西高速公路開工建設,攀昆高速公路建設前期準備工作順利進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城市面貌有新的改觀。新華街、人民街、江南二路、江南三路、臨江路以及竹湖園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大河路、鋼花路改造加快推進;鳳凰、湖光等居民小區基本建成;民用煤氣5萬立方米氣柜工程、炳大水廠二期改擴建工程、格里坪水廠按期完成;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等項目按計劃實施;德銘陽光商業城、川惠大廈、溫州商城竣工開業,泰隆國際商務大廈加緊建設;城市凈化、綠化、亮化、美化等工作有長足進展。電網建設、城鄉電網改造五年累計完成投資10.59億元,500千伏石板箐變電站投入使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能源建設成效顯著,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改善。以天保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市區視野區造林工程及沿江綠化工程為重點的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改革開放穩步推進。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不斷深化。10戶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基本完成公司制改造,現代企業制度框架初步建立;攀鋼集團新鋼釩公司可轉換債券發行工作全面完成,攀煤集團公司沿江礦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逐步推進,渡鋼破產進入司法程序。地方國有中小企業改革取得新的突破。216戶國有中小企業有156戶完成民營化改革,縣、區屬國有企業國有資本退出達90%以上。以養老、醫療、失業保險為重點的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和政府機構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財稅金融和投融資體制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改革、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并取得顯著成效;農村稅費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其它各項改革進展順利。對外經貿合作與交往進一步增強,招商引資五年實際到位資金28.41億元,累計出口創匯6.4億美元。個體私營經濟迅速發展,個體工商戶數增長79.3%,私營企業戶數增長2.5倍。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精神文明建設活動深入開展,全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高。深入實施科教興攀戰略。五年新增科技經濟效益28.4億元,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9%;國家級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建設不斷推進,省級優質特色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初見成效,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加快建設。全市提前一年完成“普九”任務,市三中和攀鋼一中創建為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攀枝花大學專升本及攀鋼職教中心改制升格順利完成,教育資源進一步優化配置,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高考五年累計上線6285人,萬人口上線率保持全省領先水平。文體衛生事業健康發展。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市場整頓進一步加強,專業文藝團體建設及文學藝術創作、表演取得新的成績,一批文藝作品分別獲得省和國家級獎勵,各種群眾性文化娛樂活動廣泛開展;全市廣播、電視覆蓋面分別達到92.5%和94.1%,節目內容不斷豐富;成功承辦省第四屆殘運會,參加省第四屆青少年運動會取得團體總分第三的歷史最好成績,各種群眾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市中心醫院住院大樓等一批衛生基礎設施相繼建成,市中心醫院、攀鋼總醫院成功晉升為三級甲等醫院,重點專科醫院建設成效顯著,城區醫療資源優化配置取得新的進展,社區衛 生服務實現城區全覆蓋,全市提前一年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規劃目標。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取得突出成效,連續五年獲得省目標管理一等獎。農業普查、人口普查、基本單位普查等重大國情國力調查任務圓滿完成。人事、僑務、外事、對臺、氣象、環保、審計、國土、地礦、海關、檢驗檢疫、監察、物價、工商、檔案、質量技術監督、司法、民政、人防、防震減災、藥品監督、殘聯、老齡、婦女兒童及地方志編寫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績。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2年與1997年比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增加39.6億元,增長72.4%;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口徑)增加834元,增長13.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加534元,增長25.5%。五年共有38641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貧困縣鄉扶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二灘移民搬遷安置實現預期目標,受災地區、邊遠山區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民族地區經濟持續發展。社會政治保持穩定。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加強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聯系,注意發揮科技顧問團等決策咨詢機構的作用,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加強。認真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強民族團結,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加強國防動員和后備力量建設,駐攀部隊、武警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人員在加快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全民國防意識進一步增強,軍政、軍民關系密切。推進依法治市,嚴格依法行政,政府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認真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大反腐倡廉力度,領導干部廉潔自律、查處大要案件、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取得新的成果。重視群眾來信來訪,及時妥善處理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積極預防和果斷處置各類群體性突發事件。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斗爭和同“法輪功”等邪教組織的斗爭,扎實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加強社會治安防范管理,治安狀況總體良好。各位代表:2002年,是我市近五年來經濟發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一年,全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38.09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工業、建筑業保持快速增長。工業實現增加值81.96億元,增長7.8%;限額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總額3.48億元,扭轉了連續三年虧損的局面。建筑業實現增加值12.66億元,增長57.1%。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實現增加值8.5億元,增長2.3%。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特色農產品生產初具規模,畜牧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30%以上。農業綜合開發不斷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村能源建設得到加強,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第三產業增速較快。實現增加值34.97億元,增長9%。成功舉辦了“2002中國攀枝花國際長江漂流節”,年內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30.5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18億元,旅游收入增長30.3%。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06億元,增長9.1%。財稅金融運行良好。完成地方財政收入7.94億元,增長16.8%;完成地方財政支出21.21億元,增長33.5%。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款余額達到147.88億元,比年初增長13.8%;全年信用投放總量134.08億元,比年初增長19%;保險業加快發展,全年保費收入3.79億元,增長31.1%,賠款支出1.24億元。對外開放繼續 擴大。著力改善投資環境,努力提高招商引資實效,年內共簽訂招商引資項目162個,到位資金16.05億元,比上年增長2.6倍,為前四年到位資金總額的1.3倍。全年完成出口創匯8645萬美元,進口5667萬美元。 在千方百計加快經濟建設的同時,切實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社會政治保持穩定。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我們走過了不平坦的道路,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市各族人民齊心協力、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勞動在各條戰線上的全市各族人民,向對政府工作給予熱情支持和有力監督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駐攀部隊、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其他各界人士,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攀枝花建設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顧五年工作歷程,我們體會最深的是:要加快攀枝花現代化建設步伐,必須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走出一條具有攀枝花特色的發展路子;必須不斷強化發展意識,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大力發展特色經濟,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努力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必須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用好用活用足改革開放政策,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招商引資的實績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必須著力抓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加快推進現代化大城市建設進程,不斷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必須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在加快改革和發展中努力實現社會政治穩定,在搞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切實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國民經濟發展中結構性矛盾和體制性障礙仍較突出;市屬國有企業改革力度不大、進展緩慢;縣域經濟薄弱;農業產業化水平較低,農民增收困難較多;非公有制經濟總量較小;科技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不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特別是交通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不完全適應;安全生產隱患較多,重大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任務十分艱巨;就業壓力仍然較大;城鄉居民生活質量和水平提高不快,部分群眾生活還比較困難;政府職能轉換力度不大,思想觀念、工作作風、工作方法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有較大差距,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政令不暢的問題依然存在;改革開放的軟硬環境亟待改善。對上述問題,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標任務
今后五年,是攀枝花實現新跨越的關鍵五年。我們要按照市第七次黨代會的部署,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在實事求是中與時俱進,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創新,以超常規的舉措,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效益,確保國民經濟年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全面完成“十五”計劃,到2007年,力爭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在2002年基礎上翻一番,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000美元左右,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000元左右,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3500元左右,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要目標;城市綜合競爭力明顯增強,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繼續加強,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增強,為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實現上述目標,既是形勢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要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實現跨越式發展,要以建設特色經濟強市為目標,以改革開放為動力,立足資源優勢,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著力扶持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在鞏固發展鋼鐵、能源產業的基礎上,加快發展釩鈦、電冶化工、綠色產業及現代服務業,實現支柱產業多元化,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做大做強工業。大力推進國有大中型企業深化內部改革,合理擴大生產規模,積極支持攀鋼搞好鋼鐵深加工和釩鈦產品的科研與開發,加大技改力度,提高產品檔次,擴大市場份額,增大經濟效益。積極推進工業開發新區、臺商工業園區、高新技術園區建設,重點抓好電冶化工和生物化工等產業,形成獨具特色的產業鏈和企業群,努力建成全省最大的電冶化工基地;積極培育新材料產業,切實搞好國家級新材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的建設和發展。大力發展能源產業,實行水電火電并舉,推進桐子林電站加快建設和現有電廠技改項目及新能源點建設,為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提供充足能源保證。加快白馬礦開發步伐,做好寶鼎礦區深部勘探工作。做特做活服務業。深化流通體制改革,積極培育市場體系,大力開拓城鄉市場,努力擴大消費需求。注重發展交通運輸、餐飲娛樂等傳統服務業,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檔次。大力發展旅游業,著力打造“攀西陽光之旅”、“大工業科技之旅”、“大裂谷探險之旅”三個旅游品牌,重點抓好“萬里長江第一漂”、紅格溫泉旅游度假區、二灘旅游風景區建設,逐步形成新的旅游經濟增長點。建立以物業管理為基礎、社區服務為重點的社區服務體系。加快推進金融、證券、保險、中介、網絡信息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做精做優綠色產業。發揮生物資源和光熱資源優勢,依靠科技進步,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區域布局,著力發展南亞熱帶特色農產品。認真實施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計劃,建立健全農產品標準化體系、質量安全體系和檢驗監測體系,增創綠色品牌,提高市場競爭力。以培育龍頭企業為重點,積極推廣“五專”帶農戶、公司+基地+農戶、訂單農業等多種形式,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二、堅持規劃建設管理并重,推進現代化大城市建設,以建設具有亞熱帶風光的山水園林城市、川滇交界的區域性中心城市、資源開發利用為主的現代化大城市為目標,加快推進城市建設。按照城市總體規劃,高標準編制詳細規劃和各種專業規劃,認真搞好城市設計。加快交通設施建設,積極配合推進攀西高速公路建設,盡早開工建設攀昆高速公路;以提高路面技術等級為突破口,推進省道干線和縣鄉路網建設,全力構建“市區成環、全市成網、環網相連、節點暢通”的市內交通運輸框架;抓好以二灘庫區碼頭為重點的水運碼頭建設,適應水上客貨運輸和旅游發展的需要。五年內投資100億元用于交通建設,切實解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交通“瓶頸”制約。加強市政設施建設,抓好水網、氣網、電網、環衛、公交客運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城市功能。高度重視城市生態環境建設,認真實施山水園林城市規劃,抓好視野區造林綠化和沿江綠化,搞好江岸環境整治,建設“百里綠色長廊”,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強化城市形象建設,加快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步伐,繼續加強城市景觀建設和城市凈化、亮化、綠化、美化工作,做美城市形象,增加城市文化內涵。不斷完善“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城市管理體系,充分發揮社區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加大城市管理執法力度,加強環境衛生綜合整治,鞏固“創衛”成果,爭創國家衛生城市。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創新城市經營機制,搞好 城市土地資產經營,盤活城市存量資產,走“以城聚財、以城興城、滾動發展、良性互動”的經營城市新路子。加快城建投融資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國投公司、城投公司、交通建設投資開發公司等在資本運營中的作用,采用國際通用的融資方式,拓展投融資渠道,實現城市資產的不斷增值,加快現代化大城市建設步伐。
三、加大改革力度,提高開放實效,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繼續深化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推進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分離企業辦社會職能。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目標,進一步完善國有資產管理營運和監督體系,加快市屬企業國有資本退出步伐。要積極創造條件,促成企業上市,使企業不斷做大做強。調整優化區域經濟布局,不斷壯大縣域經濟實力。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加強管理,搞好服務,在市場準入、產業導向、投融資、土地和稅收政策及權益保障等方面,支持民營企業做大做強,著力創造多種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的環境;要積極鼓勵非公有制經濟通過收購、控股、兼并等形式,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引導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變;擴大民間投資領域,加快民間資金向民間資本轉變;逐步提高非公有制經濟在全市經濟中的比重。積極發展、培育商品市場和各類要素市場,大力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進一步深化社會保障、財稅、金融、價格、投融資體制等項改革。抓好農村稅費改革、糧食購銷體制改革、對農民補貼方式的改革、農村金融改革和農村醫療制度改革。改善投資環境,提高對外開放水平。要在積極改善硬環境的同時,用硬措施促進軟環境的優化,努力營造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積極向上的輿論環境、優惠穩定的政策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積極參與國際國內經濟技術合作與競爭,大力拓展對外開放領域,不斷加強人才與智力引進。用招商引資總攬經濟工作全局,把招商引資作為加快發展的第一要務來抓,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高招商引資實效。堅持實施“大經貿”戰略,積極培育出口企業和出口產品,進一步擴大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繼續加強與科研院所、毗鄰地區、友好城市之間的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
四、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實現攀枝花跨越式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在加強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社會全面進步。深入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宣傳教育,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民族精神和攀枝花精神,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不斷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要在加大政府投入、加強行政管理的基礎上,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走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的路子,推動各項社會事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繼續實施科教興攀戰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科技創新體系,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教育改革,合理整合教育資源,繼續鞏固“普九”成果,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增強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不斷加強文化、體育設施建設,積極發展文化、體育事業。促進專業文化工作創新業績、上新臺階,推動群眾文化活動廣泛深入開展,支持文化產業做大做強;大力發展社會體育、競技體育、學校體育和體育產業,不斷提高體育運動水平。努力發展衛生事業,抓好醫療衛生機構等級建設和重點特色專科建設,著力構建 區域醫療衛生中心,切實搞好農村和社區醫療衛生服務。廣播電視業的發展要不斷擴大覆蓋面、開發網絡和提高服務質量。認真實施環境保護、計劃生育和國土保護等基本國策,實現可持續發展。抓好其他各項事業,促進社會全面進步。
五、努力改善社會生活環境,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大力發展城鄉經濟,不斷壯大經濟實力,逐步增加廣大勞動者收入。進一步改善創業環境,拓展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完善勞動力市場體系,努力擴大就業和再就業。繼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參保人員失業救濟金按時足額發放,切實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不斷完善養老醫療失業保險。啟動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健全社會保障體系。重視和加強社區建設,增強社區綜合服務功能。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大力實施新村扶貧、移民扶貧、教育扶貧和衛生扶貧,全面落實各項扶持政策,改善貧困地區、移民地區、民族地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繼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高度重視并切實抓好安全生產工作,全力維護社會政治穩定,努力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安定的社會環境,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整體生活水平和質量。
六、嚴格依法行政,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人民政府。認真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接受人民群眾的廣泛監督和社會輿論的公開監督;堅持依法治市,嚴格依法行政,切實加強政府法制建設;按照中央和省的統一部署,繼續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不斷改進行政管理方式,大力推行電子政務,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嚴肅行政紀律,確保政令暢通;加強政務公開,完善民主決策機制,規范民主決策程序,建立健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項公示與聽證制度、科技顧問團和專家咨詢制度,不斷推進政府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進程;按照“八個堅持、八個反對”和“四減少、兩深入、三碰硬”的要求,切實轉變政府作風,努力把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關于2003年的政府工作
200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新一屆政府任期的開局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開好頭,起好步,對實現經濟總量五年翻番目標、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2003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和省第八次黨代會、市第七次黨代會精神,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圍繞經濟總量五年翻番目標,抓住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歷史機遇,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穩步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增強改革開放實效,狠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堅決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努力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 根據上述要求,今年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0%,力爭達到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地方財政收入增長6.64%;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達到3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40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4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以內;年內新增就業崗位8000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在經濟總量增長的同時,經濟質量、經濟效益和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質量有相應提高,各項社會事業有新的進步。實現上述目標,必須重點抓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調整優化工業結構,提高工業核心競爭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推動工業經濟快速、穩定增長,確保工業增加值增長8%,力爭達到9%。調整優化結構。支持攀鋼調整優化產品結構,提高主導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核心競爭力;支持二灘、攀鋼企業公司、川投電冶、攀煤、十九冶、電力等骨干企業的發展。加大工業新區建設力度,抓好項目入園和已進項目的達產增效;支持圣達公司骨干民營企業發展壯大。推動技術進步。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加快企業信息化建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一批重點技改項目的實施,淘汰落后生產能力。深化國企改革。積極支持國有大中型企業深化改革、加快發展。促進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輔分離、輔業改制。全力支持攀煤集團按期完成沿江礦關破工作。以民營化為目標,推進地方國有中小企業改革。加快國有資本在競爭性領域和行業的退出步伐。強化綜合協調。抓好能源、資金、原材料、運輸等方面的協調工作,保證工業生產正常運行。大力整頓企業周邊環境,繼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抓好安全生產。認真貫徹《安全生產法》,落實安全生產責任,抓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促進全市安全形勢穩定好轉。
二、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切實抓好農業和農村工作,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全面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確保實現農民增收目標。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調整種養結構,繼續擴大優質水稻、鮮食玉米、優質蔬菜的種植面積,大力發展煙葉、蠶桑、花卉、優質水果和生物藥業,大力發展牛、羊、家禽為主的畜牧業和水產業,提高專業化、集約化水平。積極開發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特色食品,抓好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的申報、認證和檢測工作,加大扶持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力度,培育壯大農產品銷售和深加工企業,提高農產品市場化水平。加快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加強對勞務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規范勞務中介市場,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推進農村城鎮化進程。大力發展非農產業和鄉鎮企業,就地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民到市外、省外、國外務工、經商、創業。深化農村各項改革。進一步完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做好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繼續抓好農村稅費改革后續工作,加強農民負擔監管,切實保護農民利益。認真抓好農村其它各項改革。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增加農業投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抓好以高堰溝水庫、大竹河水庫為骨干的水利建設工程。搞好節水灌溉。繼續抓好攀西農業綜合開發、世行貸款安寧河流域農業資源開發和小流域綜合整治。推進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加強農村能源、鄉村道路和飲用水建設。搞好信息服務、實用技術推廣和農資供應工作,加強農業服務體系建設。繼續開展對口扶貧和支農幫鄉,支持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和移民集中安置區加快發展。
三、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經濟發展后勁,推進重點工程建設。按照“竣工投產一批、加快建設一批、爭取開工一批、做好前期一批”的要求,建成攀枝花機場,完成法拉大橋、渡金線、機場路、寧華路格福段和大河路、鋼花路改造等項目;支持攀西高速公路建設,加快甸渡路、炳仁路、新渡口大橋、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及發電公司2×13.5萬k w機組等工程建設進度;開工建設清烏復線和攀密路、甸沙關至桐子林公路、清香坪至動力站公路、兩鹽路等改造項目,全面啟動副中心城區建設,爭取啟動炳三區、二街坊居民小區改造、川投化工30萬k w火電機組等工程建設;積極推進桐子林電站和攀昆高速公路建設前期準備工作。強化建設工程和資金管理。繼續整頓規范建筑市場秩序,加強建筑施工企業資質、項目經理資質、招標代理機構資質管理,規范市場主體行為;嚴格執行基本建設業主負責制、資本金制、招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監理制,嚴把工程質量關。不斷改革籌融資體制,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進一步強化資金管理。
四、加快發展第三產業,努力擴大消費需求,認真搞好第三組普查,科學制定服務業發展規劃,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努力提高第三產業在全市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確保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0%。堅持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原則,立足本地優勢,整合旅游資源,做大做強旅游特色品牌;辦好2003年國際長江漂流節,抓好紅格溫泉旅游度假區和二灘國家森林公園等重點景點景區建設,加強旅游宣傳促銷。支持一批商貿流通和服務企業做大做強,提高綜合競爭能力;加快構建城市中心商務區,抓好商貿專業市場和綜合批發市場建設,推進泰隆商務大廈、世貿大廈等商業設施建設,改善購物消費環境;積極推行連瑣經營、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推進鳳凰二期、仁和春天、南山花園等住宅小區商品房建設,加快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建設,促進房地產業和建筑建材業較快發展。加大社區建設力度,健全社區服務網絡,增強社區服務功能。積極培育、汽車、電訊、健身等新的消費熱點,發展規范中介服務業,大力推進會展、信息、物流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不斷擴大和滿足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
五、做好財稅金融工作,支持經濟快速發展,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加大財政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力度;積極培植財源,夯實財源基礎,嚴格依法征稅,做到應收盡收,確保財政收入穩步增長;按照“調整結構,確保重點,壓縮一般,加強管理”的要求,優化支出結構,集中財力保重點,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完善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和政府采購制度,加強對預算外資金和國有資產的監管;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嚴格控制會議費、接待費、出國經費等各項支出。認真落實穩健的貨幣政策。引導金融企業積極拓展信貸業務,加大信貸有效投入,把支持重點建設、企業技術改造、農業產業化經營、優勢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等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努力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正確處理支持經濟發展與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關系,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搞好金融服務,規范金融秩序,加強金融監管,打擊逃廢銀行債務,維護良好的社會信用,確保金融安全、高效、穩健運行,鞏固A級金融安全區成果。支持保險業公平競爭,健康發展。
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結合我市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和城市發展規劃,突出招商引資重點,注重招商引資實效。認真搞好項目的儲備包裝、推介工作以及重點招商引資項目的跟蹤服務,做到落實一批在手項目,促成一批意向性項目,研究儲備一批后續項目。創新招商引資方式,開展全方位、多形式的招商引資活動,促進我市招商引資上規模、上質量、上水平。進一步落實招商引資責任制,將招商引資工作列入區縣政府和部門的一級目標考核。繼續改善投資環境,依法維護投資者的權益,切實幫助投資者解決建設、生產、經營及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讓投資者進得來,留得住。積極爭取并用好用活用足國家支持西部開發的各項政策。高度重視和加強外經外貿、外事等工作,鞏固和擴大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的成果。
七、實施科教興攀戰略,全面發展各項事業,大力發展科技教育事業。搞好重點技術項目儲備工作;圍繞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區建設,推廣先進農業實用技術;加大科技體制改革力度,促進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力爭科技新增經濟效益10億元。加強基礎教育,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進一步鞏固“兩基”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步伐;穩步發展高等教育,加強攀枝花學院本科建設,迎接國家對本科教學的評估;深化教育管理體制和辦學體制改革,鼓勵、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辦學;積極發展民族教育、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大力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各項事業協調發展。整合文化資源,繁榮文藝創作,實施文學藝術精品工程,切實加強文化市場管理,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文化活動。以農村衛生工作為重點,繼續深化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做好預防保健工作。擴大市、縣廣播電視節目覆蓋面,推進有線電視網絡改造工程,建成市廣播電視中心并投入使用。實施全民健身計劃,辦好攀枝花市第四屆運動會,促進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協調發展。加大整體性人才開發力度,逐步建立起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用人制度;積極穩妥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依法保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重視老年人工作,發展殘疾人事業。進一步做好統計、物價、氣象、審計、民政、檔案、工商、糧食、海關、檢驗檢疫、僑務、外事、對臺、保密、質量技術監督、藥品監督、防震減災、地方志編寫等項工作。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質,穩定低生育水平。嚴格依法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國土、礦產和水資源。按照“三同時”原則,強化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加強環境監管,加大污染綜合整治力度,重點治理大氣污染、車輛尾氣污染、噪聲污染和水污染,嚴格控制新的污染產生,不斷改善城市環境質量。
八、推進依法治市,維護社會穩定,加強民主政治建設。嚴格執行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各種決議、決定,認真辦理人大代表的建議、批評和意見,認真辦理政協委員的提案,高度重視人民政協和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在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等方面的作用。在重大事項決策中,充分發揮科技顧問團等機構的決策咨詢作用,認真聽取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建議和意見,不斷推進政府決策民主化、科學化進程。堅持依法行政,認真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檢查,不斷提高行政執法水平。 努力維護社會穩定。切實搞好“四五”普法工作,繼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認真落實維護穩定各項措施。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重視人民群眾來信來訪,果斷處置各類群體性突發事件,及時妥善化解不穩定因素。進一步加強民族團結,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不斷加強對企業、學校周邊和重點地區的治安整治,逐步建立治安整體聯動防范工程體系;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斗爭和同“法輪功”等邪教組織的斗爭,堅決掃除社會丑惡現象。強化隱蔽戰線工作。高度重視國防動員工作,深入開展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意識;關心支持軍隊建設,充分發揮駐攀部隊、武警官兵、民兵預備役人員在加快我市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中的重要作用;加大“雙擁”共建力度,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進一步鞏固軍政、軍民團結;做好轉業干部和復員、退伍軍人安置就業工作;認真抓好人民防空建設。
九、狠抓各項工作落實,圓滿完成目標任務,今年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任務艱巨而繁重,要圓滿完成各項工作目標,各級政府和全體機關工作人員必須振奮精神,扎實工作。要不斷加強學習。政府工作人員要加強政治理論、方針政策和業務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認真履行工作職責。要切實改進工作作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及時發現和認真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特別是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難點、熱點問題;以民主評議行風為載體,深入開展行風建設和創建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活動。加強機關效能建設,提高辦事效率,做到該辦的事堅決辦,能辦的事立即辦,難辦的事想法辦,涉及多個部門的事主動協調辦,以優質高效的服務推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要堅持勤政務實。認真制定和落實各項工作措施,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務求說實話、辦實事、講實效。要牢記“兩個務必”,切實做到謙虛謹慎,戒驕戒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要堅持廉潔從政,貫徹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方針,著重從源頭上預防和遏制腐敗,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切實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
各位代表,當前,我們正處在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時刻。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和省第八次黨代會、市第七次黨代會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領導下,抓住機遇,迎難而上,與時俱進,扎實工作,為實現我市經濟總量五年翻番目標、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