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 “鴨血”食品安全思考和監管建議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21-11-29 來源:攀枝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鮮鴨血作為火鍋的重要食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微量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口感細、滑、嫩。從2015年央視3·15晚會曝光“假鴨血”到2021年小龍坎火鍋中“鴨血中不含鴨”,一次又一次掀起了鮮鴨血食品安全的輿論熱議。
一、攀枝花市鴨血質量安全狀況
攀枝花市鮮血旺銷售環節主要集中在農貿市場的銷售者,共45家左右,來源主要是定點屠宰場和部分活禽宰殺點。餐飲環節主要集中在火鍋店、冒菜店和部分中餐館,標稱使用“鮮血旺”的600家左右。隨著近年來監管力度的加大,除譚鴨血等連鎖企業使用食品生產企業生產的預包裝食品原料外,其他使用散裝原料的單位多數將菜單修改為了“鮮血旺”“鮮血”“血旺”等名稱,規避動物源成分,僅在消費者點菜時口頭宣傳為“鮮鴨血”,從而逃避監督抽檢和執法檢查。
攀枝花市從2013年開始探索將鴨血產品作為重點食品監管,圍繞制假、冒充、非法添加等問題,突出甲醛、山梨酸鉀及鈉鹽等關鍵指標,開展監督抽檢、風險檢測、專項執法,持續治理鴨血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如:2013年,針對甲醛指標,在全市47戶鴨血銷售者中抽檢39批次,抽檢結果均為合格;2019年,針對“假鴨血”問題,在全市30家火鍋店中監督抽檢鴨血30批次,合格5批次,25批次未檢出鴨成分或未檢出鴨成分與動物源性成分,攀枝花市市場監管局以摻假摻雜的食品“鴨血”及未查驗其合格證明材料對25家火鍋店進行處罰,罰沒38.75萬元,達到了較好的警示教育效果。2021年,主要針對動物源成分、山梨酸鉀及鈉鹽等指標安排東區、西區、米易縣抽檢鴨血10批次,暫未出結果。
二、食品經營環節的鴨血質量安全風險
結合媒體曝光和監管情況分析,社會關注的鴨血問題主要集中在制假、冒充、非法添加、難以溯源四個方面。
(一)制假。不法商家選擇偏僻隱蔽的位置建立“黑作坊”,夜間加工制作“假鴨血”并完成配送到經營單位,監管部門在缺乏內線支持、檢測技術支撐的情況下難以有效精準打擊,徹底清除“黑鏈條”。
(二)冒充。食品經營單位以豬血、牛血、雞血冒充鴨血的售賣,在產品自身質量安全保障的基礎上,將名稱標志為“鮮血旺”“鮮血”“血旺”,口頭告知并當做鴨血售賣,消費者難辨真假、投訴不多,執法者即使未檢出鴨源性成分也難以取證處罰。
(三)非法添加。盡管攀枝花市多輪次抽檢都未在鴨血中檢出甲醛、山梨酸鉀及鈉鹽等添加劑,但因鴨血保鮮時間較短,鴨血經營單位超范圍使用防腐劑、穩定劑且不斷更換品種,對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的精準性、靶向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難以溯源。除預包裝鴨血產品外的鮮鴨血作為食用農產品,食品經營單位普遍未嚴格進貨查驗,普遍只有供貨票據且缺乏簽章簽字、產品名稱模糊,沒有產品合格文件,加之監管的重心普遍放在火鍋底料、火鍋油、肉制品等產品上,導致難以層層溯源,冒菜等小經營店更是如此。
三、解決鴨血食品安全問題的建議
(一)督促指導餐飲企業完善供應鏈。借鑒“譚鴨血”等連鎖品牌的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引導火鍋店建立完整、安全的供應鏈體系,引導使用預包裝食品原料,實現食品原料的全程溯源管理,依法、誠信、規范經營,減少假冒、非法等食品原料生存空間,構建放心舒心的消費環境。
(二)檢測與執法聯動實現精準打擊。加大對鴨血等食品原料的監督檢查,督促經營者進貨查驗并完善索證索票。在摸排掌握行業狀況的基礎上,適時劃定區域開展突擊執法,執法人員和抽樣人員同步行動,同步完成產品抽檢、現場檢查筆錄、調查筆錄,并鎖定點菜單、進貨單等關鍵證據,為執法辦案打下基礎。發現違法行為堅決嚴肅處理、全面宣傳,形成查處一件、教育一片,查處一批、震懾全市的執法打擊效果。
(三)制定鮮血類產品食品安全標準。屠宰環節的鮮血采集、粗加工、貯存是該類產品食品安全重點風險環節,研究制定食用動物鮮血類產品的國家食品安全標準,明確原料、感官、貯存時間等要求,科學設定藥殘、致病菌、添加劑、營養元素等指標。通過制標貫標,實現以標準促規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