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農業農村局公開征求《攀枝花市合并村集體經濟融合發展試點工作方案》《推進鄉村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工作方案》《加強“美麗四川?宜居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方案》意見的公告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21-04-25     來源:局政策法規科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為切實做好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按照省、市決策部署,我局擬定了《攀枝花市合并村集體經濟融合發展試點工作方案》《推進鄉村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工作方案》《加強“美麗四川•宜居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方案》三個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現公開征求社會意見,有關單位和社會各界人士可以在2021年4月27日前通過以下方式提出意見和建議:

一、通過信函將意見建議寄至:攀枝花市東區人民街265號(郵編:617000),并注明“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方案的意見建議”字樣。

二、通過電子郵件將意見發至:547569920@qq.com。

附件:1.《攀枝花市合并村集體經濟融合發展試點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

2.《推進鄉村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

3.《加強“美麗四川•宜居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

 

攀枝花市農業農村局

2021年4月22日

 

 

附件1

開展合并村集體經濟融合發展試點

工作方案

 

一、總體目標

2021年,確定15個試點村率先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立集體經濟組織,實現集體經濟完全融合,集體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集體經濟總收入比合并前各村2019年總收入增長20%以上。在此基礎上,用3—5年時間,全市合并村集體經濟基本實現完全融合,集體經濟組織治理能力持續增強,支持政策體系健全完善,構建形成集體經濟收入穩定增長機制。

二、重點任務

(一)做好集體資產和債權債務清理移交。以原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為基礎,以建制村調整完成為截止時點,全面梳理近年來政府投入、減免稅費、社會捐贈等形成的歸集體所有的各類資產,再清查核實,明確歸屬、做好移交,納入合并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承接、維護、管理和經營。建立撤并村活動陣地、辦公設施設備等集體資產明細臺賬,實行分類管理,防止集體資產流失。

  • 推進集體資產統一股份量化。堅持因地制宜、尊重民意原則,對原村集體資產和債權債務相差不大、成員意見統一的,由合并村統一“一本帳”管理、均等股份量化,實現完全融合;對原村集體資產和債權債務相差較大、成員意見難以統一的,提倡采取“A股(原村股份)+B股(合并村股份)”等方式統一股份量化,體現差異;通過“資源穩定、收益平衡,存量穩定、增量平衡,項目支持平衡、村村幫扶平衡”等方式實現漸進性利益平衡,通過政策扶持、項目支持、新增收益等方式逐步縮小原村差異,推動實現完全融合、共同發展。

(三)新建合并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完成清產核資、成員確認、股份量化等改革任務后,以合并村為單位建立一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在縣級農業農村行政主管部門登記賦碼,取得特別法人資格、賦予市場主體地位,原村集體經濟組織按程序注銷。在試點村黨組織領導下,以村級建制調整為契機,明晰村民委員會與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的職責定位,實現村集體經濟事務與村民自治事務邊界明確、協同高效。

(四)完善集體經濟組織治理機制。制定合并村集體經濟組織章程,建立成員(代表)大會、理事會、監事會“三會”制度,并認真行使職權。涉及成員利益的重大事項,實行民主決策,防止內部少數人侵占、支配集體資產,防止外部資本侵吞、操控集體資產。推行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實現“一肩挑”。村黨組織提名推薦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層負責人,須通過集體經濟組織章程予以明確。

(五)建立集體經濟組織財務制度。合并村建立集體資產登記、保管、使用、處置、年度清查等管理制度。實行財務公開,建立內部監督制度,推行村監委會主任擔任集體經濟組織監事長。完善集體經濟收益分配機制,明確公積金、公益金、管理費的提取比例和按股分紅的條件及程序。可在經營收益的絕對數額或增長比例達到一定數量時,對經營管理人員給予一定比例激勵報酬并在管理費中列支。嚴禁舉債發放管理人員報酬。

(六)探索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實現形式。合并村立足資源資產和地理區位等優勢條件,探索股份合作、資源合作、資金入股、租賃經營、托管代理、扶貧資產經營、盤活閑置資產、“三權分置”分紅等方式,選擇適合發展路徑和經營方式,培育壯大集體經濟。堅持量力而行,合理控制投資規模和債務規模,切實防范經營風險。

三、支持政策

(一)加大財政扶持。、縣級要設立財政專項,繼續實施財政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多渠道探索資金支持方式,優先安排集體經濟組織實施現代農業園區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農產品倉儲冷鏈物流建設、政府購買服務、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工代賑基礎設施、農村小型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管理等項目。鼓勵符合條件的村集體經濟組織承接政府購買服務、200萬元以下的農村小型公共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管理。積極推行村莊建設項目簡易審批程序。支持試點村將貧困村產業扶持基金轉化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基金。脫貧攻堅中各級財政實施的單獨到村到組項目形成的扶貧資產,歸村組集體經濟組織所有,除有特定受益對象外,收益歸村組集體全體成員共同所有。財政投入建設形成的國有資產,可以委托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持有、管護和經營。

(二)加大稅費優惠扶持。暢通稅務登記、發票申領和 報稅渠道。依法享受國家規定的對農業生產、加工、流通、 服務等的稅收優惠。對試點村集體經濟組織用于公共服務的部分,按財務核算相關規定計入成本費用;建設農產品產地儲藏、保鮮、初加工設施等用電用水,執行農業生產用電、 用水優惠價格。

(三)加大金融支持。對試點村集體經濟發展單列信貸 計劃,簡化程序、放寬條件,并給予優先支持和利率優惠。將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納入農業信貸擔保支持體系,政策性擔保機構對符合條件的發展項目,降低銀行利率和擔保費率并給予優先支持。對資信良好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經評定后可享受一定額度的無抵押、無擔保的信用貸款。擴大農村集體經濟有效擔保范圍,穩妥開展農村集體產權融資試點,推動林權和農村水利設施產權抵押貸款業務。政府出資設立的 投融資公司要為集體經濟發展提供融資服務。

(四)加大土地政策支持。統籌安排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所需用地,各地要在年度可用建設用地計劃指標中, 明確一定比例用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在土地征收中可預留部分土地用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發展。

四、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開展合并村集體經濟融合發展試點,實行市級統籌負責、縣(區)抓落實、鄉鎮具體實施。以縣(區)為單位,建立工作機制,完善政策舉措,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組織、農業農村、財政等部門要發揮牽頭作用,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推進試點工作取得實效。

(二)強化工作指導。開展試點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能力提升培訓。試點村“兩委”班子設集體經濟發展專干。集體經濟發展薄弱村、基層組織渙散村,繼續選派第一書記,建立領導干部聯系幫扶和部門定點幫扶制度,探索將脫貧攻堅人才資源轉入發展集體經濟。試點村所在鄉鎮要明確1名黨政班子成員作為集體經濟融合發展輔導員。加強鄉鎮農村經營管理工作力量,每個鄉鎮明確專門崗位,確定2名以上專(兼)職人員負責合并村集體經濟融合發展。對集體資產量大、有條件的地方,探索縣級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的有效方式。

(三)強化監督檢查。縣鄉兩級建立農村集體資產審計監督機制,對試點村財務收支、村干部任期與離任經濟責任、征地補償款使用管理、工程項目預決算、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等重要事項,加強審計監督,嚴肅查處和糾正弄虛作假、侵害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合法權益等行為。建立問題移交、定期通報和責任追究查處制度,防止侵占集體資產。

(四)強化考核激勵。將試點工作納入縣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和領導班子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納入市縣鄉黨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縣級可對試點工作成效明顯的村和村干部、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開展表彰獎勵。建立容錯糾錯機制,營造干事創業良好環境。

 

附件2

推進鄉村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工作方案

 

根據攀枝花市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 攀枝花市村級建制調整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開展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相關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為進一步推進我市鄉村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現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總體目標

抓住鎮村空間擴展、資源集中的有利條件,堅持以大帶小、以強帶弱、優勢互補、和諧發展,聚集資源要素,強化創新引領,通過完善基礎設施、促進三產融合、強化科技服務、壯大經營主體,做強涉改鄉鎮產業基地,推進鄉村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全面提升涉改鄉鎮產業發展水平,為加快推動涉改鄉鎮和諧發展、更優發展提供產業支撐。

總目標。力爭到2021年,13個涉改鄉鎮改造提升經作產業標準化基地2萬畝,建設糧油綠色高質高效示范區0.1萬畝,建設畜禽養殖標準化場2個,新增農機總動力0.2萬千瓦,新建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設施3座。主導產業產值增長5%以上,主導產業收入占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的比例達到40%以上。到2025年,13個涉改鄉鎮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鄉一業農業產業發展格局,鄉鎮主導產業優勢特色突出、產業鏈條完善、三產融合發展、利益聯結緊密,為構建現代農業“7+3”產業體系夯實基礎。(13個涉改鄉鎮:東區銀江鎮,仁和區仁和鎮、金江鎮、前進鎮、大龍潭鄉,米易縣撒蓮鎮、草場鎮,鹽邊縣桐子林鎮、紅格鎮、新久鎮、漁門鎮、永興鎮、惠民鎮)

試點目標任務。率先在3個試點鄉鎮實現一村一品”“一鄉一業2021年爭創一鄉一業省級產業強鎮2個,爭創國家級產業強鎮1個,打造一村一品省級示范村1個,爭創國家級示范村1個,主導產業產值增長10%以上,主導產業收入占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的比例達到50%以上。具體任務:

試點鄉鎮基地標準化水平提升。種植業標準化基地的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產業基地宜機作業道路通達率達到70%,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53%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6%,種養循環面積比重達到70%

試點鄉鎮產業融合發展成效顯著。就地就近有初加工設施,農產品產地初加率達到60%。芒果、桑葚等農產品冷藏保鮮率或干品冷藏貯存率達到20%以上。農業信息化水平達到75%以上。主導產業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交易量比重達到10%。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獲得品牌認證登記比重達到50%以上。

試點鄉鎮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壯大。農業主導產業有龍頭企業帶動,平均每村有1個以上農民合作社,村民小組有家庭農場。鄉鎮至少有1個市級以上示范合作社,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小農戶機制,圍繞主導產業建有產業化聯合體。農業產業基地有1個科技示范田或1個種養示范場。(13個涉改鄉鎮:東區銀江鎮,仁和區仁和鎮、金江鎮、前進鎮、大龍潭鄉,米易縣撒蓮鎮、草場鎮,鹽邊縣桐子林鎮、紅格鎮、新久鎮、漁門鎮、永興鎮、惠民鎮)

確定試點鄉鎮。試點鄉鎮必須為涉改的特色農業鄉鎮,有1—2個主導產業,主導產業產值5000萬元以上(民族地區3000萬元以上),占農業總產值50%以上。以縣(區)為單位,推薦仁和區仁和鎮、米易縣草場鄉、鹽邊縣惠民鎮為一鄉一業”“一村一品試點鄉鎮,覆蓋川果、桑2個主導產業,試點鄉鎮名單見附表。(13個涉改鄉鎮:東區銀江鎮,仁和區仁和鎮、金江鎮、前進鎮、大龍潭鄉,米易縣撒蓮鎮、草場鎮,鹽邊縣桐子林鎮、紅格鎮、新久鎮、漁門鎮、永興鎮、惠民鎮)

二、重點工作

(一)實施產業基地提升工程。

將涉改鄉鎮納入現代農業園區、產業集群和產業強鎮的規劃建設范圍,圍繞現代農業“7+3”產業體系七大優勢特色產業,因地制宜培育1—2個主導產業,打造一村一品”“一鄉一業,連片建設規模化、良種化、標準化產業基地。優先在涉改鄉鎮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產業提質增效綠色發展、規模養殖場建設、農業產業強鎮等項目,推廣種養循環、糧經復合等模式,使用現代農機、節水灌溉、物聯網等先進的適用設備和生產技術,完善配套基礎設施,提升基地生產水平。

(二)實施初加工能力提升工程。

圍繞涉改鎮村主導產業,盤活鎮村資源,通過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等項目,就地就近建設烘干、冷鏈物流等初加工設施,提升產地初加工率。對接市場需求,發展品種專用、生產定制、產銷對路的精深加工,引進現代化、智能化設備,生產高附加值產品。實施品牌培育項目,培育區域公用品牌和優質農產品品牌,開展品牌營銷推介,創響攀枝花農產品品牌。

(三)實施產業融合發展工程。

發展休閑農業,推動涉改鎮村特色農業產業基地景區化建設,創建農業主題公園。依托農業農村信息化工程等項目,推進涉改鄉鎮農業農村數字化轉型。利用互聯網+農業,促進新型經營主體、加工流通企業與電商企業全面對接融合,在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平臺實現網上銷售,依托益農信息社電商平臺,開展為農服務、農產品網絡直播帶貨推介宣傳活動,推動涉改鄉鎮電商新模式、新業態發展。

(四)實施經營主體培育工程。

培育壯大涉改鎮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家庭農場培育項目,分層、分類開展家庭農場示范場創建評選,促進家庭農場數量穩步增長,質量逐步提升。開展農民合作社示范創建,培育一批經營規模大、服務能力強、管理運行好、助農效果顯著的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實施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培育項目,促進家庭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協同發展,引導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形成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

(五)實施科技服務提升工程。

推進涉改鄉鎮農技推廣機構服務創新,引導科技成果、人才、信息等資源集聚,建立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依托農技推廣補助項目、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計劃等,推進公益性推廣與經營性服務融合發展。開展涉改鄉鎮農業科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和高素質農民培訓。實施科技示范工程,每個涉改鄉鎮產業基地建設1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田或1個適度規模健康種養示范場。

三、保障措施

(六)組織項目實施主體。

試點時間為2021年全年,建立縣級主導、鄉鎮主建機制,由鄉鎮編制試點工作方案,縣級農業農村局、財政局等涉農部門將方案工作任務涉及的農業項目納入項目支持。市農業農村局、財政局等涉農部門對試點目標組織試點方案審核,審核通過后報農業農村廳備案。

率先在試點鄉鎮實施基地建設、農產品加工、融合發展、主體培育、科技服務五大提升工程。對高標準農田、省級園區培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創建、產業提質增效綠色發展項目、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等已有規劃指向的項目,優先將試點鄉鎮作為項目實施區域。對規模養殖場建設、循環利用工程、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農業農村信息化工程、品牌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培育等項目,有建設需求的試點鄉鎮首先安排。對家庭農場培育、農民合作社示范創建、農業科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高素質農民培訓、科技示范工程等項目,試點鄉鎮全覆蓋安排。

(七)強化政策支持。

健全財政支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統籌整合省、市、縣各級涉農資金向試點鄉鎮傾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拓寬資金籌措渠道,構建財政資金引導、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參與、群眾自愿籌集等多元化投入機制。盤活用好鎮村資產資源,發展新產業、新業態。用活土地政策,加強人才培育,優先將農村改革試點試驗安排到試點鄉鎮,推動政策要素向試點鄉鎮集聚。

(八)強化組織保障。

鄉鎮黨委、政府要加強試點工作組織領導,成立工作專班,倒排工期,保質保量完成試點任務。縣(市、區)黨委、政府要對試點鄉鎮工作成效進行考核,市委市政府將對試點工作進行督促指導。市農業農村局將于2022年上半年對試點工作進行評估總結,報省農業農村廳。縣(區)、鄉鎮兩級要加強試點工作宣傳報道,及時總結提煉,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和模式,為我市涉改鄉鎮提供發展樣板

 

附件3

加強“美麗四川宜居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方案

 

按照省委、市委關于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部署要求,為加強涉改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現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總體目標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按照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發展質量、增強服務能力、提高治理效能的總體要求,圍繞“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以涉改村為重點,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著力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持續改善農村面貌。

據統計,全市有涉改村97,其中有42個村已完成實施農村廁所建設項目,有2個村已部分實施農村廁所建設項目,還有53個村未實施農村廁所建設項目。到2021 年底,率先實施完成2個已部分實施改廁項目的涉改村農村廁所建設,村內需改建戶廁應改盡改,實現村域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0%以上;農村生活垃圾收轉運處置體系覆蓋95%以上的行政村;8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常住人口600 人以上的聚居點(區)農村生活污水基本得到有效治理;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6%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

2025年,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8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6%以上;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0%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

二、重點任務

(一)補齊農村“廁所革命”短板。

1.加快補齊已部分實施項目涉改村戶廁短板。建立數據臺賬,明確一村一策、一戶一策方案,優先安排實施2個已部分實施改廁項目的涉改村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示范村項目,補助資金按合并前的村數、戶數等因素測算,重點實施無害化衛生廁所新(改)建,推動廁所糞污無害化處理或資源化利用,到2021年底全面補齊該類涉改村戶廁建設短板。兩項改革前已安排實施的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示范村項目,繼續按照原行政村組織實施和考核驗收。

2.分步推進未實施項目涉改村農村廁所革命。圍繞還未實施改廁項目的涉改村,突出重點村、特色村、中心村,2021年起,每年實施10個左右還未實施改廁項目的涉改村廁所建設,集中補短板、強弱項,力爭到2025,全市涉改村基本完成農村廁所新(改)建,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明顯提高。

(二)鞏固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

1.加快收運處置體系建設。按照《四川省城鎮生活污水和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三年推進總體方案》,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置設施建設,確保到2021 年生活垃圾收轉運處置體系覆蓋95%以上行政村。力爭到2025年,實現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設施全覆蓋、每個鄉鎮具備農村生活垃圾轉運能力、每個縣(市、區)具備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或構建跨區域終端處置設施共建共享工作機制。

2.提高設施運行管理水平。指導各縣(區)結合兩項改革科學設置村莊垃圾收集點,優化布局鄉鎮垃圾轉運站,合理配備垃圾收運車輛,調整優化收運線路,規范運行管理,提高收運效率。鼓勵有條件的縣(區),以縣(區)為單位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運營模式,提高設施設備、人員利用效率。到2021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垃圾收運線路優化調整到位。

3.完善村莊保潔員機制。按照兩項改革后的行政村布局,科學合理確定村組保潔員配備數量,注重從有保潔能力的人員中選配村組保潔員。鼓勵有條件的行政村配置專職保潔員或實施市場化購買保潔服務。加大探索推行“政府出一點、集體補一點、村民籌一點”的保潔員薪酬保障制度,加大農村保潔員公益崗位開發,支持經濟條件好的縣(區)將保潔員薪酬納入縣(區)級財政預算。到2021 年底,所有行政村保潔員配備實現全覆蓋。

(三)注重提高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能力。

1.加大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指導各縣(區)根據兩項改革后的行政區劃,科學編制(調整)縣(區)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根據常住人口、實際污水排放量等科學確定處理設施設備建設規模,優先安排實施涉改鄉人民政府所在地(鄉集鎮)、600人以上的農村居民聚居點(區)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2021年完成26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設。

2.研究推廣適宜治理技術模式。嚴格執行四川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按照《四川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業務知識參考讀本》,推動靠近城鎮、有條件的村莊,生活污水納入城鎮污水管網統一處理;人口集聚、利用空間不足、經濟條件較好的村莊,優先采取“管網收集-相對集中處理-達標排放”的治理方式;污水產生量較少、居住較為分散、地形地貌復雜的村莊,采用資源化利用方式就地處理。

3.建立完善設施運維管理機制。2021年制定《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長效運維管理辦法》,落實鄉鎮人民政府網格化監管措施,強化村委會協助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責任,引導受益農戶積極參與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管理,加強基層環保專業隊伍管護能力培訓,積極探索鼓勵市場主體參與農村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管理。

(四)繼續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控。

1.加大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建立健全畜禽糞污還田利用監管機制,因地制宜出臺地方糞肥還田利用標準,加強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置建設,加大更換(改造)老舊、損壞糞污處理設施裝備,確保到2021 年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實現76%以上;到2025 年,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0%以上。

2.加大秸稈綜合利用。建立健全秸稈經濟、便捷、高效收儲運體系,推廣靈活小巧、動力裝量大、適合我市使用的秸稈收運設備,加大秸稈“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肥料化”五化利用,確保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0%以上。

3.加大生物防治和科學施肥用膜技術推廣。持續推進農藥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大力實施生物防治替代化學防治、有機肥替代化肥施用的“兩個替代”工程,建立以芒果、蔬菜作物為主的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園區2個,到2021 年底,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技術覆蓋率實現42%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穩定在90%以上;到2025 年,推動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技術覆蓋率達到50%。加大研發推廣農膜減量替代技術,開展可降解地膜試驗示范,建立政府扶持、市場運作、多方參與的廢舊農膜回收體系。

(五)持續提升改善村容村貌。

1.加大涉改村公共環境整治力度。規范柴草堆放、農機具停放、宣傳欄設置、廣告貼放等,清理私搭亂建,治理殘垣斷壁,加強“三線”(電力線、通信線、廣播電視線)管控。常態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結合重要時間節點集中開展大掃除、大清潔、大整治。加大衛生防疫、健康生活宣傳,激勵引導農民培養良好衛生意識。

2.推進涉改村風貌改造。加強古鎮古村落、古名居、古樹名木保護利用,加大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民居和鄉村歷史文化建筑保護力度。注重保護傳承民族建筑風格,大力推廣應用綠色環保且體現鄉土特色的現代夯土農房。將改善院落環境和發展休閑旅游相結合,打造微景觀、微田園、微環境。實施鄉村綠化美化行動,村莊綠化覆蓋率穩定在35%以上。

三、保障措施

(六)加強組織領導。

按照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的部署要求,堅持省級指導、市級統籌、縣級主體實施建設,主要領導要親自部署、分管領導要具體抓落實。明確農業農村部門牽頭統籌,發改、財政、自然資源、環保、住建、城管、衛健、水利、林草、供銷等部門結合職能職責,加強政策支持和工作指導。

(七)完善投入機制。

建立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投入保障機制,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加大本級資金投入、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動員群眾投工投勞等,穩定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后續運行管護經費投入,積極探索建立管護經費合理分擔機制,大力推廣“政府出一點、集體補一點、群眾籌一點”的管護經費保障模式。

(八)注重隊伍建設。

選優配強縣、鎮兩級抓“美麗四川?宜居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干部隊伍,確保農村“廁所革命”等工作在基層有人負責、有人落實、有人管理。加強技術人才隊伍培養,每年定期開展業務技術培訓,注重把農村能工巧匠培養成建設和管護技術人員。

(九)強化監督考核。

聚焦涉改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目標任務,加強建立完善日常督導、季度通報、年度考核、達標驗收、滿意度調查、群眾監督相結合的考評激勵機制。注重總結宣傳先進典型,曝光落后案例,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和監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