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對市政協十屆三次會議第115號提案答復的函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24-07-31     來源:攀枝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選擇閱讀字號:[ ]     閱讀次數:

XXX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支持四川西南釩鈦科技有限公司解決生產原材料供應的建議》(第115號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協調市內龍蟒、安寧等大型資源企業與西南釩鈦建立深度合作關系,加大對本地市場份額的供應量,以此保障該企業的長期正常生產,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幫助其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西南釩鈦科技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為我市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帶動了相關行業良性發展。自2023年7月17日收到仁和區經濟信息化和科學技術局關于支持四川西南釩鈦科技有限公司解決生產原材料供應問題的請示,市經信局高度重視,并于2023年7月31日,組織市經信局相關科室、各縣(區)經信(科)局、攀鋼集團、龍佰礦冶、安寧鐵鈦等本市鐵精礦供應重點企業召開西南釩鈦公司原材料保供會議,會上西南釩鈦公司介紹生產經營情況、下步生產計劃及需要協調解決的原料保供問題,各企業就西南釩鈦原料保供進行了發言,針對企業自身情況,給出對應保供方案,會議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因西南釩鈦成品銷售鏈等問題,高爐生產不穩定,大部分企業表示不能完全確定給予西南釩鈦公司原料月供應量。2024年4月6日,余萬兵秘書長帶隊,市經信局肖文才副局長、仁和區李兆兵副縣長親自前往西南釩鈦協調原料供應問題。據西南釩鈦公司反映最新生產情況,預計2024年9月中旬開啟1#高爐,月原料需求約為8萬噸,待1#高爐順行后,2座高爐同時開啟,月原料需求將達到17萬噸。

  目前,對于西南釩鈦的原料保供問題,攀鋼集團表示,除自用鐵精礦外,預計每年外銷量約為40萬噸,具備全部供應給西南釩鈦公司的條件,但月供應量要根據自身高爐停爐情況再確定;經與西南釩鈦溝通,因安寧鐵鈦原料品位較高,每月只需從其購入鐵精礦4萬噸即可滿足其生產需求,安寧鐵鈦表示,愿意與其達成合作,同時要求先款后貨。龍佰四川礦冶表示,鐵精礦年生產量約為300萬噸,若售賣價格合適,可全部供給西南釩鈦公司。若上述企業與西南釩鈦公司達成合作,屆時由攀枝花市企業供應的西南釩鈦公司原材料月供應量將達到約32萬噸,完全滿足其生產需求,可以此保障該企業的長期穩定生產,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助力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關于“下一步紅格南礦開發運營過程中,協調相關部門對市內資源需求企業針對性的制定礦產資源保供措施,進一步加大我市重點產業發展支持力度”的建議

  紅格南礦區是我國探明儲量最大、共伴生元素最多、資源潛在價值最高的釩鈦磁鐵礦床。紅格南礦區已被納入《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21~2025)》和《四川省礦產資源規劃(2021~2025)》全國重要能源資源基地。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等5部門《關于促進釩鈦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探索礦山用地新模式,提高礦山用地保障能力。有序推進紅格南礦區開發,提高釩鈦磁鐵礦供給能力,規范鐵礦石企業生產經營,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2024年3月26日,市政府與省自然資源投資集團在紅格南礦開發啟動儀式上正式簽訂《紅格南釩鈦磁鐵礦資源開發與綜合利用產業投資協議》,涉及金額1000億元以上,約定了1000萬噸鐵精礦、200萬噸鈦精礦等原料供給攀枝花市本土企業的比例達到70%、力爭100%,四川省釩鈦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礦權方)明確表示,大力支持本土所有需要鐵精礦的企業,飽和式供應。

  因歷史等原因,攀枝花市釩鈦磁鐵礦采選能力較強,但后端的鋼鐵、鈦白粉、鈦金屬等深加工產業承載不足,產業層次不高,產業生態不強,深加工企業占比僅為20%左右,資源就地轉化率弱。西南釩鈦公司為我市重點企業,具備從原礦到鐵水長流程工藝條件,對于攀西釩鈦磁鐵礦就地轉化利用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其生產的鑄造生鐵也將填補西南地區的空白,將為我市鑄造產業結構調整、經濟運行等方面產生重大的帶動影響。

  下一步,我市將以攀鋼、龍佰、安寧、西南釩鈦等龍頭企業為重要引領,帶動產業發展,構建產業集群,實施民營企業雁陣培育五年行動計劃。以紅格南礦區資源開發為重大契機,靶向招引培育一批產業延鏈、補鏈、強鏈項目,促進全市釩鈦領域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支持企業向轉企升規、專精特新、貢嘎培優、制造業單項冠軍等方向發展。力爭到2027年,全市釩鈦方面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到2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達到4戶(個),均增長一倍以上,規模以上釩鈦企業達到90戶以上、增長30%以上,產業集群實力明顯增強,全力打造釩鈦、鑄造現代化產業體系與高質量合作的產業生態圈。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攀枝花市經濟發展的關心和支持!

  攀枝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      

  2024年7月31日        

審核: 何強   責任編輯: 劉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