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攀枝花市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專項行動計劃(2014~2020年)》的通知(攀辦發〔2015〕29號)
發布時間:2016-08-15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攀枝花市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專項行動計劃(2014~2020年)
為進一步促進我市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根據《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0號)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專項行動計劃(2014~2020年)的通知》(川辦發〔2014〕82號)精神,結合攀枝花發展實際,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省委十屆四次、五次全會及市委九屆八次全會精神,圍繞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設新攀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按照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以改革創新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知識產權保護利用和創新型人力資源開發為核心,進一步提高我市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整體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大力推進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激發發展活力,擴大消費需求,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為我市推進“三個加快建設”“三個走在全省前列”,堅持不懈打好“六大硬仗”,提供堅強支撐。
到2020年,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進一步融合發展,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增加值在全市GDP中的比重明顯提高,全市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二、主要任務
(一)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制造業相融合。支持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需求的應用設計和文化內涵開發,進一步提升實用功能和審美性。推動制造業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大力發展專業化設計和定制服務,提高設計制造效率和產品附加值。鼓勵制造企業與工業設計項目合作開發。加強數字設計與工業軟件在產業改造升級上的合作,推動數字設計產業從單一產品設計提升為品牌整體形象設計。鼓勵制造企業開展體驗、展示、博覽、文化集聚區等新營銷模式的推廣運用,推動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滲透到制造業產品生產、銷售、流通、宣傳推廣全過程。
(二)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康養產業相融合。康養產業覆蓋面廣、產業鏈長,涉及健康、養老、醫療、文化、旅游、體育、保險、科技信息、綠色農業等多領域、多方面,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攀枝花作為移民城市,有著底蘊厚重的工業文明和異彩紛呈的多元文化,為我市發展康養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康養產業相融合將進一步推進康養產業建設進程和質量。按照攀枝花市康養產業相關規劃和要求,力爭經過5~10年的努力,將攀枝花打造成為經濟結構多元、生態環境優美、康養服務突出的國家級康養勝地;具有國際水準的康養和休閑度假勝地;成為資源城市轉型、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以及健康、養老等相關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試點和樣板,與秦皇島相呼應,建成“一南一北”的國家級康養產業試驗區。
(三)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旅游業相融合。整合發掘歷史和民族民俗文化資源,以攀枝花地方特色文化為旅游鑄魂,通過創新思維、創意策劃和精心設計,重點開發三線建設文化、移民文化、陽光康養、苴卻文化、民俗文化等系列文化旅游產品,創造人們喜聞樂見的旅游精品,培育更多的體驗式、互動式的旅游業態,打造三線建設博物館、渡口記憶三線文化創意旅游特色街區、苴卻硯文化旅游街區、阿署達花舞人間景區、普達陽光國際康養度假區、紅格溫泉旅游度假區等旅游品牌。“讓歷史變得可親近,讓文化變得可互動,讓自然變得可體驗,讓生活變得可品味,讓旅游變得可回味”,使“文化和旅游互動雙贏,靈山秀水產金出銀”,切實促進攀枝花旅游產品的轉型升級。加大文化旅游特色產品的設計、開發和推廣,強化旅游產品的區域特色和商品價值,鼓勵文化創意、演藝、工藝美術與旅游資源整合。舉辦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節慶活動,形成具有產業帶動效應的文化旅游節慶品牌。支持開發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的旅游演藝精品和旅游商品,鼓勵發展積極健康的特色旅游餐飲和主題酒店。
(四)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特色農業相融合。大力推進農業與文化、科技、生態、旅游的融合發展,鼓勵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為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意設計,延伸現代農業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業品牌知名度。大力發展休閑農業,拓展農業產業功能,加快我市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加快攀枝花特色農產品展覽展示場地、特色農產品觀光走廊等建設,打造集農耕文化、民俗文化、遺產保護為一體的新農村營銷體系。強化農產品地理標志,鼓勵、引導農業向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轉型。建立健全地理標志的技術標準體系、質量保證體系與檢測體系,扶持地理標志產品,加強地理標志和農產品商標的注冊和保護。鼓勵農業企業利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創新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農產品營銷模式。
(五)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體育產業相融合。大力培育運動健身休閑市場,引導大眾體育消費,繁榮健身娛樂業和體育培訓業,加快形成體育健身服務產業群。充分利用我市自然氣候優勢,加快發展富有地方特色的體育健身服務項目,建設運動休閑類體育產業基地。鼓勵企業通過自主開發或與文化創意及設計服務企業合作開發體育衍生產品,打造體育文化品牌。積極培育體育競賽表演市場,探索和完善大型體育賽事的市場開發和運作模式,大力發展米易皮劃艇激流回旋竟訓基地、紅格溫泉體育竟訓基地、山地自行車訓練基地等,帶動體育娛樂、體育健身、體育用品、體育中介、體育傳媒等產業發展。著力構建攀枝花市戶外運動產業帶。
(六)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文化產業相融合。實施文化產業“倍增計劃”,加快構建現代文化市場體系,重點發展文化旅游、出版發行、影視、演藝娛樂、印刷復制、動漫游戲、創意設計等產業。加強特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堅持保護、傳承、開發、創新相結合的理念,加快我市特色文化產業品牌、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等重點項目建設。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銷相結合的文化創意創新體系。培育和壯大文化消費群體,以文化消費市場的建立推動創意與制造、創造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支持文化創意企業拓展國內外市場,推出更多高品位、高水準的文化創意精品。做強、做精、做大苴卻硯文化產業。
(七)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數字內容產業相融合。加快文化產業和信息產業深度融合,強化文化對信息產業的內容支撐、創意和設計提升。大力發展網絡電視、數字音樂、數字影視和數字出版等業務,全面普及推廣“數字家庭”,推動數字出版與智能終端相結合。全面推進三網融合,全面完成廣電網絡數字化、雙向化改造工程,推動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和交互式網絡電視等服務平臺建設,推動智慧社區、智慧家庭建設。
三、重點工作
(一)設計創新與品牌打造設計創新與品牌打造。。重點發展基于數字化的工業設計、產品外形外觀及包裝設計、工業模型與模具設計以及廣告和平面設計等數字設計服務業。力爭到2020年培育一批全國、全省知名的大中型企業,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攀枝花品牌。(市經信委牽頭)
(二)數字內容雙向融合。改造升級市級媒體的裝備水平,建設數字化采編平臺,建成全媒體資訊中心,提高媒體傳播力和影響力。加快推進媒體數字化和三網融合,建成應急宣傳平臺和公益宣傳平臺。加強和改進網絡文化建設管理,強化網絡陣地建設,推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多媒體平臺,推動媒體與文化的互促互融。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策劃打造廣播、電視、新媒體的品牌欄(節)目,全面實現電臺、電視臺的采、編、錄、播設備的數字化和網絡化,提高節目品位和質量。力爭用3~5年的時間使攀枝花廣電媒體成為有影響力的區域性強勢傳媒。(市文廣新局牽頭)
(三)文化旅游精品打造。深入挖掘攀枝花的旅游潛力,提升旅游項目的文化內涵,加快旅游與文化的融合發展,通過打造主題景區、主題酒店、主題游線等多種方式,豐富旅游的文化體驗;進一步加大攀枝花文化旅游特色產品的設計、開發和推廣,強化旅游商品的區域特色和商品價值,不斷創意、設計和生產出更多的具有攀枝花地域特色標簽、品質優良、豐富多彩且人們喜聞樂見、愛不釋手的旅游演藝品和旅游商品。(市旅游局牽頭)
(四)人居環境質量改善。堅持以人為本、安全集約、生態環保、傳承創新的理念,進一步提高城鄉規劃、建筑設計、園林設計和裝飾設計水平,完善優化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強化文化傳承創新,有效保護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提高城市公共空間和公共藝術的規劃水平和設計品名,合理發展各類文化藝術園區,打造攀枝花城市文化品牌。提升村鎮規劃和農村住宅、居民點建設水平,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麗鄉村,提升城鄉居民宜居品質。(市住建局牽頭)
(五)優勢特色農業提升。依托我市陽光資源,拓展農業功能,加快陽光產業實驗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努力打造特色鮮明、豐富多彩、千姿百態的農業景區,將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和特色農業基地建設緊密結合,加快美麗新村建設,推進產村相融、城鄉一體化發展。立足特色水果、早春蔬菜等特色農業主導產業,鼓勵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為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意設計,延伸現代農業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積極培育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積極推行標準化生產技術,提升農產品質量檢測監測能力。推進“農超對接”、“直銷直供”和物流冷鏈建設,搭建電子商務平臺,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市農牧局牽頭)
(六)健身休閑體育拓展。加快發展運動健身休閑業、體育競賽表演業,加大扶持體育用品制造與流通業,逐步完善體育相關經營產業。建立以健身休閑、競賽表演、體育旅游、戶外運動、冬季培訓為特色的具有競爭力的現代體育服務業體系(市教育體育局牽頭)
(七)特色文化創意產品打造。積極推動文化創意設計向各行業各領域拓展和滲透,實現生產、制作、傳播、營銷全過程的融合發展。提升我市苴卻硯、國勝茶、紅格溫泉、格薩拉、阿署達等一批本土文化品牌影響力。建設一批具有本土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基地。(市文廣新局牽頭)
四、保障措施
(一)增強創新驅動發展動力。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健全創新、創意和設計激勵機制,完善有利于創意和設計發展的產權機制。活躍知識產權交易,培育一批知識產權優勢企業。鼓勵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的自主創新成果及時登記、申請、注冊知識產權。加強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知識產權保護。培育和扶持本土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品牌。加強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宣傳普及,強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與品牌意識。
(二)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力度。切實落實《攀枝花市引進領軍型創新創業人才暫行辦法》(攀委辦〔2014〕28號)等人才引進的相關政策,積極引進我市急需和短缺的高層次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人才和學術技術帶頭人,吸引海內外優秀文化人才來攀創業,促進人才集聚,構筑文化產業人才高地。積極鼓勵我市攀枝花學院、攀枝花市經貿旅游學校等院校、職業技術學校開展學歷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培養各類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專門人才。開展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研發、學術研討和交流活動,不斷提高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整體素質。優化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人才創業環境,健全人才使用、流動、激勵、保障機制,采取簽約、項目合作、知識產權入股等多種形式集聚文化人才。建立市級文化榮譽制度,表彰有杰出貢獻的文化人才。
(三)加大財稅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切實落實《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0號)中稅收、金融等扶持政策和《文化部、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關于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見》(文產發〔2014〕14號)的相關政策。積極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體系,支持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增加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加大對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支持力度。同時,在其他相關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中,也要將涉及相關產業發展的文化創意與設計服務作為重點支持范圍。創新財政支持方式,采取貸款貼息、以獎代補等方式,支持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發展。積極爭取國家、省級關于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及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扶持獎勵資金。鼓勵和扶持個體、私營、外資等經濟成分參與興辦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企業。拓寬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企業融資渠道,鼓勵和引導各類資本投向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加大對中小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企業信貸等金融支持力度。
(四)建立健全推進機制。建立由市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的促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協同聯運,定期評估各單位相關工作進展情況,及時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適時組織督查,確保各項任務措施落到實處。加強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類產業統計、核算和分析。
(五)努力營造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的軟環境。各部門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和作風,創新服務手段,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務環境。進一步規范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市場秩序,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建立健全企業信用體系,引導城鄉居民采取靈活多樣的信用消費方式,不斷優化信用環境。加大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宣傳力度,大力宣傳各縣(區)各部門發展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產業的好做法、好經驗,積極營造全社會支持創新、鼓勵創意和設計的良好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