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氣象局對市十屆人大八次會議第43號建議答復的函
coffeezulin.com 發布時間:2021-12-17 來源:市目標績效辦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XXX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進一步提升防災減災能力的建議》(第 43 號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全市氣象防災減災工作發展現狀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氣象局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全市牢牢把握氣象關系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戰略定位,初步建成覆蓋全域的監測站網,精密監測、精準預報、精細服務能力有效提升,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凸顯。
(一)監測站網體系不斷完善
我市已初步建成立體氣象觀測站網體系,包含雷達、微波輻射、國家氣象站、區域氣象站、雷電、水汽、土壤水分、生態與農業氣象、大氣成分、負氧離子和酸雨等。建成了風云氣象衛星地面接收平臺,實現衛星觀測資料“高精度高頻次”業務應用。建成雙寬帶實時在線、互為備份的氣象信息廣域網絡,氣象資料質量控制系統和“天鏡”系統投入業務運行,實現氣象資料的實時傳輸監控和精準質量控制。氣象大數據云平臺“天擎”基本建成,各氣象業務平臺正逐步實現“云+端”部署。近年來,氣象觀測數據實現分鐘級采集,傳輸及時率、業務可用率均達到99%以上,為全市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基礎數據支撐。
(二)預報預警能力穩步提升
隨著各型氣象衛星、天氣雷達、區域氣象站、閃電監測定位、數值預報模式系統等新裝備、新技術的應用,我市天氣預報準確性、時效性明顯提高,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水平穩步提升。天氣預報準確率已由“十二五”末的80.6%提升至86.3%,暴雨預警信號準確率從85%提升至95%以上,災害性天氣預警時間提前量從27分鐘提高到48分鐘。近五年,全市共發布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信息632期,其中全網發布44期,信息接收超5000萬人次。氣象災害預警及風險預警業務持續推進,聯合水利、自然資源部門發布山洪、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126期。目前,我市已逐步開展精細到鄉(鎮)的預警,初步形成時空“無縫隙”、多頻次預報服務體系,氣象預報的精細化水平不斷提高,基本滿足防災減災、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需求。
(三)災害防御體制機制持續健全
我市已構建“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印發《攀枝花市氣象災害聯動應對機制》,明確各級各部門氣象災害防御工作責任,對氣象災害防御工作作出系統部署。建立了全市統一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和手機短信全網發布綠色通道,解決了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的“最后一公里”問題,有效應對各類氣象災害及次生衍生災害。近五年,全市共依據氣象預警組織應急撤離14.9萬人次,實現防汛減災和地質災害防治零死亡。
二、后期氣象工作計劃
(一)完善氣象工作保障運行機制
構建“中圈”城市間的氣象聯防協作機制,健全市級相關部門間的氣象災害防御“聯合作戰”機制。將氣象工作運行維持經費缺口足額納入市縣財政予以保障。以政府購買服務形式,充實市級監測預報預警力量,增配必要設備,兼顧為主城區“兩區兩城”防災減災決策提供科學技術支撐。
(二)加強氣象監測預警能力建設
分批加密布設、升級改造一批氣象站,配備小型應急機動警戒監測雷達,提升災害性天氣監測能力。整體升級改造市級氣象預報預警業務系統平臺,提升預報預警服務系統軟硬件功能、性能,保障防災減災氣象業務穩定、高效運行。
(三)整治人工影響天氣安全隱患
按照輕重緩急,由市、縣(區)兩級財政共同投入,分批完成不達標高炮作業點、火箭作業點的標準化改造,確保武器裝備和彈藥存儲安全。分批自動化改造在用高炮、淘汰JFJ型火箭,消除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過程安全隱患。
感謝您對攀枝花防災減災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攀枝花市氣象局
2021 年 8月 1 日