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時間】地球科學類核心專業——地球物理學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25-01-08     來源:甘肅省地震局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科普時間】地球科學類核心專業——地球物理學

 

地球物理學

        地球物理學 geophysics 是地球科學的主要學科之一,是通過定量的物理方法(如:地震彈性波、重力、地磁、地電、地熱和放射能等方法)研究地球以及尋找地球內部礦藏資源的一門綜合性學科,研究范圍包括地球的地殼、地幔、地核和大氣層  地球物理學有諸多研究分支,包括:固體地球物理學,地球動力學,地震學,大地測量學,地熱學,地磁學 ,水文地理學,海洋學,氣象學,地核構造學,勘探地球物理學,比較行星學,大地構造物理學和大地天文學;研究內容包括地球內部結構,震源理論,地震波傳播理論,大陸地殼大尺度的特征,諸如板塊俯沖帶和大洋中脊。傳統地球物理學主要指固體地球物理學,現代地球物理學的研究延伸到地球大氣層外部的現象,例如電離層電機效應(ionospheric dynamo)、極光放電(auroral electrojets)和磁層頂電流系統(magnetopause current system),甚至延伸到其他行星及其衛星的物理性質。

        地球物理學的很多問題與天文學的相似,因為研究對象很少能直接觀察,結論應當說主要是根據物理測量的數學解釋而得出的。這包括地球重力場測量,在陸地和海上用重力測量儀,在空間則用人造衛星;還包括行星磁場的磁力測量;又包括地下地質構造的地震測量,這用地震或人工方法產生的彈性反射波和彈性折射波來進行(參閱seismic survey)。用地球物理技術來進行的研究,證明在為支持板塊構造學(plate tectonics)理論提供證據方面是極其有用的。例如,地震學資料表明,世界地震帶標示出了組成地球外殼的巨大剛性板塊的邊界,而古地磁學研究的發現,又使得追索地質歷史時期大陸的漂移成為可能。

 

     

整體而言,地球物理學是利用物理方法研究地球或其他行星的科學,主要研究地球的各種物理性質,包括地球內部及表面的組成及各種自然作用與變化規律。其領域又可區分以下的類別:

地震學(Seismology)

研究地震、地震波及其在地球的內部傳播等與地震有關的科學。地震學是用來研究地球內部結構的一門重要科學。

重力學(Gravity)

研究關于地球重力的科學,研究范圍包括地球上的重力現象、重力分布、重力場及其他相關性質的研究。

地磁學(Geomagnetism)

研究地球和大氣圈之磁性的科學,主要研究有磁性的現象、來源、磁場等方面。

地電學(Geoelectricity)

研究地球電場的科學,推導地球內部介質的物性、組成和分布狀態。

地熱學(Geothermometry)

研究地球熱的科學,包括地球的溫度、內部的熱流、地表溫度分布的現象及地球熱能的來源等。

地球物理勘探(GeophysicalProspecting)

此為地球物理技術的運用,包括地震、地電、重力和地熱等方面,可利用在石油、金屬與非金屬礦床、地下水資源及工程基址等的勘探及探測上。

        地球物理學的研究內容總體上可以分為應用和理論地球物理兩大類。應用地球物理(又稱勘探地球物理)的研究范圍比較廣泛,主要包括能源勘探、金屬與非金屬勘探、環境與工程探測等。勘探地球物理學利用地球物理學發展起來的方法進行找礦、找油、工程和環境監測以及構造研究等,方法手段包括地震勘探、電法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地球物理測井和放射性勘探等,通過先進的地球物理測量儀器,測量來自地下的地球物理場信息,對測得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反演、解釋,進而推測地下的結構構造和礦產分布。勘探地球物理學是石油、金屬與非金屬礦床、地下水資源及大型工程基址等的勘察及探測的主要學科。

        大學生必備網整理的開設地球物理學總共 21 所學校,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其中之一的地震科技人才的搖籃——防災科技學院。

        防災科技學院隸屬于中國地震局,是全國僅有的以防災減災高等教育為主、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學院始建于1975年。學院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8000余人。學院堅持“人本治校、特色立校、人才強校、和諧興校”的辦學理念和“優化結構、深化改革、強化特色、提高質量”的人才培養思路,立足防震減災行業,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逐步形成了以全日制本科教育為主體,兼有碩士研究生教育、成人學歷教育、行業技術培訓等并存的多層次、多類型、多形式的現代辦學體系,培養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較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審核: 何松健   責任編輯: 何松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