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攀枝花市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17-05-26 來源: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 索 引 號 :008320033/2017-00028
- 發布機構: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 成文日期:2017-05-25
- 發布日期:2017-05-25
- 文 號:攀辦發〔2017〕69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級各部門,各企事業單位:
經市政府領導同意,現將《攀枝花市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 年 5 月 25 日
攀枝花市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國辦發〔2014〕69 號)、《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意見》(川辦發〔2015〕102號),加快推進我市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專業化、產業化,促進環境服務業健康發展,現就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及原則
?。ㄒ唬┲笇枷?。
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以環境公用設施、工業園區、重點行業企業等領域為重點,以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為導向,營造有利的市場和政策環境,吸引和擴大社會資本投入,推動建立排污者付費、第三方治理的治污新機制,健全統一規范、競爭有序、監管有力的第三方治理市場,不斷提升我市污染治理水平。
?。ǘ┗驹瓌t。
1.堅持排污者付費。根據污染物種類、數量和濃度,排污者承擔治理費用,受委托的第三方治理企業按照合同約定進行專業化治理。
2.堅持市場化運作。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尊重企業主體地位,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積極培育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3.堅持政府引導推動。創新投資運營機制,加強政策扶持和激勵,強化市場監管和環保執法,為社會資本進入創造優良環境。
二、總體目標
到 2020 年,我市環境公用設施、工業園區、重點行業企業等重點領域第三方治理取得顯著進展,污染治理效率和專業化水平明顯提高,社會資本進入污染治理市場的活力進一步激發。環境公用設施投資運營體制改革基本完成,高效、優質、可持續的環境公共服務市場化供給體系基本形成;第三方治理市場機制進一步完善,培育一批技術能力強、運營管理水平高、綜合信用好、具有強勁市場競爭力的環境服務公司。
三、主要措施
?。ㄒ唬┩七M環境公用設施投資運營市場化。
1.改革投資運營模式。實行投資、建設、運營和監管分開,形成權責明確、制約有效、管理專業的市場化運行機制。對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園區工業三廢處理設施采取特許經營、委托運營等方式引入社會資本,通過資產租賃、轉讓產權、資產證券化等方式盤活存量資產。鼓勵打破以項目為單位的分散運營模式,采取打捆方式引入第三方進行整體式設計、模塊化建設、一體化運營。對以政府為責任主體的城鎮污染場地治理和區域性環境整治等,采用環境績效合同服務等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鼓勵地方政府引入環境服務公司開展綜合環境服務。
2.保障公共環境權益。統籌好公益性和經營性關系,對項目經營者處置相關的特許經營權、土地使用權、設施和企業股權等資產及其權益作出限制性約定,不得隨意轉讓。要探索建立退出機制的有效方式,制定臨時接管預案,在項目經營者發生危害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情形時,及時啟動臨時接管預案。
?。ǘ﹦撔缕髽I第三方治理及運行維護管理機制。
1.規范合作關系。排污企業承擔污染治理的主體責任,環境服務公司承擔污染治理責任。排污企業和環境服務公司應依
法簽訂第三方治理服務合同,約定治理標準、內容、費用等委托事項和雙方責任義務。通過履約保證金(保函)、擔保、調解、仲裁等方式,建立健全履約保障和監督機制。鼓勵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管理治污資金,以保障排污企業權益和環境服務公司合理收益。
2.創新企業污染治理模式。在工業園區等工業集聚區,引入環境服務公司,對園區企業污染進行集中式、專業化治理,開展環境診斷、生態設計、清潔生產審核和技術改造等;鼓勵工業園區企業以不同形式實踐第三方治理模式,探索構建園區、企業和產品等不同層次的環境治理和管理體系;組織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合理構建企業間產業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治理綜合成本。鼓勵電力、鋼鐵等行業和中小企業推行環境績效合同服務等方式引入第三方治理。
3.探索實施限期第三方治理。對因污染物超過排放標準或總量控制要求,被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限制生產、停產整治且拒不自行治理污染的企業,列出企業清單在攀枝花市環境保護局網站及相關媒體上向社會公布,督促相關企業在規定期限內委托環境服務公司進行污染治理。
?。ㄈ┙∪谌街卫硎袌?。
1.培育第三方治理市場。嚴格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污染防治計劃等實施方案,加快實施重點行業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等重大工程。各縣(區)政府要增加環境基本公共服務有效供給,加大環保投入,大力推動環保產業發展;嚴格執行環保法律法規和標準,加大環境監察執法力度,增強排污企業委托第三方治理的內生動力。鼓勵政府投融資平臺和社會資本建立混合所有制企業,參與第三方治理。積極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引導工業園區等工業集聚區統一參保,鼓勵保險公司為第三方治理企業提供職業責任保險,降低企業運營風險。
2.提升治污綜合實力。聚焦大氣污染治理、污水處理、土壤修復和垃圾減量資源化利用等領域,鼓勵和引導環境污染治理研究機構與環境污染治理企業開發、推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治理技術和裝備,提升核心競爭力。支持第三方治理企業加強科技創新、服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通過兼并、聯合、重組等方式,實行規?;?、品牌化、網絡化經營。大力支持各工業園區、有實力的環境服務公司、科研機構橫向聯合,打造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環保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平臺。支持企業培養環境污染治理科技創新、技術服務高端人才。
3.發揮行業組織作用。相關行業組織要積極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和做法,加強對第三方治理的跟蹤研究;開展業務培訓和案例分析,及時總結推廣成功的商業模式;組織開展技術咨詢、績效評估等。建立健全行業自律機制,提高行業整體素質。
4.規范市場秩序。對環境公用設施,一律采用公開招標或競爭性談判方式確定特許經營方或委托運營方。實施綜合評標制度,將服務能力與質量、運營方案、業績信用等列為招投標條件,不得設定地域歧視性條件,避免低價低質中標。規范環境服務公司第三方治理行為,建立行業自律機制,企業信用記錄納入全省公共信用共享服務平臺。
5.完善監管體系。制定和完善第三方治理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健全政府、投資者、公眾等共同參與的監督機制,實行準入、運營、退出全過程監管,探索綜合監管模式。實施黑名單制度,將技術服務能力弱、運營管理水平低、綜合信用差的環境服務公司列入黑名單,并向社會公布。
(四)強化政策引導和支持。
1.簡化審批提高效率。對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第三方治理項目,要落實政府科學決策機制,積極引入高水平第三方專業機構和法律顧問,認真做好項目前期評估論證工作,科學制定實施方案。嚴格按照國家和省簡政放權相關規定,依法依規加快第三方治理項目各項前期建設條件的審查。對企業污染第三方治理項目,要充分尊重企業投資決策自主權,不得將屬于企業經營自主權的事項作為企業投資第三方治理項目備案、核準、審批的前置條件。
2.完善價格和收費政策。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嚴格落實階梯水價政策、差別電價政策、垃圾發電價格政策以及燃煤機組脫硫、脫硝、除塵等環保電價政策,積極引導企業高水平治污。實行差別收費政策,企業污染物排放濃度值高于國家或地方規定限值的,按照四川省規定的征收標準加征排污費。
3.加大財稅支持力度。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市級環保資金的支持范圍,各縣(區)政府也要將第三方治理項目投資和運營納入支持范圍。積極探索以市場化的基金運作等方式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健全多元化投入機制。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治理項目申報中央資金。將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作為生產性服務業、節能環保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落實現有相關稅收、補貼、服務平臺建設等產業扶持政策。
4.支持第三方治理企業開拓環保資本市場。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推行符合第三方治理企業需要的信貸產品,對資信良好的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企業實行綠色信貸。對綜合信用好、符合條件、確有實力、業績優秀的第三方治理企業,支持其上市融資、發行企業債券、引入低成本外資。
(五)加強組織實施。
1.強化組織協調。各縣(區)政府、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推行環境污染治理第三方治理的重大意義,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強化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營造有利于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推行的市場和政策環境,充分調動各類主體的積極性,共同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
2.落實工作責任。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落實國家、省相關政策,結合我市實際,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
(1)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要落實國家、省推進第三方治理的投融資、財稅等相關政策;要會同市環境保護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等部門,加強督促指導,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及時總結推廣成熟的經驗和做法,重大情況及時向市政府報告。
?。?)各園區管委會要推進園區各項環?;A設施的第三方治理工作;推動園區各工業企業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及現有環保設施運行維護的托管工作。
(3)市環境保護局要強化執法監督,加強對第三方治理履約情況的監督;推進國、省控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測的第三方運營維護管理;推動攀鋼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
(4)市衛生計生委要推進醫療機構的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
(5)市城市管理局要推進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的第三方治理工作。
市級各相關部門在自身職權范圍內,要依法依規大力支持第三方治理項目,加快規劃選址、土地利用、節能、環評等前期建設條件的審查,促成項目盡快落地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