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釩鈦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2022年工作要點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22-05-11     來源:釩鈦高新區綜合辦公室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召開之年,是全面實施市委“一三三三”總體發展戰略關鍵之年,也是釩鈦高新區整合重組開局之年。2022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扎實抓好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和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市委十一屆二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市“兩會”系列決策部署落地落實,深入實施市委 “一三三三”總體發展戰略,全面落實以打造氫能產業示范城市為引領推動綠色低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和釩鈦高新區“一區多園”建設實施意見,堅持“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方向,圍繞“打造千億產業園區、綠色智慧園區”目標,推進高標準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氫能支撐產業和應用產業集聚區,建設區域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2022年主要經濟指標: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0%;動態保持在庫投資項目52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11%,力爭實現12%;工業投資33.3億元,增速14%以上;技改投資28.4億元,增速18%以上;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24億元,基金收入8.9億元;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20億元;新簽約項目投資額200億元。

  一、聚焦“一區多園”,全面推進爭先進位

  1.研究發展規劃。認真落實“一區多園”建設要求,深入研究釩鈦高新區發展定位,持續構建“產城融合、一區多園”發展模式,強化與縣(區)協調聯動,建立一塊牌子、多套班子、成果分享、獨立考核的運行機制。深入研究釩鈦高新區與成渝貴昆“外圈”區域國家級園區合作路徑,加快推進與先進高新區共建伙伴園區。

  2.完善產業規劃。按照“統一規劃、協同建設、效益分享”的原則,加快完善“一區多園”產業發展規劃,引領各園區協同發展,完善產業鏈上、中、下游聯動配套,避免低效重復建設。完成化工園區申報創建工作。

  3.優化空間布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區域協調、城鄉融合”的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原則,進一步調整國土空間結構和布局,科學合理劃定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實現節約集約高效用地。圍繞“一區多園”發展目標和管理區域,推進各片區控規修編,推動渡仁片區修編成果實施。

  4.推進創新發展。圍繞產業創新發展需求,厘清“一二三”發展路徑,加快發展創業孵化一大核心服務,深入推進檢測檢驗、科技金融兩大重點服務,積極推動科技信息、技術轉移和研究開發三大潛力服務,建設特色鮮明、結構合理、配套完善的科技服務業集聚區。加快推動上海大學在高新區設立創新中心,建設“三中心一基地”(創新研究中心、技術轉移中心、項目孵化中心、引智育才基地),與高新區相關企業開展“工業冶金廢水資源綜合利用”等項目合作;聯合重慶大學、東北大學、攀枝花學院建設攀西循環經濟研究院。加快職教園區建設,招引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等科研團隊入駐,支持十九冶技師學院轉設高職院校并搬遷入園,吸引“中圈”人力和科教資源匯集。

  5.培育創新主體。開展科技型企業培育行動,實行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探索推行企業科技創新積分管理,推動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清零”行動。加強雙創載體硬件建設,建立完善“專業化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專業園”的對接轉移機制,加快集聚一批科技服務機構、創業服務機構、科技金融服務機構等,構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雙創服務體系。力爭集聚國家級研發機構2家,引進各類科技服務機構8個以上,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5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業12家以上。

  6.推動爭先進位。對標《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以排名靠前20至30名的高新區為目標,逐項分解落實目標任務,力爭2022年度火炬排名提升3至5位。強化火炬統計,配強統計力量,補齊缺項,長期跟蹤、分析總結、責任考核,確保應統盡統,切實發揮導向作用。

  7.深化項目儲備。圍繞構建“三個圈層”,統籌推進項目謀劃、政策研究、爭取支持工作,深入推進項目儲備包裝,認真梳理形成一批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項目,力爭更多項目擠進全市、全省規劃盤子。儲備包裝重大項目329個,總投資2724億元,其中儲備在攀枝花市“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庫的項目141個,總投資1805億元。今年擬開展建設項目135個,總投資約845.79億元,年度投資約108.49億元,其中,竣工項目37個,總投資約157.61億元;續建項目19個,總投資20.11億元;新開工項目30個,總投資105.14億元;加快前期項目30個,總投資354.01億元;儲備包裝項目21個,總投資100.81億元。

  二、聚焦“三篇文章”,實現產業做大做強

  8.發展釩鈦產業集群。深入貫徹工業強市戰略,落實“做大總量、延伸鏈條、換道布局、協調結構”的總體思路,堅持招商引資+孵化培育同步發力,著力構建以“釩鈦新材料+清潔能源”為主導帶動,以釩鈦機械制造為戰略培育,以循環經濟為衍生發展,以現代服務業為重要支撐的“2+3”產業體系,推動寶達鈦業年產2萬噸全流程海綿鈦項目年內完成氯化工序建設并試車,川發龍蟒年產20萬噸鋰電新材料項目年底前開工建設,安寧鐵鈦年產6萬噸能源級鈦(合金)材料全產業鏈項目盡快落地。爭創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穩步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比,積極發展有色金屬和稀貴金屬回收項目,打造國內重要金屬材料生產和深加工基地,推動四川燁煌年產3萬噸電力金具、四川弘基8000噸/年特種金屬新材料產業化項目前期工作。

  9.打造千億產業園區。實施釩鈦企業梯度培育計劃,培育發展專精特新釩鈦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形成龍頭企業引領、中小企業配套的產業鏈條,推進攀西釩鈦科技產業園、釩鈦科技孵化加速器標準化廠房2期、攀鋼6萬噸/年熔鹽氯化法鈦白、高端鈦及鈦合金用海綿鈦擴能、攀鋼集團鈦業有限責任公司6萬噸高爐渣提鈦氯化法鈦白產線(I期)、高端鈦及鈦合金生產線項目(二期)、山東金普400萬噸/年工業固廢利用生產新環保材料等項目建設。優化產業結構,構建生產性服務與生活性服務協同發展的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完成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中介、科技金融項目布局,推進職教園項目建設,依托攀西釩鈦科技產業園、洲際皇冠假日酒店、城市生活美學中心、上恒綠都、領地如享花城里等項目打造城市核心商圈,提升新興服務業集聚發展效能。堅持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核心區定位,圍繞大宗貨物物流需求,加快釩鈦高新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馬店河現代智慧物流園等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國際中轉、配送、采購、轉口貿易和出口加工等業務。

  10.建設氫能支撐和應用產業集聚區。圍繞實現“雙碳”目標,落實市委《關于以打造氫能產業示范城市為引領推動綠色低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成立新能源公司,推進“水風光氫儲”五位一體、多能互補,探索氫能制、儲、用和相關裝備制造產業的全鏈條、全要素發展,加快推進東方電氣氫能利用示范項目、川能投氫能源綜合開發及利用示范項目、中石化氫能綜合開發利用項目等落地見效,推動建設氫能支撐產業和應用產業集聚區。

  11.做大數字經濟產業。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為主線,大力推動發展數據中心、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以數字經濟驅動城市與產業持續發展。推進5G基礎設施、呼叫中心等項目建設,布局數字化基礎設施,加快城市數字化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大數據中心、數字農貿市場和數字社區中心等項目建設,打造數字政府。

  12.強化要素保障。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全力做好28戶存量企業盤活工作,釋放閑置廠房和土地資源,提高供地率。落實“廠區變社區、廠房變住房”要求,督促10戶企業開展廠區環境美化提升,力爭樹立3戶企業為市級示范企業。推進棄土場選址和建設工作,做好水、電、氣要素保障,力爭實現綜合渣場擴容項目開工。

  三、聚焦宜居宜業,推進產城融合發展

  13.提升宜居宜業品質。落實“項目攻堅突破年”工作要求,全面推進重大項目建設,著力提升城市品質。交通路網方面,陽光大道南北延線半幅建成通車,干荷路、干梅路前段建成,電子商務一條街市政基礎設施路基形成。公服配套方面,花城新區醫院、三線建設干部學院、三線文化廣場建成投用,天星中小學盡快開工,供水樞紐工程完工,天星湖公園完成配套服務業態,推動干菊路停車場、天星公租房、農貿市場建設,完成部分地下人行通道裝修和交通信號燈安裝,推進釩鈦科技館、派出所、消防站等項目前期工作。產業項目方面,攀西科技產業園總部辦公區完成主體及砌體施工,人才公寓主體完成85%,鐵投皇冠假日酒店裝飾裝修完成80%,城市生活美學中心竣工,上恒綠都商業地塊、領地如享花城里完工。

  14.打造城市產業生態。統籌考慮產業需求與城市功能的匹配關系,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協調發展,積極引進呼叫服務、軟件開發、動漫設計、視頻制作、網絡配音等新業態。依托攀西釩鈦科技產業園、市民健康體育公園、城市生活美學中心等載體,推動培育一批沉浸式文化空間、運動館、主題樂園、體驗館等新消費體驗場景,吸引更多“中圈”城市年輕人就業生活,推動打造區域時尚消費中心。以花城新區醫院、康養產業園項目為重點,推進大健康檢測中心、醫康養中心、智慧康養研究中心和醫護養一體化養老中心等項目建設,推動渡仁片區、流沙坡等片區發展醫療康養、休養度假及運動休閑產業。

  15.加強城市建設管理。圍繞完善公共服務、配套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打造等方面做“加法”,編制城市美化實施方案,協調處理好城市景觀、建筑立面、天際輪廓線等關系,同步開展小區景觀設計和亮化工程設計。堅持多栽樹、廣種草,做好邊坡、堡坎立體綠化。強化未建項目規劃管控,加大對已建成項目的管控、整改力度。推進區域內綠地、綠廊自動滴灌系統建設。

  16.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加強市容市貌管理,大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完善相關設施設備,基本實現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主體和收集設施全覆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建設釩鈦高新區智慧執法應用系統。推進數字化城管,逐步完善與市級數字化接訪平臺對接,做好12345市民熱線、12319數字化城管、市長信箱接件、派件及回復工作。嚴格行政執法案件辦理,依法開展違建治理、超限、環境綜合治理。

  四、聚焦綠色低碳,打造公園城市樣板

  17.構建城市公園體系。立足優化城市規劃,科學布局可進入、可參與的休閑游憩和綠色開敞空間,推動以高標準生態通廊串聯城市公園,構建類型多樣的城市公園體系。加快實施小石潭公園景觀、巴斯箐森林公園綜合體、天街公園綠道水系環境打造等項目。謀劃山地森林公園、彎腰樹公園、沙溝北片區口袋公園、花廊綠道提升、智慧健身驛站等項目。

  18.推進立體綠化建設。按照綠色建筑要求,明確新建建筑、公共建筑、市政設施立體綠化工作要點,研究制定區域配套政策,全面推進立體綠化和街景美化,助力創文攻堅。推動提升區域新建邊坡、擋墻、堡坎、橋體綠化覆蓋率,做好屋頂美化處置,推進區域視野區裸露山體、地質災害治理點復綠垂直綠化,為建成區街景美化創造條件。

  19.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著力提高綠色建筑星級,推動區域內建筑盡可能按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設計、建設和運營。強化建筑節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推進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推廣使用綠色建材和裝配式建筑、BIM技術等綠色建造方式,探索建立碳排放和碳匯指標。開展綠色園區、智慧工廠創建工作,推進鈦白粉、冶煉等制造業綠色化、智能化改造,加快廢酸、廢渣、余熱綜合利用方面節能減排先進技術的產業化應用,補全完善園區產業綠色鏈條,推進信息、技術服務等智慧平臺建設,推動實現園區整體綠色智慧發展。

  五、聚焦開放合作,推動招商引才增人

  20.完善政策支持。用好用活國家和省市出臺的產業扶持和項目獎補政策,落實攀枝花市科技創新政策六條、 “兩城”招商引資政策,完善重點招引產業專屬政策,充分保障招商引資企業和各類人才享受相應的獎勵補貼、薪酬、稅收優惠等政策。對經濟帶動能力強、科技含量高、納稅強度大的新建項目“一事一議”“一企一策”,給予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推動企業盡快入駐。強化開工要素保障,優化產業用地規劃,充分保障主導產業用地,規劃、土地、建設等部門提前介入,靠前服務,高效推進洽談項目盡快簽約,簽約項目盡快開工,開工項目盡快投產。

  21.加大招引力度。落實“2+3”產業體系要求,以“延鏈補鏈強鏈”為目的、以現有產業為基礎,創新招引方式,推動招商引資提質增效。以釩鈦新材料和清潔能源為主導,全力推動攀鋼集團6萬噸/年熔鹽氯化法鈦白、東方電氣氫能利用示范項目等落地建設。以釩鈦機械制造為戰略培育,引進哈工大磷酸釩鋰中試項目等,招引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等科研團隊入駐。以循環經濟為衍生發展,招引大宗固廢綜合利用、鈦石膏綜合循環利用項目落地。以現代服務業為重要支撐,推進中國移動攀枝花新型大數據中心和中移在線攀枝花多媒體呼叫中心產業園區等項目落地。

  22.推動聚才增人。落實攀枝花“人才新政七條”、促進人力資源聚集的十六條政策措施,推動各類人才匯聚。推動三峽集團、龍蟒佰利聯集團研究院等科技研發服務機構落地,推進呼叫中心、三線文旅、城市生活美學中心等項目運營,搭建與攀枝花學院、四川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等市內外高校合作平臺,大力培養適應新經濟發展和園區企業需求的各類人才,促進“攀人留攀、外人來攀”。推進精英人才“興攀計劃”、緊缺人才“聚攀計劃”,加快引進創新型人才或頂尖人才及團隊,加大成熟型人才引進力度,招募符合重點優勢產業急需緊缺人才。落實“穩人增人”決策部署,創新人才政策,加強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優化生活環境,推動建設集高端人才集聚區。

  23.優化營商環境。堅持以企業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服務為抓手,深化簡政放權,提升服務效能,構建親清政商關系,讓企業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得好。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發布“零跑腿”事項清單, 做好“一網通辦”,提升“攀快辦”效能。優化提升行政服務效能,全面落實“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政務服務模式,推廣惠企政策“一窗通”,健全與企業常態化對話機制。

  六、聚焦要素保障,夯實開發建設基礎

  24.強化金融財稅保障。全力以赴組織財政收入,繼續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多措并舉培植稅源,支持工業企業達產增效,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夯實稅源基礎。加強對重點企業、重點行業的稅源監控,確保實現全口徑稅收、本級稅收、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增幅7%以上。多方籌集資金確保債務鏈接,繼續開展債務置換,統籌資金做好年度債務剛性還本付息工作,緩釋到期債務風險。多渠道開展融資,做好專項債、項目貸、企業債、公司債等發行工作。加強國資國企監管,注入政府優良資產,做大做強國有企業,推進攀高投公司、花投公司市場化運作,支持花投公司爭創2A+評級;深化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

  25.落實建設用地保障。匹配項目招引和落地建設需要,年內完成不低于1000畝土地報批和1500畝征地拆遷工作。推進閑置土地整改,確保閑置土地整改率達到100%。加強已批土地供應,對批而未供土地開展清理,加大土地供應市場培育,力爭實現土地出讓收入不低于5億元。加強耕地保護,嚴守耕地紅線,切實履行耕地“占一補一”義務,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占地行為。

  七、聚焦民生事業,不斷增進群眾福祉

  26.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探索創新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做實村級集體經濟,不斷提升村級組織自身“造血”功能和自我發展能力。做好魚塘新村建設,打造集田園觀光、農事體驗、水上游樂、休閑垂釣、文化尋根、康養旅游于一體的新農村,綜合配套吃、住、行、娛、游、購等旅游要素,推動一三產業融合,發展康養+農業。

  27.認真辦好民生實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持續加強農業農村、道路交通、水利設施項目建設。完善保險、救助、優撫三大社會保障體系,做好扶老救孤、助殘助幼、就業創業等工作。落實各項惠民政策,完善推進機制,保障資金投入,持續做好低保兜底、民生救助、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農民工工資支付等工作。大力發展文化教育體育等社會事業。

  28.切實抓好依法治理。著力維護政治安全社會穩定,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嚴打各類違法犯罪,深化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抓好法制宣傳教育,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做好矛盾糾紛化解,推進平安園區建設,確保轄區社會和諧穩定。

  八、聚焦安全生產,營造和諧穩定環境

  29.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疫情防控最新部署要求,細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措施,嚴格落實防控措施,完善疫情防控機制,實施分區分級精準防控,重點抓好企業、工地、社區和農村防控工作,做好風險排查,保障物資供應,規范信息發布,加強應急準備,切實筑牢抵御疫情反彈的嚴密防線。

  30.抓實森林草原防滅火。壓實“七級包保”責任,加強宣傳引導,增強廣大群眾參與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科學劃分防火安全風險等級,堅持分級分區分類整治。加強隱患排查整治,因地制宜設置防火隔離帶、產業生態帶,抓好經果林隔離帶建設,有序開展計劃燒除,確保不發生人為森林火災和人員傷亡事故。制定和完善林長制工作實施方案,構建林長制工作責任體系。

  31.牢牢守住安全穩定底線。嚴格準入標準,建立重大危險源信息管理系統,建立重點行業(領域)、企業安全風險和安全隱患臺賬,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持續組織實施“安全生產三年專項整治行動”,確保完成三年目標任務。深入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和“排險除患”集中整治行動,提升交通運輸、城市管理行業領域精細化管理方式,做好化工園區(集中區)安全發展規劃、安全風險排查治理等工作。加強安全生產統籌協調,突出行業監督管理,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力爭實現一般安全生產事故發生逐年遞減的目標。

  32.抓細生態環境保護。嚴格執行中央、省、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決策部署,狠抓央督、省督反饋問題和信訪問題整改,確保整治成效,防止反彈,持續推動涉及長江經濟帶等重大生態環境隱患問題整改。繼續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加強環保監督檢查力度,確保空氣質量優良率達標,確保不發生重特大環境污染事故事件。

  九、聚焦黨建引領,深化全面從嚴治黨

  33.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牢固樹立“不抓黨風廉政建設就是嚴重失職”的意識,把黨風廉政建設與高新區開發建設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嚴格落實“一崗雙責”,持續深化責任清單、述責述廉、責任制考核等有效機制,層層落實責任,逐級傳導壓力,凝聚上下一體、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突出加強對“關鍵少數”的政治監督,加強監察、審計,推動健全群眾監督、輿論監督、法律監督機制,切實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34.推動正風肅紀。大力開展崗位風險教育和黨章黨紀黨規教育,強化警示教育,堅持用身邊典型案例教育身邊的人,常敲警鐘,常打邊鼓,常念緊箍咒,做到以案為鑒、以案促改。持之以恒整治“四風”,大力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作風問題,對頂風違紀的抓住不放、寸步不讓、深挖不止,對隱形變異的嚴密防范、嚴肅查處、露頭就打,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

  35.建強基層組織。深化“全省首批兩新組織黨建示范園區”創建成果,開展“黨建強、發展強”活動,打造2個非公企業黨建示范點,提升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水平。加快推進城鄉基層治理示范體系建設,提升村黨支部加快鄉村振興、推進農文旅融合的能力。加強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探索“支部主導、居民主體、市場化運作、以獎代補”的小區治理模式。扎實推進企業聯盟黨建,深入推動“紅色物業”品牌打造。堅持黨建帶群建,統籌推進宣傳、統戰、工會、共青團、婦聯等工作。

  36.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夯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牢牢掌控意識形態主動權、領導權、話語權。加強學習培訓,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健全機制守好陣地,完善研判制度,增強輿情預警、引導、應對和處置能力。

  37.加強干部人才隊伍建設。抓好干部隊伍建設,加大干部交流使用,加強優秀年輕干部培養。依托國家、省、市重大人才計劃工程和各類活動,抓實人才培引工程。探索體制機制改革,優化內部管理架構,推動扁平化管理,按照大部門制整合歸并內設機構,建立與業績貢獻相匹配、與考評結果緊密掛鉤的激勵機制。

  38.強化自身建設。嚴格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五個過硬”要求,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格執行黨內政治生活準則,自覺強化政治責任,提高政治能力。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堅持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堅持深入基層一線調查研究,主動帶領各級干部狠抓落實。遵守廉潔從政各項規定,認真落實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管好家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堅決防止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