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产久久高清欧美一区,朝鲜美女黑毛bbw,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投資服務

當前位置:首頁 > 投資服務 > 投資政策 > 攀枝花市政策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攀枝花市“十四五”工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來源: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發布時間:2022-01-07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攀枝花市“十四五”工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級各部門:

  《攀枝花市“十四五”工業發展規劃》已經市政府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11月25日

  

攀枝花市“十四五”工業發展規劃

  攀枝花市人民政府

  2021年11月

  目  錄

  前言………………………………………………………………5

  第一章 規劃背景………………………………………………6

  第一節 “十三五”時期工業發展成效……………………6

  第二節 “十四五”工業發展環境分析………………………9

  第二章 “十四五”工業發展總體要求………………………11

  第一節 指導思想……………………………………………11

  第二節 發展原則………………………………………12

  第三節 發展目標………………………………………13

  第三章 聚焦新舊動能轉換,構建現代工業體系……………15

  第一節 鞏固提升傳統基礎產業……………………………15

  第二節 大力發展先進材料產業……………………………18

  第三節 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22

  第四章 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推動產業集群發展……………28

  第一節 優化產業空間布局…………………………………28

  第二節 推動集聚集群發展…………………………………31

  第三節 推動產業鏈現代化…………………………………31

  第四節 提升園區承載能力…………………………………33

  第五章 深化“三個圈層”合作,拓展產業生態空間………33

  第一節 建強攀枝花市域內圈………………………………34

  第二節 協同金沙江區域中圈……………………………34

  第三節 主動融入成渝貴昆外圈……………………………35

  第六章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36

  第一節 提升企業創新能力…………………………………36

  第二節 培育壯大中小企業集群……………………………39

  第三節 推進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41

  第四節 實施質量品牌塑造工程……………………………42

  第七章 堅持綠色安全生產,促進工業行穩致遠……………43

  第一節 加強礦山生態修復…………………………………43

  第二節 大力推行節能減排…………………………………44

  第三節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45

  第四節 強化工業安全發展…………………………………46

  第八章 規劃實施保障措施……………………………………47

  第一節 強化重大項目支撐…………………………………47

  第二節 強化生產要素保障…………………………………48

  第三節 強化生產服務支撐…………………………………50

  第四節 強化規劃落實推進…………………………………51

  第九章 環境影響評價專篇……………………………………52

  第一節 規劃實施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52

  第二節 預防或減輕規劃實施不良環境影響的措施………55

  第三節 規劃實施環境影響評價結論………………………57

  前  言

  “十四五”時期是攀枝花融入新發展格局、搶抓重大戰略機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攀枝花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攀枝花加快推動產業升級、培育新發展優勢的關鍵五年。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繼續把工業作為全市經濟轉型升級發展的主戰場,明確提出堅持工業強市不動搖,謀定“工業再出發”工作思路,推進建設新型材料工業城市和機械制造業城市,加快構建優勢突出、結構合理、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本規劃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和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積極對接《中共攀枝花市委關于制定攀枝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攀枝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遠景目標綱要》《四川省“十四五”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規劃》,主要任務是通過對攀枝花工業發展基礎和面臨的環境進行客觀分析和研判,明確“十四五”時期工業發展的主要目標,提出工業發展重點方向、主要任務以及規劃實施的保障措施。本規劃是“十四五”引導市場主體自主決策的重要參考,是“十四五”加快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制定工業經濟發展相關政策的行動指南。規劃期為2021年—2025年。

  第一章 規劃背景

  “十三五”時期工業發展成效

  “十三五”時期,是決勝全面小康取得決定性成就的五年,是全市踐行新發展理念、全力推動工業和信息化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的五年。面對錯綜復雜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全市工業戰線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實施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發展戰略,緊緊圍繞市委“一二三五”總體工作思路,堅持“工業不強不叫攀枝花、科技創新引領攀枝花”,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扣“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成昆鐵路多次斷道等風險挑戰,全市工業經濟呈現“運行平穩、穩中提質、效益提高、活力增強”的基本態勢,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3%,工業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截至2020年末,全市共有規上工業企業349戶,企業資產總額達到2706.5億元,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922.3億元,2020年工業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9.8%。“十三五”攻堅克難、砥礪前行,為攀枝花加快工業高質量發展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工業經濟實力進一步提升。全國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標委會落戶攀枝花,成功創建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與2015年相比,規上工業企業戶均資產、戶均主營業務收入分別增加1.13億元、1.24億元,工業用電量、工業增值稅分別增長31.7%、46.3%。

  ——工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國產EB爐、高爐渣提鈦、50萬噸鈦精礦升級轉化氯化鈦渣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產業化項目落地實施,1.5萬噸氯化鈦白、睿恩光電等一批延鏈補鏈項目竣工投產,電子信息產業和氯化鈦白、鈦絲等釩鈦深加工產品實現“零”的突破,釩鈦占工業比重由5.3%提高到17.2%。

  ——工業數字化賦能進一步加快。“光網攀枝花”建設深入推進,實現城鄉100%全光網絡覆蓋,4G基站數量較2015年增長42%,建成5G基站900個,信息安全運營中心、智慧城市運營中心等建成啟用,助力攀枝花市獲評世界智慧城市大中華區“數字化轉型”入圍獎和“中國領軍智慧城市”。

  ——工業綠色發展成效進一步顯現。清潔能源產業發展步伐加快,金沙水電站首臺機組發電,銀江水電站加快建設,水電、風電、太陽能等清潔能源裝機達到630.7萬千瓦,年發電量突破200億千瓦時;循環經濟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規模擴大95.7%,取締“地條鋼”企業4戶,退出磚瓦產能4.1億塊/年,淘汰一段式煤氣發生爐及燃煤鍋爐162臺,清理整治“散亂污”企業657戶,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水耗分別下降36%、49.8%。

  第二節 “十四五”工業發展環境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全球經濟格局演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將有力拉動后疫情時期經濟復蘇。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科技正在快速發展,并由此催生新產品、新服務、新模式、新業態和新產業,投資機會大量涌現。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對外合作進一步深化,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二次城鎮化浪潮的到來,“一帶一路”倡議縱深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戰略疊加實施,為攀枝花工業發展帶來重大機遇。全省深入實施“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等發展戰略,明確“一軸兩翼三帶”區域經濟布局,提出推動攀西經濟區轉型發展,增強攀西經濟區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能力,為我市釩鈦戰略性資源開發帶來難得機遇。今后五年是攀枝花做大經濟總量、推動城市與產業轉型升級、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關鍵五年,隨著攀枝花交通格局發生歷史性轉變,以及攀枝花市域、金沙江區域、成渝貴昆“三個圈層”經濟地理空間的重新構架,攀枝花發展的經濟腹地將加快拓展,工業經濟發展的范圍將更大、空間將更廣、層次將更高,工業提檔升級步伐將進一步加快。

  雖然存在諸多發展機遇,但攀枝花工業發展也面臨許多挑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經濟復蘇緩慢,發達國家通過加快對傳統制造業的低碳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技術升級和再工業化戰略,客觀上會對新興經濟體的傳統制造業升級形成壓制,這些因素疊加將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不利影響,必然影響全市工業發展。科技創新水平不高,釩鈦資源綜合利用關鍵核心技術有待進一步突破,運輸、土地等要素成本較高,公共配套和產業配套的能力條件還比較薄弱,工業仍處在產業鏈前端,產業結構和企業結構單一現象沒有根本改變,存在中小企業集群支撐不足、企業競爭力不強、新興產業發展緩慢、資源就地加工轉化率不高、環境空間受限等問題,對全市工業轉型升級發展提出嚴峻挑戰。

  新發展階段,機遇與挑戰并存,但總體上機遇大于挑戰,宏觀經濟形勢仍然呈現穩中向好態勢。面向未來,全市工業戰線要牢牢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深刻認識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轉換發展視角、轉變發展理念,在更大范圍內整合要素資源,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奮力推動攀枝花工業高質量發展。

  第二章 “十四五”工業發展總體要求

  第一節 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貫徹省委“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全面落實省委對攀枝花發展“3+2”的定位要求,按照市委構建“三個圈層”經濟地理空間的戰略謀劃,深入實施工業強市、精明增長、綠色低碳“三大戰略”,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統領工業發展,搶抓國家建設制造強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推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大戰略機遇,深度融入國際國內雙循環,實施增量產業培育與傳統產業改造提升雙輪驅動,堅定不移做強鋼鐵釩鈦產業生態圈,培育新能源和機械制造產業生態圈,推動鋼鐵城市向新材料工業城市和機械制造業城市轉型,“攀枝花制造”向“攀枝花智造”提升,挖掘培育產業競爭新優勢,延鏈條、強特色、育增量、擴總量,促進產業鏈現代化和工業高質量發展。

  第二節 發展原則

  ——堅持創新發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圍繞突破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瓶頸,完善創新體系,探索創新模式,打造創新平臺,集聚創新要素,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提升產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搶占技術制高點和價值鏈高端環節,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

  ——堅持協同發展。聚焦攀枝花市域、金沙江區域、成渝貴昆“三個圈層”經濟發展空間,建強產業發展“內圈”,協同區域合作“中圈”,融入產業“雙循環”“外圈”,推進鋼鐵釩鈦協同發展、做大做強,大力發展新材料新產業,積極培育增量產業,推動工業提檔升級,提升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產業實力。

  ——堅持融合發展。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以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賦能為主攻方向,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加大企業數字化轉型改造力度,深化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各產業融合,創新生產方式和產業形態。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

  ——堅持綠色發展。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工業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和綠色循環經濟,推進產業結構低碳化、制造過程清潔化、資源能源利用高效化,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筑牢綠色生態屏障。

  ——堅持統籌發展。統籌推進規模增長、結構優化與質效提升,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提升服務效能,創造良好環境,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改造提升存量與培育壯大增量并舉,提升工業本質安全發展水平,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第三節 發展目標

  經過五年發展,全市工業基礎能力進一步提升,產業生態更加優化,工業新舊動能轉換進程加快,工業投資規模和工業有效投入顯著提升,工業經濟實現合理增長,規模實現較大提升。產業布局和結構更加合理,集群效應進一步顯現,產業鏈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不斷擴大,現代產業體系基本構建形成。“三個圈層”協同發展能力得到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進一步增強,本土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水平大幅提高。“十四五”期間,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7.5%,到2025年,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發展取得創新突破,釩鈦磁鐵礦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大幅提升,基本建成世界級釩鈦產業基地,鈦白粉、海綿鈦及鈦錠、鈦材和釩制品(折V2O5)產能分別達到100萬噸、10萬噸、1萬噸和6萬噸,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600億元左右。

  第三章 聚焦新舊動能轉換,構建現代工業體系

  按照省委、省政府對攀枝花市“3+2”定位要求和產業布局定位,立足特色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優勢,積極對接全省“5+1”現代工業體系建設,重點發展以釩鈦磁鐵礦“采選冶”產業為基礎,鋼鐵、釩鈦、石墨3大先進材料產業為主導,機械制造、新能源、綠色化工及建材3大優勢產業為支撐的“1+3+3”現代工業體系,積極發展電子信息、農產品深加工、大數據等新興增量產業,促進工業提檔升級、高質量發展。

  第一節 鞏固提升傳統基礎產業

  按照集約集聚發展原則,以釩鈦磁鐵礦資源的高效分離提取和高水平回收利用為重點,著力提高采礦、選礦、冶煉三個關鍵環節的回采率、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發揮資源價值,為先進材料及制造加工產業奠定堅實基礎。

  (一)釩鈦磁鐵礦采選業。科學合理設置礦權,加速釩鈦磁鐵礦采選行業整合,集中集聚布局發展,提高采選行業產能利用率。堅持以提高資源利用率為重點,加快釩鈦磁鐵礦采選企業技術工藝裝備升級換代,加大釩、鈦、鈷、鎳、鈧、鎵等伴生礦低成本、綠色高效分離提純技術攻關力度,推動形成“一礦開采、多礦利用”的資源效益最大化發展格局。搶抓國家提升鐵礦石資源自給能力機遇,提高釩鈦磁鐵礦的勘探、開發、利用水平,科學推進紅格南礦區開發,合理擴大礦采選產業規模,提升礦業發展質量和效益,努力把攀枝花釩鈦磁鐵礦采選業打造成技術領先、生態良好、開發規模與深加工產業相匹配的基礎優勢產業,夯實工業發展“底盤”。強化礦產資源保護性開發,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全過程,加大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力度,扎實推進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合理布局白云巖、石灰石、橄欖巖等非金屬礦產業,增強對冶煉行業的配套保障能力。到2025年,力爭礦采選業產值達到500億元。

  專欄4 釩鈦磁鐵礦采選業細分領域重點

  ●釩鈦磁鐵礦采礦業:加強資源的勘探、開發、利用,研究開發新的接續礦山,積極推動紅格南礦區開發,扎實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優化礦權設置,促進采礦企業加大礦山工藝設備和智能化改造升級,鼓勵和支持原礦開采企業采用“露天開采+深部洞采”相結合的方式有序開采,加大低品位礦和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力度,提高采礦回采率;推進尾礦庫科學布局和安全管理。力爭到2025年,釩鈦磁鐵礦原礦生產規模(含低品位表外礦綜合利用)合理增進至1億噸左右。

  ●釩鈦磁鐵礦洗選業:加大“小、散、亂、污”洗選企業清理整治和淘汰,支持采礦企業與選礦企業協作,推進現有約4000萬噸/年鐵精礦、660萬噸/年鈦精礦洗選企業兼并重組、優化升級,組建大型選礦企業;加大資源提取技術攻關,提升資源回收率;優化洗選產業布局,在朱家包包、新九、白馬等靠近礦山的地區規劃建設洗選集中發展區,規劃建設管道、皮帶運輸系統,減輕礦產品公路運輸壓力,減少運輸沿途揚塵污染。力爭到2025年,鐵精礦、鈦精礦、硫鈷精礦生產規模合理增進至3000萬噸、600萬噸、7萬噸。

  ●稀散元素回收利用產業:強化科技攻關和產業化利用,重點開展高爐瓦斯泥提鋅、硫鈷精礦提鈷、鈦白廢酸及氯化煙塵提鈧、提釩尾渣提鎵等系列工程技術,不斷提升釩鈦磁鐵礦的綜合利用價值。力爭“十四五”期間,稀散元素產業化回收利用取得新突破。

  (二)釩鈦磁鐵礦冶煉產業。加大冶煉行業技改升級和裝備更新,支持現有鋼鐵和鈦渣冶煉企業推進工藝裝備技術智能化、綠色化改造,提升鋼鐵、鈦渣冶煉產能利用率和產品質量,提高釩鈦磁鐵礦入爐配比。大力發展氯化鈦渣、短流程煉鋼等冶煉技術,探索發展非高爐冶煉新工藝新流程,增強對鐵精礦、鈦精礦等原料產品的深加工消納能力,增強釩鈦產業發展的原料保障能力,推進鋼鐵、釩鈦協同發展。到2025年,力爭非高爐冶煉工藝技術取得實質性突破,冶煉產業產值達到400億元。

  專欄5 釩鈦磁鐵礦冶煉行業細分領域重點

  【綠色低成本體系建設工程】堅持環境保護與成本變革并重,對標行業一流水平,推進全員參與、全面覆蓋、全程管控,持續提升冶煉行業綠色制造和經濟制造能力。力爭到2025年,鋼鐵行業實現超低排放,工序成本躋身行業一流。

  ●鋼鐵冶煉產業:創新探索非高爐冶煉、氫冶金等新工藝新技術,積極發展短流程煉鋼;全力支持攀鋼進行挖潛技術改造,支持鋼城集團加快實施電弧爐技改、精密鋼薄板冷軋等工藝設備更新,提高現有鋼鐵產能利用率;實施鋼鐵原料升級行動,推進由賣鐵精礦升級為銷售球團礦,將球團產量由800萬噸提高至1100萬噸。力爭到2025年,現有高爐生鐵產量穩定在640萬噸左右,新增非高爐冶煉或短流程煉鋼產能200萬噸,鋼鐵冶煉產業實現產值達到330億元。

  ●鈦渣冶煉產業:實施鈦原料升級行動,將鈦精礦原料升級為附加值更高、雜質更低的鈦渣,重點發展74%鈦渣、90%氯化鈦渣等富鈦料,提升現有鈦渣產能利用率。力爭到2025年,將鈦渣產量由38萬噸提高至100萬噸,鈦渣冶煉產業實現產值約70億元。

  第二節 大力發展先進材料產業

  聚焦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和國家重大工程實施對先進材料的迫切需求,加快材料產業轉型升級和產品結構優化,推動資源優勢轉變為產業優勢,著力將先進材料產業打造為新時期攀枝花工業的特色名片。

  (一)先進鋼鐵材料產業。支持現有鋼鐵企業加大鋼材加工工藝技術創新,提升鋼材產品質量,優化鋼鐵產品結構,鞏固傳統區域鋼材產品市場,重點發展高強建筑用鋼、高速重軌鋼、高檔家電用鋼等含釩鈦低微合金鋼。創新開發科技含量高的鋼鐵材料新產品,積極開發高性能模具鋼、高端結構鋼、鋼鐵新材料等高附加值產品及特鋼產業,將攀枝花打造為全國重要的釩鈦低微合金鋼材制造基地和西南地區具有市場主導地位的鋼材產品生產制造服務基地。到2025年,力爭鋼鐵材料產業產值達到150億元(不含鋼鐵冶煉環節產值)。

  專欄6 先進鋼鐵材料產業細分領域重點

  ●鋼鐵技術體系建設重點:全力支持攀鋼構建第三代技術體系,鼓勵現有鋼鐵企業加大鋼鐵產業關鍵工藝控制、材料應用技術等專項創新布局,提升鋼材產品科技含量,提高產品附加值;積極引入有實力的特鋼、粉末冶金、高端裝備用特種合金等鋼材深加工企業,提升鋼材創新開發能力。力爭到2025年,現有鋼鐵板塊鋼材產量由570萬噸提升至640萬噸(預留供攀長鋼鋼坯20—30萬噸)。

  ●鋼鐵產品結構優化重點:現有鋼鐵板塊,重點形成以PB2重軌為代表的鐵路用鋼、以鋅鋁鎂新型涂鍍產品為代表的家電用鋼等系列產品,鋼軌產量由130萬噸提升至160萬噸,家電用鋼產量由59萬噸提升至80萬噸,延伸金屬制品產業鏈,將合金鋼、薄帶(板)、金屬制品材、裝配式建筑等產量由10萬噸提升至50萬噸,合理縮減低附加值的產品;利用非高爐冶煉、短流程煉鋼等新增鋼鐵產能,重點以“特精尖”為主攻方向,圍繞軍工、航空航天、船舶、油氣開采等高端制造領域市場,積極拓展開發高端耐熱合金、耐蝕合金、特種鋼及釩鈦優鋼系列產品。

  (二)先進釩鈦材料產業。聚焦國家重要應用領域“卡脖子”難題,加強鈦材研發團隊和高效協作創新平臺建設,組建并發揮國家釩鈦產業聯盟作用,加大科研投入,加快釩鈦材料產業技術攻關突破,引領推動鈦合金“第四代”結構材料革命流程再造,實現釩鈦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持續鞏固提升五氧化二釩、高釩鐵、釩氮合金等釩制品市場地位,圍繞強基礎、補短板、延鏈條、建集群,著力推進釩鈦材料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搶抓“進口替代”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對鈦材及“鈦—釩—鋼”復合材料需求升級的機遇,加快海綿鈦、鈦錠等中端鈦金屬產能布局,積極研究開發國防軍工、航空航天、海洋工程、醫療器械等高端制造領域釩鈦合金材料及零部件產品,探索推動鈦制品向“鈦生活、鈦健康”拓展,提升鈦材產品附加值。到2025年,力爭先進釩鈦材料產業產值達到250億元。

  專欄7 先進釩鈦材料產業細分領域重點

  【釩渣原料富集工程】通過提高釩鈦磁鐵礦入爐配比、富邦重整等途徑,將本地高爐釩渣產量由22萬噸提高到30萬噸以上;通過發展非高爐冶煉新增釩渣產量10萬噸;探索建立外銷鐵精礦(球團)回收釩渣原料的協調機制,回收釩渣原料30萬噸,力爭到2025年,釩渣原料富集量達到70萬噸。

  ●世界級清潔釩生產基地:加大清潔釩生產工藝技術裝備升級,鞏固提升五氧化二釩、高釩鐵、釩氮合金等釩制品生產規模,提升AlV65、AlV85等釩鋁合金應用規模,爭取釩電解液、釩電池、釩功能材料等釩在非鋼領域和特殊鋼領域的應用技術取得新突破,打造全球規模最大、品種最全、質量最優、最具競爭力的釩產業基地,力爭到2025年,釩制品(折合V2O5)產量達到6萬噸,80釩鐵、釩氮合金等達到4萬噸,釩電池、釩功能材料等實現產業化,釩產業產值達到150億元。

  ●世界級鈦金屬生產基地:加大海綿鈦大型化生產技術攻關,積極發展EB爐和VAR爐裝備工藝技術,積極布局發展轉子級海綿鈦、超軟海綿鈦、高端制造用鈦錠等高品質產品,提升海綿鈦及鈦錠產能規模和產品質量,降低制備成本,搶占中端鈦金屬行業話語權和市場話語權,實現由世界級鈦精礦原料富集地向世界級海綿鈦及鈦錠生產加工基地的跨越式發展,力爭到2025年,海綿鈦及鈦錠產能達到10萬噸以上,實現產值90億元。

  ●世界級鈦材工業基地:大力引入產業鏈后端應用型企業,豐富鈦棒、鈦絲、鈦板、鈦管(鈦合金油井管)、醫用鈦合金等鈦材和鈦合金鑄件系列產品;加大“鈦—鋼”復合板、鈦基硬質合金、高強高韌耐蝕鈦合金、低溫鈦合金、高熵合金、3D打印材料等產業化技術攻關力度,積極拓展航空航天、船舶及海洋工程、鈦健康鈦生活等高端(高檔)制造領域應用市場,打造全國最大、世界重要的鈦材加工制造產業基地。力爭到2025年,就地轉化鈦材產能達到1萬噸,實現產值15億元。

  (三)先進石墨材料產業。以加快產業化、實現資源深加工利用為重點,充分發揮攀枝花優質晶質石墨資源優勢,引入有實力有技術的石墨深加工企業,加強基礎研究和創新投入,以“科技研發—孵化加速—產業轉化”為路線,推進石墨資源實現產業化開發利用。規劃建設石墨產業園,重點圍繞冶金、建材、新能源、電子信息等領域,積極發展高碳石墨、高純石墨、球形石墨、氟化石墨、微細粉石墨、石墨電極、石墨負極材料、石墨烯材料等關鍵材料產品,加快構建石墨提純及石墨材料研發、制備、應用等產業發展體系,將攀枝花打造成為“中國石墨產業新城”。到2025年,力爭石墨產業產值達到100億元。

  專欄8 先進石墨材料產業細分領域重點

  【平臺載體建設工程】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優質資源為支撐、集聚發展為目標,組建石墨產業研究院,規劃建設中壩石墨采選基地和石墨深加工產業園,構筑“一中心、一基地、一園區”石墨產業發展平臺載體。

  ●“6611”發展計劃:實施資源保障、招商引資、創新發展、產業升級、企業培育、園區建設“6項主要任務”,培育石墨提純及綜合利用、鋼鐵建材行業用石墨、新能源用石墨、電子信息用石墨、石墨烯、石墨其他應用“6大產業板塊”,創新開發炭纖維及其復合材料,靠近石墨資源在仁和區就近規劃打造“1個石墨產業發展集聚區”,力爭2025年,高碳石墨、高純石墨產能達到10萬噸以上,微細粉石墨、球形石墨、高功率石墨電極、大功率動力電池負極材料等產能達到10萬噸,電子信息用石墨、石墨烯材料、納米石墨、超高純石墨等產能達到1萬噸,實現“1百億產值目標”。

  第三節 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

  (一)機械制造產業。充分發揮攀枝花原料和區域市場優勢,推動制造業智能化升級,逐步補齊機加工中心、熱處理中心、表面處理中心、模具制造中心、電鍍中心等行業配套短板,增強產業集群發展和延伸拓展能力。通過項目招引、技改擴能、新產品開發等方式,做大做強機械制造系列產品,不斷完善機械制造業與市場需求的對接。搶抓產業轉移機遇,主動承接東部和成渝地區裝備制造業轉移,引進大型整機制造企業,推動汽車零部件、軌道交通零配件及新能源整車、礦山機械、冶金機械、環保設備、港口設備、體育設施、康復輔助器具等成套裝備制造產業發展,開拓發展高端裝備用關鍵零部件,打造精密鑄造和高端耐磨材料產業集群,做大機械制造產業規模,推動鋼鐵材料向現代鋼鐵制造延伸,加快建設特色裝備及機械制造基地。到2025年,力爭機械制造產業實現產值300億元。

  專欄9 機械制造產業細分領域重點

  【原料保障工程】全力推進富邦破產重整,增強鐵精礦原料消納能力和鑄造鐵水供給保障能力,新增鑄造鐵水140萬噸;通過鈦精礦升級轉化鈦渣,增加半鋼鐵水60萬噸。力爭到2025年,鑄鐵鑄鋼原料達到200萬噸左右。

  ●礦山冶金生產設備:依托產業基礎,建立從材料端到制造端設備制造體系,著力在礦山裝備、冶金裝備、釩鈦提取及其加工裝備等領域實現突破,在國產化EB爐、回轉窯、還原蒸餾爐、多膛爐、反射爐、反應釜等爐窯類設備和容器類裝備領域完成一批新產品研制和產業化。

  ●含釩鈦鑄鍛件:提升機械加工制造能力,補齊行業配套短板,重點發展城市基礎設施及港口用鑄鐵件、特鋼鍛壓件、礦山機械中的冶金耐磨件,生產與裝備制造業配套的大型鑄鍛件、鈦鑄造及合成軋制、鋼鑄件系列產品及加工原材料。

  ●含釩鈦耐磨材料及零部件:重點發展磨球、磨段、襯板、破碎機錘頭、破碎壁、軋輥、軋臼壁、渣漿泵過流件、燒結機篦條等礦山冶金領域用耐磨材料;發展制動鼓、齒輪、曲軸、剎車盤等汽車零部件領域用耐磨材料;發展鏟齒(斗齒)、履帶板等工程機械領域用耐磨材料;發展輪對、受電弓滑板、車軸、軸承、閘瓦等軌道交通領域用耐磨材料。

  ●工程機械:重點發展履帶式起重機、汽車起重機、港口用起重及搬運機械、挖掘機、裝載機、路面機械的結構件;以礦用整車、新能源汽車、平板自卸半掛車為主攻方向,做精做強汽車制動系統,拓寬汽車零部件產品種類,向中、重型商用車零部件領域發展。

  ●現代軌道交通裝備:重點發展養路機械裝備,搗固穩定車、高效清篩機、帶道砟分配功能的配砟整形車、鋼軌打磨車和銑磨車、高速軌檢車、物料運輸車等,以及軌道電力牽引雙源制、高原型和多功能組合式工程及養路機械裝備;為高速鐵路客車、重載鐵路貨車、新型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等配套的關鍵零部件及裝置。

  ●環保及綜合利用設備:加快培育集研發、制造、安裝、工程服務為一體的大型環保設備企業,積極開發“三廢”污染防治綜合治理設備,重點發展大型燃煤電站脫硫、高效除塵等環保設備。

  力爭到2025年,鑄鐵鑄鋼產品產量由104萬噸提高至170萬噸,引進成套設備制造商和零配件制造企業,推動機械制造向高端裝備制造邁進,打造以整機組裝、配套加工服務等為重點的現代機械制造產業基地,成套設備產量提高至30萬噸。

  (二)新能源產業。充分利用豐富的風光水、釩鈦、工業副產物等資源,聚焦新能源電池、氫能、太陽能、風能等重點領域,積極促成市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機構在我市建立中試服務基地和概念驗證中心,加快推動氫能及新能源電池產業起步發展,有序開發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產業,搶占“碳達峰”“碳中和”先機。重點創新發展釩電池、鋰電池、燃料電池等儲能產業,突破發展焦爐煤氣制氫、綠色制氫及釩鈦儲氫材料等氫能產業,逐步完善儲氫、運氫、加氫等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積極在公共交通、物流運輸、冶金等領域爭取應用示范試點,加快打造綠色經濟氫源基地和氫能基礎設施、設備及應用示范基地。到2025年,力爭新能源產業取得突破性發展,新能源及清潔能源產業實現產值200億元。

  專欄10 新能源產業細分領域重點

  ●清潔能源產業:按照“集中開發、電網配套、統籌消納”的原則,利用既有輸變電設施就近發展水、風、光互補發電、就近接入消納,擴大太陽能、風能集中開發利用規模,推進分布式和集中式光伏、風力發電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水電開發建設,爭取布局建設總裝機2×120萬kw的抽水蓄能電站,開發適宜“引水上山”的調峰儲能電站,加快銀江水電站、金沙水電站建設。力爭到2025年,發電總裝機提升至1000萬kw以上,年發電量達到350億千瓦時左右,產值達到100億元。

  ●氫能產業:按照“短期突破、逐步完善、長遠布局”的思路,分階段推進氫能產業發展。充分發揮資源成本優勢,引入有實力的企業加快在低成本制氫、氫燃料電池等方面取得進展,同步以交通物流等領域進行示范應用和基礎配套建設;加快區域氫能產業商業化布局,以引入制、儲、運及釩鈦儲氫基礎材料等核心技術及零部件企業為主,重點加大多元制氫、儲運氫、加氫以及其他領域市場發展,形成輻射區域市場的氫能產業集群;加大氫能全產業鏈構建、基礎配套設施完善、應用市場拓展及成套設備及關鍵零部件開發。力爭到2025年,氫能產業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在公交、物流等領域建成氫能示范應用2個以上,氫燃料電池汽車運行規模達到1000輛,制氫能力達到10000噸以上,產值達到50億元。

  【氫能產業“兩區多點一中心”發展格局】“兩區”:在釩鈦高新區布局打造氫能裝備制造產業聚集區,在西區布局打造制氫儲氫產業示范區;“一中心”:以氫能應用研究為導向,在攀西科技城布局打造氫能及碳中和技術研發中心;“多點”:以氫能多元化應用為重點,有序推進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氫燃料電池物流車、行業氫能應用等示范應用點。

  ●新能源電池產業:重點發展全釩液流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產業。釩電池產業:依托攀鋼集團加快核心關鍵技術突破,重點解決釩電解液電化學活性低、穩定性差、能量密度低、成本高等難題,并大力引進釩電池組裝、儲能系統開發應用以及關聯產業核心企業,完善產業配套,爭取在釩電池低成本產業化生產和規模化應用上取得突破;磷酸鐵鋰電池產業:重點在產業配套、生產組裝基地等方面取得突破,引進鋰電池材料、三元材料、石墨電極以及電池隔膜等材料研發生產企業,推動電池材料中間產品延伸升級為電池材料產品,擴大產業規模,引入知名企業落地建設電池生產組裝基地,形成電池材料產業集聚效應。力爭到2025年,新能源正負極材料產能達到40萬噸以上,釩電解液規模達到10000m³以上,基本構建形成電池離子交換膜、電堆等關鍵材料和儲液罐、管路管件、控制系統等系統輔件的新能源電池全產業鏈產品體系,釩電池在全省率先實現儲能產業的突破,實現產值50億元。

  (三)綠色化工及建材產業。充分發揮煤炭、工業固廢等資源優勢,提高化工和建材行業綠色發展水平。綠色化工產業,重點聚焦提高鈦化工、煤及煤焦化、酸堿等行業清潔安全生產水平,持續鞏固提升硫酸法鈦白粉市場地位,加快氯化鈦白粉的產業化應用技術突破,增強煤焦化、硫酸、氯堿等配套產業產能對主導產業的配套支撐能力,積極延伸發展精細化工和涂料化工。綠色建材產業,著力引進培育一批生產標準化、管理現代化、裝備自動化、產品先進化的龍頭建材企業,創新探索工業固廢資源生產新型建材新路徑,加大自保溫墻體材料、高性能混凝土等建筑功能材料產品研發力度,延伸發展裝配式建筑結構部件、裝配式圍護部品等建筑用材,改造提升混凝土、花崗石、磚瓦、水泥等傳統建材行業質量效益,積極創建省級綠色建材生產示范基地。到2025年,力爭綠色化工產業產值達到700億元,綠色建材產業產值達到100億元。

  專欄11 綠色化工產業細分領域重點

  ●鈦化工及涂料產業:推動硫酸法鈦白粉企業整合,提升硫酸法鈦白粉企業清潔生產能力;加大高爐渣提鈦產業化攻關力度,加快沸騰氯化、熔鹽氯化等氯化鈦白產能布局,積極開發特種專用鈦白產品;充分利用鈦白粉資源優勢和區域市場優勢,延伸做大涂料產業。力爭到2025年,涂料產品產能提升至5萬噸以上,鈦白粉產能突破100萬噸,鈦化工及涂料產業產值達到200億元。

  ●煤及煤焦化產業:堅持“安全優先、綠色環保、依法合規”原則,關閉退出基礎條件差、管理水平低、資源儲量少的煤礦,逐步淘汰過剩洗選能力,推進有條件的煤礦改造升級至30萬噸/年以上、提升產能147萬噸/年,爭取在西區格里坪規劃建設靜態30萬噸、動態160萬噸精煤的國家儲備煤基地。充分用好現有660萬噸煤焦化產能(建成550萬噸),推進煤焦化產業整合,結合富邦重整及周邊鋼廠需求,提高焦化產能利用率;采取“煤—焦—電—冶”“煤—焦—油—化”“煤—焦—氣—化”等產業發展路徑,延伸煤化工產業鏈條,大力發展煤焦油深加工和精細煤化工,發展焦爐煤氣制LNG、H2、甲醇、合成氨、化肥等系列產品。力爭到2025年,所有煤礦實現機械化開采,煤炭原煤產能穩定在1000萬噸/年左右,原煤產量由350萬噸提升到500萬噸以上,精煤產量提升到300萬噸左右(不含外購部分);焦炭產量由360萬噸提升至600萬噸左右,焦爐煤氣達到20億m3,煤焦油、粗苯、硫酸銨、甲醇等產品達到30萬噸以上,煤及煤焦化產業產值達到300億元。

  ●酸堿及其他化工產業:以提高對主導產業的配套能力、資源綜合利用和綠色清潔生產為原則,支持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改進生產工藝,合理擴大產能,延伸產業鏈條,重點發展硫酸、鹽酸、氯堿等基礎化學原料,以及肥料及專用化學品、磷化工等產品。硫酸及氯堿化工產業通過技術創新、擴大產能、周邊地區外購等方式,滿足釩鈦等主導產業配套需求,支持新建氯化鈦白項目配套建設氯堿工序;磷化工產業通過改進生產工藝,加大副產物綜合利用,延伸發展飼料、精細磷酸氫鈣、磷酸氫鉀等磷酸鹽。力爭到2025年,硫酸產量提升至200萬噸左右,氯氣產量達到20萬噸左右,酸堿及其他化工產業產值達到200億元。

  專欄12 綠色建材產業細分領域重點

  創新探索固廢資源綜合利用工程】圍繞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支持企業打造一批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協同創新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加大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新路徑、新技術研究,鼓勵產廢企業和建材等關聯行業耦合聯動,生產綠色低成本建材,力爭到2025年,工業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率提高至35%以上(不含規范處置未利用部分)。

  ●固廢資源生產綠色建材產業:大力引進培育建材生產龍頭企業,投資建設區域性建材生產基地,利用采礦廢石、鈦石膏、粉煤灰、煤矸石等固廢資源實施節能環保綠色建材生產項目,力爭到2025年,固廢資源生產建材及廢棄資源綜合利用相關產業產值達到50億元。

  ●裝配式建材產業:充分發揮攀鋼結構鋼及工程技術優勢,利用攀枝花豐富的固廢資源,發展新型裝配建筑材料,打造省級裝配式建筑產業生產研發基地,拓展區域市場,并逐步形成集設計、部品部件生產、施工為一體的裝配式建筑產業集群。力爭到2025年,裝配式建筑用鋼達到10萬噸,形成年產12萬m³裝配式建材、100萬m3綠色環保型裝配式系列產品的生產能力,相關產業產值達到20億元。

  ●傳統建材產業:提升磚、瓦、水泥、混凝土等傳統建材產業綠色生產水平,延伸發展花崗石精深加工建材。力爭到2025年,水泥、商品混凝土、磚等產業穩中提質,花崗石產量達到250萬m3,相關產業產值達到60億元(與工業固廢生產綠色建材及裝配式建材產值有部分重合)。

  第四章 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推動產業集群發展

  第一節 優化產業空間布局

  按照產業鏈現代化和產業集群發展要求,推進區域工業空間布局和產業組織結構形態優化,推動產業園區化布局、集約化發展。堅持以攀西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為戰略引領,聚焦“一城一市一區”的城市發展總體格局,以高水平產業園區為載體,加快完善園區基礎配套,采取功能分區的方式,引導優勢資源、優質項目向“差異化、特色化”園區集中,著力構建“龍頭企業+主導產業+配套行業”的園區發展格局,著力打造主導產業明確、產業鏈布局優化的工業空間布局。支持和鼓勵“并園并區”,加大“散亂污”選礦企業清理整治力度,有序推動洗選、冶煉、化工等行業大型化集中化布局發展。

  專欄13 產業空間布局優化重點

  堅持以《攀枝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為統領,以《攀枝花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9—2035)》為基礎,統籌協調工業布局與城市建設關系,編制《工業園區產業規劃》,加強區域產業統籌布局,推進工業空間布局優化。

  【“一區多園”建設工程】構建釩鈦高新區“一區多園”體制,統籌兼顧園區現有產業發展基礎條件,堅持“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建設、產城融合”,突出“聚集、協同、錯位、創新”發展原則,以建成千億國家級釩鈦高新區、打造雙創示范區為抓手,統籌將仁和區南山循環經濟開發區(含迤資園區)、鹽邊縣釩鈦產業開發區等納入“一區多園”建設,與釩鈦高新區一體化協調發展,全力構建 “一區多園”產業布局新格局和管理運行新機制。

  ●釩鈦高新區:以建強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核心,優化園區產業功能分區定位,堅持高端引進與內生培育并舉,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積極推進省級化工園區認定,著力構建以釩鈦新材料為主導帶動,以裝備及機械制造、新能源及儲能材料為戰略培育,以循環經濟為衍生發展,以現代服務業為重要支撐的“1+4”創新型產業體系,探索建立園區貢獻再分配機制,加快釩鈦高新區和攀西科技城一體步伐,打造千億產業園區。

  ●攀西科技城:以打造西南地區科技創新戰略高地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示范基地為核心,加快集聚發展科技研發、創新創業等高端服務業,著力構建以科技研發為主導,數字經濟、文化創意、陽光醫養為支撐,服務業為配套的“1+3+1”產業體系,把攀西科技城打造成為攀枝花的新型產業集聚區和四川省對外開放門戶。

  ●仁和區:構建“一區、兩園”工業發展格局,在橄欖坪園區規劃建設電子信息、光電等產業功能發展區,在迤資園區規劃建設冶金鑄造及耐磨材料、石墨材料等產業功能發展區,主導發展高端機械制造、先進石墨材料、電子信息等產業,優化提升煤炭采選、農產品深加工和新能源等產業。

  ●鹽邊縣:以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為重點,在新九片區規劃建設礦采選產業發展集中區,提升安寧片區資源深加工承載能力,提升產業聚集度,加快礦業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構建“3+2”工業產業體系,聚力發展釩鈦新材料、高端機械制造、新型現代礦業精深加工3大產業,積極發展清潔能源循環經濟、生產性服務業2大產業,全力建設釩鈦資源綜合利用示范縣。

  【園區優化調整工程】

  ●東區:以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為依托,全面優化“一園”(東區高新技術產業園)、“三片”(打造高梁坪—五道河片區、弄弄坪片區、攀密片區3個片區)、“四鏈”(構建釩鈦資源綜合利用、鋼鐵及延伸加工、清潔釩和鈦金屬深加工4個產業鏈條)工業功能空間布局,構建“4+3+1”現代產業體系,即:做強礦業、鋼鐵、鈦金屬、冶輔耐材4大優勢產業,做大粉末冶金、清潔釩、綠色建材3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清潔能源、先進磁性材料、都市輕工業等其它新興產業。

  ●西區:以格里坪省級特色產業園區為依托,積極推進省級化工園區認定,規劃建設制氫儲氫、煤焦化深加工、康復輔助器具等產業功能發展區,加快工業轉型升級,鞏固提升煤及煤化工產業,大力發展釩鈦材料深加工、新能源、綠色循環、康復輔具器具四大主導產業,積極培育新能源形成西區產業能級提升新動能,加快打造鈦終端產品生產基地、攀西試驗區能源基地和全國示范性康復輔助器具生產基地。

  ●米易縣:重點加大產業園區功能定位與長江經濟帶、安寧河谷綜合開發的研究對接,加快構建形成以釩鈦磁鐵礦采選加工及綜合利用、釩鈦深加工及新材料、特色建材、新能源電池、生物技術、農產品精深加工等為重點的現代工業體系,加快推進省級工業園區建設,建設全國重要的釩鈦深加工和新材料產業基地,夯實米易縣“獨立成市”發展產業基礎。

  第二節 推動集聚集群發展

  發揮資源和產業優勢,聚焦礦釩鈦磁鐵礦采選、釩鈦、鋼鐵及延伸制造、裝備制造、化工、煤炭及延伸加工、農產品深加工等重點產業,進一步做強支柱產業集群、主導產業集群、特色產業集群,將釩鈦產業打造為全國乃至世界重要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在鋼鐵、裝備制造、農產品深加工等領域形成若干有區域影響力、帶動力的產業集群。發揮政策引導作用,通過優化招商、用地、能源、財政、金融等產業發展政策,引導培育一批主導產業特色鮮明、創新要素集聚、分工協作緊密的特色產業集群。鼓勵各縣(區)在鈦金屬深加工、康復輔助器具、裝配式建筑、農產品深加工等細分領域探索建立一批產業聚集區。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依托龍頭企業產業鏈、供應鏈進行精準招商,引導關聯企業加強縱向配套、橫向協作,促進形成分工有序、相互協作、前后配套、連接緊密的集群發展格局。

  第三節 推動產業鏈現代化

  圍繞擴鏈條、補短板、建集群,大力實施產業鏈“靶向”招商行動,動態編制完善《攀枝花市釩鈦、鋼鐵產業鏈地圖白皮書》,聚焦鈦金屬、鋼鐵及其制造、氯化鈦白、裝配式建筑等薄弱環節,精準引進建設一批重大延鏈補鏈項目,鞏固提升重點產業全鏈條競爭力,聚力補齊裝備制造業模具設計制造中心、熱處理中心、鍛壓中心、電鍍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短板,推動構建配套完善的產業生態鏈條,提高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支持龍頭企業以提升價值鏈為目標,大力推進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加快升級工藝技術裝備、拓寬應用領域、優化產品結構,提升企業持續發展能力和競爭能力。

  專欄14 產業鏈“填缺補短”重點

  【強鏈工程】以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為核心,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著力鞏固提升礦采選、鋼鐵及其制造、釩鈦等優勢主導產業鏈,進一步鍛造產業長板,提高產業鏈完整度,增強優勢產業鏈的根植性和競爭力,增強產業發展主動權。

  【延鏈工程】延伸既有產業鏈條,推動鋼鐵材料向優鋼、特鋼等附加值更高的鋼鐵制造產品延伸,釩鈦產業向大規模氯化鈦白、新材料、關鍵零部件加工制造產品延伸,裝備制造向關鍵零部件、高端成套設備延伸,能源化工產業重點向氫能、新能源電池、精細化工延伸,食品飲料向特色深加工產品延伸;推進電子信息、光電等產業延鏈成群發展,培育發展更多“無中生有”“白手起家”的新興產業。

  【補鏈工程】補齊產業發展短板和弱項,對稀散金屬提取、鈦金屬深加工等弱項短板集中的領域,通過揭榜掛帥、包干制等新機制組織攻關;加快補齊裝備及機械制造業發展配套短板;提升冶金輔料、耐火材料、備品備件的本地化配套能力。

  第四節 提升園區承載能力

  以建設采選、釩鈦、化工、循環經濟等專業化園區為主攻方向,大力推進智慧化、標準化園區建設,加快提升園區功能配套水平,完善園區道路交通、渣場、網絡、能源、供水、污水處理、標準化廠房、園區孵化器等公共基礎配套,合理規劃建設文娛休閑、衛生教育等生活配套設施,積極搭建政務、投融資、物流、創新創業、人才等公共服務平臺,為優質項目入駐提供便捷條件。遵循“功能齊全、適度超前、逐步建設”思路,綜合考慮主導產業布局優化、集聚配套、循環利用等因素,科學規劃建設一批專業化產業園區,優化園區內部空間布局。深化園區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和創新工業園區建設管理體制機制,構建完善高效率的部門協同機制和激勵問效機制,切實增強推動園區建設的執行力和工作合力,積極推進“放管服”改革為園區充分賦能,探索創新“園區管委會+專業公司”等管理模式,賦予園區管委會項目管理、資金利用、干部激勵等方面更大自主權,提升園區專業管理能力和水平。

  第五章 深化“三個圈層”合作,拓展產業生態空間

  深入實施“三個圈層”協同發展戰略,按照“增量產業→增量企業→增量就業→增量人口”的邏輯,深度挖掘“內圈”產業優勢,找準突破口,一體推動“三個圈層”協同發展,拓展產業生態空間,形成加快發展的整體合力,不斷提升攀枝花工業綜合競爭力、吸引力、承載力和輻射力。

  第一節 建強攀枝花市域內圈

  堅持“練好內功”,堅定不移做強工業“基本盤”,努力提高資源提取利用率,提升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水平,加大資源就地深加工轉化力度,大力發展附加值高的深加工產品和高端產品,推動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牢固樹立全市“一盤棋”理念,按照產業鏈布局優化和產業集群發展要求,建立有效協同機制,支持市內企業進行跨區域戰略重組和協作,共同構建完善區域產業鏈和供應鏈。堅持攜手攀鋼打造“釩鈦產業生態圈”,緊緊圍繞攀鋼產業鏈“上下游”“左右端”,培育壯大攀鋼關聯產業集群,構建完善攀鋼與地方企業融通發展產業生態。加快實施一批重大產業化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提升主導產業發展能級,提高主導產業區域輻射帶動能力。

  第二節 協同金沙江區域中圈

  深化區域合作,積極對接涼山、昭通、楚雄、大理、麗江等毗鄰市(州)主導產業發展,在產業配套、礦產資源、原輔材料供應、能源供應等方面開展合作,增強攀枝花與周邊區域產業的關聯度,提高區域產業聯動發展水平。深化攀西經濟區產業協作,強化與涼山州的一體化協同發展,共同推進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建設,攜手向上爭取先行先試政策。加大與周邊地區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加強交流合作力度,有力推動區域內資源整合和產業梯次轉移,積極探索跨區域跨省際“飛地園區”合作模式,聯動建設重大產業化項目。鼓勵支持企業進行跨區域戰略合作,與周邊地區開展通道、產業、平臺、服務等方面共建共享,打造跨區域產業生態圈。

  第三節 主動融入成渝貴昆外圈

  落實開放發展理念和省委“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積極融入國內國際大循環,充分用好成渝貴昆的市場和資源,主動對接高端制造業對新材料及關鍵零部件的配套需求,拓展產業發展的“藍海空間”。對接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積極探索“總部在成渝,基地在攀枝花”“研發設計在成渝,轉化生產在攀枝花”的合作模式,攜手在釩鈦鋼鐵先進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領域共建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不可或缺的先進材料基地和加工制造基地。立足四川南向門戶建設目標,加快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大力推進南亞、東南亞橋頭堡和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建設,深度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積極組織參加各類貿易展會推介活動,大力承接成渝地區等先進地區的產業轉移。發揮釩鈦、重軌等資源產品優勢,積極參與成渝貴昆產業鏈供應鏈建設,引進知名企業來攀投資興業,支持有實力的企業拓展成渝貴昆“外圈”市場,設立生產基地。

  第六章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第一節 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堅持創新驅動引領,以創建省級創新型城市為統領,以打造創新技術策源地、創新要素集散地、創新成果轉化地為核心定位,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深度融合發展,深度融入全國和西部創新大格局,引領帶動區域科技創新發展。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全力推進“區域科技創新高地”建設,探索開展科研攻關項目“揭榜制”和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試點,著力加大重點領域、核心領域攻關力度,著力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擴大科技開放合作,著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持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圍繞產業鏈和供應鏈布置技術創新鏈,緊盯國家、省重大科技專項,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加大對攀枝花戰略資源創新開發的投入支持力度,加快攀西科技城建設,積極搭建重點產業關鍵領域創新平臺,大力支持企業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產品質量檢測中心以及國家釩鈦科技孵化器、釩鈦交易中心等創新創業平臺建設,重點突破資源制取、冶煉、資源綜合利用、先進制造等領域的一系列重大關鍵技術,提升主導產業創新水平。支持企業組建產學研聯盟,整合國際國內科技資源開展重大關鍵性技術攻關,開展工藝技術、生產裝備挖潛改造。強化科技成果轉化,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繼續深化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技術+市場+資本”轉化路徑,大力培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企業,實施一批技術水平高、市場競爭優勢強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項目。完善創新型企業培育機制,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倍增計劃”,全面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能力。到2025年,科技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初見成效,建成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1個,省級以上研發平臺達到60家以上,鐵、釩、鈦利用率分別提升至75%、55%、35%,較2020年分別提高5個、11個、6個百分點。

  專欄15 釩鈦產業關鍵技術創新重點

  ●釩鈦磁鐵礦采選:采礦新工藝技術和高效分選技術研發,裝備大型化及自動化技術研發,微細粒級鈦鐵礦選礦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綠色低碳的釩鈦磁鐵礦非高爐冶煉新流程研究;鈷、鎳、鈧、鎵、鉻等稀散金屬高效提取關鍵技術研發。

  ●鈦原料:攀西鈦原料制沸騰氯化原料工藝技術優化研究,含鈦高爐渣高溫碳化—低溫氯化的裝備、工藝技術優化,攀枝花鈦精礦大型密閉電爐冶煉酸溶性鈦渣工藝技術優化,高鈦型高爐渣綜合利用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鈦化工:硫酸法鈦白裝置大型化、工藝技術與控制技術優化與升級,鈦白廢酸與高爐渣聯合提鈦等新工藝開發,氯化鈦白關鍵技術開發,高檔專用鈦白及鈦白下游制品開發。

  ●鈦金屬及鈦材:高品質海綿鈦大型化生產技術開發,鈦金屬板、棒、管材等開發,鈦基鑄件生產關鍵技術研發,鈦中間合金、鈦基復合金屬材料、鈦鋼復合材料開發,鈦及鈦合金錠熔煉技術,鈦及鈦合金在航空發動機、核動力、海洋工程領域應用研發,鈦及鈦合金粉末產品制備關鍵技術研發,增材制造(3D打印)技術及含釩鈦高品質球形粉體材料研發。

  ●釩制品:提釩尾渣深度開發和循環利用技術研發,清潔提釩新工藝技術的集成創新與產業化應用,釩鉻資源的高效清潔分離提取關鍵技術研究,釩精細化工產品研發,釩基催化劑開發與應用技術研究,金屬釩基材料及其復合材料的應用研究。

  專欄16 鋼鐵及其制造產業關鍵技術創新重點

  ●鋼鐵:熱軋軋機及連鑄系統升級改造,特種合金鋼、工模具鋼、履帶板產品開發,高寒鋼軌開發,特鋼在高溫合金鍛材、擠壓型材及航空精密管上的應用研究,耐蝕合金產品研發,含釩鋼結構制造技術研發。

  ●含釩鈦鋼鐵鍛鑄件:鑄件造型3D打印新工藝,熔融沉積快速成型技術,激光成型技術,表面處理及再制造技術,耐高溫、耐磨損、耐腐蝕等材料制造裝備工藝改進技術。

  ●大型環保及綜合利用設備:采選、運輸設備大型化、連續化研發,選礦工藝潔凈環保化、低噪化研發,自動化、數字化、智能礦山建設;耐磨鋼球軋制、鍛壓及表面熱處理工藝技術,鋼球成形過程中材料變形與流動機理研究,鋼球表面熱處理工藝。

  ●工程機械配件:新型制造與成型工藝、工程機械工況和力學性能分析研究,大型工程機械構件制造的精度問題、效率問題研究;成套液壓系統設計制造、工業壓力容器和鍋爐設備制造、起重設備制造關鍵技術研究。

  ●汽車零部件:汽車零部件用釩鈦耐磨鑄鍛件耐磨機理研究,汽車零部件成套產品研發和制造能力研究,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制造及充電設備、制氫裝備、太陽能發電設備、車載智能裝置技術研究。

  ●軌道交通裝備:重點開展輪軸軸承、轉向架、鉤緩、減振裝置、大功率盤型制動裝置、制動控制裝置等軌道交通裝備關鍵零部件開發;養路機械裝備、高速軌道檢測車、軌道吸污車、物料運輸車等軌道用車整車配備技術研發。

  ●釩鈦領域裝備:重點研發超細鈦鐵礦選別工藝設備、提釩新工藝生產設備、沸騰氯化新工藝新裝備、鈦渣電爐冶煉新裝備、EB爐熔煉等裝備及其零部件。

  第二節 培育壯大中小企業集群

  堅持企業梯度培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構建共生、互生、再生的產業生態和企業生態,拓展壯大龍頭企業引領、關聯企業跟進的企業集群,促進產業鏈條化、集群化、品質化發展。實施大集團大企業提升行動,盤活優質存量資源,鼓勵大企業大集團進行兼并重組、改制上市,重點在礦業、鋼鐵、釩鈦、裝備制造、石墨、綠色建材、能源化工、食品飲料等細分領域培育一批具有產業生態主導能力的“鏈主”企業,整合創新資源和要素,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能力的頭部企業。全力支持攀鋼打造世界級千億釩鈦資源綜合利用企業,使攀鋼成為基于攀西釩鈦磁鐵礦資源低成本、綠色高效分離及產業化開發利用的技術創新型企業。實施中小企業“育苗壯干”梯度培育,提升工業招商引資工作實效,加強中小企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升中小企業創新發展能力,鼓勵和引導中小企業加大市場開拓和質量品牌提升,在專業細分領域和產業鏈重要節點精耕細作,形成一批“專精特新”“高成長型”中小企業。到2025年,攀鋼發展成為世界一流新金屬材料企業,營業收入百億元企業達到3戶,材料及機械制造規上企業達到100家,五年累計新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高成長型企業50戶,五年累計新增“小升規”企業250戶。

  專欄17 企業集群培育重點

  ●打造“攀鋼釩鈦產業生態圈”:深化地企協作,把“攀鋼釩鈦產業生態圈”作為強產業、引企業、聚人口的主抓手,著力構建“地方政府—龍頭企業(攀鋼)—生態圈企業”的新型地企融合發展關系,不斷增強“攀鋼釩鈦產業生態圈”實力,做大做強攀枝花釩鈦產業。支持攀鋼加快“1441”產業布局,加快完善攀鋼鋼鐵冶煉、鋼材深加工、鈦材深加工、釩鈦化工等產業鏈“上下游”“左右端”,支持攀鋼與關聯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以股權為紐帶的戰略合作。到2025年,基本構建完善攀鋼與地方企業融通發展的產業生態,攀鋼集團成為世界一流的先進金屬材料企業。

  ●頭部企業培育工程:實施頭部企業培育行動計劃,在資源綜合利用、釩鈦新材料、裝備制造、石墨、能源化工、食品飲料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有實力的龍頭骨干企業,力爭鋼城集團、龍蟒礦冶、川能投煤焦化、安寧鐵鈦股份、攀云鈦、西南釩鈦科技、攀科電子等有基礎有實力的重點企業取得創新突破發展。

  ●中小企業“育苗壯干”: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重大決策部署,鼓勵支持現有企業優化整合和技改提升,加大新興增量企業項目招引落地力度,壯大中小企業集群。重點遴選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成長性好的中小微企業作為培養重點,“一企一策”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壯大。

  第三節 推進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抓住國家建設“數字中國”戰略部署和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以“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為主線,加快推進全域5G、光纖超寬帶“雙千兆”網絡和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建設,推動通信網絡設施規模化提升,打造區域核心通信網絡樞紐,建設“攀西數字經濟港”和智慧攀枝花。深入推進“企業上云”行動,鼓勵和支持釩鈦、鋼鐵、機械等制造行業進行智能化改造,探索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數字化管理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廣“機器人+”和智能制造單元、自動化生產線,建設一批智能工廠,打造智能制造、智能建造標桿企業,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加快推進釩鈦等產業互聯網平臺建設,統籌數據資源匯集整合、促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著力培育、引進一批大數據及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關聯產業的龍頭企業,加快建設區域數據資源匯聚高地、應用高地和生態高地,著力打造數字經濟新增長極。到2025年,力爭全市5G基站達2.29萬個,實現縣(區)級以上城區5G網絡全覆蓋,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取得積極成效,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取得新突破。

  專欄18 數字經濟發展重點

  ●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基站和光纖“雙千兆”網絡建設,加快城域網、互聯網等網絡IPv6的升級改造,推動窄帶物聯網(NB-IoT)與5G協同發展;加快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布局大數據基礎設施,推進涵蓋5G互聯網、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體現數字經濟特征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爭到2025年,在用數據中心機柜數達到1000架,建設區塊鏈技術應用示范場景1個以上,建成重大科技基礎設施2個、產業技術創新設施1個以上。

  ●產業數字化: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推動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積極推進智慧工廠、智慧車間、智慧礦山建設,支持釩鈦、鋼鐵、能源化工、裝備制造等傳統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打造工業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和智能制造示范園區;加快發展智慧康養和智慧農業,大力發展體驗式和智能化新業態、新模式。

  ●數字產業化:推動釩鈦等工業互聯網建設,培育一批面向釩鈦、鋼鐵等重點產業領域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促進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積極布局區塊鏈,提升區塊鏈技術產業發展與應用水平;推動建設區域性釩鈦、康養特色大數據中心,探索建設跨區域“數據交易中心”“數據應用中心”“存儲災備中心”,提升區域數字專業化服務能力;深入實施“萬家企業上云”行動,力爭到2025年實現“上云”企業1000家以上。

  第四節 實施質量品牌塑造工程

  堅定不移實施“質量強市”戰略,以企業為主體,以質量品牌為重點,不斷增強質量品牌提升內生動力,提高質量創新能力和質量品牌服務供給能力,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加強標準引領,推動質量分級與產品標準、計量測試、檢測、認證技術有效銜接,實施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夯實品牌發展的質量基礎。創新市場監管方式,打擊假冒偽劣和侵犯知識產權行為,不斷強化網絡和廣告市場監管,激勵創新,保護品牌。鼓勵和引導企業采用國際國內先進標準組織生產,提升企業對標水平。引導企業恪守質量第一、信譽至上的理念,推動企業落實質量主體責任,嚴守質量底線,提高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質量管理水平。實施區域品牌培育工程,探索建立“攀枝花制造”品牌建設制度體系,依托園區和特色產業集群培育打造區域產業品牌,在重軌、釩鈦、特色農產品深加工等重點優勢領域打造一批“攀枝花制造”精品品牌,鼓勵企業積極申報國家馳名商標和省級著名商標,提升企業參與國際國內競爭合作的軟實力。

  第七章 堅持綠色安全生產,促進工業行穩致遠

  第一節 加強礦山生態修復

  統籌推進礦山生態修復和綠色礦山建設,對礦權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造成的土地損毀、環境破壞等問題,依據國土空間規劃以及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因地制宜開展地貌重塑、土壤重構、植被重建、景觀再現、生物多樣性重組等一系列恢復措施,統籌推進歷史遺留礦山和生產礦山的生態保護修復,恢復提升礦區生態功能,實現資源綠色可持續利用。堅持“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誰受益、誰補償”責任原則,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督促礦山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實現邊開采、邊保護、邊復墾。建立綠色礦山建設長效機制,構建資源、環境和社會效益相協調的綠色礦山發展模式,繼續推進攀鋼白馬鐵礦、龍蟒紅格鐵礦、安寧鐵鈦潘家田鐵礦、青杠坪仰天窩鐵礦等在庫綠色礦山建設,積極建設新增省級、國家級綠色礦山,促進全市礦業綠色化發展。

  第二節 大力推行節能減排

  堅定實施綠色低碳戰略,積極探索“雙碳”實現路徑,加大工業領域碳排放達峰路徑研究,研究制定碳排放達峰中和行動方案,組織鋼鐵、釩鈦、能源化工等重點行業企業推進實施,有序推動鋼鐵行業實現超低排放。深入推進水電消納產業示范區建設,發揮我市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優勢,鼓勵企業實施“煤改氣”“煤改電”和電氣化改造,穩步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加快推動能源消費結構調整,提高電力、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消費比例。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推廣應用減污降碳技術,鼓勵企業加大節能減排技改投入,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和綠色工廠創建,引領工業領域綠色低碳發展。鞏固落后產能淘汰和“散亂污”企業清理整治成果,加強對重點用能行業和單位的節能監管,推進企業能效對標達標,嚴格執行高耗能產品能耗限額標準,推動全市主要工業產品能耗水平向國際、國內行業先進水平靠攏。

  專欄19 “十四五”節能減排重點工程

  ●節能降耗推進工程:綜合采取“結構節能、工程節能、管理節能”等有效措施,推進節能降耗,重點抓好鋼鐵、釩鈦、能源化工等重點領域節能節水技術改造,推進鋼鐵行業實現超低排放;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鼓勵發展低污染、無污染、節水和資源綜合利用的項目,推廣應用余熱余壓回收利用等高效節能工藝技術和裝備,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能源效率。

  ●清潔生產示范工程:繼續推進和鞏固“散亂污”企業整治和落后產能淘汰工作,深入開展工業污染減排,實施礦業、鋼鐵、釩鈦、化工等重點行業脫硫、脫硝、除塵深度治理,降低工業廢水、廢氣排放總量,推動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推進工業能源消費結構優化,積極推廣使用清潔能源。

  第三節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堅持“減量化、資源化”原則,推進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以園區循環化改造為主戰場,推進建設一批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加快東區循環經濟產業園等功能區建設,加快園區廢物資源分級利用、水資源分類使用和循環利用、公共服務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園區內項目、企業、產業有機耦合和循環鏈接,大力構建循環型產業體系,不斷提高資源循環利用水平。培育一批資源循環化綜合利用龍頭企業,推動建立重點領域資源綜合利用產業聯盟,大力研發廢棄物分類收集、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等技術和設備,提高資源產出率和循環利用率,提高低品位表外礦、尾礦、煤矸石、粉煤灰、高爐渣、高爐灰、鈦白廢酸、鈦石膏等二次資源循環利用水平。

  第四節 強化工業安全發展

  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堅持“三管三必須”,將安全生產要求全面融入發展規劃、產業政策、行政許可、項目管理等工業發展始終,提升工業發展本質安全水平。完善工業領域安全生產管理預警機制,圍繞產業發展所需的氯堿、硫酸等配套危化產能增加,有效推進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和安全生產標準化一體化建設,不斷提升安全生產應急處置能力水平。建立完善安全生產責任制和事故責任追究制度,織牢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嚴格落實企業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安全生產培訓教育,壓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深化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和綜合治理,鞏固提升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成果,督促企業嚴格落實安全設施“三同時”要求,鼓勵企業實施安全生產技術改造,推廣應用安全生產新裝備、新工藝、新標準,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及工控安全、數據安全管理能力,推動人防、技防、安防措施落實,堅決防范和遏制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專欄20 安全生產重點推進行動

  ●安全生產“雙控”體系建設推進行動:按照“控風險、除隱患、保安全”總體目標,統籌推進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企業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建設,督促企業重點在風險辨識分級管控、隱患排查閉環治理、風險事故預防等方面下功夫,全面推行安全生產清單制管理,防范化解安全生產風險,實現企業安全風險管控由政府推動為主向企業自主開展轉變,隱患排查治理由部門行政執法為主向企業日常自查自糾轉變,夯實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安全生產基礎。

  ●“四大建設”推進行動:扎實推進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應急搶險救援系統硬件、隊伍、能力、制度“四大建設”工作,進一步改觀應急救援體系隊伍整體面貌,提升應急指揮體系、智能化信息化等應急管理能力,通信、電力、成品油應急保障更加快捷、有力,應急醫療物資的儲存、調撥更加精準、高效。

  ●“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推進行動:重點在煤礦、金屬非金屬礦山、化工、冶金等重點行業領域的高危作業場所開展“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專項行動,實現以機械化生產替換人工作業、以自動化控制減少人為操作,大力提高企業安全生產科技保障能力。

  第八章 規劃實施保障措施

  第一節 強化重大項目支撐

  堅持以“項目化”推動工業經濟發展,將招大引強和技術改造作為促進工業提檔升級、產業結構優化、發展質量提升、增長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以資源換產業,依托《釩鈦、鋼鐵產業鏈白皮書》,圍繞主導產業鏈延伸補齊和新興增量產業培育,科學謀劃儲備一批投資力度大、產業帶動強、市場前景好的特色優勢產業項目,“靶向”招引既有產業配套項目和產業鏈延伸補齊類項目,謀劃實施一批“無中生有”“白手起家”的新興增量產業項目。建立完善工業招商體制機制,研究制定釩鈦、鋼鐵、機械制造、新能源等重點領域招商專案,綜合運用資源招商、產業鏈招商、代理招商、科技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開展“內圈”存量招商、“中圈”協同招商和“外圈”增量招商,精準對接大型央企、世界企業500強、中國企業500、行業領軍企業等國內外“頭部”企業,集聚國內國際高端要素資源。健全重大項目推進機制,建立市、縣兩級重大工業項目庫,強化項目落地到投產達效的全過程管理,完善項目推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企業家座談會制度和招商引資“保姆式”全程服務,實施項目動態監測管理,分類施策、精準發力,進一步提升項目服務保障能力,夯實工業增長基礎。

  第二節 強化生產要素保障

  強化財稅金融支持。全面落實國家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創新財政支持方式,加大向上爭取資金力度,積極引導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加大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投資力度。營造良好金融生態環境,用好用足財金互動政策,增強金融普惠性,完善融資擔保服務體系。提升產融合作水平,圍繞“1+3+3”現代工業體系建設,整合金融資源、完善金融服務、優化融資結構,提升金融服務產業發展質效。推動政銀企協作,支持企業多層次對接資本市場,推進供應鏈產業鏈金融,推廣融資增信分險模式,增加工業中長期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和工業貸款占比。研究制定支持企業上市獎補政策,健全企業上市綠色通道,建立對接主板、創業板和新三板市場擬上市企業蓄水池。

  提升土地保障能力。加強工業用地保障,適度增加產業空間規模,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改革,推動工業用地提容增效。加強工業用地與全市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的銜接,支持靈活確定工業用地供應方式,采取“點供”“直撥”等方式優先保障優質項目用地,原則上每年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中工業用地比例不低于30%。加強園區土地節約管理,探索功能混合布局和復合開發,加快推進閑置廠房、低效土地清理開發利用,探索推進開展“畝均論英雄”評價,提高土地利用率。

  提升能源保障能力。扎實推進水電消納產業示范區建設,持續推進直購電等市場化交易,進一步降低企業用電成本,形成水電充分消納、重點產業持續發展的共贏格局。積極爭取釩鈦全產業鏈專項用電支持政策和“專線供電”試點,提升電力對釩鈦產業發展的支撐保障能力。加強全市成品油分銷體系建設,保障成品油供應。加強園區集中供熱、供氣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氣化全攀,加快天然氣儲氣調峰設施建設,完善天然氣供應體系,降低企業用氣成本。科學提升煤炭采選及焦化產業發展規模質量,增強主導產業用能支撐。

  提升人才保障能力。樹牢“創新驅動實質就是人才驅動”“抓人才就是抓發展”理念,加快人才政策創新和精準供給,建立完善產業人才評價激勵機制,穩住“內圈”本土人才,吸納“中圈”專業人才,引智“外圈”高端人才。修訂完善《攀枝花人才新政七條》,精準引進培育一批先進材料、裝備制造、信息技術等重點領域產業發展急需緊缺的高層次人才和人才團隊。實施“攀枝花優才計劃”,培養一批重點產業高層次人才和“天府萬人計劃”專家,支持和鼓勵在攀高校、職業技術(技工)院校圍繞重點產業發展需要調整專業設置。加大產業人才集聚平臺建設,發揮企業聚才主體作用,支持組建成渝攀釩鈦新材料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深化市校(院、企)戰略合作,引導國內知名高校、院所與我市企業合作共建新型研發機構。

  第三節 強化生產服務支撐

  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大力發展工業設計、信息咨詢、技術交易、技術培訓、融資擔保、科研及成果轉化等專業化生產性服務業,營造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跨界融合生態,推動單一制造向用戶價值提升、制造效能提升的服務型制造轉型。支持企業由產品、設備生產向整體解決方案、系統集成服務轉變,鼓勵有條件的工業企業主輔分離。以建設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建設為契機,優化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布局,提升物流業發展水平。積極發展大批量個性化定制,增強定制設計和柔性制造能力。推進共享制造平臺建設,鼓勵企業圍繞產業集群的共性制造需求,集中配置通用性強、購置成本高的生產設備,建設提供分時、計件、按價值計價等靈活服務的共享工廠。

  提升政府服務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開展政務服務質效提升專項行動,全面實施“不見面審批”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實行線上“一網通辦”、線下“一窗通辦”,完善“就近能辦”事項清單,推動“放管服”改革向基層延伸,優化營商環境。營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環境,堅持依法行政,強化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加強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完善公平競爭制度,依法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加快推進投資便利化,持續深化投資審批制度改革,落實好重大項目環評預審制度和負面清單制度。嚴格落實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持續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貫徹鼓勵、支持、引導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舉措。

  第四節 強化規劃落實推進

  保障全市“十四五”工業發展規劃有效實施,要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調動各級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最大程度地激發各類主體的活力和創造力,形成規劃實施的強大合力。加強市、縣兩級工業發展規劃銜接協調,發揮規劃導向作用。加強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協調和督導,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工業高質量發展,統籌推動全市“十四五”工業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適時研判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困難問題,制定實施產業培育方案,落實重點工作部署。建立完善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產業推進機制,壓實責任、形成合力。

  第九章 環境影響評價專篇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規定,本規劃屬于綱要性規劃,只需要編制環境影響篇章,對規劃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作出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措施。

  第一節 規劃實施對環境可能造成的影響

  本規劃各產業新建項目有可能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對各產業規劃實施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預測和分析,為預防和減少環境不良影響提供依據。

  礦業環境影響分析。釩鈦磁鐵礦、石墨礦等礦采選項目建設過程中燃油動力機械和運輸車輛排放的廢氣,施工揚塵、棄土、建筑(生活)垃圾等廢棄物,可能產生的噪聲、必要的樹木砍伐,裸露地表造成水土流失等環境問題;項目水土保持工程需要種植一定面積的綠植,存在生態入侵的風險;采礦過程可能產生大量揚塵、噪聲,產生的尾礦可能對礦區的原始地形地貌造成破壞。

  鋼鐵材料產業環境影響分析。鋼鐵行業除鐵礦采選外,還主要涉及燒結、冶煉、加工等主要環節,各生產環節都有污染物產生,都可能給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燒結、冶煉等工序產生的污染物主要有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煙氣,瓦斯灰、高爐渣等固體廢物,原燃料儲運過程產生的粉塵,軋鋼、鍍層等加工工序產生的污染物主要有加熱爐煙氣、軋制廢氣、軋輥冷卻水、高壓除磷廢水、廢油、污泥、廢酸廢堿霧、廢渣以及機加工噪聲等。

  釩鈦材料產業環境影響分析。釩鈦產業中對環境可能造成較大影響的代表性行業包括鈦白粉、高鈦渣、鈦金屬、釩制品生產等。釩鈦產業項目建設過程中可能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包括噪聲、施工揚塵、施工造成生態系統的原貌改變等。生產運營過程中,鈦白粉行業可能產生鈦石膏、廢酸廢水、酸解廢氣等工業“三廢”和設備噪聲;海綿鈦行業氯化及精制工序、鈉電解工序可能產生氯氣、鹽酸等有毒有害廢氣和電解渣、鍋爐渣、污泥等固體廢物;五氧化二釩生產可能產生沉釩廢水、焙燒窯廢氣等,釩電池生產可能產生電解液廢水、固體廢物等。

  石墨材料產業環境影響分析。石墨礦采選項目建設過程中燃油動力機械和運輸車輛排放的廢氣,施工揚塵、棄土、建筑(生活)垃圾等廢棄物,可能產生的噪聲、必要的樹木砍伐,裸露地表造成水土流失等環境問題。石墨在提純及深加工過程中,可能產生噪聲和廢渣、污水,可能污染土壤。

  機械制造業環境影響分析。裝備制造業運營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主要有生產生活廢水、酸洗廢水、潤滑油污、設備噪聲、固體廢棄物和少量的工藝廢氣等。裝備制造項目實施對環境的影響相對較小,經過科學處理,可有效避免對環境的不良影響。

  新能源產業環境影響分析。新能源產業項目建設過程中燃油動力機械和運輸車輛排放的廢氣,施工揚塵、棄土、建筑(生活)垃圾、生活廢水等廢棄物,可能產生噪聲污染。焦爐煤氣制氫可能產生廢氣污染,新能源電池材料生產過程可能產生廢氣、粉塵、氟化氫等工藝廢氣,以及重金屬廢水,新能源電池生產過程會產生廢正(負)極板、廢電解液桶、廢液、廢電池等生產廢物。

  綠色化工產業環境影響分析。釩化工、鈦化工、煤化工、氯堿化工、硫酸化工等化工產業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有毒有害氣體和液體,以及有害固體廢物,需要在項目建設和運行過程中加強管理,并加強廢物資源二次利用。

  綠色建材產業環境影響分析。綠色建材產業產生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項目建設過程中燃油動力機械和運輸車輛排放的廢氣,施工揚塵、棄土、建筑(生活)垃圾等廢棄物,可能產生噪聲污染。生產過程中的廢水、粉塵、污泥、廢包裝材料等,可能對生態和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電子信息產業對環境影響分析。制作元器件和組裝電子產品需要用到要鹵素族物質和大量的錫、鉛、銅等金屬,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污水和有毒氣體,排放的砷、汞等重金屬會污染土壤,對人體健康會產生一定影響。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會產生一定的廢舊電子產品垃圾,需進行拆解等簡單處理或特殊處理。

  食品飲料產業環境影響分析。食品飲料產業產生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廢水、粉塵、污泥、廢包裝材料等,可能對生態和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規劃項目實施過程中,以上環境問題處理不當可能會對環境和生態產生不良影響,如項目實施過程中注重環保投入、強化環境污染源管控、強化資源循環利用、采取生態修復等措施,可有效預防和減少對環境的不良影響。

  第二節 預防或減輕規劃實施不良環境影響的措施

  由于工業規劃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對環境和生態可能造成不良影響的風險,因此應采取科學、嚴格的環境管理和相應技術措施,預防或減輕工業規劃實施對生態和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

  加強環境保護管理。建立健全環境管理的規章制度,嚴格生態保護紅線,嚴守環境質量底線,嚴控資源利用上線,嚴格環境準入。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和監管,嚴格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規章。建立工業環境風險監測與監控體系,完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完善環境基礎設施。加快園區污水處理及配套管網、危險廢物處置、污泥無害化處理、固體廢物收集運輸和處置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工業環境基礎設施配套。加大工業環保固定資產投入,強化清潔生產與循環利用,鼓勵企業在工程設計和生產中選用“無廢”“少廢”的工藝、技術、設備,建設項目中防治污染的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加強能源、資源的循環綜合利用。

  減緩重點領域環境影響。樹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推進環境保護與工業發展,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把生態效益更好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加強對大氣、水、土壤等的保護,重點加大對工業生產建設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噪聲、振動、光輻射、電磁輻射等環境污染和危害的防治。

  第三節 規劃實施環境影響評價結論

  規劃中提出的發展原則、發展目標、重大工程項目以及規劃實施保障措施中體現了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地位,規劃羅列的各領域應該重點或持續開發的共性關鍵技術和“十四五”應實施或啟動的重點項目,考慮了當前技術和經濟條件下各領域、各環節應開展的節能、減排、“三廢”綜合利用等工作,對于攀枝花發展工業循環經濟具有重要意義,具備較好的可實施性。本規劃實施后總體對土地、礦產、水資源需求有增加,但在區域資源可承載范圍內。本規劃實施后,如果生態環保措施執行有力,可有效減少單位產出對礦產、水、能源的需求,以及對大氣、水、土壤的污染,同時有利于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本規劃不影響康養、旅游等資源及產業發展,對實現攀枝花經濟和社會高質量發展,以及環境目標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建議在實施具體項目時,甄別環境敏感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并加強對具體項目技術研討和環境影響評價,實現科學決策。

點擊下載此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