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民政局對市政協十屆三次會議第149號提案答復的函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24-07-25     來源:攀枝花市民政局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委員:

  您提出的《攀枝花發展銀發經濟、助推共同富裕的思考和建議》(第149號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建議

  我市堅持政府主導和市場參與“雙輪驅動”,積極搶抓養老服務政策先機,先后獲得國家“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省級“養老服務規范化標準化建設試點”“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試點”三項試點任務,持續做優機構養老、做實居家養老、做大社區養老,形成了公辦和民辦互相補充,社會和政府攜手推進的工作模式。按照“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的發展方向,著眼于老年人的實際需求,統籌推進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多層次、全方位的養老服務供給機制逐步建立,城鄉一體、全民覆蓋的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建成。

  (一)創新政策體系支撐。

  一是規劃引領。我市編制了《攀枝花市老齡事業發展規劃(2013-2020年)》《攀枝花市康養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6-2025)》《攀枝花市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整體規劃(2020-2025)》,提出實施“完善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構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老年生活品質體系,培育老齡產業發展體系”四大工程,作為養老服務發展藍圖,為助推養老服務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二是政策支撐。我市相繼出臺《攀枝花市人民政府關于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攀枝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推進攀枝花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攀枝花市養老機構從業人員補貼暫行辦法》等一系列支持政策30余條,明確了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具體支持政策,對全市養老服務業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三是創新試點。我市在四川省率先實行高齡補貼制度,率先試點政府出資為外來康養老人、養老機構購買政府公眾責任險、養老機構床位責任險,化解老年人群來攀及入住養老機構突發意外的風險,促進我市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

 ?。ǘ┙∪B老服務體系。

  一是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基本建成。我市緊緊抓住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機遇,完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努力為老年人搭建“智能居家養老”“15分鐘生活圈”等便捷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網絡,最大程度滿足居民“不離家、不離親、不離境”的就地就近養老需求。建設城鄉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315個,床位近10000張,城市覆蓋率100%、農村覆蓋率60%。全面開展老舊小區無障礙改造、適老化改造,實施既有住宅加裝電梯36部。進一步擴大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覆蓋人群,覆蓋包括全市60周歲以上散居特困人員、居家養老城鄉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失智、殘疾、獨居老年人、居家養老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城鄉低收入家庭中80周歲以上居家養老的老年人等群體。二是發展多層次、多類型的養老機構。按照“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需求”的思路,發展多層次、多類型的養老機構,滿足不同老年群體的需求。出臺《攀枝花市民辦養老床位一次性建設補助管理暫行辦法》,極大促進了民辦養老機構的快速發展。截至目前,全市登記備案的養老機構共64家,其中,公辦養老機構27家、民辦養老機構37家,共有養老床位6500余張,從業人員近700人。培育居家和社區養老專業社會組織,提供助餐、助醫、助潔、助行等70多項服務。三是進一步提升農村養老服務水平。堅持城鄉一體、均衡發展,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完善農村敬老院和自然村養老服務設施。在確保農村特困供養的基礎上,以條件成熟的農村鄉鎮中心敬老院為依托,建設7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近年來,實施6個農村敬老院護理能力提升改造,改造提升農村敬老院床位862張。依托農村日間照料中心、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農村基層老年協會、自愿服務義工組織,廣泛開展鄰里守望孝老助老活動和農村空巢(獨居、留守)老年人巡訪探視,服務設施得到改善,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ㄈ┩苿俞t養結合深度發展。

  我市于2016年被確定為全國首批醫養結合試點城市以來,全域推進醫養結合服務,構建起醫中有養、養中有醫、醫養融合發展的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建成醫養結合機構16個,醫養結合床位3581張,其中養老服務床位1652張、醫療服務床位1929張;開展醫養結合服務示范機構、老年友善醫療機構等創建活動,以創建為引領,強化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有效銜接,市第二人民醫院創建為國家級首批醫養結合示范機構,攀民養老院、幸福記憶養護院等10家機構被命名為市級醫養結合服務示范單位。實施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工程,累計投入醫養結合項目資金1億多元,梯次建設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中心,建成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中心9個,新建“中西醫結合康養示范中心樓”1個,正在改擴建社區醫養中心3個。鼓勵醫療機構在社區養老機構設立延伸設施,開展社區醫養護一體化服務,市內大醫院與各康養、醫養結合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實現了輕癥疾病在康養機構內治療,重癥疾病綠色通道轉診大醫院的雙向保障。拓展智慧醫養服務,建立綜合信息管理平臺,設立社區“智慧醫養示范點”,依托血壓計、腕表等可穿戴設備,實現簽約老年人血壓、血糖等健康指標動態采集和實時上傳,在專業服務團隊的支持下開展遠程心電、影像、疾病診療等遠程會診服務。實施“健康敲門”行動,組織基層醫療機構和家庭醫生團隊,累計為提出申請的5129名失能老年人免費上門開展“三個一”健康服務。以市醫養康復示范中心為依托,探索定期巡訪服務,建立600余名“居家健康養老上門服務志愿者庫”,根據老人評估情況,建立健康檔案,每月開展1—3次不等的回訪、入戶探視和健康服務。落實《老年健康與醫養結合服務管理工作規范》,明確康復指導等醫養結合服務內容,為65歲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管理和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老年健康管理率達62.59%,家庭醫生簽約率達73.64%。

 ?。ㄋ模┡囵B專業人才。

  近年來,全市開展社區養老顧問、養老護理員、養老社工、養老機構管理人才等各類養老服務人才培訓5000余人次,持證護理人員400余人。在全市養老服務人才中累計遴選出9名“情滿金沙”康養優才,培養了一支具有崇高職業道德、熟悉現代服務理念、職業化、專業化的養老人才隊伍。市民政局組織選拔優秀養老護理員參加全省養老護理職業技能競賽,在第七屆全省養老護理職業技能競賽中獲得2項個人三等獎和團體三等獎的好成績,總體排名進入全省前八,實現歷史性突破。為推動我市康養旅游發展,為養老服務、康養文旅培養更多專業技能人才,我市已建成市級護理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今后將積極開展校企融合,推動本地區護理類高技能人才培訓,持續加大養老服務行業平臺項目建設力度。進一步擴大養老護理有關職業的等級認定范圍,開發適合養老護理特點的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范,著力改善養老護理人才隊伍質量,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滿足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的養老護理技能人才隊伍。

  二、關于“開發老年旅游市場”的建議

 ?。ㄒ唬┐蛟焯厣糜尉€路。

  市文廣旅局策劃設計了“夏日清涼、冬日暖陽、四季可游”旅游產品,特別打造了7條比較成熟、不同主題的精品旅游線路(1.三線文化游;2.陽光康養游;3.攀大麗香旅游“金三角”區域自駕游;4.東華山山地體育公園—攀枝花中國三線建設博物館—阿署達星空露營地;5.苴卻硯文化旅游街區—金沙江大峽谷—迤沙拉4A級景區;6.米易陽光城康養旅游度假區—顓頊龍洞4A級景區—金杯半山·米易太陽谷度假區—米易傈僳梯田4A級景區;7.二灘國家森林公園—昔格達文化田園村—紅格溫泉省級旅游度假區)。

 ?。ǘ┩晟坡糜畏赵O施。

  市文廣旅局加強旅游景區的無障礙設施建設,推動東華山山地運動營地等景區無障礙人行通道等設施建設,提高老年人旅游的便利性和舒適度。

  (三)推出優惠政策。

  市級有關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攀枝花市優待對象免費乘坐城區內公共汽車政策的通知》(攀老委辦〔2018〕5號),明確年滿70周歲攀枝花戶籍老人、年滿70周歲非攀枝花戶籍原攀枝花老年人、年滿70周歲外地戶籍來攀康養老人、攀枝花戶籍殘疾人、非攀枝花戶籍盲人及其他重度殘疾人(殘疾等級為一至二級),現役軍人、軍隊離退休干部、退休士官,殘疾軍人、傷殘人民警察共七類優待對象可憑相關卡(證)免費乘坐攀枝花市城區內常規公交車。市康養辦已組織相關部門,對70歲外地老人來攀康養人群免費乘坐公交車進行了分析、論證,待相關政策出臺后,市公交公司將嚴格按照相關政策執行。文旅部門組織部分景區針對60歲以上老年人推出惠民政策,減免門票費用。市交通運輸局大力推廣“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模式,營造攀枝花陽光康養旅游氛圍,激發市場活力,目前已開行公交陽光快線3號(炳草崗大街—普達)、阿署達專線、苴卻硯博物館至平地迤沙拉彝族風情村旅游專線,在春節、元旦等節假日期間根據乘客需求調整運營線路、加密運行班次。通過開通旅游專線,補齊文旅交通業態短板,提升我市旅游景區、景點通達性,滿足旅客多元化、個性化需求的同時,還保障了沿線居民的出行需求。今后將以“安全服務”為主題,在節假日等重點時段前,提前預測旅客流量、流向、流時,科學組織和調度運力,儲備應急車輛,公開票務和包車信息,加強司乘人員教育培訓、車輛檢測和動態監控,提優服務品質,力爭實現源頭安全零事故、服務質量零投訴、旅客零滯留的目標。

  (四)拓展文旅市場。

  市文廣旅局實施“暢行無憂”行動,在貫徹落實“引客入川”系列獎補的基礎上配套“引客入攀”獎補。推出鄉村近郊游、露營等線路產品,保持“內圈”市場穩定。用好“攀大麗香”旅游聯盟合作機制,加大和大理、麗江、涼山等地合作,開展信息互推、客源互送,增加客流量。在“外圈”,以成渝為重點,同時組織赴河南、浙江等地考察學習、宣傳推介,擴大“朋友圈”。

  三、關于“促進老年消費市場發展”的建議

  (一)豐富老年消費品種。

  作為西南地區唯一的康復輔具創新試點城市,我市大力推動老年產品制造業發展,圍繞鈦材在老年制品的應用,確立了以鈦材為主的康復輔助器具產品和配件生產為發展方向,并培育康復輔具生產企業,進一步豐富老年消費品種。2023年,老年產品制造業產值達2180萬元。致力于以鈦合金生產康復器材、假肢、輪椅、矯形器等康復輔助器具的攀枝花市午躍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庫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同時建立康復輔助器具展示體驗中心、租賃服務站、康復輔具特色小城鎮。

 ?。ǘ┨岣呃夏戤a品質量。

  1.加強醫療器械質量監管。市市場監管局將醫療器械質量安全與藥品質量安全鞏固提升、醫藥領域腐敗問題集中整治、春雷行動、鐵拳行動、相關領域醫療器械質量整治等專項行動相結合,確定以無菌植入性醫療器械、集中帶量采購中選醫療器械、醫美用醫療器械、涉老用醫療器械、疫情防控醫療器械、網絡銷售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提示可能存在風險、投訴舉報頻發等企業為排查治理重點,按照“四個最嚴”要求,嚴查違法違規行為,切實規范市場秩序,提升質量安全水平。截至目前,共出動執法人員1220人次,檢查醫療器械經營企業516家次,使用單位361家次,責令整改55家次,立案查處醫療器械違法案件32件,結案31件,罰沒款共計53.725萬元。結合“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5.25愛膚日”等宣傳活動,全市開展線下宣傳活動10場次,通過單位門戶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發布《指夾式脈搏血氧儀科普小知識》《居家理療怎樣科學使用紅外線治療儀》等8期醫療器械科普宣傳知識,進一步提高公眾對醫療器械的認知、增強群眾的安全用械意識,同時暢通投訴舉報渠道,鼓勵消費者依法投訴舉報,營造社會共治共享氛圍。

  2.加強保健食品監管。2024年政法、市場監管部門持續協作聯動,在搭建“一個”協作平臺、抓實“三個”關鍵環節、打造“三個”試點區域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開展保健食品經營事前、事中、事后監管的制度研究和機制構建,將“沙盒監管”范圍延伸到西區、鹽邊縣,“沙盒監管”實現了全覆蓋。年初,召開全市保健食品“沙盒監管”機制觀摩研討會議,要求全市嚴格執行保健食品會議營銷報告規定,推行公開承諾、主動公示制度和可視化監管,引導誠信規范的經營主體積極入盒,優化完善沙盒監管基本規則,構建“良幣驅逐劣幣”的良性經營環境,建立“網格人員定期摸排、監管人員加強監管、違法行為嚴厲處罰”的全鏈條“閉環”工作機制。截至目前,全市保健食品沙盒監管覆蓋率達到100%,已有37家保健食品會議營銷經營主體接入市場監管互聯網監管平臺,實現監管人員利用互聯網平臺對保健食品營銷活動實施全程監督,互聯網平臺監控視頻可儲存30天備查(其中有12戶經營主體接入攀枝花市智慧城市運營指揮中心,實現市、縣、所三級視頻同步監管),營運中心指揮平臺監控視頻可儲存90天備查,已有5戶經營戶主動購買食品安全責任險和人身安全險,保額達500萬元。專項治理以來,通過廣泛宣傳,高壓整治,經營者無虛假宣傳生存空間,部分經營者已改行或離開,全市累計減少36戶,減幅達38.7%;全市共收到問題線索41條,核查處置100%,辦理保健品食會銷案件26件,罰沒款36.07萬元。

  3.加強老年用品監管。按照《四川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辦公室關于開展2024年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行動的通知》工作部署,市市場監管局將老年人可能涉及的老花眼鏡、塑料購物袋、食品相關產品、電動自行車、服裝等納入2024年攀枝花市重點工業產品質量監管目錄,加強質量監督檢查。全市共檢查相關銷售企業246家次,制定了年度質量抽查計劃,配合省市場監管局完成了服裝、室內加熱器、塑料一次性餐具、電熱水壺等7類產品省級質量監督抽查共41批次,合格38批次,合格率92.7%。組織市級老花眼鏡質量抽查10批次。

 ?。ㄈ┩卣逛N售渠道。

  市商務局多舉措拓展老年消費品銷售渠道。一是加強與大型商場、超市對接力度,對符合進入市場條件的老年消費品銷售企業,支持其與商場、超市合作,拓寬老年消費品線下銷售渠道。二是結合我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重點完善社區消費的供給設施,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加強社區“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項目推進,布局老年消費品業態,推動補齊便民服務設施短板,完善生活基本保障類業態和品質提升類業態。三是充分發揮電商平臺作用,拓寬老年消費品銷售渠道,通過京東、淘寶、抖音、快手等平臺精準對接老年消費者推介合適的老年產品,同時加強平臺監管,加強產品質量監管,讓老年消費者放心消費。

  四、關于“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建議

 ?。ㄒ唬┩晟起B老保險制度。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堅持把切實保障民生助力實現共同富裕作為基本目的,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通過深入推進全民參保,持續做好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精準擴面,廣泛宣傳社會保險政策和便民服務舉措。截至2023年底,全市養老保險參保人數82.07萬人,參保率94%,每年按照中央和省級養老金調待政策,做好養老金調待工作,同時積極爭取上級資金做到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幫扶政策,對困難群體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特別是為已脫貧的原建檔立卡人員繼續代繳養老保險費鞏固鄉村振興成果。2023年為35474名困難群體代繳養老保險費352.95萬元,實現應保盡保。另外,273名退捕漁民社會保障100%落實到位。

  下一步,將貫徹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實施辦法,持續推進政策執行統一規范,積極參與四川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施辦法、實施細則等政策修訂;結合攀枝花市實際做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增發待遇項目過渡辦法的政策研究;依據省政府對市(州)政府養老保險工作考核辦法和實施細則,同步完善市(州)政府對縣(區)政府養老保險工作考核辦法和實施細則;按照中央和省級養老金調待政策,持續做好養老金調待,爭取上級資金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提升老年群體幸福感;為低保對象、特困人員、重度殘疾人和符合參保條件的原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等困難群體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費。

  (二)提高醫療保障水平。

  我市現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統籌和住院費報銷制度的起付線、報銷比例等政策的設置均對老年人有所傾斜,比如門診統籌年度最高支付限額,在職800元、退休1000元。2023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的意見》(川辦發〔2023〕38號)文件明確規定,從2024年1月1日起,全省實施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并將規范統一全省基本醫療保險各項政策,全面落實待遇保障清單制度作為基本原則,要求“各地在基本制度框架之外不得新設制度”,同時省醫保局等3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四川省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要求,自2023年4月4日起,各統籌地區原則上不再調整基本醫療保險政策(含生育政策)。

  下一步,市醫保局將按照省級統一安排部署,不斷健全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切實減輕參保人員就醫費用負擔。

  五、關于“推動社會參與和共享發展成果”的建議

  (一)搭建交流平臺,鼓勵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

  攀枝花市老年大學依托市老干部活動中心陣地,利用以“示范陣地+單位離退休黨建+基層離退休”為模式的“銀耀花城”志愿服務活動品牌,推動老干部、老年大學志愿者融入社區基層治理,鼓勵老同志參與社會發展。老年大學志愿服務隊主動進基層開展書畫、聲樂、舞蹈、制茶、普法、中醫養生等志愿服務活動,把老年大學優質課程開在城鄉社區,積極參與文化傳承。同時積極爭取老年志愿服務專項資金,為老年志愿服務建立長期的機制及制度保障。

  (二)共享發展成果。

  發展改革、衛生健康、民政等部門積極協作,讓老年人共享社會發展成果。一是開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普惠養老、一老一小等專題調研,編制完成《四川省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3年版)》。二是積極推進《攀枝花市“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落地實施,進一步完善養老托育服務體系建設。三是認真組織各縣(區)開展普惠養老服務項目的規劃包裝申報,積極做好向上資金爭取工作。2024年,已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4489萬元用于西區養老服務中心建設。

  下一步,我市將通過發展養老服務業、開發老年旅游市場、促進老年消費市場發展、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以及推動社會參與和共享發展成果等措施,為實現共同富裕目標做出積極貢獻。

  攀枝花市民政局

  2024年7月25日

審核: 何強   責任編輯: 劉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