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攀枝花市委社會工作部對市政協十屆三次會議第160號提案答復的函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24-08-27     來源:中共攀枝花市委社會工作部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XX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社區服務體系建設促基層治理效能提升的建議》(第160號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完善需求響應機制,提高服務精準度。”的建議

  我部主動加強與相關部門(單位)的聯動協作,凝聚工作合力,持續在完善居民需求響應機制上用力,著力提高社區治理服務精準度。一是暢通群眾訴求反映渠道。全面搭建“線上+線下”說事平臺,分門別類精準建立社情民意臺賬。線上搭建“花城e+”、網格微信群、“隨手調”等平臺,線下組建以社區“兩委”干部、網格員、樓棟長、黨員志愿者等為主體的志愿服務隊,主動深入小區樓棟、商圈樓宇,采取“敲門行動”、議事會等方式收集群眾意見,確保居民需求及時發現、準確掌握。二是完善分類分級處理機制。全面建立市縣鄉村四級“預約受理、分流交辦、聯合辦理、督促回訪”閉環辦理流程,建設集黨群服務、人民調解、法律服務等功能于一體的區、街道(鎮)、社區(村)三級矛盾調解中心,設立一站式辦理窗口,采取“簡單的事項當即答復、復雜事項轉派限期處理、疑難事項聯動辦理”的方式,實現民意直通、訴求直達、接訴即辦。三是完善群眾服務評價機制。將群眾滿意情況納入年度目標績效考核,每年定期組織社區黨員代表、居民代表、駐社區單位代表、物業服務企業代表、業主委員代表等對街道(鄉鎮)、社區(村)為民服務等情況進行評價,通過提醒、督辦、問責,倒逼改進工作,提升社區服務水平。

  二、關于“推動公共服務進社區,提高服務社區化水平。”的建議

  我部主動聚焦社區資源稟賦和居民需求熱點,切實優化資源配置方式,不斷完善社區公共服務體系。一是推動公共服務資源向社區下沉。制定《攀枝花市“十四五”城鄉社區發展治理規劃》,以強化為民服務、便民服務、志愿服務功能為重點,大力爭取開展省級“三化”建設試點、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青年志愿服務制度改革試點等工作,推進省級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向社區全覆蓋延伸、城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層醫療服務全覆蓋,公辦普通高中生均公用標準達1000元/人,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學位覆蓋率達91.6%,其中公辦幼兒園學位占比51%。二是提高社區承載能力。深入推進社區治理服務體系建設,爭取省級補助資金970萬元,統籌實施社區綜合設施“補短板”、社區治理“創特色”工程,新(改)建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1700m2,鼓勵縣(區)政府盤活閑置鄉鎮(街道)國有資產和社區公共空間,引導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企業保持孵化支持與空間運營關系,支持以空間換服務,采取“公益+低償”“公益+市場”等方式引入社會服務,2023年全市打造“印象渡口”“河美社區”等13個集約高效的應用場景,惠及居民群眾20萬余人。

  三、關于“充分調動各方力量,提高服務社會化水平。”的建議

  我部堅持以“黨建引領+政府主導+市場運作”方式,進一步創新機制載體,推動多元參與,著力提升社區服務社會化水平。一是健全體制機制保障。出臺《攀枝花市黨建引領社區治理15條措施》《黨建引領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11條措施》等政策文件,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治理服務運行機制,建立以社區黨組織為主渠道落實投放基層的公共服務資源機制,嚴格落實基層組織活動和公共服務運行經費。近3年來,累計整合各類資金7.8億元用于基層組織建設、社區服務提升等領域。二是推行社區服務市場化運作。聚焦老年人“就餐難”問題,出臺《示范性老年助餐網絡建設指南》,明確助餐服務功能及要求、助餐價格及補貼標準等10余項內容,建立“個人出一點、企業讓一點、政府補一點、社會捐一點”多元籌資機制,建成老年助餐點位34個,覆蓋老人5萬余名。積極推進社區養老,聯合周邊養老機構建成方便可及的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圈,今年來累計服務老年群體達到2000余人次。三是加大社會組織培育和扶持力度。建立市—區(縣)——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社會組織孵化平臺,引導社會組織入駐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通過購買服務、公益創投等方式加大對社區社會組織的資金和項目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全市依法登記的社會組織達864家,城市社區全覆蓋實現社會組織入駐參與治理服務。四是強化“五社聯動”。以省級社會工作服務體系試點項目、城鄉社區綜合服務“提能力”項目為抓手,累計爭取省級項目20個、資金500萬元,組織社區、社會工作者、社區社會組織、社區志愿者、社區公益慈善資源五方主體,深入開展居民需求收集、鏈接社會資源、提供救助服務、老幼關愛服務活動,推動資源、資金向基層下沉,提升社區服務專業化、精細化水平,讓社區居民生活更有質感。

  四、關于“培育發展群眾組織,提高服務自主化水平。”的建議

  我部以堅持和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為重點,多措并舉培育發展群眾組織,拓展群眾組織參與社區治理路徑,不斷提升基層群眾自治能力。一是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堅持把黨組織引領各類組織制度化規范化,推進社會組織黨建入章,健全街道社區黨組織選拔培養小區治理骨干機制,搭建黨組織、自治組織、物業服務人、商居代表等多元主體協商平臺,將分散的個體需求和個人利益匯集成最大公約數的公眾需求和公共利益,促成多元主體間的良性互動。二是積極培育發展群眾自治組織。聚焦居民的多樣化需求,依托“五彩公益課堂”“周五驛站”“四點半課堂”等微項目支持,大力發展培育生活服務、公益慈善、文體活動、鄰里互助、平安建設等五大類社區“微組織”。近年來,累計培育了張全貞文化工作室、恒力春芽書屋、“石榴籽”調解室、“花城聯姐”調解工作室、快樂媽咪舞蹈隊、愛衛志愿者服務隊、文明勸導志愿者服務隊等一批“微組織”,激活了社區居民“微自治”動能。三是加強社工隊伍建設。制定全市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十四五”規劃、社區專職工作者管理實施辦法,鼓勵高校畢業生、社區所轄黨組織負責人、居民小組長、網格員、業主委員會成員、退役軍人、社會組織負責人、社區志愿者等群體參加社區專職工作者選聘,建立社區干部省級示范培訓、市級重點培訓、縣級全覆蓋分級培訓培養工作體系,鼓勵參加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資格考試,提高職業津貼標準為2400~7200元/年。截至目前,全市持證社會工作者872名,占全市常住人口的0.71‰,社區服務專業水平進一步提升。

  中共攀枝花市委社會工作部

  2024年8月27日

審核: 何強   責任編輯: 劉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