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印發《攀枝花市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23—2025年)》的通知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23-06-15     來源:攀枝花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攀枝花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印發《攀枝花市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23—2025年)》的通知

  攀衛辦〔2023〕28號

各縣(區)衛生健康局、市直醫療機構、大企業醫院:

  為全面推進我市護理事業高質量發展,切實抓好健康攀枝花建設各項決策部署,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健康需求,按照《四川省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精神,結合我市實際,我委制定了《攀枝花市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23—2025年)》,現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攀枝花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3年5月6日

  攀枝花市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23—2025年)

  護理工作是衛生健康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全面推進健康攀枝花建設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具有重要意義。為全面推動我市護理事業高質量發展,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根據《四川省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攀枝花市“十四五”衛生健康發展規劃》,結合我市實際,制訂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一)“十三五”期間全市護理事業發展概況。

  “十三五”期間,我市認真貫徹省、市有關決策部署,將護理事業發展納入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局,全市護理事業迅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護士隊伍持續發展壯大。2020年底,全市注冊護士總數5127人,較2015年增長17.54%,;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從3.54提高到4.10,居全省前列;全市醫護比由1.11增至1.28、床護比由0.43增至0.49;通過持續實施護士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基層護理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注冊護士由746人增長至1059人。護理服務質量明顯改善。完善護理質量管理體系,各縣(區)均成立護理質量控制小組,實現護理質控100%覆蓋,建成護理專委會8個。“十三五”期間,全市100%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開展優質護理服務,設置優質護理服務單元192個,開設專科護理門診13個,滿足患者多樣化需求。專業護理水平持續提升。全市建成四川省護士規范化培訓基地3個、護理專科培訓基地1個,累計招收學員677人,護士培養日益規范,專業技術水平和整體素質不斷提高。護理服務內涵不斷深化。試點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工作,積極推進老年、康復、安寧療護等領域醫療護理服務,全市建成互聯網醫院4家,開展10項上門護理服務,護理服務模式持續創新,護理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展。護理管理制度不斷完善。全面推進護士電子化注冊工作,進一步優化護士執業注冊工作流程,護士執業注冊管理更加便捷高效。醫療機構逐步建立護理崗位管理制度,實施基于護理崗位的護士人力配置、培訓、考核等,逐步實現護士同崗同薪同待遇,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充分調動護士積極性。

  雖然我市護理事業發展取得一定成效,但與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需要、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相比還存在差距。護士隊伍數量相對不足、分布不均,二、三級綜合醫院護士與實際開放床位數比較“十三五”規劃目標和省平均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護理服務內涵和模式有待進一步豐富和拓展;高水平、高層次護理技術和管理人才缺乏,基層護理能力較為薄弱;各醫院護理信息化技術發展不平衡、建設相對滯后。

  (二)“十四五”時期護理事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

  “十四五”時期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對護理事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服務成為新的歷史任務,衛生健康事業將以“大衛生、大健康”理念為引領,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護理事業需要構建全面全程、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體系,不斷滿足群眾差異化的護理服務需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對護理事業發展提供了新機遇。目前,我市正全力打造國際陽光康養旅游目的地,老年人口占比大、老齡化程度深,對護理服務特別是老年護理服務需求迫切。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為護理事業創造了新條件。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衛生健康服務深度融合,衛生健康領域新模式、新產業、新業態的不斷涌現,為推動我市護理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二、“十四五”期間的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市衛生健康工作方針,以人民健康為中心,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進一步加強護士隊伍建設,豐富護理服務內涵與外延,提升護理管理水平,促進護理工作貼近患者、貼近臨床、貼近社會,滿足人民群眾全方位、全周期、多層次的健康服務需求,進一步推動全市護理事業高質量發展。

  (二)基本原則。

  1.生命至上,服務大局。貫徹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持續改善護理服務,全面落實健康中國戰略部署,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過程、全周期的護理服務。

  2.提升能力,高質發展。強化護士隊伍建設,不斷增加護士隊伍數量,優化隊伍結構,注重護士能力培養,實施科學崗位管理,提升護士隊伍整體素質,促進護理事業高質量發展。

  3.規范管理,保障安全。貫徹落實護理相關法律法規、規章、技術規范、標準及護理核心制度,依法規范護士執業行為,持續改進護理服務質量,切實保障患者安全。

  4.創新模式,增加供給。拓展護理服務領域,豐富護理服務內涵,增加婦兒、老年、康復、中醫、慢病管理、精神衛生等領域護理服務供給,發展社區和居家護理、安寧療護等延伸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健康服務需求。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市護士總數達到0.6萬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達到4.7人,新增落戶專科護士培訓基地1—2個,護士隊伍數量持續增加,結構進一步優化,素質和服務能力顯著提。護理內涵進一步豐富和拓展,優質護理服務向門急診、手術室、血透室、導管室等非住院病區外延,老年、康復、中醫、社區和居家護理服務供給顯著增加。護理科學管理水平不斷提升,護士分層級管理制度、護理崗位管理制度逐步完善,護士合理配置、績效考核、崗位培訓、職稱晉升等調動護士隊伍積極性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護理服務質量持續改進,護理服務更加貼近群眾和社會需求。

  三、主要任務

  (一)加強護理隊伍建設。

  1.持續增加護士總量。各醫療機構要根據功能定位、服務半徑、床位規模、臨床護理工作量和技術要素等,結合責任制整體護理的工作模式科學合理增加護士配比,重點充實從事老年護理、康復護理、兒科護理、中醫護理、社區護理、傳染病護理和安寧療護工作的護理力量,建立護士人力資源彈性調配制度。同時,將床護比指標納入醫療機構評價及臨床重點專科評審,保證臨床一線護理崗位的護士數量,兼顧有效應對突發事件或特殊情況下臨床護理緊急需求的人力儲備,到2025年,各醫療機構臨床護理崗位人員數量占全院護士總量達95%以上。

  2.完善護士培訓體系。實施護士能力培訓行動,全面開展護士分層級崗位培訓,建立以崗位需求為導向、以崗位勝任力為核心的護士培訓制度。加強老年、兒科等緊缺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持續推進臨床護士“三基三嚴”培訓,鼓勵在職護士提升學歷層次、職稱等級。擴大專科護士培養規模、范圍以及培訓基地,到2025年,建成專科護士培訓基地2—3個,提升專科護理能力。

  

  3.推進基層護理發展。支持有條件的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護理專科聯盟、專家聯合團隊等,健全完善護理資源幫扶機制,通過專家下沉、結對幫扶、對口支援等形式拓展管理、培訓、技術幫扶渠道,幫助提高基層護理服務能力。加快基層護士隊伍建設,針對基層護理服務職能和要求,制定培訓計劃大綱和有計劃地安排基層護士接受培訓和指導,切實提高其常見病、多發病護理,老年護理、康復護理等專業服務能力。

  4.規范醫療護理員培訓。充分發揮我市省級醫療護理員培訓基地作用,規范培訓計劃,制定培訓大綱,篩選培訓師資,通過系統、規范的培訓,有效提升醫療護理員的綜合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水平,持證上崗,保障護理質量和安全,同時,完善醫療護理員管理制度,明確醫療護理員資質、職責、服務規范等。到2025醫療護理員參加培訓的比例不低于90%。

  (二)豐富護理服務內涵。

  5.持續深化優質護理。進一步擴大優質護理服務覆蓋面,鞏固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全覆蓋成效,進一步引導三級醫療機構優質護理服務向門(急)診、血液凈化中心(室)、手術室、導管室等非住院部門延伸。繼續全面推行責任制整體護理服務模式和護士崗位管理模式,落實護理核心制度,夯實基礎護理質量,強化護理人文關懷,優化護理服務流程,深化優質護理服務內涵,有效提升患者獲得感。

  6.推動護理模式轉變。結合分級診療要求和群眾實際需求,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探索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延續護理、上門護理等,將機構內護理服務延伸至社區和居家,為出院患者、生命終末期患者或行動不便、高齡體弱、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便捷、專業的醫療護理服務。強化與醫保、民政、人社等相關部門聯動,不斷完善護理工作配套政策。鼓勵醫療機構開設并規范專科護理門診(糖尿病護理門診、傷造口門診、靜療門診、母嬰護理門診、中醫護理門診等),為患者提供科學化、系統化、專業化的護理指導。

  7.增加護理服務供給。優化護理資源布局,引導部分一級、二級醫院轉型為護理院、護理中心、康復醫院,增加基層醫療機構提供護理、安寧療護等服務的床位數量,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結合實際開展家庭病床、居家護理服務。利用“互聯網+護理服務”平臺,合理引導大醫院有效擴大老年護理、康復護理、居家護理等服務供給,為行動不便、慢性病等人群提供便捷、專業護理服務。

  8.強化護理質量管理。持續完善市、縣(區)護理質控組織架構,健全基層護理質控組織,明確護理質量控制關鍵指標,嚴格落實護理核心制度和護理質量控制持續改進機制。啟動護理質量管理人員質量控制與改進專項培訓,培養市、縣質控專家不少于50名,力爭覆蓋市、縣質控組織成員和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質管人員,促進全市護理質控水平的提升。

  9.加強護理學科建設。開展護理重點專科評審,打造和培育市級護理重點專科。醫療機構加大護理重點專科建設經費投入,根據專科專病護理特點,明確專科人才培養、專科基地建設、專科護理管理等建設目標和標準,推進醫院護理工作發展,提升專科護理人才學歷,推動專科護理和亞專科護理的發展,形成一批專科護理特色明顯的優勢專科。

  (三)補齊護理短板弱項。

  10.加快老年醫療護理發展。開展老年護理需求評估和護理服務,推進以醫療機構為支撐、社區為依托、居家為基礎的老年護理服務體系。加大老年護理服務行為規范管理和質控力度,落實好醫療護理員培訓和規范管理工作,提升醫療護理員服務能力,充實老年護理服務從業人員隊伍。加強醫療機構老年病學科建設,設立臨終關懷病房,鼓勵基層醫療機構結合實際為老年人開設家庭病床服務。到2025年,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獨立設置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60%以上。

 

  11.推進安寧療護服務工作。以安寧療護國家試點為契機,按照《安寧療護中心基本標準和管理規范(試行)》《安寧療護實踐指南(試行)》及相關技術標準,增加安寧療護中心和提供安寧療護服務的病房和床位,支持開展社區和居家安寧療護服務,加強安寧療護專項培訓,加快培養從事安寧療護服務的專業人員,規范從業人員實踐行為。推廣促使患者舒適的適宜技術,為老年患者提供終末期的舒緩護理服務。

  12.提高婦兒專科護理能力。積極開展孕產期保健、婦女保健、產后康復、兒童保健等亞專科建設。加大醫療衛生機構產科、新生兒、兒科專科護理從業人員專科培訓力度,強化助產士執業資格管理,推進圍產、助產、兒童慢病管理、婦幼保健等特色專科護理發展進程,確保母嬰安全,提升婦幼護理服務能力。

  13.提升應急處置與救援水平。加強公立醫院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推進感染性疾病科設置,到2025年,二級以上綜合醫院感染性疾病科設置比例達100%。推進四川省區域重大疫情中醫藥防控中心建設,打造高水平中醫疫病防治隊伍。強化攀西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建設,開展傳染病防控與醫學救援相結合的應急演練,提升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和傷患救護能力。針對重大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加強院感防控、個人防護、應急處置等全員培訓。

  (四)深化護理崗位管理。

  14.優化臨床崗位設置。科學評估臨床護理崗位需求,重點關注重癥病房、手術室老年護理、內鏡中心、手術室、麻醉科、消毒供應中心、新生兒室等特殊崗位增加和擴展崗位數及基層醫療機構的護士配比,進一步優化護理崗位設置,落實彈性調度制度,保證臨床一線護士數量。鼓勵醫療機構建立“護士人才庫”,確保合理使用護士人力,以及有效應對突發事件或特殊情況下臨床護理的緊急需求。

  15.完善考評激勵機制。健全護士績效考評指標體系,細化考核指標維度,突出崗位職責履行,將考核結果與護士崗位聘用、職稱晉升、績效分配、獎勵評優掛鉤,向臨床一線護士和基層護士傾斜,充分調動護士積極性。逐步建立醫療機構護理崗位管理制度,按照要求在護士崗位設置、收入分配、職稱評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對編制內外護士統籌考慮,實現護士從身份管理轉變為崗位管理。

  (五)推動中醫護理發展。

  16.加大中醫護理人才梯隊建設力度,依托中醫重點專科、專家工作站等平臺,推進市級中醫專業護士及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建設,培養具有中醫辨證思維的護理骨干人才、高級實踐人才以及中醫護理學科帶頭人。推進中醫護理門診建設,建立中醫護理技術規范標準,推進中醫護理適宜技術在社區、家庭、醫養結合機構的應用,充分發揮中醫護理在慢病管理、老年護理、家庭照護中的作用,構建具有中醫護理特色的護理服務模式,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護理的健康服務需求。

  (六)推進護理信息化建設。

  17.加強臨床護理信息化建設,逐步實現護理資源共享,優化護理服務流程,探索推進全市護理質量控制信息系統的建設,建立護理質量指標線上監測、分析及反饋機制,實現質量可追溯,提升護理質量。提高護理服務智慧化水平,鼓勵推廣應用智能護理設備、人工智能輔助決策系統等節約護理人力,提高護理效率。充分利用遠程家庭監測、“互聯網+護理服務”平臺等,為探索機構—社區—居家護理模式提供技術支持,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延續性護理服務,滿足老年、慢性病等居家人群的護理服務需求。

  (七)強化護理交流合作。

  18.持續深化與省內外優質醫療資源合作,加強護理技術合作與學術交流,鼓勵醫療機構學習和借鑒其他先進護理服務理念和管理模式、專業技術經驗、信息化建設經驗,結合我市實際,健全完善護理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政策,實現經驗共享、互利共贏。加強3個省級護士規范化培訓基地建設管理,深化與攀枝花康養學院合作,聯合開展培訓科研合作,推進護理產學研一體化發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衛生健康局、市直醫療機構、大企業醫院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護理事業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性,要把護理工作作為關乎醫療事業發展全局的工作來抓。要全面組織落實好規劃明確的各項任務,強化護理事業發展保障,全面提升護理服務水平。    

  (二)強化監測評估。各縣(區)衛生健康局要做好轄區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和中期評估工作,針對監測發現的問題及時優化措施和改進方案,定期上報工作進展。市衛生健康委將按照國家、省監測要求,對各單位貫徹執行情況進行中期評估,并于2025年,組織開展終期評估,確保規劃目標任務順利實現。

  (三)營造輿論氛圍。各縣(區)衛生健康局、市直醫療機構、大企業醫院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新媒體平臺等,大力宣傳護理事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和工作成效,選樹護士典型,宣傳優秀事跡,增強護士職業榮譽感,對在護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規定給予表彰(揚)獎勵,在全社會營造推動護理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

        相關鏈接:圖解|攀枝花市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23—2025年)

審核: 林天才   責任編輯: 方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