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攀枝花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 年)》的通知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17-07-26 來源: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 索 引 號 :008320033/2017-00033
- 發布機構: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成文日期:2017-07-24
- 發布日期:2017-07-26
- 文 號:攀辦發〔2017〕102 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級各部門,各企事業單位:
《攀枝花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 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 年 7 月 24 日
攀枝花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 年)
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四川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 年)的通知》(川辦發〔2016〕91 號)和《攀枝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為深入推進我市公民科學素質建設,進一步明確“ 十三五”期間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的重點任務,強化組織實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 科技三會” 上的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 政府推動、全民參與、提升素質、促進和諧” 工作方針,突出“ 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促進創新創造” 工作主題,著力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落實主體責任,完善工作機制,強化基礎建設,提升服務水平,加大重點人群科學素質提升和基礎工程建設力度,助力精準扶貧,服務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扎實推進全民科學素質工作取得新成效,為推動攀枝花在全省高水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創造全市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作出應有貢獻。
二、總體目標
到 2020 年,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長足發展,形成比較完善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組織實施、保障條件、監測評估等體系,公民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全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到 8%左右。
(一)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準確把握中央新時期對科普工作的新定位,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對全民科學素質工作新部署,大力促進高新技術、綠色發展、健康生活等知識和觀念的宣傳普及,厚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科技強市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為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二)重點人群科學素質明顯提高。圍繞工作主題,關注民生科普、熱點科普、前沿科普、實用技術、健康生活等知識和需求。青少年的科學創新意識普遍增強,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決策水平不斷提高,農民、城鎮勞動者、社區居民科學素質顯著提升,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公民科學素質差距逐步縮小。
(三)科普公共服務能力大幅增強。科學教育與培訓體系逐步完善,科普信息化傳播水平不斷提升,科普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科普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公民提高自身科學素質的機會與途徑顯著增多,公益性科普事業和經營性科普產業雙輪并舉、良性互動,科普服務更加公平普惠。
(四)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機制進一步完善。政策支撐、經費投入、分類指導、監測評估和考核激勵機制進一步健全。資源共享機制基本形成,公益性科普事業與經營性科普產業并舉的體制初步建立,動員激勵機制不斷完善,社會各方面參與科學素質建設的積極性明顯提高,社會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聯合協作的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的合力不斷增強。
三、職責分工
(一)實施青少年科學素質行動。
1.全面推進校內青少年科學教育。針對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特點推進科學教育工作,注重課程的綜合性與連貫性。在幼兒園保教工作中融入科學啟蒙教育內容,加強義務教育階段的科學教育,深化中小學科學課程教學改革,著力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科學類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構建符合素質教育的課程體系和評價體系,提升學生科學素養和實踐動手能力。在高中階段,鼓勵支持學校開設通用技術課、科學教育選修課,不斷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探索中、高等職業學校、高等院校的科學教育形式和內容,加強基礎能力建設,加快培養學生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重點扶持北部山區開展青少年科學教育。
2.大力開展課外科學教育活動。依托校內外科普資源,普及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能源、心理生理健康、安全自救避險、民防(人防)等知識。將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電腦機器人競賽、高校科學營、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學科奧賽等活動作為青少年科學教育、科普活動的重要成果展示平臺。開展有針對性的活動來發揮家庭在科學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把青少年科學素質教育成效納入“ 五好文明家庭” 評比標準。
3.完善校內外科學教育銜接機制。利用科普場館、科研院所和高校實驗室、社區文化中心、科普教育基地等資源,深入開展探究性、啟發性、創新性青少年科學教育,促進校內科學教育與校外科普活動有效銜接,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廣泛開展科技專家進校園、科技館進校園、學生進科研院所、青少年高校科學營等活動,鼓勵中小學校利用科技館、青少年宮、圖書館、體育館、文化館、博物館、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各類科普場館及科普教育基地資源,開展科學知識學習和實踐活動。
牽頭部門:市教育體育局、團市委、市科協
配合部門: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和知識產權局、市民族宗教委、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環境保護局、市林業局、市文化廣播新聞出版局、市衛生計生委、市質監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旅游局、市防震減災局、市氣象局、市社科聯、市婦聯、攀枝花學院
(二)實施農民科學素質行動。
1.健全完善農村科學教育培訓體系。創新農學結合模式,建立教育培訓、認定管理和政策扶持“ 三位一體” 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充分發揮科普惠農服務站、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鄉鎮綜合性文化站等載體在農業科技培訓中的作用,全方位、多層次培養各類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實施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農民創業培訓、星火科技培訓,促進農村青年創新創業。深入實施巾幗科技致富帶頭人培訓計劃,著力培養一支綜合素質高、生產經營能力強、主體作用發揮明顯的新型職業女性農民隊伍。
2.建設新型農村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以農技推廣機構為主導、農村各類專業合作組織為支撐的新型農村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增強服務能力。建立健全農村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服務組織網絡和人才隊伍,培育以鄉土人才為主體的農村科教人才隊伍,提高其學習、實踐和傳播能力。深入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科技入戶工程,加快巾幗創業就業示范基地、科普(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和科普帶頭人、農村致富帶頭人培養,充分發揮其服務科技創新的作用。扎實推進農村科技服務超市體系建設,拓展服務內容和方式,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導科技人員到一線開展科技服務,為縣域農業主導產業提供科技支撐。
3.推進農村科普精準化和信息化建設。實施科普精準扶貧,尤其加強北部貧困地區科普服務能力建設,加大對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和留守老人的科普服務力度。積極開展信息技術培訓,加大對循環農業、創意農業、生態農業、精準農業和智慧農業的宣傳推廣力度,鼓勵和支持農村青年利用電子商務創新創業。大力組織開展“ 三農” 網絡書屋建設、農民科學素質網絡知識競賽、新農民微視頻展播等科技教育和科普活動。開展“ 互聯網+現代農業” 行動,支持物聯網等新型信息技術示范應用,推進攀枝花市名優特農產品品牌打造、保護工程,逐步實現農業生產智能化、精準化。
牽頭部門:市農牧局、市科協
配合部門: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教育體育局、市科技和知識產權局、市民族宗教委、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環境保護局、市林業局、市文化廣播新聞出版局、市衛生計生委、市質監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氣象局、市農林科學院、團市委、市婦聯
(三)實施城鎮勞動者科學素質行動。
1.加強城鎮勞動者科學教育培訓。將科學素質內容納入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和成人教育的課程和培訓教材,構建以企業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礎、各類培訓機構參與、公辦與民辦并舉的職業培訓和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組織開展安全管理人員、特種作業人員培訓考核,熟悉掌握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基本常識,提高各級依法治安的能力素質,增強各級干部抓好安全生產的管理能力。
2.開展經常性職工科普教育活動。全面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依托職工之家、職工書屋等科普陣地,強化企業文化、職工文化建設,加大面向企業科技工作者的科普宣傳。深入開展“ 百崗萬人” 職工職業技能大賽、“ 講理想、比貢獻”“ 安康杯”競賽和“ 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 創建等活動,全面提高職工科學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素質。發揮院士專家工作站、技能大師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企業科協等組織作用,積極開展企業人才培訓和評價工作,鼓勵群眾性技術創新和發明創造,著力打造一批學習型、創新型、技能型團隊。
3.圍繞城鎮化進程的要求,提高進城務工人員的職業技能水平和適應城市生活的能力。依托企業和社會培訓機構,利用科普文化場館、社區科普大學、職工教育基地等平臺,將綠色發展、安全生產、心理疏導、依法維權等作為主要培訓內容,增強進城務工和失業人員在城鎮穩定就業、科學生活和依法維權能力。建立用工單位與勞務輸出組織共同開展職業培訓機制,提高失業人員的就業能力、創業能力、適應職業變化和維護自身權益的能力。組織開展職工讀書活動,幫助進城務工人員和失業人員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牽頭部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
配合部門:市委宣傳部、市教育體育局、市科技和知識產權局、市民政局、市衛生計生委、市質監局、市文化廣播新聞出版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安全監管局、市防震減災局、市氣象局、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
(四)實施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
1.加強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教育培訓。將科學素質內容納入市、縣(區)黨校、行政學院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時間,突出科學理論、科學方法、科技知識培訓以及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的培養。重點加強黨政領導干部、各級各部門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機構負責人和國有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技術負責人的科學素質培訓。在干部教育培訓教材中充實科學教育內容,編發領導干部應知必讀科普讀物。充分利用網絡化、智能化、數字化等教育培訓手段,擴大科普信息覆蓋面,滿足領導干部多樣化學習需求。鼓勵領導干部和公務員通過網絡培訓、自學等方式加強科學素質相關內容學習。
2.廣泛開展針對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的各類科普活動。通過舉辦攀枝花市民大講壇、攀枝花科技論壇和各類科技講座等多種方式,深入開展現代科技知識教育。優化領導干部高校專題培訓的課程安排,進一步發揮高校專題培訓在領導干部科學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組織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到科研院所和科普場館參觀學習,鼓勵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參與科普活動。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領導干部和公務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論述摘編》,自覺地把科技創新擺在全面創新的核心位置。
3.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充分發揮科教資源優勢,將提高科學素質列為創建學習型機關、干部培訓教育的重要內容,在黨政領導干部、企事業單位負責人任職考察、年度考核中,強化與科學素質要求有關的具體內容,引導激勵其學習科技知識、提升科學素質。樹立一批弘揚科學精神、提倡科學態度、講究科學方法的先進典型,促進學習型機關建設,切實增強提高自身科學素質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牽頭部門: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配合部門:市委宣傳部、市委黨校、市科技和知識產權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環境保護局、市林業局、市文化廣播新聞出版局、市衛生計生委、市質監局、市教育體育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防震減災局、市氣象局、市社科聯、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
(五)實施科學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
1.加強科學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科學素質和水平,培養一支科學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把科學教育要求落實到各學段、各學科、各類教師培訓的內容體系中,開發適合中小學生特點的創客教育課程。在職教師的培訓和進修中,增加科學教育的內容,推動有條件的中學科學教師到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重點實驗室參與科研實踐,提高科學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輔導員繼續教育、評價、考核、激勵機制,鼓勵中小學校建立專兼職科技輔導員隊伍。
2.加強科學教育與培訓能力建設。按照基礎教育課程標準,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特點和需求,不斷更新豐富科技教育培訓的教材內容,切實提升科學教育教學質量,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直觀性、吸引力和互動體驗性。每年選派優秀科技輔導員到域外參加培訓和科技交流活動,取長補短,提高科學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加強教學方法研究,加大科學教育優秀教學成果推廣力度,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增強科學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加強科技教育與培訓的基礎設施建設。合理規劃布局現有科技教育培訓場所,不斷提高使用效率。因地制宜建設科技教育培訓基礎設施,重點加強農村貧困地區中小學科技教育硬件設施建設。調動社會資源積極參與中小學科技教育網絡資源建設,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不斷豐富網絡教育內容,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廣泛共享。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場館、職業學校、成人教育培訓機構、社區科普大學等各類公共機構積極參與科技教育和培訓工作。
牽頭部門:市教育體育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配合部門: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和知識產權局、市民族宗教委、市國土資源局、市農牧局、市林業局、市文化廣播新聞出版局、市防震減災局、市氣象局、市社科聯、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科協
(六)實施社區科普益民工程。
1.提升社區科普服務能力。深入實施“ 社區科普益民計劃” ,大力推進社區科普場所和設施建設。充分發揮社區科普大學(市民學校)、科普活動室、科普畫廊等科普陣地作用,實現社區科普活動場所全覆蓋。構建社區科普協會—科普志愿者隊伍—樓院科普興趣小組—家庭科普愛好者“ 四位一體” 的社區科普組織架構,組織和引導社區居民參與科普活動。創建省級高標準科普示范社區,進一步提高各級科普示范社區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推動城鎮常住人口科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面提升居民科學素質,助力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發展。
2.改善社區科普基礎條件。在鞏固完善社區文化中心、社區科普大學、科普志愿者協會的同時,加強社區科技館、科普體驗館、科普志愿者服務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廣泛建立科普益民服務網點,大力提升社區科普公共服務的精準度。積極推動社區科普信息化,充分發揮互聯網、移動通信、移動電視等新媒體科普宣傳功能,積極打造電子科普閱覽屏、科普微信公眾號、科普信息網絡等社區科普服務平臺,建設智慧和諧社區,構建覆蓋各類各年齡層次的多渠道、多形式的社區科普服務體系。
3.構建社會化的社區科普新格局。充分發揮各級科普示范社區的示范帶動作用,促進科普服務進街道、進樓宇、進家庭。動員駐區學校、科研院所、企業、科技社團、科普場館、科普教育基地等相關單位支持和參與社區科普活動,激發社會主體參與科普的積極性,面向社區提供多樣化的科普產品和服務。充分發揮社區科普組織和科普志愿者組織的作用,組織和引導社區居民參與科普活動,加強社區科學文化建設。
牽頭部門:市科協、市婦聯、市民政局
配合部門:市委宣傳部、市教育體育局、市科技和知識產權局、市民族宗教委、市國土資源局、市環境保護局、市文化廣播新聞出版局、市衛生計生委、市質監局、市安全監管局、市防震減災局、市氣象局、市社科聯
(七)實施科普信息化建設工程。
1.實施“ 互聯網+科普” 行動。積極組織實施全國科普信息化試點工作,推進以“ 科普聞道” 為基礎的科普信息化建設。加大面向新媒體的優質科普影視作品、網絡科普游戲的傳播力度。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等高層次人才隊伍,組建科學傳播專家庫,增強科普內容的科學性和權威性。圍繞公眾關切的科技問題,大力開展科幻、動漫、視頻、游戲等科普創作,引導、鼓勵和支持科普產品開發。注重科學與藝術、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結合,開發一批優秀科普作品。
2.推進科普內容資源建設。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推出更多有知有趣有用的科普精品,引導群眾樹立健康生活理念、了解保健養生知識、掌握體育健身方法等。支持廣大科技人員以及科普編創、科技傳播專業機構、社會力量,共同策劃、制作、出版科普掛圖、科普圖書等出版物,以購買服務的方式扶持制作一批優秀音像制品和科普動漫作品。加大對優秀原創科普產品和創新科普作品的資助獎勵力度,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科普作品創作。
3.完善科普信息資源共享機制。集成各成員單位科普資源及信息,建立共享交流平臺,為社會和公眾提供資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務。發揮互聯網、科普閱覽屏等在科技傳播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建立科普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支持科普場館、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服務站等利用現有科普信息平臺,加強線上線下科普信息資源轉化應用和互動體驗。加大科普信息資源整合、集成和配送力度,把更多更好的科普信息資源覆蓋到基層,滿足各類群體科普需求,切實提升基層科普服務能力。牽頭部門:市科協、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播新聞出版局
配合部門:市教育體育局、市科技和知識產權局、市民族宗教委、市民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環境保護局、市農牧局、市林業局、市衛生計生委、市質監局、市安全監管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旅游局、市防震減災局、市氣象局、市社科聯、市總工會、團市委
(八)實施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1.推進現代科技場館建設。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科學規劃與推進攀枝花市科技館新館建設。推動各縣(區)因地制宜建設具備科普教育、培訓、展示等功能的科普活動場所。加快建設農村中學科技館、鄉村學校少年宮等農村青少年科技活動場所。加強各類科普教育基地的聯動,放大科普活動影響。充分利用線上科普信息,強化現有設施的科普教育功能。繼續推動公益性科普場館向公眾免費開放,提高科普場館利用效率和運作效益。
2.加強基層科普設施建設。加快社區科普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社區科普活動室、圖書室、閱覽室、社區科普畫廊、科普櫥窗、科普宣傳欄等的覆蓋面。結合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 農家書屋” 、科技大院等重點項目,增加科普圖書、掛圖、聲像資料以及有關展示設備的數量和比例,豐富科普教育內容。加強科普場館(基地)等與青少年宮、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聯動,拓展科普活動陣地。充分利用線上科普信息,強化現有設施的科普教育功能。
3.加大科普教育基地建設力度。依托現有資源,建設環境保護、安全生產、食品藥品、質量監督、林業、地震、氣象等行業類、科研類和社科類科普教育基地,加強工作考核和動態管理,提升服務能力。增強青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文化宮、自然保護區、動植物園、主題公園、旅游景區、地震臺站等的科普教育功能。推動高等學校、科研機構、國家級及省級檢驗檢測技術平臺、工程中心(實驗室)、科技社團向公眾開放實驗室、陳列室和其他科技類設施,推動高端科研資源科普化。牽頭部門:市科協、市發展改革委、市科技和知識產權局配合部門:市委宣傳部、市教育體育局、市民族宗教委、市民政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環境保護局、市農牧局、市林業局、市文化廣播新聞出版局、市衛生計生委、市質監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防震減災局、市氣象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攀枝花學院
(九)實施科普產業助力工程。
1.完善科普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開展科普產品和服務發展相關政策研究,嚴格落實國家和省制定的相關科普產業發展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從事科普產品和服務創新活動,將科普產業納入創意產業和文化產業的相關支持政策范圍,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科普社會資源的功能。鼓勵和推進企業自主開展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活動,以加快創新成果的轉化。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產業鏈關鍵環節為重點領域,以重大建設項目和應用示范工程為依托,強化推廣應用基礎,落實政策支撐,切實有效地開展新技術、新產品的推廣應用,加快企業技術進步,促進新興產業跨越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2.推動科普產品研發創新。支持引導科普機構、科研院所等建立科普產品研發中心,完善科普產品研發社會動員激勵機制。支持引導科研院所、高校、社會組織、科普場館、科技企業從事科普產品設計研發,增強科普產品和服務原始創新能力。整合科技類賽事成果,推動科技成果向科普產品轉化,增強科普產品供給。
3.加強科普產業市場培育。整合科普活動、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場館、科普機構等科普資源,形成科普服務的集成效應。搭建科普創客空間,支持創客參與科普產品的創新、造、創業。加強科普產業需求調研,及時發布科普產品需求信息。積極培育公眾科普消費市場,加大政府購買科普產品和服務的力度,引導發展與科普結合的教育、健身、旅游等服務性消費,促進科普產業和消費市場快速健康發展。
牽頭部門:市科技和知識產權局、市科協
配合部門: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體育局、市民族宗教委、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環境保護局、市農牧局、市林業局、市文化廣播新聞出版局、市衛生計生委、市質監局、市安全監管局、市旅游局、市防震減災局、市氣象局、市社科聯、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
(十)實施科普人才建設工程。
1.加強基層科普人才隊伍培養。依托高校、科研機構、科普組織、科普場館、科技團體、社區科普大學等,培養基層科普人才。結合科教進社區、衛生科技進社區、全民健康行動、社區科普大學教學活動等完善社區科普宣傳員隊伍建設。鼓勵學校、科研機構、科普場館、科普教育基地等單位專業人才積極參與社區科普活動,建立社區科普人才隊伍交流協作機制。結合專業技術人員職業技能培訓、職工科普教育等,培養和造就企業各類實用科普人才。加強青少年科技輔導員隊伍建設,重點在中小學校、科研院所、社區文化中心、科普場館、青少年宮等建立專職青少年科技輔導員隊伍,發展適應青少年課外科普活動的科技輔導員隊伍。
2.加強科普專業隊伍建設。著力提升科普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培養和造就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優化、素質優良的科普人才隊伍。充分發揮科技社團、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作用,搭建科學傳播服務平臺,發展壯大科學傳播專家團隊,深入開展科學傳播活動。依托基層各類組織,動員科技特派員、大學生村官、農村致富帶頭人、氣象信息員、中小學教師和科普志愿者等擔任科普宣傳員,實現鄉村社區科普宣傳員全覆蓋。加強對中小學骨干教師科技輔導員的培訓并定期開展業務交流,每所學校都配備專兼職科技輔導教師,每個區設立科技總輔導員。
3.大力發展科普志愿者隊伍。建立完善科普志愿者組織管理制度,推動各級各類科普志愿者隊伍建設,推動建立科普志愿者社團組織,開展科普志愿者交流、培訓、經驗推廣等工作。搭建科普志愿活動服務平臺,充分發揮科普志愿者在各類科普活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規范記錄科普志愿者的服務信息,建立完善科普志愿服務激勵機制。組織科普志愿者參與型主題科普活動和科普場館、科普教育基地的展教活動,推進科普工作健康快速發展。
牽頭部門:市科協、市科技和知識產權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配合部門: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教育體育局、市民族宗教委、市民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環境保護局、市農牧局、市林業局、市文化廣播新聞出版局、市衛生計生委、市質監局、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市安全監管局、市旅游局、市防震減災局、市氣象局、市社科聯、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
四、組織實施
(一)組織領導。
1.市政府統一領導全市的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指標納入“ 十三五” 相關監測指標體系,將全民科學素質建設成效納入對縣(區)政府和相關市級成員單位的年度目標管理考核。
2.市全民科學素質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照統一部署,結合各自職能,將有關任務納入相應工作規劃和計劃,認真履行職責,落實責任。牽頭單位要制定各自重點任務分項實施方案,加強對各項重點任務落實情況的督促和檢查;配合單位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3.市科協要發揮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協調作用,做好日常溝通聯絡和督導檢查工作,協助配合市目標辦完成年度目標考核工作,確保全民科學素質工作有序推進、全面完成。
4.各(縣)區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將全民科學素質工作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列入年度工作計劃、目標管理和業績考核。要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區“ 十三五”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的實施方案,切實把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全面推進本地區公民科學素質建設。
(二)長效機制。
1.建立完善目標責任機制。市政府每年至少召開 1 次全民
科學素質工作會議,總結工作,部署任務,與縣(區)政府和相關市級成員成員單位簽訂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目標責任書,協調
解決相關問題和困難。
2.建立完善共建機制。強化市、縣(區)兩級《綱要》實施工作機構,完善責任部門聯合協作機制,加強綜合協調和服務工作,增強工作合力,形成一級帶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
3.健全科普活動創建機制。以新一輪科普示范創建為抓手,組織開展 2016~2020 年全國及四川省科普示范縣(區)示范建設工作,動員社會各方支持科普、參與科普、關注科普,促進區域內公民科學素質工作均衡發展。
4.建立科研與科普相結合的機制。落實國家有關在科技計劃項目中增加科普任務的措施與辦法,將科普工作作為科技創新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提高科普成果在科技考核指標中所占比重。
(三)保障措施。
1.完善政策法規體系。認真執行《科普法》及《四川省科學技術普及條例》,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相關專項規劃以及有關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的法律法規中,設置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目標。將科普產品(作品)等納入市科技進步獎評選范圍,在市科技計劃項目中相應增加科普任務的績效考評辦法。落實和完善有利于科普產業發展的財政、稅收、金融等政策措施,研究制定科普產業相關技術標準、規范,推動科普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2.完善監測評估指標體系。以《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為指導,定期開展全市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利用大數據技術開發研究、實時監測評估我市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情況和效果,建立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公民科學素質狀況和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監測評估指標體系。
3.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堅持政府引導,鼓勵社會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機制,為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提供資金保障。市、縣(區)兩級政府根據財力情況和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發展的實際需要,逐步提高科普經費的投入水平,建立穩定增長的科普財政投入機制,以滿足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新形勢和新任務的要求;同時,安排一定經費用于科學素質建設重點活動、培訓交流和督促檢查。承擔相應實施任務的各成員單位、有關部門、社會團體,按照預算管理的規定和現行資金渠道,統籌考慮和落實所需經費。引導鼓勵社會資金投入科普事業,大力推進PPP 合作模式,形成多元化的科普投入機制。
(四)進度安排。
1.啟動實施。2016~2017 年,出臺《攀枝花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 年)》,調整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各牽頭部門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會同有關部門共同落實各項工作任務,做好方案的實施動員和宣傳工作。
2.扎實推進。2017~2020 年,完善督查機制,加強監測評估,2018 年底進行中期督查評估,查找薄弱環節,解決突出問題,全面推進各項重點工作任務的落實。
3.總結評估。2020 年,組織對全市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開展督促檢查,對“ 十三五” 期間和《科學素質綱要》頒布以來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進行總結,迎接省政府考核評估,對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按照國家、省相關規定予以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