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产久久高清欧美一区,朝鲜美女黑毛bbw,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投資服務

當前位置:首頁 > 投資服務 > 投資環境 > 產業園區

攀枝花建成 11 個現代農業園區

來源:tcj     發布時間:2019-10-24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10月8日,俯瞰米易縣丙谷現代農業園區。

   

強基礎重技術育業態

10月8日,天氣晴好。午睡醒來,倪盛興慢悠悠洗把臉,騎著摩托,吹著口哨,鉆進了自家芒果林,查看滴灌設施是否工作正常。背靠攀枝花市仁和區大龍潭總發現代農業園區,倪盛興這片芒果林今年收入33萬元,是去年的3倍多。

今年,攀枝花市全面啟動了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已建成11個縣級園區。“今年將擇優評定6個市級園區,給予550萬元市級財政資金一次性補助。通過5年持續推進,推動建成一批產業特色鮮明、加工水平高、產業鏈條完善、設施裝備先進、輻射帶動有力的現代農業園區。”攀枝花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楊明勇介紹。

這些現代農業園區是啥樣?近日,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突破瓶頸完善基礎增效益

作為2019年省級培育園區之一的大龍潭總發園區,是圍繞芒果這一主導產業而建。園區芒果種植面積9萬余畝,涉及12個村3萬余人。

從仁和區城區出發,沿迤沙拉大道、總龍路行駛約20公里,便到了大龍潭總發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新街村,連綿起伏的山上,是大片大片的芒果林。

“基礎設施滯后,曾是制約當地發展的最大瓶頸。”仁和區農業農村局現代農業推進辦主任鄭戰江告訴記者,過去灌溉期缺水、道路不通,嚴重影響了芒果品質和銷售。

如今,園區中新建的水泥路寬闊而平坦,生產道路通到每家地里。按照農民自建、政府驗收補貼的方式,園區修建和硬化了多條道路,修建了幾個提灌站和420余口水池,廣泛鋪設了滴灌設施。

指著自家一口250立方米的水池,倪盛興高興地說,過去都是從一公里外的水庫牽管道引水,高峰期還得“搶水”。水不夠,芒果也結得小。現在家家戶戶有水池,想用水直接擰開關。

更重要的是,現在自動滴灌替代了過去的大水漫灌,果實更大、更甜、更好看,產值增長了幾倍。同時,還節約了人工、水費,“人工灌溉一天澆60株,自動滴灌一天澆6000株。”

順著園區道路前行,記者看到,不少芒果樹上掛著塑料瓶,瓶中躺著蟲子的尸體。“這叫性誘劑,果實蠅聞到氣味就會鉆進去。”鄭戰江說,農民建芒果初加工點、買滅蟲等生產設施設備,園區都會補助,還有專家做技術指導。

“對面山上要建一個養殖場,動物糞便作為肥料,種養循環;總發鄉還要建一個芒果深加工廠,消化殘次果……”,鄭戰江列出一個個園區基礎設施完善提升的措施。

系列措施帶來的效益體現在價格上。去年,園區芒果收購均價約4.4元/公斤,今年達到6元/公斤,不久前,出口到俄羅斯的芒果收購價達到8元/公斤。

科技引領生產加工效率高

同樣被列為2019年省級培育園區的,還有米易縣丙谷現代農業園區,主導產業是早春蔬菜。

進入園區大門,就來到了不久前建成的“金潤民果蔬分揀分級中心”,一套形似大型安檢機的分揀設備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過去,我們靠人工在地里分揀番茄,20人一天最多分揀22噸左右;現在操作這套設備,兩人一天輕輕松松分揀150噸!”中心負責人劉天鵠說,更為關鍵的是,機器分揀更精細,重量可精確到1克。經過程序調整,這套設備還可以分揀土豆等其他果蔬。

“建這個中心,政府都有補助。”劉天鵠指著中心旁邊的20個智能凍庫說,每個凍庫補助了10.5萬元。

在占地80畝的綠怡果蔬科技示范園,見負責人冷天華正在教工人操作自動播種機播種南瓜籽,“一天能播種20萬粒種子,是人工遠遠不能比的。”

“還將投入220萬搞物聯網,推行可視化栽培管理、小氣候病蟲害檢測、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還要建一個集種植、采摘、觀光體驗于一體的科技示范園。”米易縣農業農村局特色產業發展和園區建設股股長盆興榮補充說。

再前行,來到丙谷鎮雷窩村村委會,一棟4層高的米易縣現代農業科技創新孵化中心正在緊張施工。這里將建設農業大數據中心、培訓中心、科技研發中心和專家公寓。以后,米易縣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概貌、農資購銷需求、農產品溯源信息等,都能在這里看到。

“產區如果缺乏科技和加工,就只能叫基地,不能叫園區。”楊明勇說,攀枝花建設現代農業園區,重點突出科技引領。

農旅融合提升產業附加值

鹽邊縣三源河流域現代農業園區以蠶桑產業為主導,覆蓋10個鄉(鎮),涉及82個村(社區)8萬余人。

在距漁門集鎮約10公里的荒田村,記者走進一個約1000平方米的桑葚、蠶繭收購中心。負責人彭國美說,今年桑葚采摘期,這里每天吞吐量達200噸以上,還打通了超市和電商銷售雙渠道。

園區另一種新業態,則是休閑農業。過去,當地蠶桑產業以單一種植業為主,幾乎談不上附加值。如今,記者在國勝鄉機房村、永興鎮灣塘村、惠民鄉新林村看到,一個個采摘體驗園、蠶桑文化主題農莊拔地而起。最近兩年,每年桑葚采摘期一到,鹽邊每天從環湖路、S216道進入北部地區的車流量大增,周末雙休日超3000輛次,北部區域的賓館、農家樂、漁家樂甚至農家小院一房難求,餐館生意火爆……

鹽邊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吳國兵說,蠶桑產業農旅融合一年帶來游客1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000余萬元。

“新業態得益于不斷提升的農業服務。”吳國兵介紹,除了對農民在生產設施建設、技術指導等方面給予補助外,當地還通過建設蠶桑博物館、加強產業管理服務等方式,在技術、金融、保險等方面加強對園區的支持。

同時,園區還把蠶桑產業提高到“以業養生態”的范疇,發力點從道地藥材基地申報開始,推動鹽邊北部蠶桑食藥兩用的生態圈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