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對市政協十屆二次會議第45—1號提案答復的函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23-09-25     來源:中共攀枝花市委目標績效辦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XXX:

  貴單位提出的《關于切實加強嬰幼兒托育服務的建議》(第 45號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加強政府社會協同,建立健全托育服務體系”的建議

  (一)積極探索公共托育服務。加強對幼兒園辦托的指導,鼓勵引導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托班或提供托育服務。組織市婦幼保健院對醫院目前空余區域情況進行了梳理,經梳理,現有空余區域已將托育用房建設予以考慮,主要規劃用于二期辦公、后勤及業務用房等建設,規劃建設約12000平方米,包含托育服務和托育綜合服務指導用房,將積極爭取各級資金推動項目建設。健全城鄉社區服務體系,開展社區“三治”融合筑基、社區經濟發展、社區綜合服務能力提升等9項重點工程,推進全市社區未成年人關愛保護服務陣地建設,2025年覆蓋率達到100%。改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加快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載體建設,按照每百戶居民不低于30平方米的標準建設社區服務設施,全覆蓋推動主城區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改造,完善社區養老育幼、文化體育等服務設施。2021年來,爭取省級資金720萬元,改擴建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18個,面積9000余平方米。

  (二)積極鼓勵用人單位提供托育服務。聯合開展假期托管服務,今年初,市總工會聯合市衛生健康委針對“一線”醫務職工子女開展了為期20天寒假托管班,提供福利性照護服務,共有1200余人次醫務職工子女參加,解決了“一線”醫務人員假期無人帶娃的難題;鼓勵地方國有企業提供托育服務,因目前我市地方國有企業普遍規模較小,大多屬于微型、小型企業,少數中型企業,不具備開辦托育機構條件,為此我們積極鼓勵有條件的國有企業開展幼兒托育服務,為職工提供短期福利性照護服務,目前已有部分國有企業準備開展此項服務。

  (三)引導支持社會力量積極參與辦托。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辦托,在建設運營、衛生評價和衛生保健等方面給予技術指導,目前全市共引進社會資本舉辦托育機構5家,可提供托位近300個,具備托育服務、人才培訓、早教等功能,帶動了轄區托育機構服務質效整體提升;大力開展普惠托育專項行動,積極爭取省級普惠托育專項資金支持,引導社會力量改擴建普惠托位提供普惠托育服務,并將普惠托育項目建設納入民生實事作為對縣(區)重點工作考核內容,有力地推動了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目前已為托幼(育)機構爭取到中央、省、市、縣(區)項目建設資金共計424萬元,共建設托位424個,其中已建124個、在建300個,群眾托育服務需求不斷滿足。

  二、關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托育服務機構建設”的建議

  (一)研究制定促進人口均衡發展支持措施。根據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實施方案》(川委發〔2022〕17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多次組織市級有關部門召開專題工作會,圍繞落實三孩生育政策、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構建普惠托育服務體系等方面研究制定貫徹落實措施,對推動托育服務發展進行了部署。目前實施方案已初步形成。

  (二)建立嬰幼兒照護服務聯席會議制度。為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加強部門溝通協作,促進我市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15號)、《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川辦發〔2020〕1號)等文件精神,結合工作實際,起草了《攀枝花市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征求意見稿),對各相關部門(單位)職責分工作了進一步明確,并根據相關部門(單位)意見進行了修改完善,目前已印發執行。

  (三)組織研究普惠托育服務收費標準及財政獎補政策。由衛生健康、發改、財政等部門,結合工作實際和財力狀況,對制定普惠托育服務收費標準并給予財政獎補進行了專題研究。根據《四川省定價目錄》規定,托育服務價格不屬于政府定價范圍,實行市場調節價,經營者的價格行為應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相關規定,依據生產經營成本和市場供求狀況自主制定。政府若制定普惠托育收費標準,需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鑒于近年來市、縣(區)財政緊困的現狀,暫時無法對普惠托育服務給予財政補貼,待財政狀況好轉,將積極研究出臺有關獎補政策,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四)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托育稅費優惠政策。根據《財政部 稅務總局 發展改革委 民政部 商務部 衛生健康委關于養老、托育、家政等社區家庭服務業稅費優惠政策的公告》(財政部公告2019年第76號)、《國務院關于設立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的通知》(國發〔2022〕8號)等規定,市稅務局將積極履行職責,認真落實國家對托育服務在增值稅、所得稅、契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方面給予的稅費優惠政策,針對納稅人個性化政策需求,精準推送、提醒和輔導,幫助更多納稅人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五)加大托育保險政策支持。攀枝花銀保監分局、人行攀枝花市中心支行、市經信局等10部門聯合印發了《進一步加強攀枝花市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方案的通知》(攀銀保監發〔2022〕4 號),文件中提出保險機構要拓展托育和學前教育相關保險業務,積極創新推廣托幼機構保險產品,推動托育服務保險發展,降低托育機構運營風險。鼓勵發展普惠型學前教育責任險和意外險業務等工作要求。

  三、關于“強化專業隊伍建設,提高托育服務質量水平”的建議

  (一)加強嬰幼兒托育服務相關專業教育。積極引導大中專科院校及職業技能學校開設嬰幼兒托育服務相關專業,目前市經貿旅游學校開設有幼兒保育專業,是我市唯一幼兒教師培訓基地、幼兒保育員資格證考點,建有“幼兒園多功能實訓室”“游戲活動室”“幼兒舞蹈房”“獨立智能鋼琴房”等多個實訓室,主要開設有《幼兒發展心理學》《教育學》《幼兒文學》等課程;攀枝花學院康養學院開設了護理、助產兩個與嬰幼兒服務相關的專業,均設置《兒科護理學》方面課程,內容包含兒童預防保健措施及兒科常見病的發展規律和診斷防治方案,常見病和多發病診治的基本知識和護理操作技能等。待師資和硬件等條件成熟,學院將申報開設嬰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為社會培育更多優秀的專業照護人才。

  (二)開展衛生保健等健康指導培訓。為加強我市托幼(育)機構衛生保健管理工作,提高衛生保健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預防和減少疾病發生,保障兒童身心健康,自2020年以來,市衛生健康委組織市、縣(區)婦幼保健等基層機構,陸續開展了全市托幼(育)機構嬰幼兒生長發育和早期教育、計劃免疫及預防接種、意外傷害預防、喂養指導及膳食管理、衛生急救、兒童健康檢查及體格鍛煉等相關專業知識培訓,截至目前共培訓學員300余人次。

  (三)加強隊伍建設深化家庭教育。市婦聯制發全市家庭教育指導工作五年規劃,聯合市教育和體育局、各級婦聯組織等大力宣傳貫徹《家庭教育促進法》;加強家長學校、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建設,積極構建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工作體系;以舉辦全市家庭教育工作培訓班和微課賽為載體,以建好用好市縣級家庭教育講師團為抓手,壯大家庭教育工作力量;長期組織講師團成員、家庭教育指導師、心理咨詢師等志愿者深入村社、家庭開展公益講座和個案指導;培育和支持市幸福家庭服務中心等社會組織,持續實施“陽光家庭 快樂成長”家庭教育公益項目,創新開設“花城幸福家 家庭大學堂”全民公開課,生動開展“七彩陽光 與愛童行”兒童關愛活動,受到群眾歡迎。

  (四)多渠道培育家庭式照護服務專業人才。積極爭取社會支持培訓養老托育等家政服務人員,今年以來市家政服務行業協會會員單位共舉辦育嬰員、母嬰護理和家政服務員等培訓班20個,培訓學員600余人;評選命名首批市“陽光妹子”家政服務員50名,涉及家政服務、育嬰(含母嬰生活護理)等工種;組織參加第三屆省家政服務業職業技能競賽、省首屆康養職業技能大賽等賽事并獲較好成績;積極籌備申報承辦第七屆“百崗萬人”職業技能大賽家政服務員和育嬰員競賽項目。

  四、關于“營造良好社會氛圍,促進托育事業健康發展”的建議

  (一)開展優良家風家教宣傳。大力宣揚新時代攀枝花文明家風,長期開展”尋找最美家庭“”評選五好家庭““火紅年華•聽媽媽講過去的事”“傳家風立家規樹新風”等家庭實踐活動,展播原創家庭公益海報、微視頻。市婦聯組織先進家庭深入村社、女大學生志愿者走上公交車宣講最美家庭故事300余場次,成功創建省市級家風家教創新實踐基地14個。市紀委監委、市民政局、市婦聯等聯合開展“樹清廉家風 建最美家庭”主題活動和高價彩禮綜合治理等移風易俗工作。市總工會、市婦聯等聯合舉辦集體婚禮,創新開展“喜事新辦 婦聯有禮”活動。

  (二)加強托育行業監管。組織各縣(區)開展托育服務摸底調查,重點排查是否存在不符合備案要求、服務質量不高的小區或家庭式托育點,在排查過程中,婦幼、衛生監督、疾控等方面專家對提供托育服務的機構在衛生保健、疾病防控等方面進行了業務指導。經排查,目前尚未發現小區或家庭式托育點,我市提供托育服務的機構主要為幼兒園延伸辦托和托育機構提供托育服務兩種方式,將根據中央、省級有關要求積極鼓勵發展社區、家庭式辦托服務。

  (三)加強托育服務信息化管理。

  為準確掌握當前托育服務資源供給能力及機構發展現狀,動態監測托育服務發展概況,今年3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啟動托育服務統計調查制度,建立了托育服務統計信息平臺,初步實現了對托育機構的在線監管,可查詢托育服務資源的區域分布、托育機構的基本情況、人員情況及入托情況等信息,各級主管部門對托育服務的管理更加便捷高效。

  感謝貴單位對全市衛生健康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攀枝花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3年9月25日

審核: 何強   責任編輯: 楊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