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關于承接制造業有序轉移的實施意見
來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 發布時間:2022-10-27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川辦發〔2022〕67號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直屬機構,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10部門《關于促進制造業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工信部聯政法〔2021〕215號)精神,推動我省積極有序承接制造業轉移,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新型工業化主導作用,加快實施制造強省戰略,突出清潔能源優勢,聚焦加快構建現代工業體系,積極承接制造業有序轉移,重點引進資源消耗少、環境影響小、科技含量高、產出效益好、發展可持續的綠色低碳產業和企業,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提供有力保障。
到2027年,承接產業轉移環境明顯改善、能力顯著提升,爭創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一批省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和產業轉移示范共建園區,打造世界級電子信息、重大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特色消費品等產業集群,建設全國重要的先進材料、能源化工、汽車、醫藥健康產業基地和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集中承載區。
二、有序承接產業梯度轉移
(一)大力承接綠色低碳產業。牢牢把握國家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機遇,將四川豐富的水風光和天然氣等清潔能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積極承接發展符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和環保、能效、安全生產等標準要求的高載能行業。發揮晶硅制造、鋰電材料先發優勢,著力健全產業鏈條,大力承接發展晶硅光伏產業和鋰電材料及電芯制造產業。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成渝國家樞紐節點,加快建設天府數據中心集群,承接國家“東數西算”工程,持續打造以成都為中心,川東(達州、南充)、川南(宜賓、瀘州)、川西(雅安、樂山)、川北(德陽、綿陽)協同發展的大數據產業集群,形成大數據產業集聚發展格局,培育全國大數據產業重要增長極。聚焦產業鏈關鍵缺失環節,深化釩鈦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承接發展下游釩鈦高端制品、功能材料、特色零部件制造產業。優化動力電池產業鏈供應鏈布局,圍繞行業領軍企業完善跨區域產業生態圈。堅持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方向,建設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制造基地。支持天然氣主產地高質量引進發展綠色精細化工產業。〔責任單位:省經濟合作局、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各市(州)人民政府。列首位的為牽頭部門,其余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下同;各項工作均需各市(州)人民政府落實,以下不再列出〕
(二)鼓勵承接技術密集型產業。聚焦新技術新產業發展前沿領域,積極發揮市場作用,鼓勵成都平原等創新要素豐富、產業基礎雄厚地區承接引進一批技術溢出明顯、滲透能力強的創新研發及產業化應用項目。圍繞醫療裝備和生物醫藥領域,聚焦創新藥和醫療器械,承接發展現代醫療產業,培育口腔醫療器械特色優勢產業。主動對接服務國家戰略,承接發展高端芯片設計產業、先進晶圓制造和封裝測試產業,培育發展化合物半導體、數模混合電路、大功率器件制造等特色工藝。支持引進高世代面板生產線,吸引落地新一代顯示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項目。依托川藏鐵路建設,引進培優我省軌道交通及相關裝備制造產業,承接發展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智能傳感與控制等產業。(責任單位:省經濟合作局、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
(三)有序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鼓勵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等高技能人才豐富、區位交通便利地區有序承接綠色食品、輕工紡織、綠色家居等消費品產業和就業需求量較大的電子產品加工產業,培育特色產品優勢。積極引進具備數字賦能、龍頭引領和品牌建設能力的企業和項目,推動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高端化、品牌化轉型升級。圍繞適應消費升級需求,承接生產智能化、產品高端化的龍頭企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智能家居和智慧家電產業。聚焦紡織和皮革制鞋產業高端,圍繞功能、時尚、綠色等消費升級需求,承接發展高端設計、個性定制和全流程信息一體化項目。(責任單位:省經濟合作局、經濟和信息化廳、農業農村廳)
(四)引導承接生產性服務業和制造業協同轉移。聚焦四川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等產業基礎優勢,以推動產業向數字賦能、綠色低碳、服務增值等高端轉型為方向,引導承接軟件開發、信息服務、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和制造業協同轉移。圍繞航空裝備、軌道交通、能源裝備等特色優勢產業,聚焦研發設計、運維服務、檢測認證等關鍵缺失環節,重點引進具備系統集成、軟件開發和工業設計能力的大型龍頭企業,支持拓展業務范疇,開發智能終端操作系統,研發工業軟件,完善信息服務,推動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責任單位:省經濟合作局、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商務廳)
(五)積極承接優質企業和關聯產業。做實做細招商引資工作,持續跟蹤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中國民營500強以及行業全國排名前列的制造業企業發展動態,建立和完善重點企業、重點項目保姆服務機制,在土地、資金等要素、政策方面給予重點支持,依法落實稅收政策。不斷改善營商環境,用心用情做好承接企業產業轉移工作,吸引有意愿的優質企業帶動關聯產業向我省有序轉移。(責任單位:省經濟合作局、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廳、財政廳、自然資源廳、省市場監管局、四川省稅務局)
三、有序推動重點區域承接產業轉移
(六)推動成都都市圈高質量承接產業轉移。支持成都都市圈建設國家區域性高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基地。發揮成都中心城市輻射作用,通過產業鏈優化升級和功能疏解帶動成都都市圈城市群協同發展。加快建設國家西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和物資儲備中心,優化力量布局,打造2小時應急救援圈。建立跨區域救災物資調撥協調機制,提高區域綜合保障能力。鼓勵成德眉資四市合理分工,合作共建產業平臺,形成緊密產業協作關系。有序疏解成都市中心城區一般性制造業、區域性物流基地等功能和設施。德陽、眉山、資陽發揮綜合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因地制宜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區域專業服務中心。推動成都、德陽共建成德高端能源裝備產業集群,打造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加快天府新區成都片區和眉山片區融合發展,打造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帶。促進成都東部新區與資陽臨空經濟區協同發展,打造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責任單位:省同城化辦、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商務廳、省經濟合作局)
(七)引導其他重點區域發揮比較優勢承接產業轉移。以綿陽和樂山為支點,重點承接電子信息、高端裝備、鋰電材料、精細化工、大數據等配套產業,支持成都市、遂寧市、雅安市、眉山市聯動打造鋰電產業發展帶;以宜賓—瀘州組團為支點,重點承接具有產業基礎的電子信息、優質白酒、動力電池、節能環保裝備、先進材料、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無人機及通用航空、汽車零部件、天然氣化工等優勢產業。以南充—達州組團為支點,重點承接具有資源稟賦的能源化工、食品飲料、汽車汽配、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先進材料、絲紡服裝等特色產業,共同建設國家重要的能源化工、新材料、輕工產品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基地,承接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培育全國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和新增長極。(責任單位:省經濟合作局、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廳、商務廳)
四、鼓勵特殊類型地區承接發展特色產業
(八)脫貧地區。通過深化浙川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引導更多有實力的企業在川投資興業。大力推進產業園區共建,創新“飛地園區”建設模式,有序引導東部地區農產品加工、輕工產品生產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脫貧地區梯度轉移,提高本地就業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責任單位:農業農村廳、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廳、省鄉村振興局)
(九)革命老區。支持巴中等有條件的地區承接農副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在滿足政策規劃、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的基礎上有序承接發展新材料、生物醫藥、可再生能源等優勢產業。(責任單位:省經濟合作局、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
(十)資源型地區。支持攀枝花、甘孜、阿壩、涼山、廣元等資源型地區引進資源能源開發利用優質企業,嫁接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依托“飛地”園區,承接發展清潔能源、釩鈦精深加工、先進材料、稀土綜合利用、裝配式建筑等接續產業和替代產業,推動資源能源就地加工轉化,促進資源型地區轉型升級。(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廳)
(十一)老工業城市。推動自貢、內江等“8市1區”老工業基地用好制造業競爭優勢重構機遇,有序承接先進制造業,再造老工業基地產業競爭新優勢。加強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做好國家級和省級工業遺產申報工作,傳承和發展四川特色工業文化。(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廳)
五、促進產業承接開放合作
(十二)川渝協同承接產業轉移。發揮川渝兩省市要素成本、市場和通道優勢,會同重慶共同爭取國家層面政策支持,依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產業合作示范園區,以更大力度、更高標準協同承接東部地區和境外產業轉移,推動川南渝西地區共建承接產業轉移創新發展示范區。建立跨區域承接產業轉移協調機制,完善信息對接、權益分享、稅收分成、統計分算等政策體系。承接補齊汽車摩托車、電子信息、消費品、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等特色優勢產業鏈,打造成渝“氫走廊”“電走廊”“智行走廊”,爭創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國家級試驗區。支持國家級新區、省級新區、重點園區、毗鄰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不斷提升產業承接能力。(責任單位:經濟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省經濟合作局)
(十三)大力促進國際合作。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和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推動符合產業導向的外資制造業項目和跨國公司總部、功能性機構落戶四川。深化四川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建設。開展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發揮好自由貿易試驗區示范引領作用,加快推進13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改革先行區建設,推動川渝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積極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建立四川“一帶一路”投資綜合服務平臺,發揮中歐班列及成都雙機場優勢,加強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產業合作。打造高水平中外合作園區,鏈接全球創新要素和高端資源。(責任單位: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經濟合作局、成都海關、人行成都分行、省政府口岸與物流辦)
六、創新產業承接合作模式
(十四)創新產業鏈供應鏈發展模式。推廣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對接合作模式,聚焦強鏈補鏈用好產業轉移合作平臺,承接優勢資源,打造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鏈供應鏈生態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開展產業鏈強鏈補鏈行動,實施“鏈長+鏈主”雙鏈式推進機制,公布“鏈主”企業及“首席專家”,組建部門協同、專家參與的工作專班,推動構建以“鏈主”企業為中心、“專精特新”企業為主體、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系統。實施產業鏈斷鏈斷供產品風險清單管理,圍繞產業鏈中高端、關鍵環節進行延鏈補鏈強鏈。(責任單位:經濟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合作局)
(十五)創新區域間產業承接合作模式。積極對接浙江、深圳等對口支援四川的東部發達地區,爭取通過托管、共建等形式支持四川發展,探索全鏈承接、部分承接和“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承接等多種承接模式,打造一批產業轉移示范園區(基地)。發揮廣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部經濟開發區、浙川紡織產業園、廣安(深圳)產業園等產業轉移合作標桿作用,綜合政策、資金和資源優勢,探索支援地、受援地、承接地“三方飛地模式”。爭取通過在東部地區既有園區設置園中園等方式建立研發中心、設立財務管理中心,主動承接科技、人才、金融等資源輻射。探索科技成果跨區域轉移合作模式,完善科技成果梯度轉移的利益分享機制,通過共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基地、新型研發機構合作等形式,爭取東部地區科技創新成果在川孵化轉化。推進國家技術轉移西南中心建設,支持建設成德綿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廳、科技廳、省經濟合作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人行成都分行)
七、完善支持產業承接的體制機制
(十六)健全產業承接服務體系。對接國家產業轉移信息服務平臺,動態上傳更新產業承接項目信息,積極組織參加產業轉移對接活動,推動產業精準對接。加強與其他承接產業轉移省份的合作,積極推動建立產業承接地區間省級部門溝通對接聯系機制,加強與發達地區常態化溝通對接,梳理形成發達省份產業轉移清單。強化產業轉出地與轉入地的合作,探索與產業轉出地建立產值、收益、用地等指標分享機制。搭建“四川制造業招商引資和產品推廣線上線下綜合平臺”,組織開展“知名企業四川行”、西博會、制造業招商引資“百日攻堅”行動等系列活動,組織謀劃、儲備一批大項目,推動重大項目落地見效。配合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和生態保護補償制度,細化梳理需向上爭取的能耗指標伴隨轉移、碳排放指標或配額等差異化支持政策清單,積極組織爭取。(責任單位:經濟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自然資源廳、省經濟合作局)
(十七)優化產業承接營商環境。建立我省產業承接重點項目庫。統籌開展住所與經營場所分離登記試點,推動非涉及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產品相關生產經營單位“一證多址”和資質跨地認證。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強化數據共享,將“食品經營備案”(僅銷售預包裝食品)和“報關企業注冊登記”納入“多證合一”改革。推進電子營業執照跨區域、跨領域、跨層級應用,配合推動電子營業執照與電子印章同步發放,推進有關電子證照歸集應用。對向我省進行整體性梯度轉移的企業,按照原所在地區已取得的海關信用等級實施監管。支持確有需求且符合條件的地區按程序申請設立綜合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創建一批行業產業轉移試點園區。(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經濟合作局、成都海關、省政府口岸與物流辦)
八、優化產業承接政策環境
(十八)強化統籌謀劃。對接“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等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要求,積極爭取國家重大生產力布局落地四川。落實產業發展與轉移指導目錄、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等國家級指導目錄,加強與國土空間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等規劃方案的銜接,更新修訂《四川省區域產業布局引導目錄》,拓展承接產業轉移新空間,增強區域競爭力和吸引力。統籌發展與安全,提升制造業本質安全水平。(責任單位:經濟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合作局)
(十九)強化要素保障。發揮好國家在川產融合作平臺功能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支持產業轉移合作的金融產品,推動產業鏈融資、訂單融資、無形資產質押融資等業務發展。發揮省級和各市(州)產業發展投資引導基金作用,支持以市場化方式設立產業轉移基金。積極發展多式聯運,深入推進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提高鐵路、公路、水運、航空與海關、口岸等部門信息互聯互通水平,推進全省多式聯運物流信息化建設,提高物流運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深化產業用地市場化配置改革,切實盤活存量土地,適度提高制造業企業集中開發區配套用地比例。實施東西部人力資源市場援助計劃和“技能四川行動”,支持在承接產業轉移的重點地區、園區配套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或工作站。推動與東部發達地區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職稱地區間互認。(責任單位:財政廳、經濟和信息化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自然資源廳、交通運輸廳、商務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人行成都分行、省政府口岸與物流辦)
(二十)強化協調推進。各級人民政府是承接制造業轉移的責任主體,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完善工作推進機制,把承接制造業有序轉移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議程,加大工作考核、督導力度,完善考評激勵機制。省級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加強協作配合,經濟和信息化廳、省經濟合作局牽頭統籌協調推進承接制造業有序轉移和招商引資工作,其余部門按照職能職責做好行業招商、提供要素保障服務等工作,合力推進承接制造業有序轉移工作。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