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林業局對市政協十屆三次會議第18號提案答復的函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24-07-29 來源:攀枝花市林業局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XX市委:
貴委提出的《關于突出以市區視野區為重點的干熱河谷生態修復治理的建議》(第18號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搶抓機遇、打好‘長江牌’,加快駛入政策‘快車道’ ”的建議
金沙江作為長江干流,其流域生態修復治理是長江生態修復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2012年以來,林業、財政、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充分用好、用足、用活中央、省出臺的系列政策,搶抓機遇、打好“長江牌”,積極爭取國家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橫斷山區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省生態脆弱區干旱半干旱等工程項目,加快駛入政策“快車道”,累計投入省級以上各類生態修復治理資金7.5億元,在金沙江流域、大河流域市區視野區和安寧河流域、雅礱江流域縣城區視野區開展植被恢復和生態綜合治理6.2萬畝。2017年,財政、自然資源和規劃、生態環境等部門還積極爭取到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省級示范工程,用于金沙江、安寧河流域治理,實施并完成了西區寶鼎—河門口(清香坪)片區、米易縣安寧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7大工程體系32個重點項目,該工程中涉及并完成的工礦廢棄地復墾、生態脆弱區治理面積共1.79萬畝。
攀枝花市“十四”五規劃提出了“重點加強金沙江干熱河谷及安寧河流域生態保護”的目標任務,制定了《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清單》;林業、住房城鄉建設、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部門長期儲備生態修復項目,市發展改革委每年征集儲備一批全市生態修復重大項目,與上、下游省市加強地域聯動,共同打好“長江牌”;2021年,全市首批次爭取到中央橫斷山區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資金1540萬元,由林業部門實施了人工造喬木林0.1萬畝、退化林修復1.8萬畝、封山育林3.8萬畝。
林業、自然資源和規劃、水利等部門按照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部署,穩步實施西北部、金沙江水土保持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水源涵養、水土保持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2024年,全市落實大規模國土綠化暨新一輪干熱河谷生態修復治理重點項目54個,通過實施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復、礦山廢棄地治理、小流域綜合治理提質增效、退耕還林成果鞏固、國有林撫育等多個項目,將完成生態修復治理面積13.81萬畝。
在加快推進以市區視野區為重點的干熱河谷生態修復治理過程中,市政府先后制定出臺《關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花城新區山地森林公園建設的試行意見》(攀辦發〔2012〕66號)、《關于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推進國土綠化的實施意見》(攀辦發〔2020〕74號)、《關于推進科學綠化的實施方案》(攀辦發〔2022〕53號)等,推行“造林補貼制”“生態保護修復主體相關優先政策”等激勵措施,優化政策環境,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治理修復進程,強化政策保障。
林業部門探索“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發展之路,以政府主導、財政資金為帶動,落實市政府“以獎代補、適當補貼”的激勵形式,多舉措推動區域生態治理。同時,采取義務植樹方式將干熱河谷城市視野區部分山體綠化任務分配到市、(縣)區級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動員全市職工、市民、村民等社會力量參與綠化。全市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治理修復進程,通過激勵措施增強生態修復治理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如今已成功開創了東區花舞人間、西區西佛寺景區等建設模式。
市、(縣)區林業部門每年組織開展“6·29”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結合“3·12”植樹節“2·2”世界濕地日“3·30”森林草原防火警示日“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及“古樹名木保護宣傳周”“愛鳥周”“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等活動,采取現場宣傳和網絡宣傳等多種方式,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生態宣傳和科普活動,提高老百姓植綠、護綠、愛綠的生態文明意識。生態環境、科技等部門以“6·5”環境日“科普宣傳周”進行宣傳,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全市各部門廣泛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價值理念,共同營造植樹造林、綠化荒山、保護生態的良好氛圍。
下一步,積極做好2025年中央預算內投資橫斷山區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重點工程相關項目申報,爭取中央資金支持,全力推進干熱河谷生態修復治理。按照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部署,穩步實施西北部、金沙江水土保持與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原則,科學治理,因地擴綠,多形式開展植樹活動。
二、關于“打好‘三結合’組合拳,實現引水上山、礦山復墾、荒山覆綠”的建議
我市創新采用“水資源配置+抽水蓄能+新能源開發”三結合模式,全力推進金沙江干熱河谷攀枝花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強力推動“引水上山、礦山復墾、荒山覆綠”。該工程以抽水蓄能電站上水庫仁和水庫為水源,擬新建18座提水泵站和420千米管道、隧洞、渠系等輸配水線路工程,設計灌溉總面積72萬畝(其中灌溉耕地32萬畝、園地24萬畝、經濟林和林下種植16萬畝)。
工程項目建設實施中,發展改革委、水利、農業農村、林業、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部門強化要素保障,打好“三結合”組合拳,強力統籌推進工程建設。在工程后期實施中,金沙江南岸及大河流域等市區視野區范圍內的荒山綠化生態修復將全部納入其中,工程灌溉耕地、澆灌園林和林地,將實現生態、森林草原防滅火、農業、景觀等綜合用水全面結合。
全市扎實開展礦山生態修復,不斷探索礦山修復治理新模式、新路徑。2021年以來,全市要求礦山企業按照“需修復盡修復、能修復全修復”的原則,加大礦山生態修復力度,三年來共計完成生態修復面積9240畝。在推進礦山生態修復中,自然資源和規劃、林業等部門充分發揮行業專業優勢,督促、指導各企業因礦施策,積極探索適宜礦山生態修復模式。目前,建成攀鋼礦業公司肖家灣排土場、尖山排土場“礦業遺跡展示區”修復模式,寶鼎礦區花山煤礦C區排矸場“運動、休閑式公園”修復模式,米易縣青杠坪礦業有限公司佘家灣排土場“種養互補”修復模式,攀煤(集團)公司灰槽子排矸場“特色農業”修復模式等。城市視野區內的攀鋼礦業有限公司肖家灣、尖山排土場和石灰石礦生態修復取得了良好成效,其生態修復工作在自然資源報上進行了報道。
大力實施精明增長戰略,對區位條件優越的城市建設用地,住房城鄉建設、自然資源和規劃等部門盤活重整存量建設用地,統一規劃布局,結合城市更新用于完善城市路網、建設城市“口袋”公園等,提升城市品質,緩解土地利用瓶頸。林業部門充分利用市區、視野區范圍內的非城市建設用地,大力植樹造林、恢復植被,提升森林質量和生態景觀,探索發展運動、休閑、觀光等產業,先后建成了鳳凰花公園、馬坎森林公園及東華山山地體育公園等。嚴格執行國家耕地保護政策,貫徹落實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全力推進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消化處置工作,加大存量用地盤活處置力度,提升我市節約集約用地水平。對區位條件較差、但具備復墾復植條件的,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優先復墾為耕地,增加全市耕地面積。
科學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擴綠、興綠、護綠并舉,對復墾為林地的區域,林業部門因地制宜采用喬、灌、草和綜合造林技術進行造林綠化,發展特色經濟林和生態林;項目實施不僅植樹造林,還引水上山,實行三年項目管護期,項目均配套修建蓄水池、提灌站和安裝澆灌管網等澆灌系統,因需修筑攔沙壩、竹木柵欄等水保設施和防火道路、瞭望塔等防火設施,采取開帶抽槽整地、深坑大坑、客土換土、底肥追肥并用等綜合措施;在樹種選用上以藍花楹、鳳凰木、清香木、攀枝花樹、紅花羊蹄甲、滇欖仁、木蝴蝶、三角梅等觀花、鄉土植物為主,重點體現地方特色性、生態景觀性,按照“常綠+落葉”“大苗+小苗”“觀花+賞葉”“喬木+灌木”的原則,采取“片植”“帶植”“群植”“間植”等多種模式,先后建成了以馬坎、棗子坪、保安營、東華山、棉沙灣、干壩塘、尖山、靈宮山、龍爪山、橄欖坡等數處為代表的高標準市區(縣城區)視野山體生態綜合治理樣板地,打造了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礦山跡地生態恢復治理示范基地,建成了多個城區城郊休閑森林公園,大力提升城市景觀“含綠量”、綠化空間“含景量”。對區位條件差、復墾復植難度大的,充分發揮光熱資源優勢,在西區格里坪鎮石漠化區、仁和區太平鄉金沙江岸及攀煤集團采空區等區域布置光伏發電產業,提高土地利用率。
下一步,加快推進已納入國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中的攀枝花“三結合”灌區工程項目建設,早日實現引水上山、礦山復墾、荒山覆綠目標。
三、關于“著力建設公園城市,提升宜居宜業城市品質”的建議
全市圍繞提升宜居宜業城市品質目標,按照“產業興、城市美、萬家和”的要求,重點推進“山海湖”項目實施,著力建設公園城市,全力實施“紐扣計劃”、復興炳草崗行動、老城區改造、景觀打造和城市品質提升工程,持續開展“花城”打造,進一步鞏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成果。2023年,隨著打開交通擁堵“三把鎖”、城市主干路網“紐扣計劃”和“三舊一村”等項目完工,陽光大道北延線、沙溝路延長線、火車南站片區配套道路通車,建成“口袋”公園14個、新增綠地面積15萬平方米、公共休閑場所3.6萬平方米。經過2年多持續建設,東華山山地體育公園初步建成呈現山地運動營地形象,阿署達尾礦庫區一期治理完成并建成花海500畝,銀江湖6.7千米濱江棧道及十里花街將于今年完工,有效提升了城市品質。
針對市區視野區范圍內的空間布局和產業布局開展布局調整優化,實施“退二進三”政策,將東區華山原規劃用地調整為城市建設及三產發展用地,適時關停了西區攀鋼石灰石礦山、東區阿署達尾礦庫等,并大力度對石灰石礦山、尾礦庫及攀鋼礦業公司肖家灣排土場、尖山排土場和寶鼎礦區花山煤礦C區排矸場等進行生態治理和植被恢復,優化市區視野區生態環境,取得了較好效果。
堅持因地制宜,加大“一江兩岸”城市規劃、綠化、美化、亮化、文化,突出特色,建設山水人文魅力花城;住房城鄉建設部門牽頭編制城市更新建設規劃,開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創建,制定《“復興炳草崗”行動實施方案》,加快推進銀江湖南岸生態修復項目建設等;城管執法部門采取“市級統籌、三級聯動、分步實施、串點連片”的方式進行“花城”打造,在重要節點區域通過靜態種植方式提升花量,視野較窄區域通過見縫插綠方式在擋墻、圍墻立面種植藤本植物的方式構建立體自然景觀,道路沿線區域通過種植單一開花喬灌木的方式延伸視野花道。
全市錨定打造陽光康養旅游目的地定位,高質高效促進文旅深度融合,加快培育發展文旅新質生產力,打造具有攀枝花特色的“文旅+”產業。文廣旅部門發揮文旅帶動作用,將工業文化、三線文化、鄉村振興及生態文明建設相融合。2023年,全市推出4條休閑度假線路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攀果為什么這樣甜”等3大主題研學旅游產品。2024年,在三線建設博物館內打造了以三線建設和成昆鐵路建設為時代背景、以鐵道兵精神為創業理念、由一輛老式蒸汽機車等組成的“火·花”營地,開展了西區河門口公園“三角梅文化藝術活動周”,爭取到全國“四季村晚”冬季主場設在攀枝花市等。
下一步,加快實施攀賓片區、西海岸片區等城市更新項目建設,制定打通攀賓、大梯道的濱江通道措施,加快呈現紅星街、桃源街更新單元改造效果,深入開展“四花”打造。統籌推進“山海湖”、城市藝術中心、三線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項目等城市品質提升工程,打造一批融圖書閱讀、藝術展覽等“新型文化空間”。加快完善市域路網體系,持續推進“紐扣計劃”中的15條城市道路有序建設。結合國家儲備林、“天府森林糧庫”等建設,繼續科學實施以市區視野區為重點的干熱河谷區生態修復治理,強化區域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抓實已完工項目成效管護,共同打造山水人文魅力花城。
感謝貴委對我市林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攀枝花市林業局
2024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