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攀枝花市仁和區 廣播電影電視 “十二五”發展規劃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21-11-23     來源:攀枝花市仁和區人民政府網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作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播電影電視不僅是黨和政府的喉舌,也是我國最為普及的信息工具、最為便捷的信息渠道和最受歡迎的信息窗口。《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要求要“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藝術,創造更多更好適應人民群眾需求的優秀文化產品。”要“加強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互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三網融合”,建立信息安全保障體系”。為此,我們必須加快廣播影視節目制作及傳輸的數字化、網絡化進程,加強節目內容開發,提供數字音視頻廣播、衛星直播電視、視頻點播和互聯網等服務,提高廣播電影電視的有效覆蓋率和信息供應能力,不斷提高廣播電影電視的自主創新、自我發展能力,為仁和區經濟與社會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一、仁和區廣播電影電視發展現狀

1、有線電視。仁和有線電視網絡始建于1988年,到2010年底,全區有線電視光纜干線1560纖芯公里,支干線電纜260公里,全區有線電視用戶達2萬余戶,有線傳輸54套節目,其中,仁和自辦電視節目一套。

2、無線電視。2008年1月開通大黑山無線微波數字電視,共傳輸44套數字電視節目。其中,中央包括加密節目在內14套、四川包括省有線電視在內8套、本地及周邊節目7套、其它衛視節目15套。目前已建設14個無線發射點、2個點對點傳輸的無線網絡,發展無線用戶0.45萬戶。

3、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十一五”期間,共發展直播衛星接收、有線、無線廣播電視“村村通”142個點,受益用戶1.1萬戶。其中,有線電視0.26萬戶,無線0.45萬戶,直播衛星接收0.39萬戶。受益人群3.8萬人。

加快廣電事業建設,公共文化服務成效明顯。堅持面向基層、面向群眾,通過有線聯網、無線微波數字電視、直播衛星接收三種建設方式,著力抓好廣播電視覆蓋和擴大市、區級廣播電視自辦節目覆蓋工程,中央及省市廣播、電視人口混合覆蓋率分別為97 %和96%,區自辦節目電視入戶率為38%。較“十五”分別提高3.4和18百分點。

4、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唱響主旋律,堅持“三貼近”,圓滿完成了黨的十七大精神、北京奧運會、抗震救災、科學發展觀活動、慶祝改革開放30周年、民生工程建設等方面的宣傳報道工作,廣電媒體的輿論引導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實施品牌建設,開展了“創建綠色頻道”活動,凈化了熒屏聲頻,塑造了良好形象,開展抵制低俗之風專項行動,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提升了廣電媒體形象。

5、節目制作與交換。電臺、電視臺節目制作能力大大提高。數字攝像機和非線性編輯普遍使用,新聞等節目的采編基本實現數字化,能夠制作專題片、完成大型活動的錄播。電視熒屏大大豐富。我區廣播電視前端機房實現了與市級廣播電視前端機房互聯互通,具有高速、雙向、大容量、高質量、高安全性等特點,能夠滿足廣播電視節目等信息交換的要求。

6、農村公益電影放映。仁和區“2131”工程由區廣電局與攀枝花市程翔數字院線公司簽訂電影放映委托合同書,采用政府買服務,企業經營、主管部門監督執行的模式。從2008年起全區均完成了“一村一月放映一場”公益電影的目標任務。

7、強化規范管理。廣播電視安全播出保障能力明顯提高,建立了安全播出預警、防范和處置、指揮調度的工作機制,制定和完善了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應急方案,強化與公安、國安、無管委等部門的聯動配合和“三電”整治,抓好日常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增強應對突發事件、自然災害以及敵對勢力的干擾和破壞等方面的能力,確保了重要活動、重點時期的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廣播電視實現了“零插播”和安全播出無事故。

二、仁和區“十二五”廣播電影電視發展規劃

1、我區廣播影視發展趨勢分析

“十二五”是我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構建和諧社會的攻堅時期,也是深入推進廣播影視體制改革,促進廣播影視事業全面繁榮和廣播影視產業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同時,也是仁和廣播影視又好又快發展并且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特別是數字、網絡等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三網融合”進程的明顯加快,給廣播影視制作播出、傳輸覆蓋、用戶接收等各個領域的建設和發展帶來了深遠影響,給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融合發展帶來了機遇,給廣播影視帶來了更加廣闊的拓展空間,數字化、網絡化已成為推動廣播影視發展的強大動力。與此同時,隨著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信息傳播的多樣化,廣播影視已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工作任務依然艱巨。廣播影視必將迎接市場化、數字化傳播環境帶來的嚴峻挑戰。

2、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區九屆四次黨代會、十屆人大五次會議精神,結合仁和區“十二五”規劃和市廣播影視“十二五”發展規劃,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創新發展為動力,以廣播電視宣傳為中心,以廣播電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線,以創建全省一流的縣(區)級廣播電視局為目標,強化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加快仁和廣播電影電視產業發展的步伐,繼續大力實施“村村通”、農村公益電影放映重點工程,推進市區廣播電視節目覆蓋工程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加強廣播影視管理,不斷把我區的廣播電影電視事業產業做大做強,為促進全區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發揮積極作用。           

3、發展目標和重點

(1)總體目標

“十二五”期間全區廣播影視事業和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為: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不斷提高宣傳工作的公信力、影響力、吸引力;以提高節目制作、播出和傳輸質量,擴大廣播電視的有效覆蓋率為目標,構建廣播電視公共服務體系;搭建一個數字電視服務平臺,建成一張有線與無線、模擬與數字相結合,能覆蓋全區的廣播電視網絡;實施一個包括有線、無線(含地面數字電視)、直播衛星接收在內的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立一支懂經營、懂管理、懂技術的廣播電視復合型隊伍;優化四個系統:節目制作系統、有線傳輸系統、無線電視系統、廣播系統。市、區節目的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85%以上。

(2)重點任務

堅持不懈地開展好“創優秀欄目”、“創優秀節目”工作。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不斷提升宣傳工作的吸引力、感召力、影響力,切實加大外宣力度,不斷擴大仁和的知名度、美譽度。

提高數字節目制作能力。積極推進廣播電視臺數字化、網絡化建設,創造條件,逐步實現高清電視制作傳播能力。

建設全區有線數字化電視傳輸網絡。按照國家廣電總局和省局的統一部署,城區用戶爭取在2012年有線電視向數字化過渡,逐步建立數字電視服務平臺,2015年實現城區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平移,有線數字電視用戶到2015年底達到3萬戶以上。建設一條高標準的、多功能的城區環形雙向有線電視光纜干線傳輸網。推進社區寬帶智能網建設,實現城區有線電視網絡由模擬向數字、由單向向雙向、由用戶看電視到用電視轉變的目標。

建設農村無線(含地面數字電視)電視覆蓋系統工程。廣播電視事業建設的重點在覆蓋,覆蓋的重點在農村,在現有無線微波數字電視網絡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向地面數字電視網絡平穩過渡。計劃在各鄉鎮建設轉發點,力爭到2015年底建成30余個無線發射基站,實現每個鄉鎮至少2個中繼轉發站的目標,形成一張能覆蓋全區80%以上農村用戶的無線電視傳輸網絡。開展用戶管理、增值業務等工作,爭取無線微波數字電視和地面數字電視用戶到2015年底達到2萬戶以上。

繼續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按照“鞏固成果,擴大范圍,提高質量,改善服務”的要求,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大力推進正在進行的已通電自然村“村村通”電視直播衛星接收工程,爭取到2015年底全區農村衛星接收用戶達到7000余戶。加上有線、無線(含地面數字電視),基本實現全區農村電視“戶戶通”。

實施廣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加強農村廣播網建設,切實把農村廣播作為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建設的重要內容,建設區廣播臺、鄉廣播站、村廣播室,實現“村村響”。二是建設城市應急廣播系統,為確保國家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減少災害造成的損失,全力推進市、區、鄉(鎮)、村四級廣播公共應急響應管理系統建設,到2015年實現應急廣播“村村響”、“組組響”。

    加快城市影院建設,加強農村電影“2131”工程管理。加快仁和電影院建設進程,確保“十二五”時期建成并投入使用,緩解城市居民看電影難的問題。積極推動大河中路片區、金江釩鈦產業園區、仁和鎮影院規劃建設。繼續推動實施社區及農村電影“2131”工程,確保一個行政村一月放映一場、逐步實現“一社區一月一場”數字電影的公益服務目標,加強放映監管,提高放映質量,增強放映實效。

⑧加強廣播電視人才隊伍建設。隨著數字、網絡等新技術的發展,廣電隊伍的素質已不適應新技術、新業務的發展。要重點培養一批懂經營、懂技術、敢創新的廣播電視人才,到2015年,全局具有高級職稱的技術人才超過20%,具有中級技術職稱的人才達到40%,90%的員工具有大專以上文憑,建成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干部隊伍。

4、重點項目

(1)城市應急廣播網和農村廣播網工程

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現有網絡基礎、技術條件和組織架構,到2015年,建立一個遍布城區廣場、社區、車站、公園、集市等人口相對集中區域應急調頻廣播網。構建上下貫通、統一聯動、覆蓋廣泛、安全可控、反映快捷的國家應急廣播電視體系,以滿足政府在突發事件、重大災害事件時傳達政令、發布緊急應急信息的需要。城區兩年內實現應急廣播電視網絡全面應用,推進農村廣播電視服務體系建設,在農村鄉鎮建立廣播站,在村建立廣播室,通過有線調頻、無線調頻、電話網傳輸相結合的方式實行一網覆蓋、三級聯動,使之成為鄉鎮黨委政府的重要工作陣地、農民致富奔小康的助手。

為確保國家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減少因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且在自然災害來臨時盡量不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建設無線調頻廣播網(不建桿路)以應對突發自然災害。建立區、鄉(鎮)、村三級廣播公共應急響應管理系統,在四級廣播電視機房(室)分別建100W(2臺)、50W(15臺)、10W(81臺)功率等調頻發射機配套設施,城鎮街道、小區、社區等安裝300個10W的自動接收喇叭,在廣大農村安裝1620個25W的自動接收高音喇叭,平時定時播放區、鄉鎮新聞等節目,特殊情況播放緊急通知。

(2)有線電視數字化、雙向化改造工程

在堅持廣泛覆蓋的基礎上,采用現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多種先進技術,構建以數字化電視網絡為基礎、滿足多種業務需求的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絡,推進“三網融合”。充分利用數字電視基礎網絡,建立集話音、數據和圖像于一體的寬帶綜合業務網;實現廣播電視與通信的數字化、綜合化、寬帶化、智能化與個人化;建設一個能覆蓋全區、技術先進、功能完善、安全可靠,能與國內通信接軌、與現代化城市相適應的廣播電視和信息傳輸網,為全區信息化建設提供功能強大、運行可靠的基礎網絡平臺。

新增有線電視用戶3萬戶以上,加快有線電視數字化整體平移,實現有線電視網絡由模擬向數字、由單向向雙向、由用戶看電視到用戶用電視轉變。

(3)采、編、播數字化網絡系統建設工程

廣播電視節目量增加一倍以上,增加對農節目時間,傾力打造有影響力的對農電視廣播節目,創造條件實現高清電視節目制作。進一步加快電臺、電視臺臺內數字化、網絡化應用,完成節目制作和播出數字化、網絡化建設,構建互聯互通、充分交換廣播電視影視節目內容的資源庫。

(4)地面數字電視覆蓋工程

為確保國家信息安全,國家廣電總局將陸續關閉租用的用于傳輸廣播電視節目的境外衛星。為規范管理,我國境內衛星也將進行加密處理,2011年將對境內Ku波段的衛星電視節目進行加密,今后還將對境內C波段的衛星電視節目進行加密。為此,盡快做好地面數字電視頻率規劃,綜合分析地面數字電視業務需求,初步構建全區地面數字電視覆蓋網。

為解決廣大邊遠農村群眾收看中央及省市區電視節目,在保證中央1臺、7臺和省、市、區各一套電視節目作為公共服務內容傳輸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廣播電視多種服務業務。在仁和轄區內改造和新建30余個地面數字電視發射基站及其配套設施,到“十二五”末,力爭實現發展地面數字電視用戶2萬戶的奮斗目標。

5、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狠抓落實

廣播電影電視是黨和政府的喉舌,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城市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是公共服務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轉變觀念,增強加快發展的緊迫感、使命感和責任感。將廣播影視工作列為黨委、政府重要工作內容,列入“十二五”規劃,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狠抓落實。

(2)創新思路,加大投入,推動發展

廣播電影電視作為事業是一項民生工程,作為產業又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創新思路,深化改革,多渠道籌措資金,推動廣播影視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3)注重人才培養,掌握前沿技術

按照人才強區的戰略,大力實施廣電人才工程建設。堅持以能力建設為核心,全面提高廣播影視人才隊伍思想政治素質、專業技術素質和崗位工作能力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創新能力。加大培訓力度,提升隊伍素質,重點引進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復合型經營人才,為仁和廣播影視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術支撐。

(4)強化管理,確保安全,維護穩定

加強播出機構、制作機構、新媒體新業務的監管和引導,進一步改進管理方式方法,綜合運用經濟、行政、技術、行業自律等各種手段對廣播影視進行依法管理、科學管理、綜合管理,確保國家政治和信息安全,努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攀枝花市仁和區廣播電影電視局

二○一一年十月九日

 

 

 

審核: 曾鵬   責任編輯: 楊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