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攀枝花市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動計劃》的通知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18-01-22 來源: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 索 引 號 :008320033/2018-00035
- 發布機構: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成文日期:2018-01-18
- 發布日期:2018-01-22
- 文 號:攀辦發〔2018〕3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級各部門,各企事業單位: 《攀枝花市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動計劃》已經市政府領導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8 年 1 月 18 日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動計劃的通知》(國辦發〔 2017〕 8 號)精神,為深入貫徹落實《四川省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動計劃》(川辦發〔 2017〕 49 號),進一步推進全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切實維護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結合《 “健康攀枝花 2030”規劃綱要》和我市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防治現狀
“十二五”期間,全市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艾滋病防治條例》和《攀枝花市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動計劃》,強化綜合治理,突出防控重點,完善工作機制,健全監測檢測體系,主動摸清疫情態勢,深入開展禁毒防艾工作,經注射吸毒感染得到有效控制,預防母嬰傳播效果明顯,全市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勢頭有所減緩,病死率呈下降趨勢,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下簡稱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以下簡稱病人)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攀枝花市遏制與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動計劃》全面達標,為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促進社會經濟良性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市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位居全省第二,僅次于近鄰的涼山州,防治工作中新老問題和難點問題交織并存,艾滋病流行形勢依然嚴峻,防治任務十分艱巨。性傳播成為最主要的傳播途徑,青壯年人群、老年男性人群感染人數不斷增多,吸毒人群、感染者和病人配偶(性伴)、彝族移居區(村、點)人群、男性同性性行為人群等高危人群感染率較高;賣淫嫖娼、合成毒品濫用及不安全性行為等諸多因素增加了艾滋病傳播風險,社交新媒體的普遍使用增加了易感染艾滋病行為的隱蔽性,人口頻繁流動增加了預防干預難度,傳播模式復雜多樣;多種致病因素交織,經注射吸毒傳播和母嬰傳播未得到完全遏制,尚有一定數量的感染者和病人未被檢測發現,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數量逐年增多,陸續進入發病和死亡期,發現、管理和救治任務日益繁重,疾病負擔逐年加大;部分縣(區)和部門(單位)對防治工作重視不足、政策落實不到位,現有的防治技術、手段、人力和投入有限,尚不能滿足工作需要,防控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有待進一步提高,社會力量參與作用發揮不夠充分等因素,仍需長期不懈地做好艾滋病防治各項工作。
二、指導思想
堅持新時期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突出重點地區、重點人群和重點措施,全面落實法定防治職責,完善防治機制,優化防控策略,深化防治措施,進一步提高防治成效,不斷降低疫情流行水平,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三、工作目標
最大限度減少艾滋病新發感染,持續減少注射吸毒傳播、輸血傳播和母嬰傳播,有效控制性傳播,最大限度發現和治療感染者和病人,進一步降低病死率,逐步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質量,不斷減少社會歧視,有效遏制我市艾滋病疫情。
1.各類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達 90%以上;經診斷發現并知曉自身感染狀況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達 90%以上;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療比例達 9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感染者和病人治療成功率達 90%以上。
2.男性同性性行為人群艾滋病相關危險行為減少 10%以上,其他性傳播危險行為人群感染率控制在 0.5%以下。參加戒毒藥物維持治療人員年新發感染率控制在 0.3%以下。
3.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的配偶傳播率下降到 1%以下。艾滋病母嬰傳播率下降到 4%以下。
4.全面完成中醫藥治療感染者和病人項目指標。
四、主要任務
(一)提高宣傳教育針對性。
1.深入開展大眾人群預防教育。宣傳部門要將宣傳艾滋病防治知識作為各級各類新聞媒體的重要任務,要協調和指導文化新聞廣電出版等部門,利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加大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和公益宣傳片的力度,每月至少開展 1 次艾滋病防治公益宣傳。黨校以及承擔行政干部、團干部等培訓工作的單位,要確保學員在校期間接受 1 次艾滋病防治知識和政策專題培訓。民族宗教等部門要開展對少數民族地區預防控制艾滋病的宣傳、教育工作,充分發揮宗教人士和少數民族中有影響人士的積極作用,大力倡導移風易俗、禁毒防艾等文明創建活動,在農村少數民族地區,采取“農民夜校”等方式開展宣傳講座。文化、農業、科技等部門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支農、惠農等活動中大力開展宣傳教育。居(村)民委員會要利用基層文化宣傳平臺,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宣傳。工會、共青團、婦聯、紅十字會、工商聯等部門(單位)要繼續深入開展“職工紅絲帶健康行動”“青春紅絲帶”“婦女‘面對面’宣傳教育”和“紅絲帶健康包”等專項行動。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個體經濟組織等要將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教育納入本單位從業人員培訓,支持員工參與艾滋病防治宣傳活動。
2.持續抓好重點人群宣傳教育。對流動人口、青年學生、老年人、出國勞務人員、監管場所被監管人員等重點人群,要強化艾滋病感染風險及道德法制教育,提高自我防護能力,避免和減少易感染艾滋病危險行為。勞務輸出組織、用工單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要將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教育納入職業技能培訓和安全教育;衛生計生、民政、工商和工商聯等部門(單位)要重點對流動人口集中的用工單位和居住社區加強艾滋病防治宣傳,大力實施流動人口艾滋病聯防聯控;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單位)要將艾滋病防治知識教育納入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等職業培訓內容;交通運輸、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要利用機場、車站、碼頭、口岸等場所進行多種形式宣傳;鄉(鎮)、村(社區)要在重要節日對返鄉農民工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教育、衛生計生、共青團、普通高校等部門(單位)要將性道德、性責任、預防和拒絕不安全性行為納入教育教學重要任務,進一步強化學校艾滋病預防宣傳教育、咨詢檢測、關懷救治三項關鍵措施,健全學校疫情會商和技術支持兩項工作機制,認真落實初中學段 6 課時、高中學段 4 課時預防艾滋病專題教育任務,在醫學院校開展在校學生艾滋病防治專業知識教育,納入在校醫學生必修課程,普通高校和高中(中等職業學校)為入學新生發放預防艾滋病宣傳教育資料,并在入學軍訓期間開展不少于 1 課時的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教育,編寫適合不同年齡段學生預防艾滋病知識讀本,建立完善全市普通高等學校艾滋病防控工作機制,全面深化學校艾滋病防控工作,提升青年學生自我防護意識。民政、文化、旅游、衛生計生等部門和居(村)民委員會要完善村規民約,倡導公序良俗,進一步豐富老年人業余文化生活,加強對敬老院、養老院等老年人群集中場所的艾滋病宣傳力度。婦聯、衛生計生等部門(單位)要關注感染艾滋病婦女和面臨感染艾滋病風險的婦女,積極倡導和支持開展針對婦女的艾滋病宣傳教育及預防母嬰傳播的知識教育,防止配偶間傳播,切實維護婦女的合法權益。公安、司法行政、衛生計生、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要加強合成毒品和濫用物質危害的宣傳教育,將艾滋病防治宣傳納入監管場所教育內容,重點加強被監管人員的法制宣傳和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教育。
(二)提高綜合干預實效性。
1.強化社會綜合治理。要依法嚴厲打擊賣淫嫖娼、聚眾淫亂、吸毒販毒等違法犯罪活動,加大城鄉結合部、農村等薄弱地區打擊力度,依法從重處罰容留與艾滋病傳播危險行為相關活動的場所和人員。公安機關要落實與艾滋病有關案件的舉報和立案處理程序,嚴厲打擊利用感染者身份的違法犯罪活動。公安、衛生計生、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要密切監測藥物濫用情況,及時將易促進艾滋病傳播的濫用物質納入合成毒品管控范圍,依法打擊濫用物質的生產、流通和使用行為。宣傳、公安、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網信及通信主管部門要加強網絡管理,結合打擊網絡傳播淫穢色情信息等專項行動,及時清理傳播色情信息、從事色情和毒品交易的網絡平臺和社交媒體。
2.有效遏制性傳播。加強易感染艾滋病危險行為人群的警示性教育和法制宣傳,突出疫情和危害嚴重性、有效防治措施等,促使其避免和減少易感染艾滋病危險行為。要在賓館、飯店、旅館、招待所、度假村等提供住宿的公共場所,歌舞廳、音樂茶座、迪吧、保健按摩院(店)、桑拿、浴足、洗浴中心等公共娛樂場所,車站、碼頭、機場等流動人口較為集中的場所,從事艾滋病、性病診療和戒毒治療業務的醫療機構等按規定擺放安全套,并將安全套推廣工作擴大至普通高校、建筑工地、公園、鄉村(街道社區)、旅游景區等流動人口密集的其他公共場所。各縣(區)、各部門(單位)要統籌資源保障免費安全套的供應,確保公共場所安全套擺放率達 100%,無償提供率達 95%以上;積極開展社會營銷活動,加大執法檢查力度,提高安全套的可及性。在夫妻一方感染艾滋病家庭中全面實施綜合干預措施,積極探索促進感染者配偶告知及檢測的具體措施,降低家庭內傳播。加強男性同性性傳播危險因素監測,開展信息互通、協同干預等聯防聯控,采取醫學、心理、社會、文化等手段,探索有效的干預策略。加強性病防治,及時對性病病人進行規范化診斷治療,為性病門診就診者提供艾滋病檢測咨詢服務,對感染者和病人開展性病篩查。
3.持續減少吸毒傳播。保持禁毒工作高壓態勢,進一步減緩新吸毒人員的增長速度,將艾滋病防治與禁毒工作緊密結合,減少經吸毒傳播艾滋病。綜治、公安、司法行政、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單位)要創新吸毒人員服務管理方式,加大吸毒人員網格化服務管理力度,最大限度的有效管控吸毒人員,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和行為矯治,減少毒品使用。完善戒毒藥物維持治療與社區戒毒、社區康復和強制隔離戒毒機構的轉介機制,對適合戒毒藥物維持治療的吸毒人員要及時轉介到戒毒藥物維持治療機構。衛生計生、公安、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要進一步做好戒毒藥物維持治療工作的組織協調、信息交流和監督管理,維護維持治療機構秩序,促進維持治療機構規范、可持續發展,提高工作質量和效果。根據注射吸毒人員的流動變化等實際情況,調整優化戒毒藥物維持治療門診和延伸服藥點,完善工作機制。戒毒藥物維持治療難以覆蓋的地區要繼續開展清潔針具交換。
4.全力做好母嬰傳播預防工作。衛生計生等部門要以婦幼健康服務網絡為平臺,將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與婦幼健康服務有機結合,重點提高經濟發展落后、偏遠、少數民族地區婦幼保健服務能力,大力提高住院分娩率,促進孕產婦及時接受孕期檢查和住院分娩,確保預防母嬰傳播持續覆蓋全市,有力減少嬰幼兒艾滋病感染。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要結合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產期保健、兒童和青少年保健、性病防治等常規醫療保健服務,開展預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嬰傳播的健康教育和咨詢指導,引導新婚人群、孕產婦盡早接受相關檢測,對感染艾滋病、梅毒和乙肝的孕產婦及所生兒童提供治療、預防性用藥、監測、隨訪、轉介等系列干預服務。
(三)完善感染者發現措施。
1.加強疫情監測研判。衛生計生、出入境檢驗檢疫、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門(單位)要根據艾滋病疫情和危險因素情況,及時調整、優化艾滋病監測點,加強數據收集,提高監測數據質量。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要對出入境人員開展艾滋病監測,及時向衛生計生部門通報疫情。市、縣(區)衛生計生部門要強化艾滋病監測檢測信息的分析利用,開展疫情估計和趨勢預測,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單位)提供疫情信息,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要嚴格依法及時報告艾滋病疫情,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要對各縣(區)及相關部門(單位)疫情監測評估等工作提供技術指導,加強質量控制。
2.最大限度發現感染者及病人。衛生計生、出入境檢驗檢疫、公安、司法行政、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單位)要大力支持進一步健全實驗室網絡工作,構建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艾滋病自愿咨詢檢測網絡,根據需要增設艾滋病確證檢測實驗室。衛生計生、發展改革等部門將艾滋病確證檢測納入醫療衛生技術服務收費項目,提高檢測可及性,最大限度發現感染者。縣級以上醫療、婦幼保健、疾控機構要具備實驗室艾滋病檢測能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要具備快速檢測能力。有條件的監管場所、檢驗檢疫機構及社會組織應當設立艾滋病檢測實驗室或快速檢測點,在高校校醫院(醫務室)提供艾滋病檢測服務,并對建設檢測服務機構予以支持。將艾滋病、性病檢測咨詢納入婚前自愿醫學檢查和重點公共場所服務人員健康體檢。公安、司法行政、衛生計生部門要加強合作,為在打擊賣淫嫖娼、聚眾淫亂、吸毒販毒活動中抓獲的人員,以及有關監管場所的被監管人員提供艾滋病檢測服務。相關檢測機構要強化主動服務意識,創新服務方式,通過網絡、電話預約等多種方式,方便有意愿的人群接受檢測服務。探索通過藥店、網絡銷售檢測試劑等方式開展艾滋病自我檢測,建立健全與感染者和病人隨訪服務工作銜接機制。
3.保障醫療血液安全。衛生計生、發展改革、財政等部門要完善血站服務體系,加強血站核酸檢測實驗室建設,實現供應臨床的血液按規定全部經過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檢測。抓好核酸檢測實驗室的質量控制,建立血站核酸篩查發現感染者與醫療、疾控機構間的轉介機制,加強信息化建設,有效降低血液殘余風險度。建立健全無償獻血長效工作機制,提高固定無償獻血者比例,采取有效措施減少易感染艾滋病危險行為人群獻血。公安、衛生計生等部門要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采供血液(血漿)和組織他人出賣血液(血漿)活動。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要加強對入出境人體組織、血液、血液制品和生物制品檢疫。各級衛生計生部門要加強對各類醫療衛生機構院內感染控制的培訓、管理與監督,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嚴格遵守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遵循臨床診療指南、臨床技術操作規范、行業標準等有關要求開展診療工作,切實做好艾滋病職業防護與職業暴露處置、調查和報告,加強病人和工作人員的安全防護。
4.提高隨訪服務質量。各級衛生計生部門要按照常住地管理原則,組織疾控、醫療和基層衛生機構、社會組織為感染者和病人提供規范的醫學隨訪服務,有條件的縣(區)可探索將隨訪服務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范疇,積極推廣有效的隨訪管理服務模式,最大限度減少二代傳播。強化對感染者和病人的心理支持、行為干預、檢測、醫學咨詢和轉介等服務,告知其合法權益、責任義務和相關法規政策,督促其及時將感染情況告知與其有性關系者,并動員開展檢測。結合對感染者和病人的定期隨訪服務,科學評估其行為及健康狀況,提供有針對性的隨訪干預服務。積極做好流動感染者和病人的隨訪服務,建立和完善流出地、流入地疾控機構溝通轉介機制。公安、司法、衛生計生等部門要做好監管場所的感染者和病人的告知及醫學咨詢、心理支持、出入監管場所轉介等隨訪服務。衛生計生、教育、公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出入境檢驗檢疫、外國專家管理等部門(單位)要落實好市內外籍感染者隨訪等相關防治政策。
(四)全面落實救治救助政策。
1.依法保障合法權益。衛生計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民政、教育等部門要依法保障感染者和病人就醫、就業、入學等合法權益。醫療衛生機構要落實首診(問)負責制,對診療服務中發現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要做好接診、轉診和相關處置服務,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諉或者拒絕診治。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衛生計生、財政等部門要認真落實社會保障政策,加強相關社會福利、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等政策銜接,對符合條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按照規定納入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做好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各類補充醫療保險、商業保險、醫療救助與其他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的有效銜接,減輕感染者和病人的醫療負擔。教育、衛生計生等部門要密切配合,保障受艾滋病影響兒童接受教育的合法權益。
2.強化救助政策落實。民政、財政、衛生計生等部門要建立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自然增長機制,艾滋病病毒感染兒童參照孤兒基本生活標準及時、足額發放基本生活費,并加強規范管理和信息化建設,有條件的地方要為受艾滋病影響兒童提供必要保障。民政、衛生計生、紅十字會、工商等部門(單位)要加強對生活困難感染者和病人的生活救助,將政府救助與社會關愛相結合,加強對感染者和病人的愛心幫扶、情感支持、臨終關懷等。發展改革、扶貧移民、衛生計生等部門及相關地區要支持符合扶貧條件、有勞動能力的感染者和病人開展力所能及的生產活動。公安、司法行政、衛生計生、民政部門要做好違法犯罪感染者和病人回歸社會后的治療、救助等銜接服務。
3.大力推廣抗病毒治療。各縣(區)要按照就地就近治療原則,科學合理設置或調整抗病毒治療定點醫療機構,承擔本地區艾滋病診斷、治療、隨訪及藥品管理,加強定點醫療機構能力建設,落實專人負責抗病毒治療工作,優化艾滋病檢測、咨詢、診斷、治療等工作流程,將有意愿且無治療禁忌癥的感染者和病人納入治療范疇,不斷擴大抗病毒治療覆蓋范圍。各級抗病毒治療定點醫療機構要嚴格執行有關診療指南,進一步規范治療管理,加強耐藥檢測和病情監測,及時更換藥物和處理藥物不良反應,提高病人治療依從性,提高治療質量和效果。要結合實際推廣從診斷到治療的“一站式”服務,提高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治療的可及性和及時性。傳染病防治、公共衛生、醫療保健等機構要建立健全與抗病毒治療定點醫療機構的轉診制度,保障感染者和病人得到及時、規范的抗病毒治療。衛生計生部門要加強對抗病毒治療定點醫療機構的履職監督,將監督檢查結果與醫療機構等級評審、不良執業行為記分等管理制度掛鉤。加強感染者和病人中的結核病等機會性感染疾病的篩查、診斷和治療,切實提高治療效果。加強流動人口中的感染者和病人治療,探索建立異地治療轉介機制和保障機制。公安、司法行政、衛生計生等部門要密切配合,為監管場所內符合條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提供規范化治療。
4.擴大中醫藥治療規模。衛生計生部門要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防治艾滋病中的作用,健全中醫藥參與艾滋病防治診療工作機制,研究形成中西醫綜合治療方案,擴大中醫藥治療覆蓋面。
(五)社會組織廣泛參與。
1.發揮社會組織優勢。各縣(區)要認真貫徹落實《四川省促進社會力量參與艾滋病防治辦法》(省政府令第 229 號),發揮社會力量在預防控制艾滋病發生與流行中的作用。按照創新社會治理體制的總體要求,重點發揮社會組織易于接觸特殊人群、工作方式靈活等優勢,將社會力量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納入整體防治計劃。衛生計生、財政、民政等部門要鼓勵、引導和支持社會組織參與易感染艾滋病危險行為人群干預、感染者和病人隨訪服務、關懷救助等防治工作。醫療衛生機構要與社會組織密切合作,加強技術指導,建立信息溝通、業務考核等工作制度,實現防治工作有效銜接。社會組織要在醫療衛生機構的指導下,在易感染艾滋病危險行為人群中開展健康教育、安全套推廣、艾滋病咨詢和動員檢測、艾滋病性病診療和戒毒藥物維持治療轉介等服務,在感染者和病人中開展心理支持、安全性行為教育和治療依從性教育等服務,動員感染者和病人的配偶或與其有性關系者主動檢測。
2.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各縣(區)要積極組織、動員和支持社會組織申請國家防艾基金項目,合理設置社會組織培育基地,發揮社會組織孵化基地的作用,加強培訓和扶持,支持具備條件、信譽良好的社會組織開展國家防艾基金項目,衛生計生、財政、民政等部門要通過多渠道籌資,擴大社會組織參與艾滋病防治基金規模并完善管理。依據“公平、公開、公正”原則,通過擇優競爭的方式,支持有一定服務能力、信譽良好的社會組織開展防艾項目,激勵更多的社會組織參與艾滋病防治。引導社會組織加強自身能力建設,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登記,鼓勵社會組織參與艾滋病防治服務分級能力評估,加強對社會組織開展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監督與管理。
3.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繼續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紅十字會、工商聯、計生協會等單位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制定并實施優惠政策,動員和支持企業、基金會、有關組織和志愿者開展與艾滋病防治相關的社會宣傳、捐款捐物、扶貧救助等公益活動。
4.加強科研與區域合作。科技、衛生計生等部門要按照科技計劃管理改革要求,統籌研究部署艾滋病相關科研工作,組織科研攻關,力爭在防治新技術、新策略、新模式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大以問題為導向的應用性研究力度,加快成果轉化及推廣應用,為防治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借鑒和吸收國內省內先進理念和防治經驗。建立完善與周邊市(州)艾滋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及時交流疫情和防控信息,共同做好區域艾滋病防治工作。
(六)不斷加強分類指導。
各縣(區)要根據轄區艾滋病流行現狀和傳播危險因素的變化以及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采取針對性防治措施。
1.加強源頭治理,減少新發感染。要健全疫情監測系統,掌握主要流行危險因素及其流行態勢,因地施策。性傳播上升的縣(區)要在疫情流行特征明顯的區域持續開展社會綜合整治,對賣淫嫖娼違法行為保持嚴打高壓態勢,堅決防止感染者從事暗娼活動傳播艾滋病的行為;加大對從事色情和毒品交易違法犯罪場所和人員的打擊力度,阻斷“毒”“性”交織傳播。要根據當地疫情特點確定重點人群,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教育和行為干預,降低其高危行為。加大貧困地區的扶貧開發力度,將精準扶貧與艾滋病防治緊密結合,實施精準防治。疫情較重地區要深入開展禁毒防艾工作,強化組織保障,全面落實“領導聯縣、部門包鄉(鎮及街辦)、工作隊包村”機制,動員全社會參與;加強預防母嬰傳播,提高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率,全面實行免費婚檢,擴大育齡婦女孕前的艾滋病病毒檢測覆蓋面,避免新生兒感染艾滋病病毒;推動重心下沉,實施分類指導,加強病人抗病毒治療管理,落實重點鄉(鎮、街辦)綜合防治措施,提升防治服務能力。
2.加強疫情監測及感染者發現和管理。結合當地疫情特點,開展專題調查,增設監測哨點;繼續擴大檢測范圍,有針對性地開展高危人群檢測。廣泛深入持久地開展大眾宣傳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識,做到家喻戶曉,增強群眾健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根據當地高危人群規模數量、主要流行危險因素及潛在風險,進行有針對性地綜合干預。做好感染者和病人的定期醫學隨訪,做到發現一例、隨訪管理一例。
3.發揮示范區引領效應。認真做好艾滋病綜合防治示范區創建工作,充分發揮示范作用,積極探索適合我市疫情特點的防治模式,著力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對感染者配偶告知、故意傳播艾滋病、性傳播宣傳和干預等難點問題要創新方式方法,為全市艾滋病防治深入開展提供可借鑒可推廣的經驗模式。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各縣(區)要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艾滋病綜合防治工作負總責,將防治工作納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和督促檢查的重要內容,明確部門職責,落實管理責任制,制定符合本地疫情特點和工作實際的防治規劃,明確工作目標和防治策略措施,定期分析和研判艾滋病流行形勢,做好精準防治。各有關部門(單位)要根據部門職責,結合部門(單位)優勢,將艾滋病防治納入本部門(單位)日常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計劃,提交年度工作總結。公安、司法行政、衛生計生、扶貧移民等部門要爭取上級部門支持,推動重點地區禁毒防艾工作深入開展。各縣(區)要根據艾滋病綜合防治工作的發展和需要,進一步完善與艾滋病綜合防治相關的配套政策。疫情嚴重縣(區)要實行政府一把手負責制,進一步完善艾滋病防治工作機制,有效控制疫情。各縣(區)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委員會要以多種形式對各級干部、企事業單位負責人進行艾滋病防治知識培訓,充分發揮協調和督導的作用,加強對防治工作的統籌協調和重點地區的支持,形成防治合力。要大力加強基層艾滋病防治能力建設,實現防治工作下沉到鄉(鎮)、村(社區),落實宣傳干預和管理治療雙下沉,做到縣鄉村三級聯動。
(二)加強防治隊伍建設。
各縣(區)要根據本地艾滋病防治需要,進一步優化醫院、基層醫療衛生、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采供血等機構的職責分工和銜接機制,形成工作合力,提高整體防治水平。要加強艾滋病防治專業隊伍建設,提高疾控機構的疫情分析研判和防治效果評價能力,配齊配強專業人員,加強業務培訓,提高防治能力。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配備與工作所需相適應的專業人員,設置從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科室。要完善承擔艾滋病防治任務定點醫院的補償機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落實艾滋病防治人員的衛生防疫津貼、醫療衛生津貼等特殊崗位津貼補貼,在績效工資分配上適當進行傾斜,調動艾滋病防治人員的積極性。要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傳染病防治人員安全防護的意見》(國辦發〔 2015〕 1 號)精神,加強艾滋病防治人員生物安全防護,完善艾滋病防治人員工資待遇傾斜政策,對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受感染的醫療衛生人員及人民警察,經認定為工傷的,依法保障工傷待遇。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等民族待遇縣(區)要全面貫徹落實《四川省民族地區衛生發展十年行動計劃(2011—2020年)》,要從定向學歷教育、強化人才培養、強化人才引進、強化對口幫扶、人才激勵穩定等方面推進人才培養和穩定,打造一支高素質的艾滋病防治醫療衛生隊伍。
(三)加大經費投入力度。
各縣(區)要根據衛生投入政策,合理安排艾滋病防治經費,逐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證資金安全。要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開展艾滋病防治工作。衛生計生、財政、發展改革等部門要對艾滋病疫情嚴重地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的艾滋病防治工作給予重點支持,對中醫藥治療艾滋病工作給予支持。經濟和信息化、發展改革、衛生計生、食品藥品監管等部門要切實保障藥品供應。
(四)認真開展督導與評估工作。
市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負責制定本行動計劃的督導與評估方案,組織相關部門(單位)開展督導檢查,在“十三五”末組織開展評估工作。各縣(區)、各有關部門(單位)要對本行動計劃實施進展、質量和成效進行督導與評估,將重點任務落實情況作為督查督辦的重要事項,建立獎懲機制,對考核不合格的縣(區)和部門(單位)追究有關負責人責任,確保本行動計劃各項目標任務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