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再次修訂省級科技計劃管理辦法 為科技人才減負賦權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22-09-13 來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網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案例點擊】
近年來,四川省持續優化科技計劃管理,為科技人才松綁減負放權賦權;注重成果轉化激勵,讓科技人才勞有所得、名利雙收,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改革優化頂層設計,進一步明確四川省科技計劃的基本架構,賦予項目牽頭單位和項目負責人更多自主權,持續減輕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事務性負擔,加大科研人員激勵力度,強化改革政策落地落實。
【背后解碼】
時隔4年,四川再次修訂省級科技計劃管理辦法,為項目牽頭單位和項目負責人賦予更多自主權。8月中旬,《四川省科技計劃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出臺。
成都理工大學教授王曉光欣喜地發現,《辦法》中有不少為科研人員賦能的條款:變更合作單位,由項目牽頭單位自主調整;為項目配備科研助理,提供實驗技術、成果轉化、財務報銷等科研輔助性服務,讓科研人員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創新和研發活動;變更項目研究方案、技術路線、項目參與人員等調整事項,由項目負責人自主調整后,報項目牽頭單位備案。
也是在8月中旬,財政廳、科技廳聯合端出減負賦權“大餐”,出臺《關于改革完善省級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出,設備費預算調劑權全部下放給項目承擔單位,除設備費外的其他費用調劑權全部由項目承擔單位下放給項目負責人;項目完成任務目標并通過綜合績效評價后,結余資金留歸項目承擔單位使用。
“打醬油的錢也能用來買醋了。”王曉光說,這些改革符合科研規律,減負與放權并重,賦予科研人員更多自主權。就拿資金管理模式來說,《實施意見》明確,年初編入省級部門預算的科研項目經費在預算批復后、省級其他科研項目經費在資金文件下達后30日內,通過國庫集中支付方式撥付至項目牽頭單位基本存款賬戶。這有助于切實加快經費撥付進度,“科研工作者就不用‘等米下鍋’!”
“從科研經費中列支的國際合作與交流費用不納入‘三公’經費統計范圍,不受零增長要求限制。”這一條也讓王曉光印象深刻。科研的國際交流和合作日益增多,這樣的改革符合科學研究規律。
在四川省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王楠看來,這兩個文件重構了省級科技計劃布局,完善了科研項目管理制度,改進了科研項目經費管理。在項目管理上做“減法”、在人才政策上做“加法”,換來創新創造活力釋放的“乘法”效應。
此外,科技廳還注重成果轉化激勵,讓科技人才勞有所得、名利雙收。在四川,一項探索被稱為“科技小崗村”試驗。它將職務成果由單位所有變為單位和發明人共同所有,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截至去年底,45家試點單位已完成職務科技成果分割確權1100余項,創辦企業500多家,吸引投資近110億元。
當前,“科技小崗村”試驗已邁入“2.0時代”。四川已布局在7個單位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前非資產化管理改革試點。現行相關規定明確科研院所和其下屬具有法人資格的正職領導,在職務科技成果轉化中只能獲得現金獎勵,不能獲得股權等其他獎勵,這無形中降低了領導干部轉化職務科技成果的積極性。
為激發他們從事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省農科院生物技術核技術研究所、省食用菌研究所和劃入省農科院后的省畜牧科學研究院、省農業機械研究設計院,對作為職務科技成果主要完成人或對職務科技成果轉化作出重要貢獻的正職領導正逐步探索開展職務科技成果持股改革試點。同時,允許這些單位的管理人員、科研人員以“技術股+現金股”形式持有股權。對正職領導給予股權獎勵的,需經單位行政主管部門批準,且任職期間不得進行股權交易。(記者 徐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