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共建新增長極 ——寫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公布之際
來源:四川日報 發布時間:2021-10-29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20日發布。這是指導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2020年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一年多來,同一捧長江水滋養下的成渝地區牢記使命、相向而行,在西部攜手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服務國家戰略大局的能力不斷增強。
江山蜀路賒 天塹變通途
9月26日上午,總投資693億元、設計時速350公里的成渝中線高鐵建設全面啟動,建成后將成為我國建設標準最高、運行速度最快的高等級高速鐵路。
打開中國地圖,一條貫穿南北的“胡煥庸線”劃出了我國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多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程度呈現東部高于西部的局面,其中交通物流是西部發展的主要制約瓶頸之一。
規劃綱要指出,以提升內聯外通水平為導向,強化門戶樞紐功能,加快完善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構建互聯互通、管理協同、安全高效的基礎設施網絡。
“峽流新漲渺無涯,萬里云連蜀道賒。”從五丁開山的時代起,修路就是巴蜀兒女走出盆地、聯通世界的不懈追求。“猿猱欲度愁攀援”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四通八達、一體化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在成渝地區加速成型。
2021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印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根據規劃,到2025年,以補短板、強弱項為重點,著力構建多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基本建成“軌道上的雙城經濟圈”,軌道交通總規模達到10000公里以上,其中鐵路網規模達到9000公里以上。
為實現這一目標,2021年川渝共建的67個、總投資1.57萬億元的重大項目已開工數量達64個,累計完成投資1866.8億元。
得益于川渝合作開展的嘉陵江航道建設,重慶果園港與四川南充港在今年5月正式通航,四川南充嘉美印染有限公司也有了出口新通道。“相比以前先經公路運到上海,再經海運出口,新線路一年大概能節約600萬元物流成本。”公司營銷總監李強說。
在成渝之間,正式運營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已為未來呼嘯而過的成渝中線高鐵預留了地下空間。重慶新機場的規劃建設、成渝之間一批地市級機場規劃也已提上日程。
許多過去的“斷頭路”煥發新生。在川東渝北毗鄰之地的重慶南北大道(北延段)施工現場,打樁機器轟鳴、挖掘機鐵臂飛揚。“我們正在加緊施工,力爭盡快建成通車。”鄰水縣公路養護中心項目現場負責人王瑜介紹。通車后,作為川渝共同設立的首個跨省合作新區,川渝高竹新區到重慶主城區時間將從現在的70分鐘縮短到半個小時。
“發達的立體交通體系是世界級都市圈的重要標志,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服務國家大局的關鍵抓手。”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湯繼強認為。
聯通歐亞 開放新高地
規劃綱要提出,依托南向、西向、東向大通道,擴大全方位高水平開放,形成“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聯動發展的戰略性樞紐,成為區域合作和對外開放典范。
2021年1月1日上午10時,首列中歐班列(成渝)號列車從成都和重慶發車,駛向歐洲的波蘭羅茲和德國杜伊斯堡。從此,成渝兩地開行的中歐班列全部冠以“成渝”名號,再不分彼此。
今年以來,中歐班列(成渝)號開行數量超3500列,占全國開行總量30%以上,成為行業“領頭羊”。
重慶兩江新區,三一集團西南地區首個工廠,機器人往來穿梭。三一集團西南公司總經理李兵說:“布局成渝地區,既能通過中歐班列向西拓展中亞、歐洲市場,又能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向南開發東南亞、南亞市場。”
目前,以重慶、四川為主要支撐點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已覆蓋106個國家(地區)的308個港口。“這將為西部對外發展構建更加暢通、高效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同時也利于拉動后疫情時期歐洲和東盟的經濟復蘇,助力全球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紀壽文認為。
據中國民航局統計,2020年成渝機場群完成旅客吞吐量8383萬人次。2020年疫情最嚴峻的時候,成都依然保持10條國際全貨機定期航線“不停航”。今年1至7月,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2764.5萬人次、居全國第一,累計開通國際(地區)航線131條,持續保持繁忙運行。
6月27日上午11時許,“十三五”期間規劃建設的最大民用運輸樞紐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啟用。重慶新機場也確定布局在渝西地區,未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小時通行半徑內,有望覆蓋4座國際機場。
2020年,川渝外貿進出口總值均創下歷史新高,重慶達6513.4億元,四川突破8000億元大關,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進出口分別同比增長9.8%和24%。
2021年前三季度,四川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14.4%,重慶同比增長27%;川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進出口分別同比增長13.3%和26.5%,“朋友圈”不斷擴大。
攜手高質量發展 “新動力源”初顯
規劃綱要指出,堅持“川渝一盤棋”思維,發揮優勢、錯位發展,優化整合區域資源,加強交通、產業、科技、環保、民生政策協同對接,做到統一謀劃、一體部署、相互協作、共同實施,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發展,顯著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
一年多來,川渝推動建立從省市到區縣的各級對話合作機制,省際合作平臺超過10個,簽署各類合作協議超過230份,全面構建起攜手共建雙城經濟圈的制度框架。
川渝大力推動先進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協同發展,23個現代產業項目已全部開工,投資超400億元。今年上半年,川渝兩地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超21%和31%,高質量發展后勁十足。此外,成渝兩地共建西部科學城,在人工智能等領域聯合實施15個重點研發項目。
2020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產總值達6.6萬億元,占全國比重較2019年提高0.2個百分點,增長極和動力源特征初步顯現。
“成渝地區作為西部龍頭,完全有能力依托雙城經濟圈戰略激活西部近4億人口的廣闊市場,成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撐點之一。”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姚樹潔認為。
一年多來,行走在巴山蜀水之間,記者深深感受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給巴蜀兒女的強烈歷史使命感: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西南腹地走向開放前沿,構筑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成渝地區擔起拓寬戰略回旋空間的重任。
整個西部約占國土面積的71%卻僅貢獻了20%左右的GDP,而成渝地區作為西部最靠近“胡煥庸線”的經濟龍頭,理應肩負起建設中國經濟新增長極的歷史使命。
湯繼強表示,通過實施規劃綱要,成都和重慶有條件也有責任在西部踐行共同富裕,服務國家戰略大局。從這個角度看,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同樣是建設“共同富裕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