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攀枝花市仁和區“十三五”財政規劃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21-11-23 來源:仁和區發改局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第一部分 “十二五”期間財政工作回顧
“十二五”期間,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區財政部門緊扣“穩增長、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工作重點,全面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各項決策部署,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加強財源培植,強化收入征管,優化支出結構,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進財政工作深化改革,較好地完成了財政“十二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區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 “十二”期間財政收支情況
(一)財政收入情況
2015年末,區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4,676萬元,與“十一五”末相比增加15,482萬元,年均增長6.88%;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2,731萬元,增加2,887萬元,年均增長5.28%。
表1 “十二五”期間仁和區地方財政收入情況表 |
||||||||||
|
|
|
|
|
單位:萬元 |
|
||||
年度 |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
政府性基金收入 |
社會保險基金收入 |
|||||||
合計 |
區本級 |
釩鈦園區 |
合計 |
區本級 |
釩鈦園區 |
|||||
2011年 |
61,474 |
47,534 |
13,940 |
38,260 |
33,024 |
5,236 |
4,381 |
|||
2012年 |
72,888 |
57,208 |
15,680 |
57,023 |
53,000 |
4,023 |
3,675 |
|||
2013年 |
60,974 |
50,119 |
10,855 |
69,614 |
59,608 |
10,006 |
4,297 |
|||
2014年 |
66,985 |
56,058 |
10,927 |
45,004 |
41,270 |
3,734 |
5,525 |
|||
2015年 |
65,147 |
54,676 |
10,471 |
11,836 |
12,731 |
-895 |
5,961 |
“十二五”期間,仁和區本級地方財政收入累計完成465,228萬元,是“十一五”期間的2.56倍,增收283,560萬元,增長156.09%。
(二)財政支出情況
2015年區本級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42,774萬元,與“十一五”末相比增加24,763萬元,年均增長3.88%;實現政府性基金支出27,015萬元,下降4,685萬元,年均下降3.15%。加大民生、教育、重點項目等各方面投入,民生支出規模從2011年的44,741萬元增至2015年的54,018萬元,各項民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表2 “十二五”期間仁和區財政支出情況表 |
|||
|
|
|
單位:萬元 |
年度 |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 |
政府性基金支出 |
社會保險基金支出 |
2011年 |
122,486 |
38,313 |
2,672 |
2012年 |
141,638 |
61,536 |
4,160 |
2013年 |
140,757 |
69,805 |
4,765 |
2014年 |
147,275 |
48,210 |
4,984 |
2015年 |
142,774 |
27,015 |
4,871 |
“十二五”期間,仁和區地方財政累計支出939,809萬元,是“十一五”期間的1.69倍,增支385,060萬元,增長69.41%。
(三)財政收支平衡情況
1.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情況
“十二五”期間,累計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27,468萬元,上級補助收入及債務轉貸收入446,323萬元,2011年上年結余1,301萬元,收入總計775,503萬元;累計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94,930萬元,上解上級支出及地方政府債務還本支出69,386萬元,支出總計764,316萬元;滾存結余11,187萬元。
表3 “十二五”期間仁和區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表 |
|||||||
|
|
|
|
|
|
單位:萬元 |
|
年度 |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
上級補助及債務轉貸收入 |
上年結余 |
調入資金 |
一般公共預算支出 |
上解上級及地政府方債務還本支出 |
一般公共預算結余 |
2011年 |
61,474 |
62,606 |
1,301 |
|
122,486 |
1,064 |
1,831 |
2012年 |
72,888 |
73,073 |
1,831 |
|
141,638 |
3,278 |
2,876 |
2013年 |
60,974 |
82,358 |
2,876 |
|
140,757 |
3,076 |
2,375 |
2014年 |
66,985 |
86,521 |
2,375 |
|
147,275 |
3,858 |
4,748 |
2015年 |
65,147 |
141,765 |
4,748 |
411 |
142,774 |
58,110 |
11,187 |
2.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情況
“十二五”期間,累計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221,737萬元,上級補助收入及債務轉貸收入56,964萬元,2011年上年結余810萬元,收入總計279,511萬元;累計完成政府性基金支出244,879萬元,上解上級支出及地方政府債務還本支出32,236萬元,支出總計277,115萬元;滾存結余2,396萬元。
表4 “十二五”期間仁和區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表 |
||||||
|
|
|
|
|
單位:萬元 |
|
年度 |
政府性基金收入 |
上級補助及債務轉貸收入 |
上年結余 |
政府性基金支出 |
上解上級、調出資金及地方政府債務還本支出 |
政府性基金結余 |
2011年 |
38,260 |
5,495 |
810 |
38,313 |
5,236 |
1,016 |
2012年 |
57,023 |
8,841 |
1,016 |
61,536 |
4,023 |
1,321 |
2013年 |
69,614 |
9,517 |
1,321 |
69,805 |
10,006 |
641 |
2014年 |
45,004 |
13,356 |
641 |
48,210 |
3,760 |
7,031 |
2015年 |
11,836 |
19,755 |
7,031 |
27,015 |
9,211 |
2,396 |
3.社會保險基金收支平衡情況
“十二五”期間,社會保險基金累計收入23,839萬元, 2011年上年結余794萬元,收入總計24,633萬元;社會保險基金累計支出21,452萬元;滾存結余1,699萬元。
表5 “十二五”期間仁和區社會保險基金收支平衡表 |
|||||
|
|
|
|
單位:萬元 |
|
年度 |
社會保險基金收入 |
上級補助 |
上年結余 |
社會保險基金支出 |
社會保險基金結余 |
2011年 |
4,381 |
|
794 |
2,672 |
2,503 |
2012年 |
3,675 |
|
1,021 |
4,160 |
536 |
2013年 |
4,297 |
|
536 |
4,765 |
68 |
2014年 |
5,525 |
|
68 |
4,984 |
609 |
2015年 |
5,961 |
|
609 |
4,871 |
1,699 |
二、“十二五”期間財政管理改革情況
(一)加強鄉鎮財政建設、完善鄉鎮財政體制
“十二五”期間,按財政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鄉鎮財政建設和管理的意見要求,全面恢復鄉鎮財政所,開展了鄉鎮財政規范化建設,建立了鄉鎮財政預算編制、執行、監督機制,鄉級財政的履職能力得到了明顯提升。推動區鄉財政信息化建設,搭建了管理平臺,實現了區級財政對鄉鎮財政運行的動態監控。并按一級政府、一級財政的原則,完善了區鄉兩級財政體制,建立了鄉級財政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增強了基層財政的保障能力。
(二)完善政府預算體系,推進國庫管理制度改革
圍繞區委、區政府確立的發展目標,以建立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公共財政體系的要求,建立全口徑的政府預算管理體系,增強“四本預算”的統籌力度,進一步完善政府預算體系。完善日常公用經費定額標準,改進預算編制方式,提高預算編制的準確性。推進預算單位結余資金清理,有效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實行“三公”經費總額控制、完善差旅費和會議費管理辦法,降低行政運行成本。通過建立國庫單一賬戶體系,將財政資金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納入國庫集中管理,全面啟動了公務卡改革,完善財政專戶管理制度,確保財政資金的安全性、科學性和有效性。推動完成區級財政由集中核算向集中支付的轉軌,將所有鄉鎮納入國庫集中支付范圍,將所有核算職能退回預算單位,理清了財政管理責任。
(三)加強政府債務管理,有效化解政府債務
完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深度參與政府債務“借、管、用、還”各個環節,加強對政府性債務的舉借、使用、償還和擔保的全程監管。建立政府融資審批制度,加強政府融資成本控制。通過置換存量債務,加快了債務化解的進度,有效降低了債務風險,對于緩解企業困難、解開欠款鏈條、清繳企業欠稅有著積極影響,進一步改善了縣域投資環境,提升了社會消費力。
(四)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積極探索政府購買服務
搭建資產管理信息平臺框架,將行政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均納入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基本實現信息化動態管理,全面提升國有資產管理水平。結合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積極推動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逐步擴大政府采購服務范圍,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加快服務業發展,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和服務效率。
(五) 加強財政監督管理,做好財政信息公開
完善財政監督方式,進一步強化財政監督,先后開展了對國債資金、扶貧專項資金、強農惠農資金、社會保障資金等專項檢查以及“三公”經費和“小金庫”專項治理工作。嚴格按照《預算法》有關規定,按照“公開是原則,不公開是例外”的要求,除涉密信息外,全面公開財政預決算、部門預決算和“三公”經費預決算,并擴大專項資金公開公示范圍,增強財政信息透明度,打造“陽光財政”。
(六)加大財政投資評審力度,強化績效預算管理
制定《仁和區財政投資評審管理辦法》等規定,完善評審流程,提高財政投資項目的科學管理水平。按照“拓展績效評價范圍、完善指標體系、加強結果運用”的總體要求,積極開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將績效評價從項目支出拓展到部門支出,并將評價結果與下年度預算安排掛鉤,增強了財政資金的使用績效。
三、“十二五”期間財政保障工作
“十二五”期間 ,財政部門主動作為,千方百計籌集資金,為全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民生工程、城市建設、產業發展、重點項目建設等提供資金保障。
(一)全力組織地方財政收入,大力扶持企業培育財源
認真分析和研究我區面臨的經濟形勢,清理稅源、分解目標任務、壓實責任。健全非稅收入征管制度,建立部門協作機制,深挖收入空間和潛力。全面落實中央支持實體經濟稅收優惠政策,積極爭取對實體企業的扶持政策,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及時為企業辦理稅收退庫業務,支持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項目建設。
(二)積極爭取上級各類資金,加大存量資金盤活力度
一是區級各部門主動作為,積極向上級項目主管部門匯報我區特殊困難和問題,充分表達發展訴求,上級專項資金扶持有效緩解了我區財政運行壓力,促進了社會經濟各項事業健康發展,保持了政府債務有效鏈接,降低了財政風險。“十二五”期間,爭取上級補助收入共計453,345萬元,是“十一五”期間1.57倍,增加165,214萬元,增長57.34%。二是根據國務院和財政部對存量資金管理的相關要求,加大對全區存量資金進行清理、盤活,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緩解財政支出壓力。
(三)加強整合財政涉農資金,重點傾向邊遠貧困地區
在資金來源渠道不變、資金用途不變、項目資金管理權限不變、項目實施主體不變、檢查驗收標準不變的前提下,強化項目的整體協調推進,圍繞涉農項目整合實施方案,打破行業界限、部門分割,統籌安排項目,統籌投放資金。充分發揮資金集合效益,確保“兩區”和貧困區域項目資金需求。“十二五”期間,“三農”支出累計投入200,709萬元,是“十一五”期間的3.47倍,增加142,857萬元,增長246.94%;
(四)繼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重點保障群眾切身利益
一是嚴格壓縮和控制一般性支出。貫徹執行中央、省市各項規定,厲行勤儉節約,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控制行政運行成本,保持 “三公”經費逐年遞減。二是確保民生工程和社會事業發展資金逐年增長。落實各項民生保障政策,大力實施中央、省、市、區各項民生項目,切實解決關系到群眾切身利益的就業促進、醫療衛生、教育、社會保障、扶貧解困等熱點、難點問題,努力為民辦好事、辦實事。“十二五”期間,民生工程累計投入301,042萬元,是“十一五”期間5.01倍,增加240,916萬元,增長400.69%。
(五)多舉措多方籌集資金,確保重大項目開工建設
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通過財政直接投入、爭取地方政府轉貸債券、向金融機構融資等多種方式,重點支持普達陽光國際康養度假區、五創聯動、攀枝花﹒銀泰城市綜合體、中國苴卻硯文化街、成昆鐵路擴能改造項目、土地收儲、大河流域治理、大河南路改造、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仁和法庭遷建、思源學校建設、生態區建設、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等重大項目建設和重點工作資金需求,不斷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增加群眾幸福指數。圍繞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重點支持了優質特色農業、農田水利、幸福美麗新村、扶貧開發、林業生態和涉農資金打捆試點項目建設,兌現了惠農補貼政策,促進了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十二五”時期,受“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影響,財政收入急劇下降,收支矛盾空前尖銳,財政運行特別困難。面對錯綜復雜的形勢,財政部門勇于正視困難,逆勢而上,負重而為,變壓力為動力,向改革要效益,向管理挖潛力,最大限度的克服了經濟下行帶來的不利影響,確保了區委、區政府重大決策意圖的實現,確保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確保了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確保了財政的穩健運行。
第二部分 “十三五”時期財政發展規劃
“十三五”時期,將是仁和全面小康的決勝期、結構調整的加速期、城市轉型的關鍵期和全面改革的攻堅期。面對不斷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日趨激烈的區域競爭,以及結構調整的持續陣痛和民生改善的繁重任務,必須保持攻堅克難的發展勁頭,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牢牢把握“超常作為,穩中求進”工作主基調,搶抓國家、省、市重大戰略機遇,加快推進產業升級和城市轉型,積極改善民生,奮力推進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
一、“十三五”時期財政發展改革的重要機遇
(一)國家及四川省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為財政經濟發展提供戰略機遇
國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重點推進“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開發等發展戰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攀西試驗區建設、南向通道構建和康養產業發展給我區帶來的利好機遇,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勢頭將更為強勁,財政改革與發展將與經濟發展協調同步推進。
(二)財稅體制改革和地方稅體系建設的不斷完善為縣區財政提供體制保障
不斷深化地方分稅制改革,按照國家的總體方案,消費稅的分享級次將從中央收入調整為中央與地方的共享收入;房地產稅改革也將加快推進,并將作為地方的重要稅種;個人所得稅、資源稅等其他稅種也會有所調整;費改稅的進程也將納入日程,這些改革是“十三五”時期財稅改革的主要方向,一系列財稅體制改革將有效擴大地方稅源,增強縣區財政實力。
(三)攀枝花城市主城區南移和城鄉統籌發展為財政經濟發展開辟廣闊空間
加快推進城市建設步伐,加速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強“這里仁和”城市品牌宣傳,營造“我在仁和,家在仁和”的氛圍,積極拓展城市骨架,擴張城市人口規模,繁榮商業經濟,有利于拓寬財政經濟發展的空間載體,增強財政增收的經濟基礎。
(四)優勢產業的厚積薄發和新興產業的不斷壯大為經濟發展增添強大動力
以鋼材、汽車、機電等專業市場集中發展,打造東、西兩線商貿帶。以苴卻硯文化街區、寶玉石街區、影視文化區等服務業,形成大河文化休閑娛樂產業帶。以及陽光康養旅游、現代物流、特色產品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逐步發力,為全區經濟持續增長增添了強大動力,有利于財政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
二、“十三五”時期財政發展改革的主要挑戰
(一)新的發展理念和目標對財政發展與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牢牢把握“超常作為,穩中求進”工作主基調,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加速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聯動發展,積極推進產業提升、城市擴容、基礎夯實、民生共享和扶貧攻堅,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財政增收、財政支出以及財政服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對財政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戰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十三五”時期必將是經濟體制、經濟結構、經濟發展方式、行政體制、社會管理體制等諸多矛盾的攻堅期,在復雜多變的經濟發展形勢和社會管理矛盾中,財政如何積極應對,如何進行自身變革,將面臨著巨大挑戰。
(三)財政收支矛盾非常突出對財政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方面,財政增收乏力。一是我區受財政體制限制,上劃中央稅收比重偏高,地方可用財力有待增加;二是煤炭產業雖有部分復產,但價格持續低迷,前景并不樂觀,投資增長后勁乏力,三產稅收增長有待增強,新的經濟增長集群尚未形成規模;三是全面實施“營改增”、稅收優惠政策的落實以及減免緩停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及政府性基金等政策,將直接減少財政收入,稅收增長后繼乏力,稅收在一般公共預算中所占比重不斷下降,長遠來看,不利于地方財政的可持續增長;四是土地整理成本上升,土地出讓進度緩慢,市場觀望情緒嚴重,土地市場難以提供有效的財力貢獻。
另一方面,財政支出規模不斷擴張,財政支出壓力十分巨大。一是落實中央、省和市出臺的一系列民生政策,深入實施民生工程、辦好民生實事,需要財政投入大量的資金;二是各項發展戰略實施、城鎮建設、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等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財政支出需求越來越多;三是到期的政府債務要納入預算進行償還。少入多出的財政收支矛盾給財政預算平衡帶來巨大挑戰,要求財政管理更加科學化、精細化以及法制化、透明化。
三、“十三五”時期財政發展改革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十三五”時期財政發展改革的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各項方針政策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始終踐行群眾路線,按照依法行政、依法理財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總體發展目標,全面貫徹落實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以增收節支、預算平衡為主線,以保民生、促發展、防風險為重點,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為抓手,以發揮財政政策作用為支撐,加快構建有利于科學發展的財政體制機制,促進全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平穩較快發展。
(二)“十三五”時期財政發展改革的基本原則
加大理念、體制、制度、政策和管理的創新力度,切實把“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各項要求貫徹落實到財政改革的各個領域和全過程、體現到財政管理的各個環節和財政政策的各個方面,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1.依法理財、公開透明。圍繞“從嚴治黨”和“依法行政”這兩條主線,強化法治意識,培養法治思維,不斷提升依法履職能力,切實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財、依法征收、依法監管,將財政全部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
2.明確定位、民本優先。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追求社會公共利益為目的,科學界定財政支出范圍。全力辦好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民生實事,著重解決人民群眾急需急盼的普惠性民生問題,有效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
3.立足當前、著眼長遠。財政政策的制定、財政預算的安排,既要考慮客觀現實的需要,又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條件和財政承受能力,充分體現財政年度間平衡的要求,確保財政運行的可持續性。
4.積極穩妥、改革創新。增強大局意識,拓寬宏觀視野,提升履職層次,強化改革前瞻,推進各項財稅改革,完善財政預算管理體系,激發財政活力。
5.協同理財、合力推進。牢固樹立協同理財的理念,建立健全政府預算責任制度,規范和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分工,強化部門預算編制、執行責任,做好信息共享和協調配合,不斷增強財政管理的整體合力。
(三)“十三五”時期財政發展改革的主要目標
1.財政收入目標。不斷創新財源建設模式,著力提高財政收入占GDP比重和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財政收入質量逐步好轉,財政實力逐步增強。區本級“十三五”時期各項財政收入指標的安排為: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到“十三五”末達到69,800萬元,年均增長5%;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到“十三五”末達到30,000萬元,年均增長19%;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到“十三五”末達到6,300萬元,年均增長1%(“十三五”時期,年度間各項財政收入指標詳見表6)。
2.財政支出目標。保持財政支出規模與財政收入協調同步增長,在支持經濟發展和統籌城鄉建設上進一步優化財政投入,保工資、?;具\轉、保必要民生,大力支持“三農”、教育、科技、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就業創業、保障性住房及節能減排等方面支出,全面小康社會財政支撐體系基本建成,財政支出結構更加優化,供給范圍更加科學合理,推動經濟發展與促進社會和諧齊頭并進。區本級“十三五”時期各項財政支出指標的安排為: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到“十三五”末達到182,200萬元,年均增長5%;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到“十三五”末達到50,000萬元,年均增長19%;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到“十三五”末達到5,150萬元,年均增長1%(“十三五”時期,年度間各項財政支出指標詳見表6)。
表6 “十三五”各項財政收支指標規劃表 |
||||||||
|
|
|
|
單位:萬元 |
||||
指標名稱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年均 |
||
一般公共預算 |
收入 |
67,410 |
69,100 |
72,800 |
76,000 |
83,200 |
5% |
|
其中:區本級 |
57,410 |
58,500 |
62,000 |
65,000 |
69,800 |
5% |
||
釩鈦產業園區 |
10,000 |
10,600 |
10,800 |
11,000 |
13,400 |
5% |
||
支出 |
148,000 |
152,000 |
158,000 |
164,000 |
182,200 |
5% |
||
政府性基金 |
收入 |
38,200 |
36,700 |
37,800 |
38,900 |
40,000 |
28% |
|
其中:區本級 |
28,200 |
29,700 |
29,800 |
29,900 |
30,000 |
19% |
||
釩鈦產業園區 |
10,000 |
7,000 |
8,000 |
9,000 |
10,000 |
62% |
||
支出 |
47,000 |
49,500 |
49,600 |
49,800 |
50,000 |
19% |
||
社會保險基金 |
收入 |
6,000 |
6,100 |
6,150 |
6,200 |
6,300 |
1% |
|
支出 |
4,900 |
5,000 |
5,050 |
5,100 |
5,150 |
1% |
3.財政改革目標。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障基金預算相互銜接的政府預算體系全面建成;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財政評審、非稅收入收繳管理、資產管理、鄉鎮財政體制等改革創新突破;建立健全包括績效制度、績效評價、結果運用為主要內容的一整套績效預算管理體系,不斷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績效;強化債務的控制管理,建立債務舉借審批、分析預警、應急處置等機制,確保債務鏈正常連接,有效防范和化解債務風險,實現財政穩健運行;完善區鄉財政管理體制,建立鄉鎮基本財力保障制度,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更加富有活力,有利于區域經濟科學發展的財政體制不斷完善。
4.財政監管目標。加強財政資金使用跟蹤問效,提高財政投資評審科學化、專業化水平,財政支出績效評價體系建成并廣泛應用;積極維護財政安全,財政風險防控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并發揮更大效用,財政監督體系全面建立;加快推進財政預決算、部門預決算、“三公”經費預算決算信息公開以及財政政務公開,增強財政運行透明度,全力打造陽光財政。
5.隊伍建設目標。不斷創新手段全面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建立一支“政治堅定、素質全面、業務精湛、高效廉潔、勤政多能”的一流財政隊伍,增強財政干部服務經濟發展、服務預算單位、服務人民群眾的綜合能力,干部隊伍財政管理能力和財政監督能力實現新突破。
四、“十三五”時期財政發展改革的主要內容
(一)服務經濟,壯大地方財源,確保收入質量逐步提高
1.穩定財政收入增長機制。進一步完善財、稅、庫、銀互動協調機制,把握收入動向,強化征管手段,創新征管模式,確保收入應收盡收,把經濟發展的成果反映到財政增收上來。完善政府非稅收入征管法規政策體系,強化國有資產經營收益管理,不斷完善非稅收支預算管理辦法,增強透明度。同時,進一步優化財政收入結構,提高財政收入質量,將財政收入的穩步增長作為財政工作重中之重。
2.積極支持企業發展壯大。深入研究財政介入企業經濟發展的有效模式,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財政環境;建立財政與企業良性互動機制,不斷加強財企聯合,完善財政企業聯席會議制度,共謀全區經濟快速發展;繼續加大園區建設投入力度,進一步改善園區發展環境,實現園區建設與城鄉統籌的協調發展;積極對上爭取,為企業經營創造更好的政策環境,提供更大的資金支持;認真落實積極財政政策,大力支持信用擔保體系建設,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
3.支持節能減排和產業結構調整。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一步加快工業強區步伐。認真落實國家、省有關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各項財政資金政策;支持我區重大工業項目建設和骨干龍頭企業發展;支持企業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支持創立名優精品;支持企業節能減排,開創綠色發展、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發展模式,大力支持發展特色產業、旅游業、服務業,支持招商引資和擴大對外開放。認真落實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提高財政保障水平。
4.努力向上爭取資金和項目。定期專人多方采集信息,勤匯報、多溝通,掌握上級投資動向,認真解讀、研究上級各項扶持政策,抓住重點,有的放矢,儲備項目;專人負責編制項目,全面完善資料,夯實基礎,注重質量;加大申報力度,主動向上級反復反映困難,積極作為,爭取資金和項目,尤其是縣級財力補助和均衡性轉移支付。
(二)保障民生,增大財政投入,確?;菝裾呗涞綄嵦?/span>
1.優先保障發展教育投入。繼續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以加強薄弱環節為重點,保障中小學校舍危房改造和項目建設,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認真落實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立足教育高位發展,構建廣域校區聯盟,深入實施科技興區戰略。
2.大力支持精準扶貧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有關精準扶貧工作要求,切實加強對精準扶貧工作的支持,充分發揮財政部門職能作用,保障精準扶貧所需資金。同時做好財政金融扶貧專項工作,為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政策資金支持,確保貧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實現精準脫貧。
3.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增加財政投入,擴大社會保障基金規模,完善社會保險費征管機制,加快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認真落實城市居民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廉租住房保障、救災救濟、撫恤等政策,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辦法,完善和優化新農保征收、監管和發放制度機制。認真落實減免稅費、職業培訓補貼等促進就業的財稅政策,千方百計擴大就業,促進我區全面小康社會建設。
4.完善政府醫療衛生投入機制。支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認真落實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醫療衛生事業的財稅政策,推動形成多元化的醫療衛生服務市場。認真落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鄉醫療救助等政策。建立城鄉醫療衛生服務保障全覆蓋。
5.大力支持其它社會事業發展。加大對文化體育、科學技術等事業投入,繼續支持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全民健身、科技創新等工程,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不斷完善農村便民服務體系建設。加大維穩投入和政法部門經費、消防器材、公安裝備等投入力度,推進平安仁和建設;支持法律援助機構為經濟困難群眾和農民工辦理法律援助案件及法律援助事項。
(三)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確保管理制度科學規范
1.部門預算改革。認真貫徹新預算法,實施精準預算試點,提高預算執行力。重點是著力完善預算支出標準體系,提高預算管理公正性。著力推進綜合預算管理,提高預算管理科學性。著力提高部門預算年初到位率,增強預算管理嚴肅性。著力探索績效預算管理模式,提高預算管理有效性,建立協調一致、科學規范的預算編制、執行管理體系。
2.國庫集中收付改革。要進一步完善制度,監督實施公務卡結算;繼續深化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財政網絡平臺建設,提高財政管理水平,確保財政資金安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嚴格執行內部控制制度,切實保障財政資金安全。
3.非稅收入征繳改革。要以非稅收入信息化平臺為支撐,繼續實行政府非稅收入統籌管理模式,增強政府對非稅收入的調控能力,切實提升管理水平。
4.政府采購改革。不斷擴大政府采購范圍,加強采購人員的職業化教育,切實提高政府采購服務質量。進一步完善政府采購體系,推進政府購買服務等各項改革工作,進一步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強化政府采購監督管理,加強信息化和標準化建設,搞高政府采購透明度。
5.投資評審改革。穩步推進政府投資評審機制建設,加大評審力度,全面開展政府投資評審,細化制度管理,提升評審質量,規范評審程序,注重評審效果。
6.國有資產管理改革。要繼續突出創新,應用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推進資產管理標準化、規范化及信息化,建立完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預算管理制度。同時盤活資產,通過運營資產,促進財政增收。
7.鄉鎮財政體制改革。要在上輪區鄉兩級財政體制的基礎上,結合稅制改革、省對縣區財政體制改革的新形勢,補充和完善區鄉財政管理體制,科學規劃、合理規范,最大限度調動區鄉兩級理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認真分析省對縣區財政體制變化對我區現有財力情況和今后財源建設、財稅管理體制情況的影響。積極謀劃有利于我區財政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審時度勢、趨利避害,借勢加快我區財源建設步伐。
(四)強化監督,提高使用績效,確保財政資金高效運行
1.財政監督工作有突破。進一步加大“三公開兩監督”工作力度,即:財政編制與政務公開、財政預算信息公開、財政政務公開,接受人大、審計監督,使財政資金運行公開、透明。強化財政監督管理,做到事前有準備、事中有針對、事后有總結,確保整個監督檢查過程規范、嚴謹、科學,達到預期目的和監督效果,推進監督結果運用。
2.財政績效考評有創新。在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分類體系基礎上,按照財政支出的性質、范圍、領域和功能等分類設置,構建符合公共財政體系要求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充分利用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加強對財政支出項目經濟績效、社會績效、生態環境績效、政治績效的考評,提高財政投資決策和財政支出的科學性,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
3.財政監督檢查有擴展。要把財政監督管理與預算執行有機結合,圍繞預算編制方案的執行情況,扎實深入廣泛地開展全方位的財政檢查,財政檢查要對全區預算執行情況有一個全面客觀及時的評價;堅持財政檢查與財政專項資金使用效益有機結合,對建設項目和專項資金使用開展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跟蹤問效,提升項目建設質量;堅持財政檢查與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有機結合,做到有問必答,有疑必解、有求必應。財政監督檢查作為保障財政運行安全的有效手段,必須不斷加大其力度與深度,加大事前審核、事中跟蹤、事后問效的工作力度,將財政監督檢查工作覆蓋資金管理的全過程,推動全區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五)控制規模,降低財政風險,確保政府債務逐步償還
1.從舉債環節控制債務總體規模。通過省級舉借置換債券,用于償還到期政府債務,從總體控制債務規模,達到只減不增的目標。
2.從用債環節控制債務使用方向。完善債務管理機制和程序,設立債務管理專門機構,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的統計分析、登記備案、借貸審批和債務資金使用管理工作。
3.從償債環節妥善處理存量債務。認真清理清查存量債務,按直接債務和間接債務進行分類管理。完善償債準備金制度,建立預算償債體系,逐步化解債務。
(六)夯實基礎,提升綜合素質,確保干部隊伍依法理財
1.推進財政法制化建設。進一步加強預算、稅收、國有資產、非稅收入、資金管理和財政監督等方面的法規規章制度建設,不斷完善財政執法責任制,依法加強財政行政許可事項管理,推進財政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嚴格財政行政審批程序,進一步創新方式方法加強財政法制宣傳教育,扎實推進依法行政、依法理財。
2.推進財政信息化管理。進一步強化財政信息大平臺建設,加快各類平臺應用,不斷升級財政核心管理軟件,實現財政內部各業務科室間、財政部門與各預算單位間、上下級財政部門間的信息貫通,建立起涵蓋財政管理基礎信息、財政業務運行數據等信息資料在內的大型數據中心和數據庫,為財政管理決策提供技術支撐;進一步加強財政信息安全建設,加快建立財政信息安全體系,積極做好異地災害數據備份。
3.推進會計管理創新。貫徹落實新預算法、會計法等法律法規,加大力度推行新會計準則制度,完善村財鄉管,強化建賬監管;進一步加強會計人才培養、會計管理信息化建設及會計基礎規范建設。
4.推進基層財政建設。加強財政內部基層單位建設及鄉鎮財政所建設,在優化財政管理工作流程的基礎上,科學設置工作崗位,合理界定崗位職責,強化基層單位及鄉鎮財政所的監管職責,確保預算編制、預算執行、財政監督、績效評價和政策落實各個工作環節有機銜接。
5.推進財政干部隊伍建設。加大干部教育培訓力度,建立干部教育培訓常態化機制,有針對性開展分層、分類和分階段的教育培訓工作,增進與科研單位、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培養財政干部的前瞻視野和預判能力,加強財政干部隊伍思想道德、黨風政風、行政效能、業務素質等內容建設,增強財政干部科學理財、服務發展的能力,全面提升財政干部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